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本实验用微电泳方法将HRP分别导入20只大白鼠的小脑核,研究三叉神经各核至小脑核的纤维投射。结果表明,三叉神经各核均向小脑核发出纤维投射。其中以三叉神经脊束核极间亚核和吻侧亚核最多,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三叉神经感觉主核次之,三叉神经中脑核和三叉神经运动核最少。此外,在三叉神经运动核的腹外侧和三叉神经根内也有向小脑核投射的起源细胞。来自中脑核的纤维多终于顶核和间位核前部,来自脊束核和感觉主核的纤维较多地终止于间位核后部和齿状核。运动核的纤维终止于顶核、间位核前部和齿状核。起源于三叉神经运动核腹外侧,三叉神经根内细胞群的纤维,在小脑核中有和三叉神经感觉核簇相似的终止。三叉—小脑核的纤维投射是双侧性的,但以同侧为主。  相似文献   

2.
用大白鼠13只,以微电泳方法把HRP分区导入到小脑皮层,研究三叉神经核至小脑皮层的纤维投射。结果表明,单叶、脚Ⅰ、脚Ⅱ、旁正中小叶、背侧旁絮叶、Ⅷ小叶外侧部和Ⅵ—Ⅺ小叶的蚓部皮层均接受双侧(同侧为主)三叉神经核的纤维投射。三叉神经脊束核中间亚核和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向小脑的投射区最广,包括上述的全部区域。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投射到小脑的脚Ⅰ、旁正中小叶、背侧旁絮叶、Ⅷ小叶的外侧部和Ⅵ—Ⅸ小叶的蚓部皮层。三叉神经脊束核吻侧亚核仅投射到脚Ⅱ、旁正中小叶、Ⅷ小叶外侧都和Ⅷ—Ⅸ小叶的蚓部皮层。三叉神经中脑核投射到脚Ⅰ、脚Ⅱ、旁正中小叶、Ⅷ小叶外侧部和Ⅶ—Ⅸ小时的蚓部皮层。在三叉神经运动核内只发现很少的几个标记细胞,但在运动核的腹外侧,三叉神经根中及其附近,全部例子均看到有大量的标记细胞。在一例带有三叉神经半月节的脑干切片中,意外地观察到在半月节内有数个标记细胞。  相似文献   

3.
用HRP轴■顺、逆行追踪法观察了大鼠外侧巨细胞旁网状核(PGCL)的传出纤维联系。结果表明:①PGCL经轴■顺行传递,可投射到与痛觉及其调控有关的核团,如脊髓背角、三叉神经脊束核、导水管周围灰质、束旁核、外侧颈核、脑干网状结构核群等;PGCL还投射到与调节内脏活动有关的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导水管周围灰质背份、臂旁核、脊髓侧角等;也向三叉神经运动核、下丘等处发出投射纤维。②腰髓注射HRP后,在PGCL中见有较多的标记细胞,主要分布在锥体束外侧和面神经核腹内侧区域,部分细胞亦见于锥体束内及PGCL靠近软脑膜处。③向下丘和孤束核注入HRP以作往返印证,在PGCL见到标记细胞和纤维。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用10只大白鼠,于脊髓颈膨大处背侧中线右侧,多点注射50%辣根过氧化物酶生理盐水溶液,总量为1.2微升。在脑干和小脑内看到数量不等的HRP标记神经元,分别位于: 1.中脑:中线核、中缝背核、黑质、红核、楔核、上丘核、艾-维氏核、达克谢维奇核、Cajal中介核、被盖腹侧核和被盖背侧核。 2.脑桥:中缝大核、正中中缝核、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外侧丘系核、脑桥吻侧网状核、脑桥尾侧网状核、蓝斑、蓝斑下核、前庭外侧核、前庭内侧核、旁臂核和上橄榄核。 3.延髓:中缝苍白核、中缝暗核、薄束核、楔束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孤束核、Cajal连合核、Meessen-Olszewski氏外侧网状核、旁正中网状核、巨细胞网状核和下橄榄核。 4.小脑:小脑内侧核和小脑外侧核。并对中缝核、网状核、蓝斑、黑质及被盖背侧核所发出的投射到脊髓的纤维的功能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用荧光金逆行追踪与免疫荧光组比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脊髓向丘脑和臂旁核的谷氨酸能投射进行了观察。磷酸激活的谷氨酸胺酶(PAG)是谷氨酸能神经元的特异性标识物。PAG样阳性胞体主要位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颈髓背角的Ⅰ层,少量PAG样阳性胞体也见于它们的Ⅱ层外侧部及外侧网状核。将荧光金注入丘脑腹基底复合体后.荧光金逆标神经元主要见于对侧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颈髓背角的Ⅰ层及外侧网状核;将荧光金注入臂旁核后,荧光金逆标神经元也主要见于对侧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颈髓背角的Ⅰ层及外侧网状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向丘脑腹基底复合体投射神经元的12.4%,向臂旁核投射神经元的13.2%呈PAG样阳性;颈髓背角浅层向丘脑瓜基底复合体投射神经元的12.7%,向臂旁核投射神经元的14.3%呈PAG样阳性。向丘脑腹基底复合体和臂旁核投射的PAG/荧光金双标神经元分别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浅层内PAG样阳性神经元总数的13%和24.6%,向丘脑腹基底复合体和臂旁核投射的PAG/荧光金双标神经元分别占颈髓背角浅层内PAG样阳性神经元总数的11.6%和30.1%。外侧网状核内的部分PAG样阳性神经元也向丘脑腹基底复合体或臂旁核投射。Ⅰ层内的双?  相似文献   

6.
向6例猫右侧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注入30%HRP溶液,观察和分析背中缝核内出现的标记细胞状况。发现标记细胞较集中于核的中段及稍偏吻侧部,向吻尾方向逐渐减少,靠近尾端部全无标记。标记细胞主要出现于核的腹侧部及两外侧部腹缘处,核的背侧部及外侧部的背侧部分甚少,两侧无差别。标记细胞形态多样,但腹侧部及外侧部腹缘处以梭形细胞为主,此处标记也最多。除背中缝核外,脑干尾侧中缝核群(大中缝核、苍白中缝核、隐中缝核)也出现少量标记细胞。结合文献分析,作者等推论背中缝核向尾侧亚核的投射可能与大中缝核向脊髓后角的投射意义相同,两者之间显示着既有分工又有联系的体部定位关系,即背中缝核以向三叉神经脊束核投射为主,也发出少量纤维向脊髓后角投射;以大中缝核为主的脑干尾侧中缝核群主要投射向脊髓后角,但也发出少量纤维投射于三叉神经脊束核。  相似文献   

7.
猫下脑干至脊髓颈膨大和腰膨大的纤维投射——HRP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猫10只,分别干其颈膨大或腰膨大的一侧全灰质或一侧后角内注射HRP,研究下脑干到脊髓颈、腰膨大的投射。我们发现下列核群有细胞发出纤维投射到脊髓: 1.网状结构:巨细胞核、延髓中央核腹侧亚核、脑桥尾侧网状核和头侧网状核有较多脊髓投射细胞。延髓中央核背侧亚核、小细胞网状核、外侧旁巨细胞核、旁正中网状核腹侧亚核及中脑楔形核也向脊髓发出少量投射。除延髓中央核和小细胞网状核主要投至后角外, 其余核主要投射到后角以前灰质。 2.中缝核:大中缝核、苍白中缝核、隐中缝核向颈、腰膨大发出投射。背侧中缝核仅投射到颈膨大后角以前灰质。 3.薄束核及楔束核:向同侧颈、腰膨大发出部分重叠的定位投射。 4.脑神经核:E-W核、动眼神经主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孤束核及前庭内侧核、外侧核、脊核和上核,前庭核ι细胞群均有细胞向脊髓发出投射。在前庭外侧核内,标记细胞有体部定位排列。 5.蓝斑、蓝斑下核、旁结合臂外侧核及内侧核、Kolliker-Fuse核、疑后核;投射至两侧脊髓。 6.红核:大量标记细胞出现在对侧红核内。红核的腹外侧部细胞投射至腰膨大,背内侧部投射到颈膨大。 7.上丘及中脑水管旁灰质投射到颈膨大后角以前的灰质。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用大白鼠13只,以微电泳法将HRP导入到小脑皮层各区,研究三叉神经核至小脑皮层的纤维投射。结果表明:单叶、脚Ⅰ、脚Ⅱ、旁正中小叶、背侧旁絮叶、Ⅷ小叶的外侧部和Ⅵ~Ⅸ小叶的蚓部皮层均接受双侧(同侧为主)三叉神经核的纤维投射。三叉神经脊束核极间亚核和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向小脑的投射包括上述的全部区域。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投射到小脑的脚Ⅰ、旁正中小叶、背侧旁絮叶、Ⅷ小叶的外侧部和Ⅵ~Ⅸ小叶的蚓部皮层。三叉神经脊束核吻侧亚核仅投射到脚Ⅱ、旁正中小叶、Ⅷ小叶的外侧部和Ⅶ~Ⅸ小叶的蚓部皮层。三叉神经中脑核投射到脚Ⅰ、脚Ⅱ、旁正中小叶、Ⅷ小叶的外侧部和Ⅶ~Ⅸ小叶的蚓部皮层。在三叉神经运动核内,只发现几个标记细胞,但在运动核的腹外侧、三叉神经根中及其附近,所有例子均看到有大量的标记细胞。在一例三叉神经半月节中,意外地观察到有数个标记的节细胞。  相似文献   

9.
猫前脑和脑干向中缝背核的纤维投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缝背核在针剌镇痛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用HRP法,对猫前脑和脑干向中缝背核的纤维投射,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HRP注入中缝背核吻侧部后,在前脑双侧先导回皮质和梨状前区皮质V层出现较多被标记的锥体细胞;缰外侧核出现较密集且形态不一的标记细胞;下丘脑各区(视前区、外侧区、内侧区和后区)也出现散在的标记细胞。 HRP注入中缝背核尾侧部后,除前脑出现标记细胞的部位与HRP注入吻侧部者相同外,在脑干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蓝斑,其他中缝核(中央上核,中缝线形核和中缝大核)、臂旁内、外侧核及脑干网状结构等处,也观察到标记细胞。结果表明前脑皮质、缰外侧核、下丘脑各区均有纤维直接投射到中缝背核。中缝背核也接受来自中脑水管周围灰质、蓝斑、其他中缝核等核团的纤维投射;中缝背核吻侧部和尾侧部的传入投射,存在一定的局部定位关系,即中缝背核吻侧部只接受来自前脑的纤维投射,其尾侧部既接受来自前脑的纤维投射,也接受来自脑干的纤维投射。  相似文献   

10.
HRP标记大白鼠的迷走神经传入纤维,入延髓后,穿过三叉神经脊束和脊束核的背侧时,发出少量终末纤维交织成网,终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大量纤维形成孤束,主要分布于两侧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及最后区。还有一些纤维束下行于颈髓后角固有核,分布于固有核、胶状质、网状结构和灰质连合。在整个最后区、Cajal连合核、同侧孤束核及迷走神经背核都有丰富的HRP标记的传入纤维的终末分支、终球和途中扣结型末梢。对侧孤束核及迷走神经背核内的末梢较同侧为少。  相似文献   

11.
用CB-HRP及HRP法研究了27只大鼠额前皮质的脑干传入纤维联系。观察结果发现,额前皮质各区中以岛叶无颗粒皮质胶部接受的脑干传入投射的核团最广泛,且多为植物性神经核;黑质致密部,被盖腹侧区与额前皮质有局部定位的投射关系;脚底视核向额前皮质内侧部投射;脑干中有大量接触脑脊液神经元投射到额前皮质;孤束核可不经其他核团中继直接投射到额前皮质的外侧部。实验对进一步研究额前皮质的功能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迷走神经向孤束核(NTS)投射纤维的性质及分布特征,本文应用(1) 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NTS及结状神经节(NG)内ENK、SP、CGRP和VIP等四种活性物质的存在及分布进行了普查;(2) 用HRP跨越神经节追踪技术探索了迷走神经初级传入纤维在NTS内的投射定位;(3) 用HRP逆行标记技术和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标记法结合切断实验印证了NG内神经元向NTS投射的纤维性质。结果证明:NST内含有此四种活性物质的阳性纤维和终末,主要分布于连合核及NTS内侧部,即相当于内侧亚核、中间亚核的区域。NTS中段的尾侧及尾段的吻侧阳性纤维和终末密度最高。此四种活性物质以SP样和L-ENK样阳性成分最为密集,VIP样次之,CGRP样密度最低。NG内亦存在含此四种活性物质的阳性神经元,其中L-ENK样阳性神经元是本文首次发现的,跨节追踪证明的迷走神经初级传入纤维向NTS的投射部位与这四种性质的纤维扣终末密集区大体上一致。逆行追踪与免疫细胞化学相结合的结果证明NG内存在此四种性质的双重标记细胞。切断一侧NG中枢端发现在术侧NTS内此四种活性物质的阳性纤维和终末的密集区都出现“脱落现象”,说明NG内含此四种活性物质的神经元都向NTS投射。  相似文献   

13.
Summary The central distributions of efferent and afferent components of the pharyngeal branches of the vagus (PH-X) and glossopharyngeal (PH-IX) nerves in the cat were studied by soaking their central cut ends in a horseradish peroxidase (HRP) solution. HRP-labelled PH-X neurones were distributed ipsilaterally in the rostral part of the nucleus ambiguus (NA) and the retrofacial nucleus (RFN); HRP-labelled PH-IX neurones were found in the ipsilateral RFN and the bulbopontine lateral reticular formation (RF). Vagal pharyngeal neurones constituted a large population of brainstem motoneurones. The population of HRP-labelled glossopharyngeal neurones was divided into two components. Indeed, on the basis of their location and somal morphology, the most ventral cells were identified as cranial motoneurones and those scattered in the lateral RF as parasympathetic preganglionic neurones. Application of HRP to the PH-IX nerve resulted also in the labelling of fibres and terminals in the alaminar spinal trigeminal nucleus and the nucleus of the solitary tract (NTS). The afferent fibres entered the lateral medulla with the glossopharyngeal roots, ran dorsomedially, then turned caudally toward the NTS and the caudal part of the alaminar spinal trigeminal motor (V) nucleus. In the NTS, labelled fibres ran mainly along the solitary tract, projecting to terminals in the dorsal and dorsolateral nuclei of the NTS.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HRP跨节追踪技术在光镜下观察了猫的眶上神经、眶下神经、耳颞神经、颊神经、舌神经和下牙槽神经的初级传入纤维向孤束核的投射状况。另外,向舌咽、迷走和鼓索神经也注入HRP进行了观察和对比。结果表明,上述三叉神经各分支中只有舌神经和下牙槽神经向孤束核投射。舌神经的标记出现于孤束核的闩以上部分,以三叉神经吻侧亚核尾段水平的部位最为浓密,标记终末多分布于腹外侧亚核、中间亚核和内侧亚核。下牙槽神经只有少量标记终末呈斑块状局限分布于闩附近的孤束核间质亚核区,小部分投射于连合核。舌咽神经投射至孤束核全长,以内侧亚核区为最多。迷走神经的大量纤维主要投射于极间亚核平面的孤束核。鼓索神经大部投射至孤束核吻极段。本文对比分析了三叉神经初级传入与Ⅶ、Ⅸ、Ⅹ神经内脏传入在孤束核分布的相互关系,结合文献讨论了投射到孤束核的三叉初级传入神经的性质。  相似文献   

15.
用HRP注入下丘脑室旁核逆行追踪与抗Fos和抗酪氨酸羟化酶(TH)双重免疫细胞化学相结合的三重标记方法,对大鼠孤束核和延髓腹外侧区至下丘脑室旁核的儿茶酚胺能投射神经元对胃伤害性刺激后的c-fos表达进行了观察,发现孤束核和延髓腹外侧区有7种不同的标记细胞:HRP、Fos、TH单标细胞,Fos/HRP、Fos/TH、HRP/TH双标细胞,Fos/HRP/TH三标细胞。上述7种标记细胞主要分布在延髓中、尾段孤束核的内侧亚核、连合亚核和延髓腹外侧区以及两者之间的网状结构。HRP标记细胞以注射侧为主,对侧有少量分布。本文结果证明,大鼠孤束核和延髓腹外侧区至下丘脑室旁核投射的部分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可能参与胃伤害性刺激的传导和调控。  相似文献   

16.
将WGA-HRP微电泳导入19只大鼠的丘脑背内侧核(DM)的不同部位,观察其传入投射。DM接受来自前额叶皮质、底部端脑、边缘系统、单胺类神经元、网状结构、中央灰质及上丘等广泛部位的传入,并有一定的局部定位关系。DM内侧部主要接受岛叶无颗粒皮质背部、下边缘区皮质、杏仁核簇、隔核、终纹床核以及中缝核群等的传入,可能和边缘系统功能有关。DM中间部主要接受岛叶无颗粒皮质背部及前梨状叶皮质的传入,也可能和边缘系统功能有关。DM外侧部主要接受前扣带回背侧及中央前区内侧皮质、E-W核及上丘等的传入,可能和眼球运动有关。其中,杏仁核簇、E-W核及中缝大核到DM的传入投射,文献上尚未见报道。此外,DM各部均接受来自未名质、斜角带核、外侧视前区及丘脑网状核等的传入。  相似文献   

17.
将30~50%HRP导入20例实验动物一侧的丘脑腹后内侧核和10例实验动物的一侧的下丘脑外侧区。标记细胞出现在双侧孤束核上、中、下三段,但以注射同侧多见,中、下段标记细胞出现数量较多,上段较少。标记细胞在孤束核各亚核的分布也不相同,在内侧亚核、连合亚核内较为密集。标记细胞以中、小型为主,偶见大型,多为梭形,亦可见多角形,标记细胞有1-2个突起且可见分叉;标记细胞直径为15~25μm,本文证实了孤束核的中、下段向丘脑腹后内侧核及下丘脑外侧区存在着直接的上行投射,并推测该投射可能是传导一般内脏感觉(包括内脏痛)的上行通路之一。本文还结合文献对体壁传入与内脏传入神经元在孤束核以上的高位中枢内的汇聚及其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大鼠丘脑背内侧核的传出联系——WGA-HRP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WGA-HRP微电泳导入19只大鼠的丘脑背内侧核(DM),又将WGA-HRP注射于17只大鼠前额叶皮质的前扣带回背部,前边缘叶和岛叶无颗粒皮质背部,观察DM的传出投射。 DM投射到前额叶皮质的范围广泛,并有一定的局部定位。DM外侧部主要投射到前扣带回背部,其次为中央前区内侧皮质、前边缘叶、岛叶无颗粒皮质背部及腹外侧眶区等。DM内侧部主要投射到岛叶无颗粒皮质背部,其次为前边缘叶、下边缘叶、内侧眶区及腹侧眶区等。DM中间部主要投射到岛叶无颗粒皮质背部。 DM还投射到某些皮质下核团,如丘脑网状核、外侧视前区、尾壳核、伏隔核、苍白球、丘脑下部外侧区及束旁核等。此外,DM和前额叶皮质的前扣带回背部、中央前区内侧皮质、前边缘叶、下边缘叶及岛叶无颗粒皮质背部以及和丘脑网状核、外侧视前区及丘脑下部外侧区之间均有交互投射。  相似文献   

19.
20.
用HRP法研究了VDB的传入联系。结果表明VDB的背、腹侧部均接受下列结构的传入:斜角带核水平支、内侧隔核、扣带皮质、梨状皮质、内嗅皮质、海马、下丘脑外侧核、下丘脑后核、乳头体上核、杏仁内侧核、杏仁皮质核、杏仁基底核内侧及外侧部、室周核、中央灰质腹外侧部、中缝背核、中缝正中核、脚间核、臂旁背侧核、被盖腹侧区及蓝斑。此外,VDB背侧部还接受杏仁外侧核后部、被盖背核的腹侧部及外侧部、嗅前核、未定带及连接核的投射。偶见屏状核投射到VDB背侧部;VDB腹侧部还接受外侧缰核内侧部及杏仁前区的少量投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