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6-OHDA制备的帕金森病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形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主要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死亡、缺失,黑质-纹状体DA能系统功能减退及嗜酸性包涵体(Lewy小体)形成。PD在动物中没有自发的倾向,进行PD实验研究需要建立适当的动物模型。应用神经毒素6-羟基多巴胺(6-OHDA)直接注入黑质纹  相似文献   

2.
PD(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主要病理变化为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缺失导致纹状体内多巴胺递质释放减少,从而产生PD的一系列症状.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胎脑黑质脑内移植对帕金森氏病大鼠纹状体内神经肽Y及多巴胺D2型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本文采用核酸斑点杂交方法对胎脑黑质脑内移植前后的帕金森氏病大鼠纹状体内神经肽Y及多巴胺D2型受体mRNA含量进行了连续定量地观察,研究发现胎脑黑质移植物不仅能纠正帕金森氏病大鼠的行为异常,而且还能彻底反转帕金森氏病大鼠纹状体内因去神经支配造成的神经肽Y及多巴胺D2受体mRNA过度表达,研究结果提示胎脑黑质移植物对宿主纹状体形成的神经再支配可能是促使这两种物质基因表达正常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胎脑黑质脑内移植对帕金森氏病大鼠纹状体内神经肽Y及多巴胺D2型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本文采用核酸斑点杂交方法对胎脑黑质脑内移植前后的帕金森氏病大鼠纹状体内神经肽Y及多巴胺D2型受体mRNA含量进行了连续定量地观察,研究发现胎脑黑质移植物不仅能纠正帕金森氏病大鼠的行为异常,而且还能彻底反转帕金森氏病大鼠纹状体内因去神经支配造成的神经Y及多巴胺D2受体mRNA过度表达,研究结果提示胎脑黑质移植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建立小鼠帕金森病模型,观察丙戊酸钠(valproate,VPA)对中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及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表达的影响,以期探索丙戊酸钠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小鼠中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纹...  相似文献   

6.
桂勤  郭畹华 《解剖学报》1994,25(1):59-64,T012
为了探讨神经元与其靶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作用因素,建立了不同时期的纹状体外植场与14d大鼠胚胎中脑黑质神经元联合培养;14d大鼠胚胎中缝核外植块与黑质神经元联合培养。结果表明,生后2周、新生及14d大鼠胚胎纹状体外植块和14d大鼠胚胎中缝核外植块,对中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形态发育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中包括长突起神经元数目和神经元突起长度的增加。上述3个时期的纹状体外植块,对中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帕金森的有潜力的方法之一。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纹状体移植对帕金森模型大鼠旋转行为及脑内多巴胺含量的影响。 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定点注射毁损黑质纹状体的方法构建帕金森大鼠模型;向造模成功的大鼠纹状体内分别移植1×106(共计20 μL)的第3代胚鼠神经干细胞或等量生理盐水。 结果与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后,帕金森大鼠的旋转行为明显改善。干细胞移植后3周,免疫组化检测发现移植干细胞的帕金森大鼠脑黑质部位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数增多,纹状体内可见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Hoechst 33324d标记神经干细胞在移植针道附近最为密集,并向远隔部位迁徙。干细胞移植后8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显示移植干细胞的帕金森大鼠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明显增高(P < 0.01)。说明神经干细胞脑内移植能够减轻6-羟基多巴胺引起的大鼠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改善大鼠的旋转行为。  相似文献   

8.
6-羟多巴诱导大鼠黑质的持续胶质细胞反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研究将40μg6- 羟多巴注射到SD大鼠一侧纹状体制作Parkinson病动物模型,研究黑质反应性神经胶质增生在Par kinson病发病过程中的可能作用。筛选成功的模型大鼠,术后12周处死。应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检测模型大鼠黑质胶质细胞对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反应。结果显示:在注射后12周,损伤侧黑质仍然存在明显的星形胶质细胞反应和小胶质细胞激活。此外,小胶质小结和淋巴细胞浸润的存在提示在注射后12周的注射侧黑质内依然有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结论: 6 -羟多巴对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急性损伤可以通过胶质细胞反应从而对多巴胺能神经元产生长期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帕金森病小鼠模型黑质纹状体通路随病程进展而发生的形态学变化,从新的视角探讨帕金森病的病理生理机制. 方法 正常C57小鼠36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和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组,每组18只,于注射后第7、14、21、25、28、35天取材,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技术和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观察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量、在纹状体内投射的神经纤维密度及其在纹状体直接通路和间接通路神经元(D1 R/D2R阳性神经元)上的分布比例. 结果 注射MPTP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40%~50%;纹状体内多巴胺能神经纤维数量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过程:第21天最少,仅为正常的20%;第35天最高,达到正常的45%;多巴胺能神经纤维在纹状体D1R/D2R阳性神经元上的分布比例也有先低后高的表现:第21天最低,第35天最高,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 MPTP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黑质纹状体通路呈现多巴胺能神经纤维再生现象,再生的多巴胺能神经纤维更多地分布于其直接通路的神经元上.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慢性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行为学、黑质致密部多巴胺神经细胞和纹状体多巴胺转运体(DAT)的变化。方法:利用MPTP和二丙苯磺胺联合注射小鼠5周(每周2次,共10次)制作帕金森病小鼠慢性模型,通过转棒法检测小鼠行为学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黑质内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的变化,放射自显影技术测定纹状体内DAT的密度。结果:帕金森病小鼠在转棒试验中行为发生明显改变,模型组行为学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895±238 vs 1202±252,P0.001),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也明显低于对照组(10.4±6.5 vs22.4±8.0,P0.001)。模型组动物纹状体DAT放射自显影灰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0.2123±0.0316 vs 0.3034±0.0588,P0.001)。线性回归表明,模型组小鼠黑质致密部TH阳性细胞数及纹状体内DAT密度与对应行为学得分呈明显正相关(r=0.6354,P0.01)。结论:MPTP和二丙苯磺胺所致的帕金森病小鼠,在行为学、纹状体DAT密度和黑质致密部多巴胺神经细胞量上均有明显改变,提示这种小鼠模型可用于研究帕金森病的发病过程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神经营养因子对帕金森氏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显示出诱人的前景。在对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有作用的神经营养因子当中 ,以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效应更强大。此外 ,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主要靶区纹状体细胞以及该神经元局部的胶质细胞可产生对此神经元有作用的神经营养因子。本文概述了有关的研究成果 ,并对神经营养因子运用于帕金森氏病的治疗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贾妍  徐长磊  徐群渊 《解剖学报》2012,43(3):293-298
目的 观察帕金森病小鼠模型黑质纹状体通路随病程进展而发生的形态学变化,从新的视角探讨帕金森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正常C57小鼠36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和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组,每组18只,于注射后第7、14、21、25、28、35天取材,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技术和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观察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量、在纹状体内投射的神经纤维密度及其在纹状体直接通路和间接通路神经元(D1R/D2R阳性神经元)上的分布比例。结果 注射MPTP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40%~50%;纹状体内多巴胺能神经纤维数量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过程:第21天最少,仅为正常的20%;第35天最高,达到正常的45%;多巴胺能神经纤维在纹状体D1R/D2R阳性神经元上的分布比例也有先低后高的表现:第21天最低,第35天最高,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MPTP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黑质纹状体通路呈现多巴胺能神经纤维再生现象,再生的多巴胺能神经纤维更多地分布于其直接通路的神经元上。  相似文献   

13.
关于黑质有纤维投射到纹状体的问题,很早以前就有人因损毁纹状体后在黑质观察到有退行性细胞溃变而提出过。但破坏黑质后用Nauta银染法常不能在纹状体内追踪到终末前变性。而用改良的Fink-Heimer法在大白鼠及猫的纹状体中则可见到大量的终末前变性。不久前Anden等用荧光组织化学的方法证实了黑质的致密部发出多巴胺(DA)能纤维投射到纹状体。以后用辣根过氧化物酶轴突逆行传递法,放射自显影法等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毁损黑质后,多巴胺(DA)能神经元形态学变化和纹状体内相关神经元c-fos表达情况,探讨c-fos表达与毁损程度的关系。方法:利用6羟多巴胺(6OHDA)特异毁损大鼠黑质DA能神经元,采用阿朴吗啡(APO)诱导旋转实验观察术后1、7、14和21d行为学变化;利用HE染色、Nissl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电镜,观察各时间点黑质DA能神经元形态学变化和纹状体c-fos表达。结果:毁损侧DA能神经元逐渐减少,超微结构损伤逐渐加重;DA神经元丢失比例≥80%时,纹状体毁损侧c-fos表达上调,APO诱导的旋转实验>7r/min。结论:黑质DA能神经元丢失是毁损大鼠行为改变的病理学基础;cfos的表达与DA能神经元的毁损程度、行为改变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转nanog基因对6-羟多巴胺(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大鼠中脑黑质区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6-OHDA+ PBS、6-OHDA+ PNL与6-OHDA+nanog组.模型组大鼠左侧纹状体内注射6-OHDA,再将PBS、慢病毒空载体PNL-IRES.EGFP (PNL)、转nanog基因载体分别注入6-OHDA+ PBS、6-OHDA+ PNL与6-OHDA+ nanog组大鼠左侧纹状体;14 d后,注射阿朴吗啡(APO),观察大鼠的旋转行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免疫荧光观测黑质区小胶质细胞数量及TNF-α表达.结果 注射后14 d,6-OHDA+ nanog组大鼠APO诱发的旋转效应低于6-OHDA+ PNL与6-OHDA+PBS组(P<0.05);模型组注射侧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但6-OHDA+ nanog组存活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多于6-OHDA+ PNL与6-OHDA+ PBS组(P<0.05).模型组大鼠注射侧黑质区小胶质细胞数量和TNF-α表达均较对照组增加(P<0.05),但6-OHDA+ nanog组小胶质细胞数目和TNF-α表达水平低于6-OHDA+ PNL与6-OHDA+ PBS组(P<0.05).结论 转nanog基因可抑制帕金森病大鼠脑内小胶质细胞活化介导的炎性反应,具有神经元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GDNF激活星形胶质细胞保护PD模型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索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保护受损多巴胺(DA)能神经元过程中,星形胶质细胞的可能作用。成年大鼠右侧纹状体内注射6-羟多巴胺(6-OHDA)制备Parkinson病(PD)模型。动物模型右侧黑质内注射GDNF,于注射后第7、14和21d进行动物行为学分析,行黑质节段连续冠状石蜡切片,以抗酪氨酸羟化酶(TH)、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分别显示DA能神经元和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光镜观察并进行细胞计数。用免疫印迹法分析注射后第21d黑质内TH、GFAP蛋白表达量,蛋白条带用图像处理仪扫描,LabWorks软件分析处理。结果显示:动物在注射GDNF后第21d,行为学功能出现显著性恢复;TH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增加;在检测的各时间点均可观察到大量的GFAP阳性细胞;TH、GFAP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结果提示,黑质内注射GDNF可能通过激活了的星形胶质细胞保护PD模型大鼠黑质DA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中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对适当剂量鱼藤酮毒性损伤是否具有特殊敏感性。方法: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的方法建立大鼠中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损伤模型,进行中脑黑质和纹状体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加尼氏染色;同时通过HE染色及尼氏染色方法分别观察心、肝、脾、肾等重要胸腹腔脏器及海马、顶叶皮质的形态学变化。结果:中脑黑质TH免疫染色和尼氏染色结果显示组间中脑黑质致密区以外部位尼氏小体数目无差异;大脑顶叶皮质和海马尼氏染色及胸腹腔重要脏器HE染色结果表明各组大鼠均未出现相应部位损伤。结论:低剂量颈部皮下注射鱼藤酮能选择性诱导中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损伤,说明中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对鱼藤酮具有高度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丧失,纹状体多巴胺含量下降,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丙戊酸钠(Valproate, VPA)是临床上作为治疗双相精神障碍的主要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纹状体内谷氨酸(glutamate,Glu)、γ-氨基丁酸(gama-aminobutyric acid,GABA)和多巴胺(dopamine,DA)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探讨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方法:动物分为溶剂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帕金森模型组。大脑右侧黑质致密部和前脑内侧束两点注射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溶剂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假手术组不注射任何药物,采用脑微透析术于建模后第3,4,5,6周连续动态透析大鼠毁损侧纹状体,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动态监测各组谷氨酸、GABA和多巴胺的变化。结果:(1)PD组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到第5周仅为溶剂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的1/5;(2)谷氨酸含量随建模时间逐渐升高,到第6周PD组是溶剂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的1倍以上;(3)GABA含量呈下降趋势,到第6周约降至溶剂对照组、假手术组的1/2。结论: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纹状体内谷氨酸的变化与多巴胺分泌可能存在某种联系;GABA含量随建模时间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CL2(Chemokine C-C motif Ligand 2)对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方法:将CCL2单次注射入C57BL/6J小鼠黑质部位,在注射前和注射后的各个时间点分别记录小鼠的行为轨迹,并将注射后不同时间点的小鼠灌注固定取脑,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量变化。结果:免疫组化检测显示在CCL2注射后21 d开始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量明显减少,并显著低于对照组,一直持续到注射后28 d;并且在注射后28 d时小鼠的运动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脑内注射CCL2可以损伤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