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用双醋酸--胃蛋白消化法提取可溶性Ⅰ、Ⅲ型胶原混俣物,用β-巯基乙醇阻断-SDS-PAGE分出Ⅲ型胶原之单α1(Ⅲ)条带测定常压低氧大鼠肺外肺动脉中Ⅰ、Ⅲ胶原比例的变化。结果表明,吸入低氧气体1周/Ⅲ型胶原比值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化;吸入低氧气体3周、Ⅲ型胶原比值明显升高。崦在吸入低氧气体1周时I型前胶原mRNA已呈有统计学意义之升高。  相似文献   

2.
用双醋酸-胃蛋白消化法提取可溶性1、Ⅲ型胶原混合物,用β-巯基乙醇阻断-SDS-PAGE分出Ⅲ型胶原之单-α_1(Ⅲ)条带测定常压低氧大鼠肺外肺动脉壁中1、Ⅲ胶原比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吸入低氧气体1周I/Ⅲ型胶原比值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化;吸入低氧气体3周I/Ⅲ型胶原比值明显升高。而在吸入低氧气体1周时I型前胶原[Proα_1(I)]mRNA已呈有统计学意义之升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观察模拟5000米连续低压缺氧7天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外动脉胶原总量,胶原Ⅰ、Ⅲ型比例及其基因表达的变化。实验用Wistar雄性大鼠,102只,分为对照组(N组,51只)和单纯缺氧组(H组,51只)。结果表明:H组Pan、Rvp、RV/LV S、肺外动脉(EPA)干、湿重量、羟脯氨酸含量(HP)均明显增加,分别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羟脯氨酸含量,可溶性Ⅰ/Ⅲ型胶原比值及肺血管顺应性。发现随低氧时间的延长,HP增加越多。而胸主动脉中HP含量无明显改变。低氧21天时所测定的可溶性Ⅰ/Ⅲ型胶原比值显著升高。低氧14,21天时肺血管顺应性显著下降。复常氧一段时间后升高的PAP及HP含量可自然恢复。764-3处理可部分阻止低氧所致的上述变化。提示肺血管中胶原,特别是Ⅰ型胶原合成增多在维护肺动脉高压中起重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羟脯氨酸(HP)含量,可溶性Ⅰ/Ⅲ型胶原比值及肺血管顺应性。发现随低氧时间的延长,HP增加越多。而胸主动脉中HP含量无明显改变。低氧21天时所测定的可溶性Ⅰ/Ⅲ型胶原比值显著升高。低氧14、21天时肺血管顺应性显著下降。复常氧一段时间后升高的PAP及HP含量可自然恢复。764-3处理可部分阻止低氧所致的上述变化。提示肺血管中胶原,特别是Ⅰ型胶原合成增多在维护肺动脉高压中起重要作用。764-3可能是通过抑制胶原合成,特别是Ⅰ型胶原合成而缓解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介素(IMD)对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胶原生成和沉积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7)、分流组(n=7)和分流+IMD组(n=6)。对后2组大鼠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8周后,对分流+IMD组大鼠,皮下埋微量渗透泵持续给予IMD 1.5 μg·kg-1·h-1。继续饲养2周后,比较各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mPAP)、肺中、小动脉相对中膜厚度(RMT),肺组织羟脯氨酸、Ⅰ和Ⅲ 型胶原、骨形成蛋白-2(BMP-2)含量和I、III型前胶原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分流组大鼠mPAP明显上升,肺中、小动脉RMT明显增加,肺组织羟脯氨酸和Ⅰ、Ⅲ型胶原含量明显增多,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上调,BMP-2含量明显增多。IMD则使分流大鼠肺动脉压力明显回降,肺血管结构改变缓解,胶原沉积减少,BMP-2含量降低,Ⅰ、Ⅲ 型前胶原mRNA表达下调。结论: IMD可通过抑制高肺血流大鼠肺组织胶原生成和沉积,缓解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和肺血管结构重构形成,该作用可能与BMP-2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大鼠窦房结内Ⅰ、Ⅲ型间质胶原重构及胰岛素对其的影响.方法:高糖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STZ, 30mg/kg)制备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胰岛素治疗组(每只3U/d股内侧皮下注射),对照组和糖尿病组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每天1次,持续喂养4个月;窦房结组织行SABC法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检测窦房结组织中的I型和Ⅲ型胶原的表达及变化.结果:糖尿病组I、 Ⅲ型胶原纤维在窦房结内明显增加,而治疗组较糖尿病组呈显著下降.图像分析结果显示Ⅰ、 Ⅲ型胶原表达量为糖尿病组>治疗组>对照组.糖尿病组Ⅰ/Ⅲ型胶原比例明显较对照组上升.结论:Ⅱ型糖尿病大鼠窦房结16周后出现间质胶原重构,胶原类型比例失衡;Ⅱ型糖尿病大鼠行胰岛素降低血糖后可不同程度下调窦房结间质胶原的沉积,一定程度上逆转胶原类型比例紊乱.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甘草酸二铵(DG)对家兔颈总动脉血管成形术后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用家兔复制成颈总动脉内皮损伤模型,4周后检测血清中Ⅰ型前胶原(PCI)、Ⅲ型前胶原(PCⅢ)及动脉组织胶原含量,并行动脉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大、小剂量DG治疗组的损伤动脉组织胶原含量,血清PCI、PCⅢ含量,动脉组织新生内膜厚度和狭窄率均明显低于损伤组。结论:DG可明显抑制家兔颈总动脉血管成形术后胶原的合成和内膜增生,降低狭窄百分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肝素对胎鼠肺成纤维细胞(LFb)了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Northern印迹杂交方法检测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浓度为0.1mg/L,1mg/L,10mg/L的肝素对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的影响不明显:100mg/L的肝素则抑制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论: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与肝素剂量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甘草酸促进胶原合成对切口愈合模型大鼠瘢痕形成及切口愈合的效果。方法选择50只SD健康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10只。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均建立切口愈合模型,30 min后对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分别静脉注射10 mg/kg、15 mg/kg、30 mg/kg甘草酸,术后3 d、7 d、14 d观察各组大鼠变化。进行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大鼠病理组织学变化,检测创面组织中Ⅰ型胶原、Ⅲ型胶原、VEGF、b FGF、EGF mRNA表达量及Ⅰ型胶原、Ⅲ型胶原、PTEN/AKT/VEGF信号通路蛋白表达量,计算愈合瘢痕面积、创面愈合率及愈合时间,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术后3 d、7 d、14 d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创面组织中Ⅰ型胶原、Ⅲ型胶原、VEGF、b FGF、EGF mRNA及Ⅰ型胶原、Ⅲ型胶原、VEGFR2、p-AKT蛋白表达量均高于模型组,PTEN蛋白表达量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 d、7 d、14 d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创面组织中Ⅰ型胶原、Ⅲ型胶原、VEGF、b FGF、EGF mRNA及Ⅰ型胶原、Ⅲ型胶原、VEGFR2、p-AKT蛋白表达量均高于低剂量组,PTEN蛋白表达量低于低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 d、7 d、14 d高剂量组大鼠创面组织中Ⅰ型胶原、Ⅲ型胶原、VEGF、b FGF、EGF mRNA及Ⅰ型胶原、Ⅲ型胶原、VEGFR2、p-AKT蛋白表达量均高于中剂量组,PTEN蛋白表达量均低于中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 d、7 d、14 d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愈合瘢痕面积、创面愈合率均高于模型组大鼠,创面愈合时间短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 d、7 d、14 d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愈合瘢痕面积、创面愈合率均高于低剂量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低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 d、7 d、14 d高剂量组大鼠愈合瘢痕面积、创面愈合率均高于中剂量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中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甘草酸通过作用于PTEN/AKT/VEGF信号通路,减轻切口创面炎性浸润,促进胶原合成、创面愈合,防止瘢痕形成,且呈剂量依赖。  相似文献   

11.
卵巢切除对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探讨卵巢切除对CCl4 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形成的影响 ,采用CCl4 诱导雌性大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 ,观察卵巢切除及雌激素替代治疗 (苯甲酸雌二醇 1mg kg)对肝脏胶原沉积和I、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 ,并分别检测血清学标志及肝脏组织学等变化。结果显示CCl4 模型组大鼠肝脏发生典型的肝纤维化改变 ,卵巢切除组的肝脏胶原沉积更为明显 ,肝脏表达I、Ⅲ型胶原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也明显高于CCl4 摸型组 (P <0 0 5 ) ,而雌激素干预及替代治疗则可抑制肝纤维化的形成。表明卵巢切除加速CCl4 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形成 ,其发生可能与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对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背景:肺组织损伤修复过程中,细胞外基质成分首先填补损伤肺组织,当其过度沉积时可形成肺间质纤维化。目的:探讨肺痹方对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小鼠细胞外基质转化的干预作用。方法:将6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吡非尼酮组、肺痹方低剂量组、肺痹方中剂量组、肺痹方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5组腹腔注射博莱霉素[7.5 mg/(kg·d)]建立肺纤维化模型,连续注射10 d。造模后第1天各药物组灌胃给药[51.43 mg/(kg·d)]吡非尼酮,[6.43,12.86,25.72 mg/(kg·d)肺痹方],连续给药28 d。用药28 d后取肺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的形态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组小鼠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吡非尼酮组、肺痹方中剂量组、肺痹方高剂量组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肺痹方高剂量组降低最明显;②与模型组相比,用药各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降低(P<0.01),用药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组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均不同程度增高(P<0.05,P<0.01);肺痹方高剂量组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低于肺痹方低、中剂量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肺痹方低剂量组Ⅰ型胶原表达增高(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肺痹方中、高剂量组Ⅰ型胶原表达降低(P<0.05);⑤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组Ⅲ型胶原表达均不同程度增高(P<0.05,P<0.01);肺痹方中、高剂量组以及吡非尼酮组Ⅲ型胶原表达明显低于肺痹方低剂量组(P<0.05,P<0.01);⑥结果表明,肺痹方可以减轻肺纤维化,抑制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小鼠细胞外基质转化,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抑制肺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Ⅰ型胶原、Ⅲ型胶原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氯沙坦(losartan)对慢性低氧大鼠肺动脉压力及管壁胶原的影响。方法:将二级SD大鼠分为:对照组(A)、低氧组(B)、低氧+losartan组(C),低氧时间为4周。采用透射电镜、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等方法观察losartan对慢性低氧大鼠肺动脉平均压(mPAP)、右心室重量比(RV/LV+S)、肺细小动脉超微结构、肺动脉管壁Ⅰ、Ⅲ胶原和Ⅰ、Ⅲ前胶原基因的影响。结果:①B组mPAP、RV/LV+S显著高于A组(P<0.01),C组mPAP、RV/LV+S显著低于B组(P<0.01)。②电镜检查显示B组肺动脉胶原纤维较A组明显为多,C组较B组明显为少。③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显示B组肺细小动脉(直径约100-200μm)Ⅰ型胶原及Ⅰ型前胶原mRNA平均吸光度值显著高于A组(均P<0.01),C组肺细小动脉Ⅰ型胶原及Ⅰ型前胶原mRNA平均吸光度值明显低于B组(均P<0.01),Ⅲ型胶原及Ⅲ型前胶原mRNA平均吸光度值各组间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losartan可预防慢性低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和肺动脉管壁胶原的生成、沉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大鼠房室结内Ⅰ、Ⅲ型间质胶原重塑及胰岛素对其的影响。方法:高糖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制备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胰岛素治疗组,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Ⅰ型、Ⅲ型胶原基因mRNA在各组房室结的表达及变化。结果:糖尿病组Ⅰ、Ⅲ型胶原纤维在房室结内明显增加,而治疗组较糖尿病组呈显著下降。图像分析结果显示Ⅰ、Ⅲ型胶原表达量为糖尿病组治疗组对照组。糖尿病组Ⅰ/Ⅲ型胶原比例明显较对照组上升。结论:Ⅱ型糖尿病大鼠房室结16周后出现间质胶原重塑,胶原类型比例失衡;Ⅱ型糖尿病大鼠行胰岛素降低血糖后可不同程度下调房室结间质胶原的沉积,一定程度上逆转胶原类型比例紊乱。  相似文献   

15.
探讨内源性一氧化碳 (CO)对低氧大鼠肺动脉胶原代谢的作用及其机制。采用常压低氧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 ,观察血红素加氧酶 (HO)抑制剂锌原卟啉 9(ZnPP 9)对肺动脉平均压 (PAMP)和肺组织匀浆碳氧血红蛋白 (Hb CO)含量的影响 ,并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核酸原位杂交法分别观察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和肺动脉Ⅲ型前胶原[Proα1 (Ⅲ )胶原 ]mRNA、间质性胶原酶 (MMP 1)mRNA、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1(TIMP)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发现ZnPP 9使低氧大鼠PAMP明显升高 ,肺组织匀浆CO含量明显降低 ;ZnPP 9显著促进低氧大鼠肺动脉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 (P <0 0 1)和Proα1 (Ⅲ )胶原mRNA表达及MMP 1mRNA与TIMP 1mRNA表达 (P <0 0 1)。内源性CO可能通过抑制胶原蛋白的合成对低氧大鼠肺动脉胶原代谢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Ⅰ、Ⅲ型胶原在肥厚心肌组织中的变化特征.方法 SD大鼠60只,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分别再分为1、4、8周组,每组10只.对照组背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4ml/(kg·d);实验组背部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4mg/(kg·d).两组分别注射1、4、8周,然后测定各组大鼠体重(BW)、心脏湿重(HW)、左室湿重(LVW),计算出HW/BW、LVW/BW;心肌组织冷冻切片,利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心肌细胞横径(TDM)和心肌细胞截面积(CA).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心肌组织Ⅰ、Ⅲ型胶原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心肌肥厚大鼠心肌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及其含量.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注射异丙肾上腺素1周后,Ⅰ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明显增加,4周后有所下降.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实验各组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均多于对照组(P<0.01);实验1周时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量最高,4周和8周均下降.实验4周和8周组与1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肌肥厚发生1周左右是Ⅰ、Ⅲ型胶原增加的高峰期,以后趋于稳定.心肌肥厚主要引起胶原量的变化,不破坏胶原纤维的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7.
复制常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测定肺动脉压、右心室收缩压及右心室重,用分子杂交法测定肺动脉、胸主动脉及右心室前胶原Ⅰ、Ⅲ型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和764-3处理对其影响。结果发现,低氧7天时肺动脉压、右心室收缩压及右心室重量显著增加。斑点印迹杂交分析显示肺外肺动脉中前胶原I型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764-3处理可显著缓解上述变化。肺动脉中前胶原Ⅲ型mRNA表达水平各组间无明显差异。胸主动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别嘌呤醇对大鼠非梗死区心肌胶原重塑的影响。方法结扎冠脉前降支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组和别嘌呤醇组,每组分别于7、14、21和28d时测定心肌组织胶原含量,Ⅰ、Ⅲ型胶原容积分数(CVF)、mRNA的改变及Ⅰ/Ⅲ型胶原比值,黄嘌呤氧化酶(XO)和清除活性氧活力。28d时另检测XO蛋白表达及左心室病理改变。结果心肌梗死组心肌胶原含量,Ⅰ、Ⅲ型CVF及mRNA升高,Ⅰ/Ⅲ型胶原比值先下降后升高,XO活力增加,清除活性氧活力降低(P<0.05或P<0.01)。别嘌呤醇组明显缓解了上述指标的变化。结论别嘌呤醇能够降低非梗死区胶原沉积和Ⅰ/Ⅲ型胶原比值,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肌胶原重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肾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壁重构过程中Ⅰ、Ⅲ型胶原分布的变化规律. 方法 采用双侧肾动脉狭窄法制作动物模型,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术后2周组、术后5周组和术后7周组,利用无创动物血压分析测试仪评价高血压动物模型质量,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ting和图像分析方法检测各组左心室肌组织Ⅰ、Ⅲ型胶原的改变. 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Ⅰ、Ⅲ型胶原网络在术后2周均无明显变化,术后5周心肌细胞及肌束周围Ⅰ型胶原粗细纤维束呈断裂、聚集或部分缺如.心室壁小动脉管壁Ⅰ型胶原鞘不规整,纤维束断裂,胶原聚集或堆积,血管外膜粗纤维束向间质延伸;术后5周组肌细胞周围Ⅲ型胶原粗、细纤维束均出现严重松散或紊乱;血管壁Ⅲ型胶原鞘呈现松散现象.图像分析结果显示:术后5周组与术后7周组相比,Ⅰ型胶原平均吸光度和平均面积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Ⅲ型胶原平均吸光度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平均面积比术后2周组与术后5周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手术5周后Ⅰ型胶原蛋白表达量呈增高趋势,Ⅲ型胶原蛋白表达量呈降低趋势. 结论 高血压可导致左室壁Ⅰ、Ⅲ型胶原网络发生重建或破坏,血管外膜胶原结构严重受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心肌梗死(MI)后心室重塑过程细胞因子与胶原分子的关系。 方法:制备雄性Wistar大鼠心肌梗死和假手术对照模型,于手术后3 d、1 w、4 w分别观察不同时点梗死区和非梗死区的Ⅰ、Ⅲ型胶原及炎症因子的mRNA变化。 结果:心肌梗死后第3 d胶原(Ⅰ、Ⅲ型胶原)和细胞因子(TGF-β1、TNF-α)皆上升,梗死区Ⅰ、Ⅲ型胶原在第4周仍然比非梗死区为高,TGF-β1、TNF-α在第1周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但仍高于同期假手术组(P<0.01),相关性分析提示梗死区和非梗死区TGF-β1、TNF-α均与Ⅰ、Ⅲ型胶原存在相关(P<0.01)。 结论:炎症因子参与心室重塑的病理生理过程,干预细胞因子可能作为早期防治心室重塑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