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交网站体像比较与抑郁的关系,以及体像满意度及自尊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社交网站体像比较问卷、体像满意度问卷、自尊量表及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对515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1)社交网站体像比较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而与体像满意度和自尊均呈显著负相关;体像满意度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而与自尊呈显著正相关;自尊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2)社交网站体像比较不仅能够直接正向显著预测抑郁,而且能够通过三条间接路径对抑郁产生影响:体像满意度的单独中介作用、自尊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体像满意度和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结论:大学生社交网站体像比较能够通过体像满意度和自尊的部分中介作用对抑郁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探究大、中学生社交网站使用强度、自尊和抑郁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了社交网站使用强度量表、自尊量表(SES)以及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3个量表随机选取1179名大、中学生进行调查,运用SPSS 18.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等,并对结果进行讨论分析。结果:(1)大、中学生社交网站使用强度与抑郁(r=0.076,P0.1)呈显著负相关,和自尊的相关不显著;(2)自尊和抑郁水平(r=-0.497,P0.01)呈显著负相关;(3)好友数量在社交网站使用强度对抑郁的正向预测作用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4)不同自尊水平的大、中学生其社交网站使用强度对抑郁的预测作用存在差异,即低自尊水平的人,其抑郁水平更容易受到社交网站使用强度的影响;(5)自尊水平对抑郁的预测作用存在性别差异,即低自尊的女生比男生更容易抑郁。结论:(1)好友数量在社交网站使用强度对抑郁的正向预测作用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2)低自尊水平的人,其抑郁水平更容易受到社交网站使用强度的影响。低自尊的女生比男生更容易抑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社交网站积极自我呈现、线上积极反馈、自尊和青少年抑郁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交网站积极自我呈现问卷、线上积极反馈问卷、自尊量表和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对1361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社交网站积极自我呈现、线上积极反馈和自尊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而积极自我呈现、线上积极反馈和自尊三者均与青少年抑郁呈显著负相关;(2)社交网站积极自我呈现不仅可以直接影响青少年抑郁,还可以通过两条路径的间接作用影响青少年抑郁:通过自尊的中介作用以及线上积极反馈和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结论:社交网站积极自我呈现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受自尊的独立中介作用以及线上积极反馈和自尊的共同中介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自我概念清晰性以及抑郁的关系。方法:采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量表、自我概念清晰性量表以及抑郁量表对120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而自我概念清晰性与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以及抑郁均呈显著负相关;(2)自我概念清晰性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抑郁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通过自我概念清晰性的中介作用影响抑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社交焦虑、反刍思维与青少年抑郁之间的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方法:使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问卷、社交焦虑问卷、反刍思维量表及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对732名初中生进行施测。结果:(1)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社交焦虑、抑郁两两之间均显著正相关;(2)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既可以直接影响青少年抑郁,也可以通过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对抑郁产生间接影响;(3)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社交焦虑及抑郁的关系均会受到反刍思维的调节,即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社交焦虑及抑郁的预测作用在反刍思维水平较高的被试中更大。结论:社交焦虑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且该中介效应会受到反刍思维的调节作用的影响,即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对反刍思维水平较高的被试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6.
心理控制源倾向与抑郁,羞耻,及自尊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99名大学生被试完成了心理控制源量表,抑郁量表,以及羞耻和自尊量表。因素分析的结果,羞耻和自尊量表具有满意的结构效度。对各量表分数的相关及方差分析表明,心理控制源分数与抑郁和羞耻有中等水平的正相关,与自尊有较低的负相关,并且性别有显著的中介作用。文中讨论了性别和文化因素对控制倾向及适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期创伤对大学生社交网站成瘾的影响,并检验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儿童期创伤问卷、社交网站成瘾倾向量表和自尊量表对128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儿童期创伤与社交网站成瘾呈显著正相关(r=0.161,P<0.01),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r=-0.306,P<0.01);自尊与社交网站成瘾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少年社交网站使用、社会比较、自我概念清晰性与抑郁之间的关系。方法:以700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社交网站使用强度问卷、社会比较倾向量表、自我概念清晰性量表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结果:1相关分析显示社交网站使用、社会比较和抑郁两两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概念与社交网站使用、社会比较和抑郁均呈显著负相关。2链式中介效应检验表明,社交网站使用并不直接影响抑郁,但存在三条间接路径:社会网站使用通过社会比较和自我概念清晰性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抑郁;社会网站使用通过社会比较的单独中介效应影响抑郁;社会网站使用通过自我概念清晰性的单独中介效应影响抑郁。结论:社会比较和自我概念清晰性在社交网站使用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被动关注社交网站、妒忌、正念与高中生抑郁之间的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方法:使用被动关注社交网站问卷、妒忌问卷、正念量表及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对619名高中生进行施测。结果:(1)被动关注社交网站与妒忌、抑郁均显著正相关;妒忌与抑郁正相关;(2)被动关注社交网站能够正向预测高中生抑郁;(3)妒忌在被动关注社交网站与抑郁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4)被动关注社交网站对抑郁影响的直接效应以及妒忌的中介效应均受到正念的调节。结论:妒忌在被动关注社交网站对高中生抑郁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正念在被动关注社交网站、妒忌、抑郁三者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少年社交网站认知负载、自我控制与抑郁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方法:使用社交网站认知负载问卷、自我控制问卷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对694名初中生进行施测。结果:(1)社交网站认知负载与自我控制呈显著负相关,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控制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2)社交网站认知负载对青少年抑郁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且自我控制在这一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社交网站认知负载对抑郁的直接效应,以及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均受到性别的调节,具体而言,在女生群体中,社交网站认知负载对自我控制及抑郁的预测作用都更显著。结论:自我控制在社交网站认知负载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且这一间接效应会受到性别的调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社交网站中的自我呈现、线上积极反馈与自尊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交网站中的自我呈现问卷、线上积极反馈问卷和自尊量表对415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1)线上积极反馈、自尊与真实自我呈现(r=0.41,0.54;P0.001)呈显著正相关,与积极自我呈现(r=-0.37,-0.36;P0.001)呈显著负相关;线上积极反馈与自尊(r=0.46;P0.001)呈显著正相关;(2)线上积极反馈在社交网站中的积极自我呈现和自尊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显著(效应值为-0.06,Bootstrap 95%CI为[-0.10,-0.03]),线上积极反馈在社交网站中的真实自我呈现和自尊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显著(效应值为0.08,Bootstrap 95%CI为[0.05,0.12])。具体来说,线上积极反馈在社交网站中的真实自我呈现与自尊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在社交网站中的积极自我呈现与自尊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社交网站中的自我呈现通过线上积极反馈影响大学生自尊。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外表完美主义与女大学生限制性饮食的关系以及自尊与身体不满意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外表完美主义量表、中文版自尊量表、一般负面身体自我量表以及限制性饮食量表对612名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考察外表完美主义、自尊、身体不满意和女大学生限制性饮食之间的关系。结果:(1)外表完美主义、自尊、身体不满意与限制性饮食得分两两之间均呈显著相关。(2)外表完美主义能通过自尊和身体不满意的中介作用对女大学生限制性饮食产生影响,且该中介作用包含三条路径——自尊、身体不满意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自尊—身体不满意的链式中介作用。结论:外表完美主义既可以直接影响女大学生限制性饮食,也可通过自尊和身体不满意的链式中介作用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青少年体像的现状,探究体像与焦虑、抑郁及自尊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多维自我体像关系调查问卷(MBSRQ)中5个分量表:相貌评估、相貌倾向、身体部位满意、超重表、自我分类表;自尊量表(SES)和抑郁-焦虑-压力量表中文精简版(DASS-C21)对1231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相貌评估、身体部位满意男性显著高于女性,相貌倾向、自我分类表和超重表男性显著低于女性。超重表、自我分类表偏胖组显著高于正常组和偏瘦组,相貌评估、身体部位满意偏胖组显著低于正常组和偏瘦组。相貌评估、身体部位满意、超重表、自我分类表与焦虑、抑郁、自尊显著相关,自尊在体像和焦虑、抑郁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结论:个体对自己外貌和身体越满意,自尊水平越高,焦虑、抑郁水平越低;对体重越关心,对自己越不满意的被试则相反,并且体像可通过自尊的中介作用影响焦虑和抑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青少年的社交网站使用、上行社会比较与抑郁之间的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方法:使用社交网站使用强度问卷、社会比较量表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对603名初一到高三的青少年进行施测。结果:1社交网站使用强度与上行社会比较存在显著正相关,社交网站使用强度和上行社会比较与抑郁均呈显著正相关;2社交网站使用可以通过上行社会比比较的中介作用对抑郁产生影响。结论:上行社会比较在青少年社交网站使用对抑郁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我客体化对女大学生异常进食行为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自我客体化问卷、身体监控量表、自尊量表、荷兰进食行为问卷对735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自我客体化与身体监控(r=0.39,P0.01)、异常进食行为(r=0.2,P0.01)显著正相关;身体监控与异常进食行为显著正相关(r=0.17,P0.01);自尊与自我客体化(r=-0.07,P0.05)、身体监控(r=-0.14,P0.01)显著负相关,而与异常进食行为相关不显著(r=-0.06,P0.05);Bootstrap检验发现,自我客体化能够显著预测社交焦虑,身体监控起部分中介作用,自尊调节中介路径的后半段。结论:(1)自我客体化对女大学生异常进食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间接地通过身体监控产生作用;(2)自尊在身体监控对女大学生异常进食行为的影响中起到调节作用,与高自尊个体相比,身体监控对低自尊个体的异常进食行为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青少年在社交网站中上行社会比较行为、社交焦虑与抑郁之间的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方法:使用社交网站上行社会比较问卷、社交焦虑问卷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对836名高中学生进行施测。结果:(1)社交网站上行社会比较、社交焦虑与抑郁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2)社交网站上行社会比较既可以直接影响青少年的抑郁,也可以通过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对抑郁产生影响。结论:社交焦虑在青少年的社交网站上行社会比较行为对抑郁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自尊对女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及应对方式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罗森伯格自尊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322名女大学生进行了实测。结果:女大学生抑郁检出率较高;自尊、积极应对方式与抑郁显著负相关(r=-0.50,0.43;P0.001),消极应对方式与抑郁显著正相关(r=0.33,P0.001);自尊显著负向预测抑郁(β=-0.55,P0.001),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在自尊与抑郁之间起并列中介作用。结论:自尊不仅直接作用于女大学生抑郁,还通过应对方式间接影响其抑郁情绪。提升女大学生自尊,锻炼其积极应对方式有助于缓解其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孤独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基于微信朋友圈,采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量表、上行社会比较量表、自我概念清晰性量表和孤独感量表调查广州市538名大学生。结果:①相关分析表明,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与上行社会比较呈显著正相关,与自我概念清晰性呈显著负相关;上行社会比较与自我概念清晰性呈显著负相关,与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概念清晰性则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②链式中介效应分析表明,上行社会比较与自我概念清晰性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孤独感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通过自我概念清晰性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上行社会比较和自我概念清晰性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正向预测孤独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被动性社交网络使用、上行社会比较、自尊对个体在线社交焦虑的影响。方法:使用被动性社交网络使用量表、上行社会比较量表、自尊量表与在线社交焦虑量表对1029位社交网络用户进行问卷研究。结果:(1)上行社会比较在被动性社交网络使用与在线社交焦虑间起完全中介的作用;(2)上行社会比较的中介效应前半段受到自尊的正向调节。具体而言,相对于低自尊,高自尊会增加被动性社交网络使用对在线社交焦虑的影响。结论:被动性社交网络使用对在线社交焦虑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自尊在大学生抑郁污名和心理咨询感知障碍之间的中介作用。对陕西省某高校629名大学生采用抑郁污名量表、自尊量表、心理咨询感知障碍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①抑郁污名与自尊呈负相关;抑郁污名与心理咨询感知障碍呈正相关;自尊与心理咨询感知障碍呈负相关。②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自尊在抑郁污名与心理咨询感知障碍中起到中介作用。这表明大学生抑郁污名与心理咨询感知障碍关系受到自尊水平的影响,大学生自尊水平越高,心理咨询感知障碍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