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实验显示双膦酸盐对预防股骨头塌陷起到积极作用,但临床应用结果存在一定争议,且由于系统用药的不良反应较多,近期对局部应用的研究逐渐增多。目的:综述双膦酸盐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研究进展。方法:由2位共同第一作者检索PubMed数据库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双膦酸盐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相关文章,英文检索词为"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bisphosphonates,systemic therapy,topical therapy,osteogenesis,bone destruction,bone remodeling",中文检索词为"股骨头坏死、双膦酸盐、系统、局部、成骨、破骨、骨重塑",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文献62篇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双膦酸盐对成骨细胞既有抑制作用也有激活作用,目前存在一定争议。目前研究显示低浓度双膦酸盐可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而高浓度起到抑制作用。长期系统应用双膦酸盐会有下颌骨坏死等不良反应,而局部应用双膦酸盐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仍停留在实验阶段,且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最佳浓度及药效持续时间都尚未确定,在临床应用前仍需进一步的高质量实验研究来阐明。  相似文献   

2.
背景:有研究表明双膦酸盐可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但对其骨吸收功能关键细胞因子组织蛋白酶K是否产生作用,至今少有报道。目的:观察双膦酸盐对破骨细胞分化中组织蛋白酶K及骨吸收功能影响。方法:用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诱导培养破骨细胞。实验分2组:对照组加入质量浓度100μg/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进行诱导至收获细胞,双膦酸盐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10-7 mol/L阿仑膦酸盐处理至收获细胞。培养第7天检测各组破骨细胞生成和骨吸收功能,培养72 h免疫荧光检测两组组织蛋白酶K表达差异,Western blot检测组织蛋白酶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两组均有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阳性多核破骨细胞生成,并在牙本质磨片上形成吸收陷窝;但对照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阳性多核细胞数目、吸收陷窝数目及陷窝面积均大于双膦酸盐组(P0.01)。免疫荧光检测组织蛋白酶K表达对照组强于双膦酸盐组(P0.01);Western blot检测组织蛋白酶K表达双膦酸盐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证实,双膦酸盐通过抑制组织蛋白酶K因子的表达,阻碍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3.
背景: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是破骨细胞分化及骨吸收功能的特异性标志酶,是破骨细胞分化成熟的标志。目的:观察双膦酸盐对破骨细胞分化及骨吸收功能相关因子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影响。方法: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诱导培养破骨细胞。实验分2组:对照组开始时加入质量浓度100μg/L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进行诱导至收获细胞,双膦酸盐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10-7 mol/L阿仑膦酸盐处理至收获细胞。培养第7天检测各组破骨细胞生成和骨吸收功能,免疫荧光检测两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表达的差异,Western blot检测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各组细胞均有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阳性多核破骨细胞生成,并在牙本质磨片上形成吸收陷窝;但对照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阳性多核细胞数目、吸收陷窝数目及陷窝面积均大于双膦酸盐组(P0.01)。免疫荧光检测显示,对照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表达均强于双膦酸盐组(P0.01)。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双膦酸盐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蛋白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双膦酸盐通过抑制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蛋白的表达,阻碍破骨细胞分化生成及骨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4.
文题释义:伊班膦酸钠:是最新一代即第3代双膦酸盐药物,具有高效、低毒和使用方便等优点,同时有口服和静脉两种剂型,是不可多得的双膦酸盐药物。近年来国外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除了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外,还能预防骨转移和乳腺癌骨转移后骨骼事件的发生,并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Caspases:是一类在细胞凋亡中起关键作用的蛋白酶家族,其中caspase-3在凋亡的信息传递中居于核心地位。 背景:双膦酸盐类药物是一种新型骨吸收抑制剂,能有效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和功能。 目的:观察伊班膦酸钠对骨质疏松大鼠髁突软骨中牙本质基质蛋白1、Caspase3及Bcl-2、Bax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36只雌性大鼠随机分组为假手术组、骨质疏松组及伊班膦酸钠组,每组各12只。假手术组术中不切除卵巢,骨质疏松组和伊班膦酸钠组切除双侧卵巢,术后7 d给予伊班膦酸钠组大鼠10 μg/kg/次的伊班膦酸钠,每隔7 d腹腔注射1次,90 d后取材。microCT测量各组大鼠骨密度变化;采用甲苯胺蓝染色、TUNEL 染色观察髁突软骨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牙本质基质蛋白1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Bcl-2、Bax蛋白表达。实验方案经南华医院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为SLXD_201804010)。 结果与结论:①与假手术组或伊班膦酸钠组比较,骨质疏松组骨密度值显著降低(P < 0.05);②甲苯胺蓝染色结果,伊班膦酸钠组髁突软骨肥大层明显厚于骨质疏松组;与假手术组或伊班膦酸钠组相比,骨质疏松组大鼠髁突软骨及软骨下骨凋亡细胞数均明显上升(P < 0.05);③与假手术组比较,骨质疏松组TRAP阳性细胞数增多,而经伊班膦酸钠治疗后TRAP阳性细胞数下降(P < 0.05);④骨质疏松组牙本质基质蛋白1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下降,而经伊班膦酸钠治疗后牙本质基质蛋白1蛋白表达上升(P < 0.05);⑤与假手术组相比,骨质疏松组Caspase3、Bax表达明显上调,Bcl-2表达下降,而经伊班膦酸钠治疗后Caspase3、Bax表达水平明显下降,Bcl-2表达水平上调;⑥结果说明,伊班膦酸钠能够抑制骨质疏松状态下髁突软骨细胞凋亡及破骨细胞数量,可能与调控Caspase3、Bcl-2、Bax及牙本质基质蛋白1表达有关。 ORCID: 0000-0001-9246-765X(陈朝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
背景:双膦酸盐类药物具有较强的破骨细胞活性抑制作用,是强有力的骨吸收抑制剂,文献报告其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效果。目的:评估外科治疗联合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纤维结构不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四肢长骨纤维结构不良的患者15例,采用外科治疗及术后口服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治疗前、治疗后3,6,12,24个月随访观察治疗后患肢疼痛、肢体功能、局部部位X射线表现及血碱性磷酸酶指标的变化,采用改良的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与结论:15例患者均获得24个月以上随访。经外科治疗及双膦酸盐药物联合治疗后,患者疼痛症状明显改善:显效12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100%。患者病损区X射线片检查发现3个月后密度稍减退,但6个月后手术区骨皮质增厚、骨髓腔密度增加,无病灶区继续扩大。患者治疗后均未发生骨折及复发。治疗6个月,血清碱性磷酸酶明显降低(P0.05)。结果提示外科手术配合双膦酸盐治疗骨纤维结构不良可有效抑制骨吸收,促进骨组织生成,增加病损区强度,降低外科治疗后骨折及病灶复发率,从而达到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二膦酸盐防治骨质疏松症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骨脆性增加,易导致骨折的全身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是破骨细胞所介导的骨吸收增加。二膦酸盐在体内能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因此被用于骨质疏松的治疗。二膦酸盐是焦磷酸盐的类似物,是碳(C)原子替代了焦磷酸盐...  相似文献   

7.
背景:临床随访研究表明阿仑膦酸钠对于预防股骨头坏死塌陷有效,但尚缺乏其预防塌陷作用的机制研究。 目的:分析阿仑膦酸钠预防股骨头坏死塌陷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5只。安慰剂组在建立股骨头坏死模型后给予生理盐水治疗;阿仑膦酸钠组建立股骨头坏死模型后给予药物阿仑膦酸钠治疗;假手术组给予同样剂量的生理盐水治疗。造模后5周处死大鼠,取造模侧股骨标本分别行大体标本观察,X射线、Micro-CT及组织学检测。 结果与结论:大体标本观察安慰剂组股骨头明显塌陷畸形,阿仑膦酸钠组股骨头轻度变形。股骨头高度与宽度的比值假手术组>阿仑膦酸钠组>安慰剂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Micro-CT扫描结果显示阿仑膦酸钠组骨小梁平均数量多于安慰剂组,少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阿仑膦酸钠组骨小梁平均厚度小于安慰剂组,但和假手术组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阿仑膦酸钠组骨小梁平均间距小于安慰剂组,但大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阿仑膦酸钠组股骨头骨组织体积、骨表面积、骨矿盐密度均大于安慰剂组,小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组织学检测结果显示,阿仑膦酸钠组存在明显的死骨,破骨细胞明显受到抑制,破骨细胞数量较安慰剂组明显减少,成骨细胞和新生血管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结果表明阿仑膦酸钠可通过全面抑制破骨细胞、成骨细胞及血管新生而抑制骨坏死的修复反应,减慢坏死骨的吸收,保存骨量及股骨头形态,对大鼠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早期塌陷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8.
双膦酸盐类药物作为治疗骨质疏松的一线药物,可以通过降低骨转换来增加骨密度,防止骨折的发生,在临床已经有较长期应用。最近研究表明,双膦酸盐类药物在抑制骨重建的同时,会影响显微损伤的修复,导致显微损伤的积聚和骨质量的下降,进而降低骨的韧性,削弱骨的力学性能。已有临床报告指出,骨质疏松病人使用双膦酸盐后有可能发生非创伤性骨折。本文综述了双膦酸盐类药物对骨显微损伤和骨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目的为获得不同浓度唑来膦酸对破骨细胞抑制作用的特征及最低有效浓度。取C57小鼠骨髓单核细胞并诱导分化破骨细胞。实验组分别加入唑来膦酸的浓度为1×10~(–8)、1×10~(–7)、1×10~(–6)、1×10~(–5)、1×10~(–4)mol/L;同时设置不含任何双膦酸盐的对照组。计数多核细胞、通过滤网细胞、附壁细胞、骨吸收陷窝,观察不同浓度唑来膦酸对破骨细胞抑制作用的特征。发现唑来膦酸抑制体外破骨细胞形成的最低有效浓度为1×10~(–6)mol/L;在1×10~(–5) mol/L浓度下抑制破骨细胞迁移和骨吸收的作用更为显著;在1×10~(–4) mol/L浓度下效果进一步增强,但高浓度唑来膦酸抑制破骨细胞能力的增强已趋于平缓。提示临床应用中要注意选择合适浓度和剂量的唑来膦酸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0.
背景:唑来膦酸属于第3代双瞵酸盐类药物,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骨吸收增加类疾病,其对破骨细胞的作用及影响已取得了共识,而对于成骨细胞的影响尚有争议。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和护骨素及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新生24 h内SD大鼠颅盖骨来源的成骨细胞,用10-5~10-9 mol/L唑来膦酸进行干预,分别于干预后第3,5,7天采用MTT法来测吸光度值,以检测唑来膦酸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硝基苯基质动力学法和RT-PCR在干预后72 h,测量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护骨素及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较高浓度(10-5 mol/L)的唑来膦酸明显抑制成骨细胞增殖, 10-7~10-9 mol/L唑来膦酸不影响成骨细胞的分化。10-5~10-9 mol/L唑来膦酸能使成骨细胞护骨素mRNA表达增加,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表达下降。说明唑来膦酸在低浓度时不影响成骨细胞的增殖及分化,其可通过调节成骨细胞护骨素、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的表达,来发挥其抗骨吸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唑来膦酸钠加射频热疗治疗转移性骨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双膦酸盐加射频热疗治疗转移性骨肿瘤有效性及毒副作用。将48名转移性骨肿瘤患者分为两组,双膦酸盐加热疗治疗组23例,单纯双膦酸盐治疗组25例。所有患者均静脉用唑来膦酸钠治疗,双膦酸盐加热疗组于骨转移局部射频热疗6次,治疗后以主诉分级法(VRS)评价疼痛治疗疗效,CT、MRI或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评价局部骨骼破坏,以χ2检验法比较组间差异。结果表明:双膦酸盐加热疗组,疼痛6例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8例稳定(SD);双膦酸盐治疗组2例完全缓解,5例稳定,6例部分缓解;疾病控制率(CR+PR+CR)分别为82.6%及52.0%(P〈0.05);CR或MRI提示骨质损害减少分别为26.1%,28.0%(P〉0.05)。两组肝、肾功能、血常规变化未见明显差异(P〉0.05)。本研究提示双膦酸盐加射频热疗治疗骨转移疼痛及骨质破坏较单纯双膦酸盐治疗临床效率高,副作用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背景:双膦酸盐可以提高骨密度、抑制骨吸收的作用已被临床所证实,但其对于骨骼基质结构的影响研究较少。 目的:实验通过观察双膦酸盐类药物——阿仑膦酸钠对骨结构及骨基质代谢的影响,探讨阿仑膦酸钠改善骨质量、提高骨强度的骨基质调控机制。 方法:实验建立去卵巢大鼠模型,用阿仑膦酸钠进行干预,同时设置模型组和假手术组进行对照。运用骨骼影像学、骨组织病理学和骨生物力学检测技术与酶联免疫吸附法观察阿仑膦酸钠对骨丢失大鼠骨密度、骨代谢、骨生物力学性能和骨结构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药物干预后4,8,12周,阿仑膦酸钠组骨密度均高于模型组(P < 0.05);药物干预8周后,与模型组相比,阿仑膦酸钠组骨代谢指标尿脱氧吡啶诺啉,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水平均降低(P < 0.05),腰椎和股骨的最大载荷、最大压强、模量以及Ⅰ型胶原不同交联形式的尿吡啶啉/脱氧吡啶啉值均增高(P < 0.05)。结果证实,阿仑膦酸钠能够对抗因雌激素缺乏导致大鼠骨量的丢失,提高生物力学性能,改善骨基质结构,同时恢复因去卵巢所导致的Ⅰ型胶原交联组分的改变。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3.
氯膦酸二钠在减少骨相关事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军  刘沈林 《医学信息》2007,20(6):1090-1092
双膦酸盐是一类焦膦酸盐类似药物,可以使恶性肿瘤相关高钙血症患者的血钙恢复正常,减少骨相关事件,缓解骨痛,改善骨质疏松。氯膦酸二钠是其代表药物,本文简要综述了氯膦酸二钠的药理学特性和临床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是威胁全世界女性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骨是最容易发生转移的部位。乳腺癌骨转移的分子机制和靶向治疗药物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归纳了参与调节乳腺癌骨转移的关键分子,并分别从靶向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两个类别对重要的靶向治疗药物进行介绍和疗效比较。  相似文献   

15.
背景:目前骨重建失衡被认为是造成骨质疏松的关键因素,如在骨质疏松发生过程中干预重建失衡,则可一定程度逆转骨质疏松状态并改善预后。破骨抑制和成骨诱导性药物则是针对此致病机制的靶点药物。因此综述性回顾骨质疏松的骨重建失衡机制对于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具有指导意义,破骨抑制和成骨诱导性药物的临床应用现状和治疗效果也急需进行系统性总结,以起到临床用药指导的作用。目的:综述骨质疏松的骨重建失衡发生机制,并总结破骨抑制药物和成骨诱导药物针对骨重建失衡的调节作用机制,对比2种药物的临床作用效果,为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选择进行指导。方法:检索PubMed、WebofScience、中国知网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2月发表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osteoporosis,bone remodeling,antiresorptive,anabolic,bisphosphonate,RANKL inhibitor,PTH analogue,anti-sclerostin antibody",中文检索词为"骨质疏松,骨重建,破骨抑制,成骨诱导,双膦酸盐,RANKL抑制剂,甲状旁腺素类似物,抗硬化素抗体"。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44篇,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纳入84篇文献进行总结。结果与结论:①骨质破坏发生后,可引起机体发生骨重塑,而骨重塑则会导致可逆性非可逆性两种类型的骨缺失发生;②可逆性骨缺失约历时3个月,依次经历骨吸收、骨重填和新骨矿化过程,修复后的骨量和骨质均优;③而不可逆性骨缺失则存在破骨-成骨失衡,虽然也有一定的新骨形成,但新生的骨质较差,易再次发生骨结构破坏;④双膦酸盐、RANKL抑制性抗体属于破骨抑制药物,其作用机制为减慢骨重建速率以减少逆转期骨吸收量,但新生骨量和质量也会相应减少;⑤而特里帕肽、甲状旁腺素类似物等成骨诱导类药物则利于缺损骨质修复,完善破坏的哈弗氏管系统结构,使得新生骨质获得优良的力学强度。  相似文献   

16.
背景:阿仑膦酸钠作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首选药物已被临床广泛应用。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股骨干骨折愈合的影响。 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阿仑膦酸钠组。模型组及阿仑膦酸钠组于卵巢切除后4周进行右股骨干中段横行骨折,克氏针固定。阿仑膦酸钠组建模后皮下注射阿仑膦酸钠。 结果与结论:骨折造模后3及6周,阿仑膦酸钠组右股骨整体骨密度和远段骨密度高于模型组(P < 0.01),与模型组相比,阿仑膦酸钠组骨折端骨痂体积大、骨痂数量多,软骨性骨痂向骨性骨痂转换过程延迟,骨折愈合过程减慢,破骨细胞数量显著降低(P < 0.05)。结果证实,阿仑膦酸钠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阿仑膦酸钠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使骨痂钙化过程减慢有关。  相似文献   

17.
符义亮  袁凤来 《解剖学报》2021,52(4):561-566
目的 探讨破骨细胞凋亡释放凋亡小体介导成骨活性的作用。 方法 通过小鼠(n=10)骨髓单核细胞体外诱导破骨细胞,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和细胞骨架F-actin与DAPI双标免疫荧光鉴定破骨细胞,破骨细胞与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共培养体系,DNA片段化ELISA分析破骨细胞凋亡,凋亡小体标志物检测,骨形成标志物Real-time PCR分析,凋亡小体微小RNA (miRNA)表达谱芯片筛查。 结果 100 μmol/L 阿伦膦酸钠(ALN) 诱导成熟破骨细胞凋亡,并释放凋亡小体;Western blotting检测表明,ALN诱导凋亡小体特异性表面标志物蛋白表达增强;破骨细胞凋亡小体蛋白C3b表达增高与成骨细胞活性负相关;凋亡小体表达谱芯片筛查提示,miR-30a与骨形成标志物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相关。 结论 破骨细胞凋亡释放的凋亡小体携带miR-30a抑制成骨细胞活性,凋亡小体可能参与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的对话。  相似文献   

18.
背景: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属于第3阶梯用药,是治疗中重度癌痛的主要方法之一。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联合双膦酸盐治疗骨转移癌性疼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69例骨转移癌患者口服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在用药过程中根据疼痛缓解程度调整剂量;同时静脉滴注唑来膦酸4mg每4周1次,连续2次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与结论:发现骨转移癌患者的骨痛完全缓解25例(36%),部分缓解37例(54%),轻度缓解7例(10%),总有效率为90%(62/69);不良反应有便秘、恶心呕吐、腹胀、厌食、嗜睡、头晕、发热、肌肉痛等。结果表明,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联合双膦酸盐治疗骨转移癌性疼痛疗效确切,有效率高,不良反应轻,患者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9.
文题释义:阿仑膦酸钠:属于双膦酸盐类药物,可以通过多种作用机制治疗骨质疏松,通过抑制破骨过程,维持骨结构,改善骨矿化程度,有效增加骨皮质的厚度和骨密度,从而提高人体骨骼强度,减轻和预防骨质疏松。 钙剂:通常把以钙元素的生理生化功能及药理学作用为基础、以钙盐为主要成分的制剂称为钙剂。钙剂产品常见为片剂、胶囊、冲剂、粉剂、溶液、针剂等剂型。 背景:临床研究发现阿仑膦酸钠联合降钙素类、钙剂类等其他药物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能提高疗效、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但尚乏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药物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骨密度、安全性的差异。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VIP、万方数据库、Embase、CBM、Cochrane图书馆,收集不同药物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随机对照试验(RTC)。文献筛选,数据提取,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及RevMan 5.3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运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方法,采用Stata 15.0进行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14项RCT,共计1 822例患者,涉及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钙剂、钙剂联合唑来膦酸、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剂、阿仑膦酸钠联合骨肽注射液、钙剂联合骨肽注射液、阿仑膦酸钠联合特立帕肽注射液、鲑鱼降钙素等9种干预措施;②在提高总有效率方面,共涉及9种干预措施,网状Meta排序结果为钙剂联合骨肽注射液>阿仑膦酸钠联合骨肽注射液>阿仑膦酸钠联合唑来膦酸>唑来膦酸>唑来膦酸联合钙剂>鲑鱼降钙素>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剂>阿仑膦酸钠>钙剂;③在提高治疗后骨密度方面,共涉及5种干预措施,网状Meta排序结果为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剂>钙剂>钙剂联合唑来膦酸>唑来膦酸>阿仑膦酸钠;④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共涉及7种干预措施,网状Meta排序结果为钙剂>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剂>阿仑膦酸钠联合骨肽注射液>唑来膦酸联合钙剂>唑来膦酸>阿仑膦酸钠>阿仑膦酸钠联合特立帕肽注射液;⑤结论:骨肽注射液的联合用药能显著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其中钙剂联合骨肽注射液效果最佳;钙剂在提高治疗后骨密度的疗效确切,而联合阿仑膦酸钠具有增效作用,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效果最好。ORCID: 0000-0002-4976-9599(阙敏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0.
背景:阿仑膦酸钠的抗骨吸收作用是通过其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完成的,近年亦有报道证实红霉素有直接抑制破骨细胞的作用。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和红霉素抑制钛颗粒刺激巨噬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6的作用。 方法:分离、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14 h后分为红霉素组及阿仑膦酸钠组,每组分为6个亚组。红霉素组:A组:仅为巨噬细胞;B组:巨噬细胞+钛颗粒;C组:巨噬细胞+钛颗粒+红霉素1 μg/L;D组:巨噬细胞+钛颗粒+红霉素10 μg/L;E组:巨噬细胞+钛颗粒+红霉素100 μg/L;F组:巨噬细胞+钛颗粒+红霉素1 000 μg/L。阿仑膦酸钠组分组及剂量同红霉素组。培养24 h后,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6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质量浓度。 结果与结论:B组白细胞介素1,6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其他组(P < 0.05),F组白细胞介素1,6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质量浓度明显低于C组(P < 0.05)。同剂量阿仑膦酸钠和红霉素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钛颗粒可以刺激巨噬细胞分泌大量的白细胞介素1,6及肿瘤坏死因子α,红霉素、阿仑膦酸钠能够呈剂量依赖型地有效抑制钛颗粒诱导的巨噬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6及肿瘤坏死因子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