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绞股蓝总皂甙抗大鼠海马结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大鼠海马结构缺轿再灌注损伤机理及绞股蓝总皂甙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结果:IR组海马组织中MDA含量高于组(P〈0.01),而SOD含量低于SOC组(P〈0.01),差异非常显著:IR+GP组海马组织中MDA含量明显低于IR组(P〈0.01),而SOC含量明显高于IR组(P〈0.01),IR组海马组织Na^+-K^+-ATPase,Ca^2+-ATPase的活性明显低于SOC组(P〈0.01)  相似文献   

2.
杂种犬随机分为地奥心血康治疗组(DKG)及生理盐水对照组(CG)。应用荧光法测定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定时测定平均动脉压(MBP),心输出量(CO),计算总外周血管阻力(TPVR),心脏指数(CI)。结果显示:(1)再灌后的MBP在DKG与CG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2)再灌240min时,DKG中CI值高于CG(P<0.01);NE值与TPVR值明显低于CG(P<0.05,P<0.01);(3)DKG中NE与CI无相关性,CG中二者呈负相关,r=-0.6831,P<0.01;(4)两组CI与TPVR均呈负相关,r_(CG)=-0.7783,P<0.001,r_(DKG)=-0.5218,P<0.001。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脑益嗪抗运动病作用机理,采用放射免疫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运动病组(MSG)和脑益嗪药物预防组(CPG)大鼠血浆TXB2、6KetoPGF1α和小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Na+K+ATPase进行定量测量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CPG大鼠血浆TXB2和6KetoPGF1α显著低于MSG(p<005),而小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Na+K+ATPase活性则明显高于MSG(p<001)。作者认为,血浆TXB2和6KetoPGF1α降低,与脑益嗪阻断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Ca2+内流有关。脑内Na+K+ATPase活性升高,可能是因为脑益嗪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阻滞Ca2+内流的结果。这些变化可视为脑益嗪抗运动病作用的重要机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经后路手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几处方法进行回顾总结,评价APOFIX椎板钩内固定并后路.融合术的效果。方法:对25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患者行后路手术,包括齿突骨折20例,横韧带断裂5例,其中Gallie钢丝并后路融合术12例,Brooks钢丝并后路融合术9例,APOFIX椎板钩并后路融合术4例,结果:术后随访6-40个月(平均21个月),全部行颈椎侧位X线片检查,部分行MRI,有性融合分别为Gallie法10例(83%),Brooks法8例(89%),APOFIX法4例(100%),结论:APOFIX椎板钩并后路融合术操作简便,稳定,效果好,并发症少且不影响MRI成像而有利随访,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委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前后机体免疫功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报道30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放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和比浊法检测血清中sIL-2R、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含量,用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B细胞,NK细胞百分数;与健康人做对照。结果:放疗前sIL-2R显著增高(P〈0.01),IgG及IgM6亦增高(P〈0.05),B细胞百分数低于(P〈0.01),CD3^+细胞降低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整体犬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以探讨穿心莲提取液减轻钙超负荷的机制。结扎冠脉左前降支上1/3处90min后再灌注60min较持续结扎150min,缺血中心区心肌细胞内Ca2+增加(P<0.05)、Na+明显增加(P<0.01),心肌细胞膜Ca2+-ATPase活性明显降低(P<0.01),心肌组织MDA含量显著增高(P<0.01)。而在再灌注前45min静脉给予穿心莲提取液,则见其缺血中心区心肌细胞内Ca2+降低(P<0.05)、Na+明显降低(P<0.01),心肌细胞膜Na+-K+-ATPase、Ca2+-ATPase活性明显增加(P<0.01)。心肌组织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说明穿心莲提取液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钙超负荷与减轻氧自由基危害、保护心肌细胞膜ATPase活性、降低钠超负荷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和方法:本文观察重组人内皮细胞衍生的白细胞介素-8(rhEDIL-8)对大鼠晚期失血性休克血浆6-keto-PGF1α和TXB2含量的影响,并与平均动脉血压(MABP)的变化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晚期失血性休克血浆6-keto-PGF1α含量明显降低(10674±1226vs15682±1142)ng/L,P<001,TXB2含量明显升高(31836±26.54vs17491±2158)ng/L,P<001;给予rhEDIL-8(250μg/kg)后,血浆6-keto-PGF1α含量明显升高(36847±1568vs10376±1318)ng/L,P<001,其血浆水平与MABP变化呈明显正相关(r=0.746,P<001);rhEDIL-8对血浆TXB2含量却无明显影响。结论:rhEDIL-8抗晚期失血性休克作用与其促进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和释放PGI2有关  相似文献   

8.
用BALB/c裸小鼠(nudemice,NM)复制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模型,检测不同病期荷人NPCNM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ase,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结果发现早期荷瘤鼠全血GSH-PX活性明显高于正常裸鼠(P<0.01),然后随着病情发展有所下降,但中或晚期荷瘤鼠全血GSH-PX活性仍高于正常水平(P<0.01).而荷瘤鼠在潜伏、早和中期全血CAT活性与正常裸鼠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仅在晚期荷瘤鼠全血CAT活性明显低于正常裸鼠(P<0.01).结果提示GSH-PX和CAT活性的改变与NPC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新型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系统的稳定性。 方法 8具较新鲜的成人枕颈标本(C0~4),随机分成4组:①完整状态组(A组)、②寰枢椎不稳状态组(B组)、③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状态组(C组)和④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状态组(D组)。测量在1.50 Nm的力矩下,寰枢关节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旋转等6种运动方式下的运动范围(ROM)及稳定性指数(Sf值),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C组与A组的各方向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与D组的各方向RO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组与B组和D组的屈伸、侧屈和旋转的稳定性指数(Sf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屈伸、侧屈和旋转的Sf值最接近完整状态组(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在重建寰枢关节稳定性上有独特优势,既可维持寰枢椎的活动性,又可达到坚强固定的稳定性,为寰枢椎后路固定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寰枢椎改良MAGERL固定术式的生物力学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为寰枢椎后路改良Magerl术式选择提供力学依据。方法:6具新鲜颈椎标本,对寰枢椎行Magerl术及改良Magerl术固定,测量其三维运动范围。结果:Magerl螺钉复合Brooks钢丝固定的稳定性最好,改良Magerl术仍具有相当好的稳定性。结论:Magerl螺钉复合Brooks钢丝固定是保证寰枢段稳定性的最佳术式,当不适合施行标准Magerl术式时,改良Magerl术可作为维持寰枢段稳定性的替代术式。  相似文献   

11.
寰枢椎后路二种内固定技术的三维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比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与枢椎椎弓根螺钉联合寰椎椎板钩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新鲜颈椎标本6例,损伤齿突基底部,建立寰枢椎失稳模型,在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机上先测量失稳寰枢椎的三维运动范围,再在失稳模型上对每具标本进行两种内固定:C1椎弓根螺钉 C2椎弓根螺钉的钉棒内固定系统,C1椎板钩 C2椎弓根螺钉的钉棒钩内固定系统,测量二种不同固定方法的寰枢椎三维运动范围,比较两种状态下的寰枢椎稳定状况。结果:C1椎弓根螺钉 C2椎弓根螺钉的钉棒内固定与C1椎板钩 C2椎弓根螺钉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无显著性差异,左右旋转C1椎弓根螺钉组优于C1椎板钩组。结论:两种寰枢固定方法:C1椎弓根螺钉 C2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在抗左右旋转方面较C1椎板钩 C2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的稳定性优越,临床上应优先选择C1、C2椎弓根螺钉固定方法,当C1椎弓根过于细小时可选用C1椎板钩 C2椎弓根螺钉的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新型形态记忆合金颈椎夹钩治疗寰枢椎不稳的脊髓受压改善率,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方法:寰枢椎不稳36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18例采用记忆合金颈椎夹钩治疗,B组18例采用Apofix椎板钩治疗,重建寰枢椎段矢状面图像测量并计算脊髓受压改善率。利用SPSS13.0软件包对测量的结果进行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标准置于0.05。结果:颈椎夹钩治疗组和Apofix治疗组两组脊髓受压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性意义(P>0.05)。结论:新型形态记忆合金颈椎夹钩组具有与Apofix椎板钩相当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测试Pyrford钢丝环扎加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 ,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集新鲜牛尸体膝关节标本 6具 ,制成髌骨骨折模型 ,用Pyrford钢丝环扎加张力带固定 ,并与克氏针张力带、单纯钢丝环扎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Pyrford钢丝环扎加张力带内固定完全符合髌骨的生物力学性能 ,与克氏针张力带相当 ,能满足膝关节的强度 ,符合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要求。结论 Pyrford钢丝环扎加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具有优越的生物力学性能 ,且能达到解剖复位 ,操作简便 ,固定牢固 ,适应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人工寰齿关节置换的活体动物模型,探索出适合的手术方式,为后续的临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依据15套干燥犬寰枢椎标本解剖学参数,设计并制造人工寰齿关节;18只正常成年雄性杂种犬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体置换组和Harms钢板融合内固定组,建立犬人工寰齿关节置换以及相关对照组的动物模型,通过一般情况观察及影像学检查比较各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及术后实验动物恢复情况。结果人工寰齿关节置换手术操作简便、不易造成副损伤。术后X线片和三维CT可见假体位置正确,螺钉均位于预先设计好的钉道内,无假体松动和脊髓受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恢复时间与传统Harms钢板融合内固定术相似,同时具有保留寰枢椎运动功能的显著优势。结论我们所设计的非限制型人工寰齿关节能够从结构和功能上对寰枢椎进行仿生,达到了兼顾寰枢椎稳定性和运动功能的双重目的,为寰枢椎疾患的手术治疗提供了一种选择,符合颈椎非融合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多用途脊柱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脊柱内固定的复位内固定效果,使其更符合脊柱生物力学原理。方法;采用新鲜固定人尸脊柱标本7具,对标本造成胸腰段脊柱不稳定骨折,然后用本研制的多用途脊柱内固定器械加以固定,测定标本在4种不同生理工况下腰椎的应力,位移,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寰枢椎不稳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0年9月,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的18例寰枢椎不稳与脱位患者的资料,分析其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植入36枚寰椎椎弓根钉,35枚位置良好,1枚穿入椎管但无脊髓损伤;36枚枢椎椎弓根螺钉位置均良好。所有病例均无脊髓、神经根、椎动脉损伤。随访7~24个月,寰枢椎间植骨在5—9个月时达骨性融合,无内固定物断裂或松动,脱位无复发或加重。结论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适应证广泛,手术操作安全,临床疗效良好。术前仔细分析影像学资料,选择合适病例,术中严格操作,是成功施行本术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测量寰枢椎后方结构相关数据,为设计寰枢椎后路内固定系统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测量30例寰椎和枢椎骨标本、50例男性和50例女性CT寰枢椎后方结构相关数据,分别比较骨标本、CT图像测量指标的侧别及性别统计学差异,比较骨标本数据和CT数据统计学差异。 结果 骨标本测得后中线处高(10.75±1.38)mm、厚(8.55±1.77)mm,内、外侧后中线到两侧椎动脉沟内侧缘距离分别为(13.45±0.73)mm、(20.28±2.20)mm,内、外侧缘后弓夹角分别为(141.00±3.43)°、(134.67±2.87)°。CT测量后中线处高(10.45±1.61)mm、厚(8.12±1.57)mm,内、外侧后中线到两侧椎动脉沟内侧缘距离分别为(13.60±1.26)mm、(20.48±2.05)mm,内、外侧缘后弓夹角分别为(141.23±9.64)°、(135.47±9.02)°,后弓外侧缘半径(26.77±2.14)mm,枢椎板斜率(58.34±7.60)°,寰椎后弓下缘至枢椎棘突上缘高(19.07±2.73)mm,寰枢椎后间隙高(6.83±2.01)mm。CT数据大部分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标本和CT数据左右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标本与CT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寰枢椎后方骨性结构解剖特征较为固定;CT能较好地反映该特征;本研究可为寰枢椎后路内固定系统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骶髂螺钉LX 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骶髂螺钉LX固定方式与目前常规骶髂螺钉固定方式的拔出强度、刚度、能量吸收,确定比较符合人体生物力学要求的固定方式。方法 8具甲醛固定湿润成人尸体的正常骨盆标本,平均年龄23~45岁。骨密度测量排除骨质疏松,排除畸形、肿瘤、外伤等异常。将骨盆等分锯成两半,左侧组采用骶髂螺钉LX固定,置入正、负应力骶髂拉力螺钉,沿着骶髂关节复合体的压力带和张力带轴线,分别置入骶髂关节复合体的张力带和压力带;右侧组置入常规骶髂拉力螺钉。测量拧紧力矩、轴向拔出力、相对位移、应变、能量吸收。结果 拧紧力矩与骨密度、拧紧力矩与轴向拔出力、轴向拔出力与骨密度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5)。左侧组拔出力为(1158.10±29.20)N,比右侧组(791.2±44.6)N高32%(P<0.05)。右侧组的吸收能量为(6.52±0.78)J,左侧组的吸收能量为(11.75±1.45)J,左右两侧总的能量相比,左侧比右侧大(P<0.05)。结论 骶髂螺钉LX固定方式的强度和刚度均高于常规骶髂螺钉固定,拔出螺钉需要的能量亦大,具有生物力学优势,有利于骶髂复合体修复,更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实验应力分析方法比较空心加压螺钉加张力带与其他方法固定髌骨。方法:8具新鲜膝关节尸体标本,分别行空心加压螺钉和克氏针等内固定,比较它们的受力状态。结果:空心自攻加压螺钉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固定可靠,能承受高负荷,性能优于克氏针内固定等,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从生物力学角度看髌骨骨折以空心加压螺钉加张力带内固定是一种较为合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