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大鼠三种不同脊柱融合模型的优越性及融合率。 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分别行椎体间(有内固定)、后外侧路(横突间)、椎体间(无内固定)三种不同术式的脊柱融合,3周、6周后进行手法触诊、X线评价、组织学观察,对三种融合模型进行分析。 结果 3周时椎体间(有内固定)融合组、横突间融合组和椎体间(无内固定)融合组均未出现融合;6周时椎体间(有内固定)融合率为40%、横突间融合率为40%、椎体间(无内固定)融合率为20%。 结论 椎体间(有内固定)及后外侧路(横突间)融合均有良好的植骨床,局部相对稳定,手术相对简单易行, 且术后并发症少,是骨替代材料等等具有成骨性或骨诱导性的移植物或药物能否提高脊柱融合率适用的一种动物融合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eneral spine system,GSS)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椎体增强术治疗青壮年胸腰椎椎体新鲜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7年1月,我院开展的153例GSS复位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资料。手术前随机选择分别进行①单纯GSS固定(A组,28例),②GSS固定加横突间植骨术(B组,59例),③GSS固定加经椎弓根植骨椎体增强术(C组,66例)。比较手术前、后椎体后凸畸形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变化及内固定取出后脊柱运动范围变化。结果:三组病例术后在椎体高度恢复、后凸畸形Cobb角矫正等方面明显优于手术前,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内固定取出后C组的脊柱运动范围明显优于其它两组(P<0.05)。结论:GSS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椎体增强术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并对脊柱运动单元影响小。  相似文献   

3.
背景:椎弓钉内固定系统较多,主要有AF、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RF等,但各自存在一定的不足。 目的:比较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与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0例胸腰椎骨折的患者分为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组和AF内固定组。于内固定后1周,3个月,1年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内固定前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脊髓神经损伤Frankel分级及内固定后X射线片结果。 结果与结论:内固定后1周及1年随访,两组椎体高度百分比和Cobb角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内固定后1周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及后凸Cobb角明显好于内固定前(P < 0.01),两组内固定后1周与内固定后1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患者内固定后按Frankel分级神经功能恢复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内固定后并发症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组1例1枚椎弓根螺钉断裂,AF内固定组2例断钉,3例断棒,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和AF系统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均能取得优良的临床疗效。相比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AF系统术后断钉或棒较多,不能用于多节段固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路一期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结核的疗效。方法 2007年2月~2009年10月手术治疗胸腰段椎体结核13例,均采用前路一期结核病灶清除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联合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结核,根据术前、术后X线平片分析植骨融合及术后畸形矫正效果。结果经6~18个月随访,脊髓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植骨融合满意,无内固定失败和脊柱结核病灶复发。结论前路一期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结核具有椎管减压彻底,脊柱后凸侧弯畸形易于矫正,内固定远离病灶处等特点,是治疗胸腰段椎体结核的一种有效手术治疗方法。其缺点是手术创伤相对较大[1],术中操作相对繁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椎经横突-椎体固定术治疗脊柱侧凸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3例脊柱侧凸患者行术前CT扫描,观测椎弓根形态变化及椎体旋转程度,对过窄或变形严重的胸椎椎弓根行经横突-椎体内固定术,并观察其手术疗效.结果:53例脊柱侧凸患者共86个胸椎弓根过窄或严重变形不适合经椎弓根内固定,其中椎弓根窄细39个、椎弓根风吹样变28个、椎弓根不规则变形19个.均行经横突-椎体内固定术,侧凸畸形矫正良好,无神经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随访,未见明显矫正度丢失,未见断钉断棒及螺钉松动.结论:应用经横突-椎体内固定技术治疗脊柱侧凸,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固定牢固可靠,尤其适用于胸椎椎弓根过窄或变形严重的侧凸患者.  相似文献   

6.
<正>脊柱结核往往导致严重椎体骨质破坏,并大量脓肿形成。在病灶清除后椎体缺损加大会更加导致脊柱的不稳。而脊柱的稳定与否是影响病变愈后的因素之一,脊柱不稳往往造成病变的恶化或复发,甚至导致截瘫的发生。而脊柱最终的稳定性取决于可靠的骨性融合。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后可靠的骨性融合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提高骨性融合的第一个关键点是坚强的内固定。内固定技术的应用是当前临床上外科治疗脊柱  相似文献   

7.
背景:腰椎滑脱症的治疗目的是重建脊柱序列和椎体稳定性,解除神经压迫,达到永久腰椎融合的作用。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症患者腰椎融合及植入物内固定后椎体稳定性的恢复。 方法:腰椎滑脱症最常采用Wiltse分型将其分为发育不良性、峡部裂性、退变性、创伤性以及病理性,将腰椎侧位X射线片的上位椎体相对于下位椎体的滑移程度分为5级,根据腰椎滑脱症患者的分型和分级以及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 结果与结论:坚强融合内固定,植入物与椎体间是刚性连接,常用来稳定脊柱、矫正畸形,骨融合率较高,减少了假关节形成。动态融合内固定是用弹性材质或微动装置分散坚强内固定负荷传导,减少应力遮挡效应及邻近节段的应力集中。动态非融合内固定能改变脊柱运动节段的负荷传递方式,阻止脊柱运动,预防邻近节段退变,使失稳的腰椎达到其正常状态的活动特性,实现动态重建腰椎序列。峡部关节缺损部位直接修复植骨,适用于青壮年有症状不伴有退行性椎间盘疾病的滑脱患者。腰椎滑脱症选择哪种材料植骨和植骨部位以及哪种入路方法融合和植入物内固定可以得到理想的融合内固定效果一直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目前尚未达成统一。  相似文献   

8.
背景:目前椎体成形和椎管减压内固定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常用方法,125I 放射性粒子植入控制肿瘤的临床疗效也已得到研究证实,但是关于上述3种方法的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很少。 目的:比较采用125 I 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椎体成形椎弓根钛合金钉棒内固定与单纯椎体成形椎弓根钛合金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转移瘤在疼痛控制、内固定后体力恢复状态及脊髓神经功能改善等方面的差异,评价125 I 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3年3月于深圳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手术治疗的胸腰椎转移瘤患者,以脊柱后路胸腰椎钛合金钉棒置入内固定系统,并根据其是否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观察记录各组钛合金钉棒内固定前及内固定后2周,内固定后1,6,12个月的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29个月,平均15.8个月,脊柱后路胸腰椎钛合金钉棒内固定系统未发生松动断裂,骨水泥分布良好,实验组患者未发现放射性粒子移位及放射性脊髓损伤,随访期内未见病椎局部肿瘤明显复发扩散。实验组患者内固定后目测类比疼痛评分、行为状态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 < 0.05),而2组患者内固定后Frankel分级均分别较内固定前明显改善,2组间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椎体成形椎弓根钛合金钉棒内固定治疗脊柱转移瘤缓解癌性疼痛的效果更为明显。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9.
背景:半椎体畸形是先天性脊柱侧后凸最常见的原因,半椎体切除可以直接去除致畸因素,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目的:观察和评价经后路Ⅰ期半椎体切除,并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胸腰椎体半椎体畸形引起的前后Cobb角的变化,来评价治疗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效果。 方法:纳入2008/2010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住院的11例由单个半椎体引起侧后凸畸形的青少年患者,均经Ⅰ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及椎弓根钉内固定修复。 结果与结论:患者随访1.0~2.0年,术后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射线片示冠状面Cobb角由修复前的(49.2±12.8)°改善至(16.5±5.8)°,平均矫正率达66.5%,矢状面Cobb角由修复前的(35.7±6.2)°改善至(14.1±1.9)°,平均矫正率达60.5%。终末随访时冠状面Cobb角(19.0±5.8)°,丢失2.8°;矢状面Cobb角(14.4±1.9)°,无明显丢失。且在随访过程中未发生神经系统损伤、感染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说明经后路Ⅰ期半椎体切除,椎弓根钉内固定修复半椎体畸形所引起的脊柱侧后凸畸形矫形效果满意,丢失率低,融合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实施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近期接诊的3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对其实施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通过对比治疗前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Cobbs角度以及术后椎体复位、植骨融合、椎弓根是否牢固而判断其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复查显示骨折均达到临床骨性愈合标准,且均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随访显示未出现固定松动、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患者治疗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s角度与治疗前比对,具有显著差异(<0.05)。结论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可大幅度提高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治愈率,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