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是在腰2~骶。每根脊神经前后根会合段解剖、分离后根,选择性的神经束切断:笔在足月婴儿尸解的基础上,通过骶椎板单开门切开显露选择性神经根切断术中解剖观察;对腰2-骶1脊神经前后根会合段的距离进行测量,对每条脊神经前后根会合段与相应椎板的关系,进行了临床解剖学观察。目的是为了保护脊柱稳定性采用椎板节段开窗施行选择性神经后根切断手术提供进一步的解创学资料。  相似文献   

2.
1研究背景 腰骶段脊柱融合在脊柱外科中一直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区域。局部复杂的解剖,独特的生物力学特性以及骶椎较差的骨质质量都是腰骶段脊柱难以融合的原因。腰骶段固定易出现假关节的并发症。文献报道使用Harrington器械假关节率接近39%,失去脊柱前凸超过49%。在现代长节段固定中因为矫正丢欠和内置物失败而导致假关节发生也较为常见。最近的临床资料显示约7~14%的使用坚强固定的病人发生假关节。因此,在任何时候作跨腰骶关节的脊柱重建选择长节段或短节段固定都需要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3.
闫海  周建生 《解剖与临床》2008,13(6):401-403
目的:探讨腰骶前路的内固定方法,评价其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制备24具新鲜成人尸体正常L3~S3节段脊柱标本,切除L5~S1椎间盘制成损伤模型,测试并比较脊柱L5~S1节段在正常、损伤、四种腰骶前路钛板螺钉固定、疲劳实验四种情况下的三维运动幅度。结果:四种内固定系统固定及疲劳实验后,L5~S1节段在各个方向的运动范围均比正常状态的运动范围小(P〈0.05),梯形钛板螺钉在前屈、后伸及左、右弯方向上,均较其它组具有更好的稳定性。结论:四种腰骶前路内固定系统具有良好的即刻稳定性和抗疲劳稳定性,其中梯形钛板螺钉生物力学的稳定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4.
胸腰段脊柱手术与脊髓血供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减少手术中对脊髓血供损伤和设计合理脊柱手术入路提供基础。方法:20俱尸体运用解剖、血管铸型及9例成年人常规进行超选择性脊柱脊髓血管造影等方法,对脊柱脊髓血管应用解剖较系统地研究,了解脊柱脊髓血供及代偿通路。结果:①节段动脉在肋横突关节内侧椎间孔部发出根髓动脉。②胸段毗邻的肋间动脉吻合主要是椎间孔周围和骶棘肌内两处;而腰段还有椎体侧面的髂腰肌和腰大肌中的吻合。③超选择性血管造影显示胸、腰段,毗邻的节段动脉之间及与对侧同名动脉之间有广泛吻合。胸段动脉多见以横向连接吻合,而腰段除此之外还可见明显的动脉上下2~3节段侧支吻合。结论:①脊柱前路矫形应在根髓动脉分支前,结扎多个节段血管,脊髓血供可以通过后方代偿,能避免累及脊髓根髓动脉产生脊髓损伤;②侧前入路应在根髓动脉分支后,经胸、腰段毗邻的动脉之间,椎间盘切除或椎间隙减压伤及根髓动脉出现脊髓损伤机率最小。③后入路截骨选择经过椎弓、椎体中部截骨损伤血管最少。  相似文献   

5.
<正> 6倍放大镜下解剖观察50例自幼儿至老年经已固定的脊柱腰骶段标本的棘间韧带(ISL)。发现ISL左右各一,各节段均为肌腱、筋膜和韧带的复合体,对运动有参与作用,纤维行向总体看来朝后上,但棘间部分近乎水平,后端有行向前上的纤维束,前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临床诊断腰椎管狭窄症提供腰骶神经根管的断层解剖学及CT资料。材料和方法 :在 3 0例成人脊柱横断层标本和 3 6例成人脊柱CT图像上 ,选取脊柱L3~S1节段 ,并将各节段分别分为A、B、C三个区段 ,观测其神经根管及有关数据。结果 :在A区段 ,各神经根的矢径由L3~S1逐渐增大 ;在B区段 ,神经根的行程靠近黄韧带 ;在C区段 ,神经根的行程靠近椎间盘。结论 :(1 )侧隐窝狭窄的判断标准应依腰骶节段不同而异 ;(2 )根管狭窄症的发生率可随L3~S1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12~18岁青少年腰骶段椎间盘、椎管的解剖学结构CT影像学扫描和三维重建测量,探讨腰骶段椎间盘、椎管的发育规律及增龄变化规律特征,为青少年脊柱腰骶段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30例12~18岁无腰椎疾患的青少年,均无外伤、神经症状和体征的双源64排螺旋CT薄层扫描影像学结果,扫描范围为腹盆腔,将获得腰骶段CT原始图像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三维重建软件进行相关指标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青少年腰骶段椎间盘、椎管各径线在性别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盘、椎管各径线随着年龄的增长呈增长趋势,椎间盘、椎管各径线随着椎序列的增长呈波浪形变化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少年腰骶段椎间盘、椎管解剖学参数呈规律性变化过程,但必须结合个体化影像学结果及生物力学、生物材料学等研究成果的支持,才能使腰骶段疾病治疗技术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三维立体摄相技术研究腰椎间盘切除对腰椎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应用Elite运动分析系统观察了腰椎间盘切除术对整个腰椎活动的影响.4具新鲜腰1一骶3标本分别头尾端固定安装在特制测试架上,模拟人体进行生理屈伸活动,二架红外线照相机监测各节椎体的三维空间变化.结果表明腰4一5间盘切除术后腰椎屈曲30°时腰4一5节段水平位移(T_z)及旋转位移(R_x)有明显增加.腰4—5和腰5一骶1间盘切除术后腰椎于不同屈伸活动中均有腰4—5和腰5一骶1节段的T_z和R_x明显增加现象,同时还有相邻的腰3—4节段T_z及R_x增加现象.本文对相关的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背景:以往有研究表明了腰骶矢状面参数与腰椎间盘突出重吸收现象的相关性,但腰骶矢状面参数包括了腰椎前凸角、腰骶关节角、骶骨倾斜角等众多参数,且各参数对椎间盘重吸收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另外目前对具体某一节段椎间盘突出重吸收的研究尚少,测量数据也多从数字化X射线摄影或CT中获取,而从MRI中测量的腰骶矢状面参数与L5/S1椎间盘突出后发生重吸收的相关性报道则较少见。目的:观察L5/S1椎间盘突出重吸收后腰椎矢状面参数的相应改变,筛选出椎间盘重吸收过程中变化最显著的腰骶矢状面参数。方法:选择具有完整MRI影像资料的5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且单纯接受非手术治疗L5/S1突出节段发生重吸收现象。MRI测量冠状面上的最大突出层面的突出面积、腰骶矢状面参数,包括腰椎曲线指数、腰椎前凸角(α)、L5/S1椎间盘角(β)、椎间隙高度、腰骶关节角、骶骨平台角、骶骨倾斜角、下腰椎前凸角,将腰骶矢状面参数在R软...  相似文献   

10.
棘间韧带腰段的形态特点及年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6倍放大镜下解剖观察了50例自幼儿至老年经已固定的脊柱腰骶段标本的棘间韧带(ISL)。ISL左右各一,各节段均为肌腱、筋膜和韧带的复合体,对运动有参与作用。纤维行向总的朝后上,但棘间部分近乎水平,后端有行向前上的纤维束;前端左右分开,夹持黄韧带并向下外,附于下位椎板后面。ISL可分为三部:①关节囊部自乳突内侧向上内附于上位椎板下缘及棘突基部,有稳定椎间关节的功能;②腹侧部自下位椎板上份及黄韧背面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