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考察功能性躯体症状(FSS)的母系代际传递性,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FSS的影响,以及家庭教养方式在代际传递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方法:使用儿童躯体化量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对539名青少年及其母亲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本研究中青少年在过去3个月中躯体化症状的发生率为29.4%;②母亲过度保护、父亲拒绝对儿童FSS有正向预测作用,父亲的过度保护对儿童FSS有负向预测作用;③FSS的母系代际传递性显著;④母亲过度保护对FSS的母系代际传递具有部分中介作用;⑤父亲教养方式不能调节FSS的母系代际传递性。结论:儿童FSS存在母系代际传递性,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会催化儿童FSS的发生,儿童FSS的母系传递部分通过母亲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实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监狱男性服刑人员家庭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为犯罪预防与服刑人员心理矫治提供实证依据。方法:使用家庭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87名男性服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1)男性服刑人员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为52.2%,中重度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2.7%。男性服刑人员的SCL-90中的所有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13.048~22.961,P0.01);(2)男性服刑人员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与其SCL-90总分及各因子相关显著(P0.05)。回归分析显示,温暖理解(FSS1)、过分干涉(FSS3)、过度保护(FSS6)和惩罚严厉(MSS4)对心理健康状况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642,0.892,0.420,0.126;P0.01);惩罚严厉(FSS2)、偏爱被试(FSS4)和干涉保护(MSS2)对心理健康状况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0.103,-0.305,-0.072;P0.01)。结论 :男性服刑人员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状态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家庭情感反应在不同性别低年级大学生愤怒气质与躯体化关联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某大学一二年级学生2008人,采用一般情况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状态-特质愤怒表达量表修订版及家庭功能评定施测。结果:(1)女生愤怒气质高于男生,家庭情感反应低于男生;(2)男女生躯体化与愤怒气质、家庭情感反应、抑郁和焦虑情绪呈正相关(r=0.12~0.70,P均0.001);(3)男生家庭情感反应在愤怒气质与躯体化的关联中发挥调节作用(愤怒气质×情感反应β=0.25,P0.05)。女生中未发现该调节作用。结论:低年级大学生愤怒气质越明显,躯体化症状越多。男生家庭中积极情绪体验及表达越多,越不容易因高愤怒气质而出现躯体化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白癜风患者抑郁情绪的发生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使用自编调查问卷和流调中心抑郁自评量表,对来我院门诊的167名白癜风患者进行调查;使用卡方检验、方差分析及SNK法组间两两比较、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白癜风患者CES-D平均得分为(15.29±2.73),CES-D得分≥16的有64人,抑郁检出率为38.32%;白癜风患者抑郁的发生率在性别(χ~2=5.23,P0.05)、年龄(χ~2=24.62,P0.01)、疾病分类(χ~2=35.93,P0.05)及病程维度分布(χ~2=41.97,P0.05)均有差异;不同类型白癜风患者抑郁情绪(F=14.03,P0.01)、积极兴趣(F=3.68,P0.05)和躯体症状(F=11.77,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方差分析SNK检验对组间两两比较进一步分析发现,重度白癜风患者在抑郁情绪和躯体症状得分高于轻度和中度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程长(OR=4.01,95%CI=1.46~11.05)和病情严重(OR=6.63,95%CI=2.23~19.78)是白癜风患者抑郁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白癜风患者抑郁的检出率相对较高;在临床实践中,皮肤科医生尤其要关注女性、年龄较大、病程长及病情较重的患者,除了常规物理和药物治疗外,要重视门诊心理健康教育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留守儿童学业成就的影响以及未来取向在二者关系间的中介作用。方法:对591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了父母教养方式量表以及未来取向量表。结果:(1)父母积极(β=0.08,P0.05)和消极教养(β=-0.18,P0.01)分别正向和负向预测留守儿童的学业成就;(2)未来情感(mediating effect=0.01,Bootstrap 95%CI=[-0.06,-0.01])和未来意志行动(mediating effect=-0.02,Bootstrap 95%CI=[-0.04,-0.01])部分中介了父母消极教养对留守儿童学业成就的影响;未来认知(mediating effect=0.02,Bootstrap 95%CI=[0.01,0.04])和未来意志行动(mediating effect=0.03,Bootstrap 95%CI=[0.01,0.06])在父母积极教养对留守儿童学业成就的影响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结论:未来取向可以解释父母教养方式与留守儿童学业成就水平之间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视障儿童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会期望的关系,以期对视障儿童父母教养方式和心理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N.BU和儿童社会期望量表,对90名视障儿童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1)视障男生在父母养育方式的惩罚严厉(FA2和MO4)(t=2.327,2.17;P0.05)、过分干涉(FA3和MO2)(t=2.134,2.577;P0.05)、拒绝否定(FA5与MO3)(t=2.29,3.212;P0.05)方面显著高于视障女生;(2)视障男生的社会期望显著低于视障女生(t=-2.07,P0.05);(3)视障儿童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会期望有显著相关,视障儿童社会期望与父亲的惩罚/严厉(FA2),和拒绝/否认(FA5)有显著的负相关(r=-0.170,-0.184;P0.05),与母亲的拒绝/否认(MO3)有显著的负相关(r=-0.180,P0.05)。结论: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视障儿童社会期望值的重要因素,父母应为视障儿童提供适当的、和谐的科学教养方式和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准确掌握平凉市学龄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制基本信息调查问卷、Young的网络成瘾检测标准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平凉市学龄青少年网络使用率89.77%,网络成瘾率8.06%,男生成瘾是女生的2~4倍,男女青少年互联网的使用率差异不显著(χ2=0.27,P=0.59),男生的网络成瘾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生(χ2=39.87,P=0.000);城市青少年网络成瘾检出率高于农村(χ2=17.07,P=0.001)。83.9%的青少年上网主要是聊天交友和游戏娱乐。网络成瘾者心理健康水平偏低,与抑郁、精神病、焦虑、人际关系因子间存在中度正相关(P<0.01)。结论学龄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心理健康水平偏低,主要表现为抑郁、精神病倾向,精神焦虑、人际关系差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童年创伤经历与青少年抑郁症的关系。方法:采用童年期创伤问卷(CTQ-SF)、一般情况调查表对52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及正常对照组48例进行测查。结果: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情感虐待、情感忽视、性虐待及躯体忽视4因素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情感虐待(Waldχ2=9.163,P0.01),情感忽视(Waldχ2=4.750,P0.05),性虐待(Waldχ2=4.519,P0.05),躯体忽视(Waldχ2=4.602,P0.05)。结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童年期的情感虐待、情感忽视、性虐待及躯体忽视是抑郁症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重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父母教养方式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一所重点高中随机抽取3个年级6个班级的244名学生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量表及父母教养方式量表测定,并对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分析。结果:男女生SCL-90量表结果比较:躯体化因子、恐怖因子均分有非常显著差异(t=2.905,3.186;P0.01),焦虑因子均分有显著差异(t=1.992,P0.05);躯体化因子阳性人数(χ2=5.844,P0.05)有显著差异,焦虑因子阳性人数(χ2=8.479,P0.01)有非常显著差异;全体学生SCL-90量表异常为111人(45.49%)。心理异常与学生消极的应对方式、父母亲消极的教养方式成正相关。消极的应对方式与父母的消极教养方式成正相关。结论:改变学生的应对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青少年自杀意念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长沙市抽取2216名中学生,采用自制一般情况问卷、自杀意念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自尊量表进行调查。结果①长沙青少年自杀意念的检出率为24.2%,自杀计划的检出率为6%,自杀未遂的检出率为2.5%;②女生自杀意念发生率高于男生(χ2=34.814,P<0.01)、非独生子女的自杀意念发生率高于独生子女(χ2=5.760,P<0.05)、单亲家庭的自杀意念发生率高于非单亲家庭(χ2=17.385,P<0.01),家庭经济条件越差、家庭关系越不和睦和父母经常打骂,自杀意念发生率越高(χ2=23.215,44.442,66.915;P<0.01);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自杀意念的相关因素有性别、家庭关系情况、家庭暴力情况、生活事件总刺激量、学习压力因子、受惩罚因子、丧失因子和自尊水平。结论青少年自杀意念发生率仍较高,其危险因素有女性、非独生子女、单亲家庭、家庭经济差、家庭关系不和睦、父母经常打骂、负性生活事件以及低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南充市两所大学大学生的儿童期虐待经历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儿童虐待的发生和维护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自编问卷对南充市两所高校共918名大学生进行不记名调查。结果:大学生儿童期虐待经历的发生率为67.43%,5种虐待的发生率依次为躯体忽视38.89%、情感忽视36.82%、情感虐待35.29%、躯体虐待16.45%、性虐待7.08%。男生躯体虐待(χ~2=12.774,P0.05)、躯体忽视(χ~2=4.173,P0.05)和性虐待(χ~2=14.240,P0.05)发生率高于女生。不同家庭经济的学生儿童期至少经历1种虐待(χ~2=12.257,P0.05)、情感虐待(χ~2=7.971,P0.05)、情感忽视(χ~2=13.629,P0.05)和躯体忽视(χ~2=10.014,P0.05)的发生率不同。结论:大学生在儿童期经历虐待问题较普遍,以忽视和情感虐待为主,男性和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儿童更容易遭受儿童虐待。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南京城区学龄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分布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江苏省南京市抽取4678名小学生,使用一般情况问卷及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用表)对学龄儿童的一般情况及攻击性行为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攻击性行为的检出率为3.6%(167/467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民主型养育方式[(其他型OR=1.94,95%CI=1.10~3.42),混合型(OR=1.96,95%CI=1.35-2.85)]和进行过遗传学筛查(OR=0.71,95%CI=0.52~0.99)是学龄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保护因素。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攻击性行为因子分与其他问题行为的因子分存在正相关(r=0.52~0.80,均P0.01)。结论:南京地区学龄儿童中约有3.6%存在攻击性行为,非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未进行新生儿遗传学筛查的学龄儿童更易出现攻击性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针对城乡儿童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研究,为儿童心理教育及心理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结果:城乡比较父亲的教养方式在过分干涉和拒绝否认方面差异非常显著(t=4.02~4.16,P0.001);母亲的教养方式在过度保护和拒绝否认的方面差异显著(t=2.47~3.06,P0.05)。比较父母对不同性别子女的教养方式,父亲对于男生采取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显著高于女生(t=3.82~4.22,P0.001);母亲对于男生采取的过度保护、拒绝否认和严厉惩罚也显著的高于女生(t=2.45~4.61,P0.05)。结论: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江苏盐城地区留守儿童的抑郁状况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问卷及儿童抑郁问卷(Children's Depression Inventory,CDI)对盐城地区3所农村中心小学356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留守儿童的抑郁检出率为25.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父母交流频率为每半年(P0.001,OR=7.321,95%CI=2.876~15.128)、双亲缺失型留守儿童(P=0.021,OR=2.134,95%CI=1.654~6.980)、交流中谈论日常琐事(P=0.006,OR=4.321,95%CI=1.908~9.978)、家庭年收入为0~2000元(P=0.012,OR=3.223,95%CI=2.011~8.830)、5~6年级(P=0.003,OR=8.342,95%CI=2.113~19.232)、11~13岁(P=0.015,OR=5.299,95%CI=1.809~15.098)为留守儿童抑郁发生的危险因子,而交流内容为自我感受(P=0.001,OR=0.342,95%CI=0.190~0.799)、1~2年级(P0.001,OR=0.543,95%CI=0.221~0.879)、7~8岁(P0.001,OR=0.655,95%CI=0.207~0.911)为留守儿童抑郁的抗性因素。结论:盐城地区留守儿童的抑郁发生率较高,危险因素和抗性因素应当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我国老年人抑郁症状合并躯体疼痛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为改善伴抑郁症状合并躯体疼痛老年人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的数据,选取其中所有有抑郁症状[简版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10)得分10分]的老年人(年龄≥60岁)2370例,其中有1335例合并躯体疼痛(DP组,主诉至少存在一个部位的躯体疼痛)、1035例未合并躯体疼痛(NDP组)。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抑郁症状合并躯体疼痛的相关因素。结果:2370例有抑郁症状的老年人中,合并躯体疼痛的检出率为56.3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45,95%CI:1.22~1.72)、农村户口(OR=2.32,95%CI:1.83~2.95)、患慢性疾病(OR=2.35,95%CI:1.84~2.99)、健康自评越差(健康自评一般OR值为2.09,95%CI:1.69~2.60;健康自评差OR值为3.33,95%CI:2.64~4.20)是老年人抑郁症状合并躯体疼痛的危险因素;年龄≥75岁(OR=0.72,95%CI:0.57~0.92)是老年人抑郁症状合并躯体疼痛的保护性因素。结论:抑郁症状合并躯体疼痛是我国老年人常见症状之一。女性、年龄大、农村人口、患有其他慢性疾病和健康自评状况较差是抑郁症状合并躯体疼痛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255名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测查。结果1初中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26.4%;2父母的惩罚、严厉因子分男生组均显著高于女生组(t=2.158,P0.05;t=2.009,P0.05),父亲的拒绝、否认因子分男生组显著高于女生组(t=2.483,P0.05);3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同父母教养方式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1)。结论父母教养不当的初中生易出现心理问题,关注父母教养方式对于提高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晚说话儿童在学龄前期的表达性词汇发展水平及其与家庭语言环境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语言环境调查表、母亲日常教养语言问卷、幼儿表达性词汇核查表对332名幼儿母亲进行调查。结果:(1)晚说话的发生率为9.5%,男童占77.41%;(2)晚说话儿童与典型儿童在语言学习资源、语言环境变迁上有显著差异(χ~2=12.55,P=0.04;χ~2=4.84,P=0.02),在母亲语言详尽支持性上有显著差异(F=3.86,P=0.049);(3)晚说话儿童在学龄前期的词汇水平与典型儿童没有差异(F=0.31,P=0.57),但在时间词、方位词、助词等词汇类型上落后于典型儿童(F=4.90~6.79,P0.05)。结论:晚说话与语言环境的变迁有关;晚说话儿童母亲语言的详尽支持性更低,语言学习资料更少;晚说话儿童在学龄前期的词汇发展水平接近典型发展儿童,但在时间词、方位词、助词等词汇类型上仍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留守家庭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未来取向的影响关系中,心理控制源发挥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调查内容包含父母教养方式问卷、青少年未来取向问卷以及心理控制源问卷。结果:①相较于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父亲单方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汇报了更多的父母消极教养(P0.01)。②父母积极教养与消极教养分别与心理控制源(r=0.227,0.318;P0.001)及未来取向(r=-0.211,-0.236;P0.001)呈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③心理控制源在父母积极教养与未来取向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显著(效应值为0.05,Bootstrap 95%CI为[0.01,0.08]),但在父母消极教养与未来取向关系中的中介效应不显著(效应值为-0.02,Bootstrap 95%CI为[-0.05,0.01])。结论:留守家庭中,心理控制源是父母积极教养影响其子女未来取向的重要内部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企业员工工作倦怠者的功能性躯体不适状况,探讨工作倦怠与功能性躯体不适的关系。方法:采用招募方式在广州市共纳入217名企业员工,采用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通用版(MBI-GS)和病人健康问卷(PHQ-15)评定工作倦怠以及功能性躯体不适状况。根据M BI-GS总分(总分0~1.49分为无倦怠,1.50~6分为倦怠)将入组对象分为倦怠组与非倦怠组。结果:非倦怠组(n=96)中存在轻度以上功能性躯体不适症状者占35.4%,倦怠组(n=121)占71.0%;倦怠组PHQ-15总分及胃痛、背痛、四肢或关节痛、胸痛、心慌、气短、性生活异常、大便异常、消化系统不适、疲劳感和睡眠困难症状分均高于非倦怠组(均P<0.05);MBI-GS总分及情感衰竭维度分与胃痛、背痛、四肢关节疼痛、胸痛、心慌、气短、大便异常、消化系统不适、疲劳或精力不足和睡眠困难症状分均呈正相关(r=0.13~0.52,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情感衰竭(β=0.41,95%CI:0.83~1.51)和女性(β=0.23,95%CI:0.89~2.91)为功能性躯体不适的相关因素(R2=0.22)。结论:工作倦怠者的功能性躯体不适症状严重而广泛,主要表现为疲劳感、疼痛、大便异常和消化系统不适症状。功能性躯体不适症状与情感衰竭维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汶川地震后青少年PTSD症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对两个受灾严重程度不同地区青少年遭受的创伤暴露情况以及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进行调查,探讨影响灾后青少年PTSD症状的因素。方法:采用《儿童事件冲击量表》和自编背景资料对极重灾区四川绵竹和重灾区陕西宝鸡地区共1267名中小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四川绵竹的青少年遭受的创伤暴露严重程度显著高于陕西宝鸡地区,但在PTSD症状严重程度(t=0.181,df=1265,P=0.857)上差异并不显著,只在PTSD症状检出率(χ2=8.766,df=1,P=0.003)上差异显著,绵竹地区的PTSD症状检出率显著高于宝鸡地区。结论:极重灾区PTSD的检出率更高。性别、年龄、被困、亲友受伤和目睹死亡是PTSD症状的有力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