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为有助于观察树突棘的变化,探索出较为理想的原代大鼠海马神经元转染方法。方法:应用Lipofectamine2000和慢病毒2种转染方法对体外培养8d的SD胎鼠海马神经元进行绿色荧光蛋白(GFP)质粒转染,观察海马神经元转染效率和荧光表达情况,并用台盼蓝染色检测神经元的存活率;采用优选出的转染方法对体外培养8d的海马神经元进行转染,观察转染后培养至10、15、20d和25d不同时间海马神经元树突棘的生长发育情况;观察8、12d和16d不同时间转染对海马神经元树突棘形态学观察的影响。结果:对于树突棘形态学观察而言,Lipofectamine 2000转染效果显得更为优越;海马神经元培养至20d时,树突棘发育较成熟;12d时转染是进行树突棘形态学观察转染的最佳时间。结论: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GFP方法对培养12d的神经元进行转染,培养至20d时树突棘形态学观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一种改良的胎鼠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方法,研究模拟糖尿病并发抑郁(diabetes mellitus with depression,DD)环境对其的损伤作用。方法:取胎龄18 d的SD大鼠,体视显微镜下分离海马,0.25%胰蛋白酶和0.2%胶原酶(1∶1)消化后进行体外培养,分别观察培养后4 h、24 h、5 d、8 d、14 d海马神经元的基本形态结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细胞鉴定。采用高糖联合皮质酮造模构建类似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状的模拟DD环境,MTT法检测神经元的存活率;流式AnnexinV/PI双染和Hoechst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元的凋亡情况。结果:经NSE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培养7 d后的神经元纯度达95%以上,细胞胞体成球形,树突分支明显,并相互交织成丰富的神经网络;高糖、皮质酮及两者联用造模18 h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TT检测细胞存活率分别为53.1%、64.3%和56.7%,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正常对照组、高糖组、皮质酮组、两者联用组Q3区的比例(分别为71.6%、47.9%、53.6%和39.2%),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98.5%),P0.05。后四者Q2+Q4区总比例分别为24.4%、46.6%、40.4%、67.0%;Hoechst染色结果提示上述三个造模组的神经元细胞核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核染色质聚集、浓缩,甚至核碎裂,呈现出典型的凋亡特征。结论:成功建立一种操作简便、细胞纯度佳、活性好、产率高的胎鼠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方法,验证了模拟DD环境对海马神经元的损伤作用,为体外深入研究DD的发病机制及药物防治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生后大鼠离体海马神经元的培养方法。方法:无菌环境下将出生24 h内SD大鼠断头取脑分离海马,经消化后差速贴壁,采用无血清培养基进行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时间段细胞生长形态变化:采用Hoechst33258与NeuN抗体双染方法鉴定神经元。结果:采用差速贴壁后,使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的神经元生长良好,纯度较高,12 d时经鉴定神经元纯度可以达到92%以上。结论:差速离心法后可以采用无血清培养神经元,培养的神经元具有纯度高,结果稳定的优点,该方法为以后进行相关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被动吸烟对胎鼠海马超微结构的影响以及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变化。方法24只成年雌性大鼠随即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2只,对实验组大鼠进行被动吸烟造模。应用电镜观察胎鼠海马神经元的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内神经生长因子表达变化。结果电镜下,被动吸烟组胎鼠神经元内线粒体空泡样变性,出现水泡样结构,核染色质边集;实验组胎鼠神经元神经生长因子平均光密度低于实验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被动吸烟使胎鼠神经元结构破坏和神经生长因子表达下降,对胎鼠学习记忆能力可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体外原代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方法,并观察其发育分化过程中形态学的变化。方法取出生24 h内的Wistar大鼠分离海马,消化后差速贴壁,种植在涂有多聚-L-赖氨酸的盖玻片上,于不同时间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形态变化;采用NSE免疫细胞化学技术鉴定神经元。结果神经元12~24 h后大部分贴壁,随时间延长形态多变,突起逐渐增多,神经元突起间互相接触形成网络。培养第7~10天时细胞最为丰满,至28天时培养液中有悬浮的细胞碎片。NSE鉴定结果显示神经元纯度为(92.3±6.8)%。结论该方法简单易行,神经元纯度较高,可作为神经元体外培养的良好模型用于以后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大鼠胚胎原代海马神经元两种转染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原代海马神经元是原代细胞中比较难转染的细胞,为了得到比较高的转染效率,通过比较Li-pofectamine2000转染法和大鼠神经元核电转法(rat neuron nucleofector kit)转染效率及转染前后细胞的存活率,来探讨Nucleofector Kit核电转法的高效性。方法:选取胚胎18 d(E18)大鼠的海马神经元进行原代培养,获取海马神经元单细胞悬液后,于种植前和种植24 h后分别采用Nucleofector Kit和Lipofectamine 2000转染红色荧光蛋白(red fluorescence protein,DsRed)质粒。神经元转染48 h后分别采用轴突标记物Tau-1进行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神经元。神经元的存活率采用台盼兰进行检测。结果:Lipofectamine2000的基因转染率仅为5.34%,而大鼠神经元Nucleofector Kit的转染率为44.54%,后者为前者的8.34倍。Lipofectamine2000转染细胞前后的存活率分别为98.56%和91.44%,而Nucleofector Kit组分别为98.26%和74.02%。结论:大鼠神经元核电转法能高效稳定的转染原代海马神经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阿糖胞苷(Ara-C)在原代大鼠海马神经元早期纯化培养中的优化方法。 方法 新生1d SD大鼠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48 h后,不同浓度(0、2.5、5.0、7.5、10 mmol/L)Ara-C 处理0、6、12、24 h,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采用MTT检测细胞活性,并通过细胞形态学分析神经元纯度,筛选出最优纯化浓度与时间;采用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微管相关蛋白2(MAP2)进一步检测神经元纯度,台盼蓝染色分析神经元存活率。 结果 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培养48 h,5 mmol/L Ara-C处理24 h得到的神经元纯度及活性最佳;MAP2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Ara-C处理组神经元纯度为(74.28±10.13) %,显著高于对照组(34.82±8.15)% (P=0.0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ra-C处理组MAP2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8);台盼蓝染色显示Ara-C处理组与对照组间海马神经元存活率无差异,分别为(93.2±3.82)%和(95.6±2.37)% (P=0.109)。 结论 在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的早期培养过程中,5 mmol/L Ara-C处理24 h得到的海马神经元的纯度与活性最佳。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探讨缺氧缺血如何诱导海马神经元损伤直至凋亡,明确缺氧对海马神经元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从而为缺血缺氧性脑病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本研究以19d的SD胎鼠脑作为取材对象,经过条件培养基纯化建立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体系,通过MTT法、TUNEL法、免疫荧光、化学发光等方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生长增殖活力、凋亡、Caspase-3活性等指标。结果显示缺氧可抑制SD大鼠海马神经元的生长增殖活力,并伴随着神经元凋亡和Caspase-3活性增高,且随着缺氧时间的增长程度加重。以上结果说明,缺氧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导致SD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损害,Caspase-3活性的激活可能是其重要的通路之一。  相似文献   

9.
鄂玲玲  周长满  杨磊 《解剖学报》2003,34(3):298-301
目的 观察Nogo(N-18)在成年大鼠、乳鼠和胎鼠海马及大脑皮质中的分布规律,探讨其存在的意义。方法 采用抗Nogo(N-18)多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链霉卵白素-过氧化物酶SP(streptavidin peroxidase,SP)法。结果 成年大鼠海马以及大脑皮质神经元胞核Nogo(N-18)免疫反应呈强阳性,胞浆和突起的反应较弱,而乳鼠和胎鼠海马及大脑皮质神经元Nogo(N-18)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只存在于突起和胞浆中。结论 Nogo(N-18)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广泛分布于成年大鼠、乳鼠和胎鼠海马及大脑皮质,其生物学意义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10.
胎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的体外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建立SD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的分离、培养及免疫细胞化学鉴定技术,本研究通过分离孕15 d SD胎鼠大脑皮质组织,经机械吹打后,加入含有5%马血清、5%小牛血清的MEM培养基接种在24孔培养板中进行原代培养,并于第3 d在培养基中加入阿糖胞苷抑制胶质细胞的生长,于第9 d将细胞固定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结果表明从孕15 d SD胎鼠大脑皮质分离的神经元纯度高,生长旺盛,形态典型,90%以上表达NSE免疫阳性。该结果提示我们建立的培养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的方法易于标准化操作,结果稳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App17肽对脑室注射链脲佐菌素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障碍对神经元存活的作用.方法脑室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作大鼠痴呆模型.3周后,皮下注射App17肽.4周后取脑组织做Bcl-2、Bax、Cyto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ting半定量分析.结果 模型组大鼠海马内Bax、CytoC阳性反应神经元细胞数目多,胞质深染,细胞计数与正常组及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组大鼠海马内Bcl-2阳性细胞数目少,胞质染色淡,细胞计数与正常组及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Western blotting半定量分析可见、Bcl-2、Bax、CytoC出现清晰的条带,组间可见较明显的差异(P<0.01).结论 脑室注射STZ的大鼠海马内促进凋亡的Bax、CytoC表达增加;抑制凋亡的Bcl-2表达降低.App17肽可影响上述蛋白的表达,使之接近正常.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对神经元存活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存不同的缺血时间段大鼠海马神经元受损的形态学变化。以期为相关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双侧颈总动脉水久性结扎的18月龄大鼠脑缺血模型。采用HE染色、尼氏染色、TUNEL染色和电镜观察等方法对脑缺血5、30、60、90d组海马神经元形态及细胞凋亡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和结论:大鼠脑缺血时间与海马神经元损伤程度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成年大鼠海马巢蛋白阳性神经元及其出生后的发育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在成年大鼠海马 CA1、CA2和 CA3区锥体层某些特定部位的神经元呈巢蛋白阳性反应。巢蛋白阳性神经元出生后 3周开始在海马中出现 ,并且到 12月龄大鼠海马内仍有存在。双重反应结果显示 ,巢蛋白与 GABA在海马神经元内无共存。成年大鼠海马锥体层神经元表达巢蛋白的生物学意义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14.
丝胶对2型糖尿病大鼠海马蛋白激酶B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丝胶(彩色蚕茧经浸泡、水煎、浓缩获得)对2型糖尿病大鼠海马蛋白激酶B(Akt)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12):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丝胶治疗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25mg/kg)连续腹腔注射(1次/d,3d)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丝胶治疗组大鼠给予丝胶灌胃[2.4g/(kg·d),35d]。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Western blotting法和RT-PCR法检测海马Akt信号转导通路相关因子Akt、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和前凋亡因子Bad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模型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1);海马Akt、NF-κB的表达明显降低,Bad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丝胶治疗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凋亡指数明显降低(P0.05);海马Akt、NF-κB的表达明显升高,Bad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P0.05)。结论丝胶可通过调节糖尿病模型大鼠海马Akt信号通路的异常变化减少海马神经元凋亡,对糖尿病海马损伤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取得吗啡成瘾对神经细胞内核酸代谢以及神经系统发育影响的直接证据 ,藉以探索吗啡成瘾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及对吗啡成瘾的治疗途径。本研究根据新型荧光探针 Acridine orange(AO)能与活细胞内 DNA和 RNA特异性结合后发出荧光的特性 ,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吗啡成瘾新生大鼠的海马神经细胞 (主要是锥体细胞 )内 DNA和 RNA的荧光像素进行观察 ,并用图象分析技术进行处理 ,了解分析吗啡成瘾对神经细胞形态变化、细胞内 DNA、RNA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 :吗啡成瘾组大鼠神经细胞 DNA和 RNA的荧光像素之比平均为 0 .4 96 7± 0 .2 342 ,而对照组大鼠神经细胞的 DNA与 RNA的荧光染色像素之比为 17.9396± 6 .6 547。说明吗啡成瘾大鼠神经细胞内 RNA明显增多 ,而 DNA却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0 .0 1)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吗啡成瘾大鼠海马锥体细胞体积明显增大 ,RNA荧光强度明显增强 ,而 DNA荧光强度明显降低。提示 :(1)吗啡成瘾能明显抑制大鼠海马锥体细胞的 DNA合成 ,刺激 RNA合成 ,促使神经细胞不成熟分化和体积增大 ;(2 )吗啡成瘾所致的神经细胞内 [Ca2 + ]i增高与神经细胞的成熟分化异常有着某种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6.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应激引起海马CA3神经元损害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严进  汤淑萍 《解剖学杂志》1999,22(2):99-104
目的;探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应激引起海马CA3区神经元损害的作用。方法:采用Bielschowsky-Gros-Lawrentjew染色法和常规透射电镜技术,观察急性和慢性足底电击大鼠的海马CA3区神经元开矿的变化,及双侧海马注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其影响。结果;急性应激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无明显变化;慢性应激大鼠海马神经元出现明显的损伤性形态变化;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正常大鼠和急性应激大鼠的海马神经元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通过观察慢性复合应激对成年大鼠海马NeuroD表达的影响,探讨慢性复合应激与海马神经发生的关系。将成年雄性大鼠32只随机分为慢性复合应激组(简称应激组)和正常对照组(简称对照组)。应激组动物每天不规律交替暴露于四种复合应激原中,共持续6周。然后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blot和RT-PCR技术分别观察海马内NeuroD阳性神经元数量、NeuroD蛋白水平和核酸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慢性复合应激组动物海马齿状回NeuroD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多(P<0.05);海马NeuroD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海马NeuroD mRNA水平明显上调(P<0.05)。表明慢性复合应激可引起海马NeuroD阳性神经元数量增多和NeuroD表达水平升高,提示慢性复合应激可能促进大鼠海马的神经发生。  相似文献   

18.
邢雪松  吕威力  赵海  姜海波 《解剖学研究》2012,34(4):290-292,302,322
目的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对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78,GRP78)表达的影响,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脑组织缺血再灌注神经元GRP78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脑中动脉阻塞2h再灌注损伤12h,采用TUNEL法、免疫组化检测海马及皮质内神经元凋亡和GRP78的表达。结果 sham组,海马及皮质偶见凋亡细胞,皮质及海马神经元内少见GRP78免疫反应阳性细胞;I/R组,海马及皮质神经元凋亡增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皮质及海马神经元内GRP78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bFGF组,海马及皮质神经元凋亡减少,皮质及海马神经元内GRP78表达较I/R组明显增加。结论 bFGF显著减少缺血神经元凋亡,上调脑缺血诱导的GRP78表达,对脑缺血再灌注海马及皮质神经元的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脑组织缺血再灌注神经元NF-κB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30只Wista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bFGF组。应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脑中动脉阻塞2h再灌注损伤24h,采用TUNEL法、免疫组化检测海马及皮质内神经元凋亡和NF-κB的表达。结果sham组海马及皮质偶见凋亡细胞,NF-κBp65在细胞核内无表达,在胞浆内极少表达;I/R组海马及皮质神经元凋亡增加,NF-κBp65在细胞内有所表达,皮质及海马NF-κBp65的表达明显高于sham组。bFGF组大脑皮质及海马NF-κBp65的表达较I/R组明显增多。结论bFGF显著减少缺血神经元凋亡,上调脑缺血诱导的NF-κB表达,对脑缺血再灌注海马及皮质神经元的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底前脑NOS神经元移植至成年鼠海马内的发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燕启江  姚志彬  周丽华  陈以慈 《解剖学报》1999,30(3):215-219,I006
目的 研究基底胶脑NOS神经元移植成年鼠海马内后,NOS的发育变化规律,同时观察移植的与宿主海马间发生联系的情况。方法 将大鼠14-16d胚胎的基底前脑移植到单侧穹隆海马伞切断的成的大鼠海马内,动物在移植后存活5,7,14,30,60,90,150和180d分别取脑,经NADPH-d法和尼氏染色观察。结果 在移植后第7d时NADPH-d阳性染色才出现在NOS阳性神经元内,随着移植物成活时间的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