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HA-40vo1%Ti复合材料与动物骨组织相容性体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压烧结法制备HA-40vol%Ti复合材料,并通过体内植入试验,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结果表明,HA-40vol.%Ti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引导性,可以与骨发生骨整合,早期骨整合和骨引导性优于纯Ti。在整个植入时间段内,HA-40vol.%Ti复合材料与周围骨组织的结合强度均比纯钛的高,且增长的快。植入3月后,复合材料与新骨的结合强度已达到4.73MPa。  相似文献   

2.
HA/PDLLA复合材料体内引导成骨过程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羟基磷灰石(HA)/外消旋聚乳酸(PDLLA)复合材料体内引导成骨的实验依据,采用HA/PDLLA复合材料和纯PDLLA材料对照组进行骨内植入实验,通过X线和组织学观察,从组织学角度研究了HA/PDLLA复合材料在体内引导成骨的过程和实际愈合效果,并探讨了成骨机制。体内植入实验的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HA/PDLLA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适度的生物降解性能、一定的生物学活性和骨传导性能。HA/PDLLA复合材料植入机体后,体内的无菌性炎症轻微,新骨形成速率高于纯PDLLA材料。HA微粒的存在可提高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避免材料过早丧失力学强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HA/PDLLA复合材料植入体内后与细胞、组织的相互作用,探讨HA/PDLLA复合材料在体内的成骨过程,为其临床应用及设计具有生物功能的人工骨替换材料和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液相吸附法制备了HA/PDLLA复合材料,以纯PDLLA和空白组进行对照,进行体内植入实验,通过组织学观察和四环素标记考察其成骨过程。结果HA/PDLLA复合材料植入机体后,体内的无菌性炎症轻微,新骨形成速率高于PDLLA材料。HA微粒的存在,加强了复合材料的机械强度,使之可以避免过早的丧失力学强度。第24w时,材料被组织分隔包裹,新生骨组织长入材料,骨愈合情况良好。结论HA/PDLLA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能、生物学活性和骨传导性能。  相似文献   

4.
背景:碳纤维增强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材料相对于羟基磷灰石材料和其他纳米羟基磷灰石二元复合材料在力学强度、韧性和弹性模量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可用于承受载荷部位的骨缺损修复。 目的:评价新型生物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在骨组织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使用巴马小型猪8只,在每只巴马小型猪的胸椎建立骨缺损模型并植入碳纤维增强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材料,在植入后8,16,24周处死动物并取材,行骨密度检测,胸椎椎体缺损处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在植入前、植入后1,8周取血,查肝肾功能并进行对比。 结果与结论:植入后8周,椎体松质骨断端封闭,复合材料被肉芽组织包裹,椎体松质骨断端可见软骨细胞,界面间软骨成骨活跃。植入后16周,肉芽组织机化通过纤维内成骨方式生成新的骨组织并与骨端骨质大致融合。植入后24周,新生骨组织已成为成熟的板层骨,断端与复合材料结合紧密。植入复合材料的椎体骨密度在植入后8,16,24周的均数呈上升趋势(P < 0.05),随着植入时间增长,成骨量增加。植入前后的肝肾功能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实验可以初步认为碳纤维增强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是一种组织相容性、生物活性好,无肝肾毒性的新型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5.
背景:研究表明,对种植体表面进行化学、物理、生物化学等改性,可以显著提高种植体表面的生物学活性和骨结合强度。目的:综述并比较不同纯钛表面改性方法对骨结合的影响。方法:以"纯钛、种植体、种植、种植体表面、表面改性、生物活性、生物相容性、骨结合、研究进展"为中文关键词,以"pure titanium,implants,plant,the surface of the implant,surface modification,biologica activity,biocompatibility,osseointegration,research progress"为英文关键词,用计算机检索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Pub Med数据库。结果与结论:钛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能、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较高的抗断裂强度,因而在种植修复中被广泛应用,但钛种植体是一种生物惰性材料,直接植入人体后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学活性较差,影响其与骨的结合。为提高种植体骨结合强度,目前最为有效的方法是对纯钛表面进行改性。大多数研究表明,经过改性后的种植体具有一定的骨诱导作用,可促使骨细胞在其表面黏附、增殖、分化及矿化。钛种植体经过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改性处理后,其表面形貌、化学成分、表面粗糙度及亲水性能等发生改变,从而提高了种植体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促进了骨结合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钛及金刚石涂膜材料颌骨内种植骨界面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金刚石涂膜作为种植材料在人体内的生物相容性 ,本文将纯钛、金刚石涂膜、不锈钢三种种植材料分别植入鼠下颌骨内 ,通过光镜和扫描电镜 ,观察界面骨形成情况。结果表明 :金刚石涂膜种植体界面的新骨生成启动早 ,植入后四周界面骨结合量明显高于纯钛和不锈钢种植体 ,九周时金刚石涂膜和钛骨界面已与正常骨结构相似 ,充分达到了骨整合。将金钢石涂膜种植体应用于临床 ,可望缩短种植后的无负荷期 ,使患者能早日镶复义齿。不锈钢种植材料不适于临床种植应用  相似文献   

7.
可吸收骨折内固定材料要求具有较高的初始强度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自行研制的可吸收羟基磷灰石/聚DL-乳酸(HA/PDLLA)复合骨折内固定材料进行骨内植入实验。大体观察结果表明:HA/PDLLA 材料强度良好,周围无明显的炎性反应。结论:HA/PDLLA复合材料强度较好,适用于松质骨骨折的固定, 且生物相容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纳米相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胶原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着重阐述自组装纳米相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的制作方法、结构特点、体内植入后修复骨缺损的效果及降解过程.基于仿生学设计的纳米相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其HA纳米晶体约50~100nm,HA的C-轴沿胶原纤维排列,形成片状包绕胶原纤维束,HA和胶原分子之间为牢固的化学键性结合,为自组装的纳米结构,和自然骨中钙化的胶原相同.复合材料体内植入后降解和骨替代的过程与骨的改建过程相似.纳米相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具有生物降解性高、表面能大、生物活性好、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作为骨修复和重建材料具有更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背景:磷酸钙骨水泥克服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诸多缺点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负载复合重组人类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磷酸钙骨水泥经固化后可具有微孔结构,可提高经皮椎体成形充填材料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以可注射型磷酸钙骨水泥和纤维蛋白胶作为共同载体,复合重组人类骨形态发生蛋白2,替代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应用于新西兰大白兔椎体成形的可行性。 方法:制备磷酸钙骨水泥/纤维蛋白胶/复合重组人类骨形态发生蛋白2新型复合材料。采用小鼠肌袋异位诱导成骨模型对不同植入材料进行骨诱导活性评价;模仿椎体成形观察新型复合材料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植入兔椎体后的生物力学改变。 结果与结论:新型复合材料植入后2,4周碱性磷酸酶水平最高,植入后4周软骨细胞逐渐成熟,新骨形成,抗压强度和抗扭转强度明显低于正常椎体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植入后(P < 0.05),8周后材料被进一步降解,抗压强度和抗扭转强度均有所上升,扛扭转强度与正常椎体相比无显著差别,但仍明显低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 < 0.05)。microCT提示其新生骨形成多而早,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未见材料吸收及周围骨质长入。说明新型复合材料植入椎体后能够获得良好的骨诱导和骨传导功能,材料降解和新骨替代同步,接近于正常椎体的骨愈合,可望替代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应用于椎体成形。  相似文献   

10.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生物学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低温下,水热合成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浆液与中性胶原溶胶混合,升温使羟基磷灰石晶体与胶原自组装形成复合凝胶,经洗涤、冻干,获得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采用XRD,FTIR和TEM对复合材料的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羟基磷灰石晶体尺寸为16nm×40nm;复合材料的晶相组成,羟基磷灰石晶体大小、胶原纤维的结构等都与天然骨相似。采用骨髓嗜多染细胞微核实验、致敏实验、以及细胞毒性实验对复合材料进行生物相容性评价。小鼠骨髓微核率为1.6±0.9,与阴性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和阳性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最大剂量法实验表明复合材料无致敏作用。滤膜扩散实验证明复合材料无细胞毒性。复合材料骨内植入的组织学分析表明,4周时,在材料和骨组织的界面处有新骨生成,12周时,界面处有大量的新骨形成。皮下植入44周后,材料降解成碎片,纤维组织长入材料降解区域。本研究制备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具有体内降解和促进骨形成的能力。不具有致染色体畸变作用、皮肤致敏作用和细胞毒性,是一种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潜在的骨替换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