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本文采用开放试验,选用本院门诊、住院患轻、中度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病人1011例(男性423例,女性588例,平均年龄44.7±10.6)。根据病情用氟氯西林0.25g或0.50g(0.25g/片),po,tid,5d,服药前不做皮试。结果:本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无一例发生过敏性休克;总有效率93.17%。结论:排除已知青霉素过敏者患过敏性疾病和过敏体质者,免做青霉素皮试口服氟氯西林胶囊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奥氟林(氟氯西林)胶囊是一种半合成异噁唑青霉素。本文采用开放试验方法对1000例急性细菌感染病人进行口服免皮试临床观察。观察病种包括呼吸道感染768例,急性下尿路感染8例,淋病27例,鼻窦炎/付鼻窦炎33例,耳科感染25例,皮肤软组织感染108例,其他感染40例。总显效率为48.1%(485/1008),总有效率为87.8%(885/1008)。本试验中约1/3的患者做细菌培养,共分离出致病菌136株,细菌阳性率为13.5%。治疗后细菌清除123株,细菌清除率为90.4%(123/136)。临床上出现不良反应共1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反应如恶心、腹胀、腹痛。无1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及造成肝肾功能损害和造血系统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种简便易行,适用于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常规开展检测AmpCβ内酰胺酶(简称AmpC酶)的方法。方法对临床分离的150株铜绿假单胞菌用表型筛选试验作AmpC酶测定,对AmpC酶阳性菌株同时进行氯唑西林双纸片协同试验、氟氯西林(FCC)双抑制剂扩散协同试验、PCR基因检测。用基因检测来评价比较三种测定方法的检出率及差异。结果表型筛选试验AmpC酶阳性37株同时进行氯唑西林双纸片协同试验、氟氯西林双抑制剂扩散协同试验、基因检测,检测出阳性株分别为15、14、11株,阳性率分别是40.54%(15/37)、37.84%(14/37)、29.73%(11/37)。表型筛选试验与后三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后三种方法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唑西林双纸片协同试验、氟氯西林双抑制剂扩散协同试验检测AmpC酶特异性较表型筛选试验高,且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适合临床实验室常规检测应用。  相似文献   

4.
梁茂本  刘欣 《医学信息》2004,17(9):592-593
目的 关注青霉素皮试.为临床合理应用青霉素创造良好的条件。方法 参阅相关文献,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结果 青霉素皮试的假阳性的发生率与多种医源性因素及非医源性因素有关。结论 医惠双方均应关注青霉素皮试.确保用药安全,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机对青霉素皮试结果作辅助判断的准确性。方法我们根据青霉素皮试常规观察指标设计了青霉素皮试观察记录单,分三个时段观察青霉素皮试的结果。计算机程序判断青霉素皮试的结果是对观察记录经过综合分析得出的。结果应用计算机对376例青霉素皮试的结果进行辅助判定,其结果表明计算机程序对青霉素皮试结果的判断正确性不低于人工判定,经χ2检验P>0.05,说明两者判断结果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6.
青霉素是一种为临床治疗所广泛应用的广谱抗生素,对敏感细菌具有强大的杀菌力。由于青霉素对机体可发生过敏性反应,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而危及生命,故使用的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临床上以青霉素皮试的阴性与阳性为判定是否过敏的依据。根据临床实践经验设计了用于判断青霉素皮试  相似文献   

7.
1 β-内酰胺酶底物动力学 class A β-内酰胺酶底物动力学性质上显示出多样性。A型β-内酰胺酶底物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在头孢菌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K_(cat)/K_m值对不同的头孢菌素底物变化范围达2~3个数量级,耐对青霉素类底物则变化不大。大多数青霉素(包括苯唑西林和氯唑西林)都是A型β-内酰胺酶的良好底物,侧链上含氨基的氨苄西林和含羧基的羧苄西林都能象苄青霉素一样被A型β-内酰胺酶高效水解,尽管前者的K_(cat)值稍低,但K_(cat)/K_m值却相差无几,说明侧链取代对动力学性质无太大影响。而侧链上具有空间障碍基因的物质(如苯唑西林,甲氧西林)也是A型β-内酰胺酶的良好底物。但底物整个酰基侧链对反应动力学就有不同的影响结果,对青霉素而言,酰基  相似文献   

8.
杜洪 《局解手术学杂志》2012,21(3):242-242,245
氟氯西林钠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敏感性革兰阳性菌引起的感染,如皮肤、软组织、呼吸道感染等[1]。长春西汀注射液为脑血管扩张药,常用于改善脑梗塞后遗症、脑出血后遗症、脑动脉硬化症所引发的各种症状[2-3]。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发现将氟氯西林钠(商品名为依芬,国药准字号H20080369,山西振东泰盛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白色结晶粉状,规格为每支0.5 mg)和长春西汀注射液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青霉素皮试与青霉素过敏病人血清中特异性IgE抗体相关性 ,评价皮试的准确性与特异性 ,改进和完善该类药物过敏的诊断方法。方法 :收集青霉素皮试阳性史者、青霉素皮试阳性即刻者和青霉素皮试阴性用药后出现过敏症状者三种过敏病人血清 ,共计 2 5 9例 ,采用放射过敏原吸附试验法 (ra dioallergsorbenttest,RAST)检测青霉素过敏病人血清中特异性IgE抗体。结果 :青霉素过敏病人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总阳性率为 62 .2 % (1 61 / 2 5 9) ;青霉素皮试阳性史者、青霉素皮试阳性即刻者和青霉素皮试阴性用药后出现过敏症状者三组之间特异…  相似文献   

10.
皮内试验是护理操作中最常见的操作之一,在临床实习时护生对此项操作接触最早,操作又多.带教期间发现护生做青霉素皮试时假阳性率较高,本文从做皮试前、皮试中、皮试后三方面加强对护生实习带教,使他们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率明显下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本文目的是探讨及考察临床分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拓朴异构酶Ⅳ(topoⅣ)基因突变与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性的关系。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筛选甲氧西林和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耐药的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从中选取8株菌进行PCR扩增,对PCR产物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限制  相似文献   

12.
皮肤试验法是一种传统的变态反应特异性体内诊断方法 ,至今仍广泛应用于临床。常用的方法有斑贴试验法 (patchtest)、划痕试验 (scratchtest)、点刺试验 (pricktest)和皮内试验 (intradermaltest)。  目前国内诊断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反应主要采用皮内试验 (皮试 ) ,且皮试剂、操作方法和阳性判断标准均已规范化 ,几十年来变化不大。国外研究证明 ,皮试预测青霉素过敏的可靠性与皮试剂的成分有关 ,仅青霉素G(PG)原液作皮试 ,阳性率占过敏病人的3 0 %~ 5 0 %。从六十年代 ,欧美国家开始使用青霉素主要抗原决定簇 :苄青霉素噻唑酰 多聚赖氨…  相似文献   

13.
青霉素类抗生素临床上应用广泛,但过敏反应发生率居各类药物之首,尤其是过敏性休克危害极大。本采用放射过敏原吸附试验(radioallergosorbent test,RAST)检测临床青霉素类过敏病人血清中特异性抗体。选择有青霉素类过敏史病人和皮试阳性病人115例,检测其血清特异性IgE抗体对BPO-PLL、BPA-PLL、APO-PLL、APA-PLL、AXO-PLL、AXA-PLL、PVO-PLL、PVA-PLL和FLUO-PLL等9种抗原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一、青霉素类 80年代以来.我国研究进展中。主要有酰脲类广谱抗绿脓杆菌青霉素类.如呋苄青霉素,关立农、雷雨及上海医大抗生素研究所等进行了呋苄青霉素对绿脓杆菌K799/WT和大肠杆菌K_(12)青霉素结合蛋白亲和力研究,从分子水平证实它是同类品种中抗绿脓杆菌最强的一个酰脲类青霉素;金毓芳、杜继昭等分别以372和445株革兰氏阳、阴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测定.证明酰脲类的阿洛西林不但具有广谱抗菌活性.而且其抗绿脓杆菌的作用强于羧苄青霉素。对耐庆大霉素和羧苄青霉菌株亦敏感,阿洛西林虽对β—内酰胺酶有  相似文献   

15.
本文目的是考察临床分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的拓扑异构酶Ⅳ (topoⅣ )基因突变与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性的关系。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筛选甲氧西林和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 /耐药的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从中选取 8株菌进行PCR扩增 ,对PCR产物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序列分析。实验结果显示 ,MRSA其耐药机制与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其中金葡球菌topoⅣ基因 grlA 80和 84两个位点突变与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水平最为相关 ,而grlB 4 32、4 5 2双位点突变与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16.
王慧敏 《医学信息》2009,22(7):1362-1362
1 临床资料 3例病人均为男性,年龄20~32岁.1例在青霉素皮试约1分钟出现胸闷、气短、全身不适、言语不清;2例青霉素皮试为阴性,其中1例在青霉素静滴过程中突发胸闷,呼吸困难,随之出现休克,另1例在输完青霉素返回营区途中突然昏倒在医院门诊楼前,呼之不应,推之不醒,四肢冰凉.  相似文献   

17.
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反应机制与诊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霉素类抗生素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但过敏反应发生率居各类药物之首 ,尤其是过敏性休克危害极大。尽管多年来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 ,但一直未获很好解决。近年来 ,作者对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反应机制与诊断进行了大量临床研究 ,现综合如下。1 过敏反应与特异性IgE抗体  选择具有青霉素类过敏史、皮试阳性史等过敏病人 397例 ,应用放射过敏原吸附试验 (radioaller gosorbenttest,RAST)测定过敏病人血清中 4种药物青霉素G(PG)、青霉素V(PV)、阿莫西林 (AX)、氨苄西林 (AP)的 8种主要、次要抗原决定簇 (BPO、PVO、APO、AXO、BPA、…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从临床感染患者分离的65株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用14种抗生素作体外敏感性试验,并同时进行β-内酰胺酶和耐甲氧西林测定.根据结果显示MRSA85%(55/65)产β-内酰胺酶51%(33/65),其耐药谱为:青霉素、氨苄青、氧哌嗪、凯富隆、菌必治、忽嗪酸分布于95%~80%,环丙氟、西力欣、庆大、复达欣先锋必分布于79%~60%.亚胺硫、丁胺、先锋V分布于59%~40%.所有产β-内酰胺酶的MRSA对14种抗生素的耐药谱显示青霉素、环内氟、西力欣、庆大、氨苄青、氧哌嗪、复达欣、先锋必、先锋V、凯富隆、菌必治、忽嗪酸均大于80%,亚胺硫、丁胺也大于60%.建议对医院内严重感染且经多种抗生素效果欠佳的患者,除应进行常规体外敏感试验,还应该进行其它生物试验,例如β-内酰胺酶测定、耐甲氧西林测定等,以供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9.
MRSA与新抗生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40年代末当青霉素应用治疗葡萄球菌感染不久 ,出现了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药性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目前 ,90 %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 1 960年诞生了第一个对青霉素酶稳定的半合成青霉素叫甲氧西林 (methicillin)应用于临床克服耐药菌。不幸在 1 961年就出现了对甲氧西林耐药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称MRSA (methicillin resistantStaphylo coccusaureus) ,此后在世界许多国家逐步上升流行直至 70年代后才下降。典型的MRSA编码链霉素高度耐药和诱导性红霉素耐药基因在染色体上、编码重金属耐药和 β 内酰胺酶在一个 3 0kb质粒上…  相似文献   

20.
舒氨西林 (Unasynvial,sultamicillin ,SBTPC ,U1 )为舒巴坦钠与氨苄青霉素以 1∶2比例混合而成的制剂。本试验应用国产 (哈尔滨制药厂 )舒氨西林 (U1)对标准产酶耐药菌株 ,即质粒介导的 β 内酰胺酶(TEM 1 ,OXA 2 ,SHV 1 ) ,染色体介导的 β 内酰胺酶(K 1 ,D31 ) (其中PSE 2为绿脓杆菌 ,K 1为肺炎杆菌 ,其余为大肠杆菌 ) ;及临床分离的产酶耐药菌株(产酶大肠杆菌、产酶伤寒杆菌 )的酶稳定性做了测定。并与进口同种药品 (U2 )及其他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即氨苄青霉素 (ampicillin ,AMPC ) ,舒巴坦钠(CP4 5 899) ,伊米配能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