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抑都症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122例住院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2例),研究组给予团体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药物治疗,观察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于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进行量表评定.结果 治疗后8周末,两组HAMD总分均显著下降,但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t=4.82,P<0.01);两组的生活质量均有改善,但研究组在生活质量总评(t=2.94,P<0.01)、心理领域(t=2.44,P<0.05)、独立性领域(t=2.98,P<0.01)及社会关系领域(t=2.25,P<0.05)的改善显著好于对照组.结论 团体心理治疗能有效改善抑郁症的精神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2.
任洋波 《医学信息》2019,(7):183-184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精神科2016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9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为对照组与心理组,各4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心理干预,心理组患者给予团体心理治疗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与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评分。结果 干预后,心理组的BPRS评分为(11.34±1.18)分,低于对照组的(18.26±2.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组IPROS评分为(25.57±1.58)分,低于对照组的(32.39±2.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团体心理治疗可有效缓解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其社会功能,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抑郁症患者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给予团体心理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6,8周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进行评定。结果经过团体心理治疗后,实验组HAMD评分在治疗后第2、4、6、8周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实验组t值分别为2.15,5.32,2.67,3.35;对照组t值分别为1.96,2.67,2.25,1.27。6周后两组生活质量总分和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心理功能3个维度得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显著(P<0.05)。结论团体心理治疗能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同时给予团体心理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进行评定.结果 ①经过团体心理治疗4周后,实验组SDS、S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13、2.17),并较对照组降低显著(P<0.05);②实验组经过团体心理治疗4周后SAQ中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知程度、总分评分较治疗前升高显著(t=1.78,4.37,1.63,3.67,2.96,4.36;P<0.05).结论 团体心理治疗能有效地改善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和家庭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44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4组,1组采用家庭治疗,另3组患者或家属采用团体心理治疗,使用sAPS、SANS、PSP在心理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测评,并对4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阳性症状改善率患者团体组5.56%,患者一家属团体组12.5%,均与家庭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而家属团体组0%,与家庭治疗组有(X2=5.53,P〈0.05)显著性差异;阴性症状改善率患者团体组27.78%,家属团体组26.47%,患者一家属团体组34.38%,与家庭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个人和社会功能改善率患者团体组33.33%,家属团体组41.18%,均与家庭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而患者一家属团体组65.63%,与家庭治疗组(X2=4.40,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团体心理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心理社会康复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团体心理治疗对胃癌患者生活质量及情绪状况的效果.方法:采用开放对照试验设计,将已确诊为胃癌且已完成临床治疗的54名患者,分为团体心理干预组(n=26)和空白对照组(n=28).对干预组进行每周1次,每次100 min,共10周的团体心理干预,对照组研究期间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心理干预.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进行基线、对照组基线评分10周后或干预组10次心理治疗结束当周复评,以及干预组干预后3个月随访.结果:10周末复评时,对照组脱落6人,干预组脱落5人;3个月随访时,收回有效问卷21份.干预组10周末测评在QLQ-C30整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平均秩次1.52 vs.1.95,P<0.05)得分高于基线,在恶心呕吐(平均秩次2.40 vs.1.86)、呼吸困难(平均秩次2.40 vs.1.81)、失眠(平均秩次2.40 vs.1.98)、食欲丧失(平均秩次2.40 vs.1.81)、SAS[(45.7±13.4) vs.(36.7±9.2)]、SDS[(33.9±11.0)vs.(27.8±8.8)]得分上均低于基线(均P<0.05),并且得分差异在干预后3个月随访时仍然存在.对照组基线与10周末测评的各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团体心理治疗能够改善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情绪,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和谐进行调查,并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60名精神分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接受自我和谐量表(SCCA)调查,将测查结果与常模比较。同时,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团体心理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自我和谐的差异。结果 1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SCCS中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均高于常模,自我的灵活性低于常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7.97,8.96,4.28;P0.05);2经过6周治疗后,团体心理治疗组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和自我的刻板性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81,3.86;P0.05)。团体心理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在治疗前,自我和谐性的3个维度,即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自我的刻板性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0.54,0.34;P0.05)。治疗后,团体心理治疗组的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和自我的刻板性均低于常规组,自我的灵活性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1,-3.26,4.08;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和谐性差,团体心理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的交往焦虑,提高自我和谐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团体心理游戏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患者均依照医嘱服用药物治疗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中研究组给予10周的团体心理游戏治疗。采用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量表(SQLS)、护士观察量表(NOSIE)于治疗前后进行评定。研究组患者在游戏治疗前后对团体心理治疗疗效因子问卷各评定1次。结果 1治疗后研究组SQLS量表总分、心理社会、动力和精力、症状和副作用3个分量表分均低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90,4.050;P=0.000);(t=2.895,P=0.005);(t=3.079,P=0.003);2治疗后两组患者NOSIE量表总积极因素、总消极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406,P=0.000);(t=6.724,P=0.000),其8个维度分量表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团体心理治疗疗效因子问卷比较除认同、家庭重现、自我了解、普通性外其他各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以人际学习(投入)、希望重塑、团体凝聚力、利他性、信息传递、人际学习(产出)6因子最为显著(P0.01)。结论团体心理游戏治疗能够提高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药物副作用,增强患者的自信与自尊,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为实现心理、生理及社会生活的全面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团体心理治疗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选取北京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确诊为妇科恶性肿瘤(宫颈癌、子宫内膜癌或卵巢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心理治疗组(n=30)接受为期6周、每周1次的团体心理治疗和对照组(n=30)接受团体患者教育。使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G)、症状评估简表中文版(MSAS-SF)于基线、干预后6周和干预后3月(随访)测评。结果:心理治疗组脱落1例。干预后6周,心理治疗组的焦虑和抑郁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生理状况和功能状况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随访时,心理治疗组的焦虑、抑郁、心理症状得分以及总困扰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生理状况和功能状况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团体心理治疗能够帮助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改善焦虑及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分裂症残留期患者精神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给予团体心理治疗,疗程3个月,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6个月采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定疗效,用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定社会功能,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生活质量.结果 经过3个月,6个月治疗后,实验组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分有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分3个月、6个月升高显著(P<0.05),对照组3个月、6个月后社会功能未见改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GQOLI-74总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在治疗6个月后有显著性差异(t=3.26,2.83,2.79,2.69;P<0.05),对照组在治疗6个月后(t=1.27,1.37,1.06,1.05;P>0.05)无显著差异,实验组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显著(P<0.01).结论 团体心理治疗能有效改善分裂症残留期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其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乳腺癌放疗患者心理康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已完成乳腺癌放疗6~8个疗程的患者,预期生存期大于5年的乳腺癌患者共60人进行为期12周的团体心理干预,并在干预前和干预结束后4周给予一般情况调查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评估。结果:团体心理治疗患者干预后HAMD评分显著降低(t=2.471,P=0.016),SCL-90中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因子评分显著性下降(t=2.397,2.225,2.117,5.745,5.789,2.471,2.078;P0.05)。WHOQOL-BREF总分、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因子分显著提高(t=-3.332,-2.000,-1.981;P0.05)。结论:团体心理治疗明显促进了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康复,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集体心理治疗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将60例经急性期治疗后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及一般工娱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集体心理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应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威斯康星卡片法分类测验(WCST)及临床记忆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WAIS、WCST及临床记忆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t=2.861~4.953,P<0.05或P<0.01)。其中以联合集体心理治疗的联想学习、记忆商数、WCST正确百分数和随机错误数成绩较常规治疗为好(t=3.651~5.214,P<0.01)。结论集体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集体心理治疗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记忆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将60例经急性期治疗后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及一般工娱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集体心理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应用W A IS、W CST及临床记忆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W A IS、W CST及临床记忆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t=2.563~4.256,P<0.05)。其中以联合集体心理治疗的联想学习、记忆商数、W CST正确百分数和随机错误数成绩较常规治疗为好。结论集体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记忆功能的改善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 将60例经急性期治疗后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及一般工娱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团体心理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应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威斯康星卡分类测验(WCST)及临床记忆量表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WAIS、WCST及临床记忆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t=3.20,P<0.05).其中以联合团体心理治疗的联想学习、记忆商数、WCST正确百分数和随机错误数成绩较常规治疗为好.结论 团体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改善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予以利培酮系统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时间为8同,随后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采用阴性症状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分别于治疗前及随访结束时进行评估。结果随访结束时,两组病人的PANSS总分及阴性、阳性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并且研究组GQOL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精神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氟哌啶醇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疾病 ,需长期服药治疗 ,而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的同时 ,又可出现毒副作用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本文就氟哌啶醇与利培酮作一比较研究 ,报道于后。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病例选自连续来我院就诊的门诊患者。入组标准 :①患者符合CCMD -Ⅱ -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1] ,②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总分≥ 6 0分 ,③年龄在 180~ 5 0岁 ,④病程 3个月~ 2年 ,⑤未经系统治疗 ,⑥无严重躯体疾病。按标准共收集 13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 ,随机分为甲、乙两组 ,甲组为氟哌啶醇组 6 4例 ;乙组为利培酮组 6…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包括技能训练在内的综合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患者实施综合式干预,经过12个月的观察,每3个月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现有能力及康复效果评估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干预至第6个月时,两组间的康复状态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2.915,P0.01);第9及12个月时有极显著差异(t=-3.589,-4.034;P均0.001)。生存质量方面,干预至第9个月时生理领域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t=2.333,P0.05),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及总评有非常显著差异(t=3.208,3.017,2.888;P0.01);第12个月时生理领域仍有显著性差异(t=2.367,P0.05),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及总评有非常显著差异(t=3.296,3.329,3.207;P0.01)。结论:包括技能训练在内的综合干预的康复形式,有利于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