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评价无创产前筛查(NIPT)在IVF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生殖中心通过IVF方式受孕的502例孕妇病例,以同期在北京妇产医院产前诊断中心接受NIPT检测的自然受孕孕妇8838例为对照,回顾性分析孕妇NIPT及产前诊断检查结果,评价IVF胎儿与自然受孕胎儿NIPT及产前诊断检查在产前诊断应用中可能存在的差异。结果 IVF孕妇年龄34.74±3.59岁,NIPT检查时孕周15.68±2.31w,单胎妊娠350例,双胎妊娠152例;对照组孕妇年龄32.68±4.06岁,NIPT检查时孕周16.93±2.89w,单胎妊娠8660例,双胎妊娠178例。IVF孕妇NIPT检查提示18三体高风险单胎妊娠1例(1.99‰),经产前诊断确诊1例;对照组孕妇NIPT检查13、18、21三体高风险61例(6.90‰),经产前诊断确诊51例,排除10例。结论无创产前基因测序应用于IVF胎儿13、18、21号染色体非整倍体筛查具有较高价值。考虑到IVF孕妇年龄、孕周及多胎妊娠率显著高于自然受孕,对IVF受孕胎儿NIPT结果进行判读时应更加谨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NGS)对2336例孕妇进行无创DNA产前检测(NIPT),结合染色体核型分析比对实验结果,评估NIPT能否对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进行精准筛查。方法 2015年7月到2017年6月,我院共收集了2336例孕妇血液标本。其中包括孕中期血清学筛查高风险或临界风险孕妇1145例;高龄(≥35岁)孕妇733例;超声异常(NT≥2.5mm)363例;试管孕妇87例;双胎8例。研究发现,每一条染色体的呈现都与其GC含量存在线性关系。参与研究的每一位NIPT阳性孕妇都自愿进行了羊水穿刺核型比照分析,并对每位孕妇均进行妊娠结局随访,追踪出生婴儿生长发育情况。结果 2336例NIPT检测中,发现16例21-三体;8例18-三体;1例13-三体;1例20-三体;2例45,X和5例47,XXY,[n=33/23369(1.41%)]。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的灵敏度为100%,研究中出现2例假阳性样本,特异性为99.91%。结论利用NIPT技术可精准地对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进行有效筛查进而降低母婴损害,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适宜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无创产前筛查(NIPT)作为孕中期血清学筛查序贯筛查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17年1月到2017年10月到我院自愿行NTPT的孕妇,入组其中2811例已接受了孕中期血清学产前筛查且预产期年龄小于35w岁病例,回顾性分析孕妇血清学筛查、NIPT及产前诊断检查结果。结果对于21-三体血清学筛查高风险组,NIPT检出10例,阳性率0.96%,其中极高风险组检出8例,阳性率1.61%;临界风险组检出2例,阳性率0.12%,经产前诊断确诊12例。对于18-三体血清学筛查高风险组,NIPT检出2例,阳性率2.63%;临界风险组检出1例,阳性率1.75%;经产前诊断确诊2例,1例假阳性。结论 NIPT作为血清学筛查的序贯筛查手段可提高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检出效率从而降低母婴损害,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胎儿游离DNA检测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980例血清学筛查高风险孕妇行胎儿游离DNA检测,结果阳性者行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阴性者随访新生儿外貌及智力发育情况。结果胎儿游离DNA检测出的12例21-三体、7例18-三体和3例13-三体与羊水染色体核型结果完全相符,而胎儿游离DNA检测出的2例性染色体异常中,羊水染色体核型仅1例异常。结论胎儿游离DNA检测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准确率,可有效降低有创产前检查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应该在孕早期对胎儿非整倍体染色体疾病进行有效地筛查。目前,通过测量颈透明层(NT)厚度及测定孕妇血清游离β-HCG和PAPP-A浓度可检出90%的21-三体及其它非整倍体患儿,其筛查阳性率为5%。  相似文献   

6.
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是指细胞中个别染色体的增多或减少形成的染色体数目异常。18三体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占所有染色体异常的65%-80%,占出生后染色体病儿的85%-95%。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改变可以出生能存活的出生缺陷儿,目前的医疗水平难以治疗或无法治疗,因此产前诊断尤为重要,尤其是孕早期筛查。目前产前诊断措施有侵入性方法与非侵入性方法。侵入性方法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产前筛查胎儿非整倍体已取得显著进展。染色体非整倍体畸形胎儿如Down′s综合征多能存活,患儿大多有智力障碍等严重症状,给社会及家庭带来巨大负担。因此对非整倍体的检测一直是产前诊断的重要部分。本文就当前常见的筛查技术及其优缺点作一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8.
产前筛查染色体非整倍体的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染色体非整倍体主要是指13、18、21三体及Turner综合征、三倍体综合征,XYY综合征及Klinefelter综合征,它是各种先天畸形的重要原因,产前诊断染色体非整体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已在临床中应用的筛查21三体征的方法为使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孕妇外周血中妊娠相关血浆蛋白(PAPP-A)、甲胎蛋白(AFP-α),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β)浓度值,再结合孕龄、孕周,计算其危险系数.因为测定值不具有特异性,对于高危孕妇仍需要其它方法确诊.而现在应用PCR方法扩增染色体特异性短串联重复序列(STR)标志能快速可靠诊断各种非整倍体,其所需模板DNA量少,非常适合于产前筛查.本文就STR在产前诊断及筛查染色体非整倍体中的优势和应用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产前筛查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结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接受外周血胎儿游离DNA检测孕妇500例,检测游离胎儿DNA、染色体核型,然后对外周血游离胎儿DNA检测结果、外周血游离胎儿DNA检测结果和核型分析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00例孕妇中,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7例,达到了1.4%的阳性率,在孕妇类型方面,3例为唐筛高风险孕妇,2例为高龄孕妇,1例为超声胎儿异常孕妇,1例为其他异常孕妇;在异常类型方面,4例21-三体异常,1例13-三体异常,1例18-三体异常,1例性染色体异常。均愿意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确诊6例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其中21-三体异常3例,13-三体异常1例,18-三体异常1例,性染色体异常1例,达到了85.7%的符合率、100.0%的检出率。在核型方面,45,X(28)/46,XX(22)1例,达到了100.0%的诊断符合率。结论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产前筛查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检测技术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13年6月至2015年10月在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接受外周血中胎儿游离DNA检测的孕妇562例,均为单胎,孕周为14-26+5w,根据类型分为高龄组,高风险组,临界风险组和其他组。检测结果阳性者通过羊膜腔穿刺及羊水细胞培养,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对结果加以验证。结果对562份标本进行了DNA检测,提示染色体异常13例,其中12例进行了产前诊断,1例未在本院诊断。染色体诊断12例,其中染色体异常7例,正常5例,阳性预测值58.3%(7/12),符合率为99.1%(557/562),假阳性率0.89%(5/562),目前未发现假阴性病例。结论胎儿无创产前检测技术是灵敏度高、对胎儿无创伤的特点,可作为传统的产前诊断技术的有效辅助手段,对于18,21号染色体特异性较高,但对于13号及性染色体的非整倍体检测目前有局限性,假阳性较高,对患者心里负担造成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1病例孕妇38岁,因孕18+2w,高龄孕妇行无创产前筛查(non-invasive prenatal screening,NIPS),采集孕妇外周血行高通量DNA测序,13号染色体检测值3.799(正常值参考范围3.0),产前遗传咨询门诊就诊,建议进一步行羊水穿刺检查,孕妇选择羊水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Chromosome karyotype analysis)与基因芯片检测(单核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通量基因组测序在双胎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产前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双胎妊娠样本198例,包括自然双胎174例,辅助生殖技术植入的双胎24例,采用无创产前DNA高通量基因组检测,通过Z值≥3进行阴性和阳性判断,对阳性结果进行胎儿羊水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198例双胎妊娠样本经高通量基因组测序,检查结果正常者190例,异常者8例,其中21-三体4例,18-三体3例,13-三体1例;其异常染色体对应Z值分别为7.76、5.04、4.98、8.14、7.54、6.53、7.12、7.43,明显高于判定值Z=3。8例异常者进行羊膜腔穿刺术,羊水核型结果显示4例21-三体核型;2例18-三体核型;上述结果与高通量基因组测序结果一致,此6例均选择减胎术;高通量基因组测序结果提示2例异常,分别为1例18-三体高风险、1例13-三体高风险,羊水核型分别为46,XN、46XN,该2例产妇正常分娩,胎儿未见异常;双胎无创产前DNA高通量基因组检测的灵敏度为75.0%、特异度为98.95%、出现假阳性2例,假阳性率为1.01%、未出现假阴性,假阴性率为0.00%。结论双胎无创产前DNA高通量基因组检测在双胎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产前筛查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母体外周血液中胎儿游离DNA在染色体非整倍疾病无创产前筛查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6月1日至12月31日在我中心接受无创产前诊断的孕妇共1452例。根据血清学筛查,超声诊断结果,以及分娩年龄,将孕妇分为5组,其中唐筛高风险组277例,唐筛临界风险组278例,高龄妊娠组401例,超声异常组121例,自愿孕期筛查组375例。对所有孕妇抽取外周血,并利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进行胎儿游离DNA检测。无创DNA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孕妇,建议进行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以确定胎儿染色体是否存在异常;无创DNA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孕妇进行电话随访。结果 5组孕妇共计1452例均完成了胎儿游离DNA检测,共检测出染色体异常胎儿23例,检出率为1.58%。其中21-三体阳性10例,18-三体阳性6例,13-三体阳性1例,性染色体异常6例。共有13例无创DNA检出结果异常的孕妇进行了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其中10例无创21-三体阳性的孕妇中,9例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47,XN,+21,1例为46,XN;1例无创18-三体阳性的孕妇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47,XN,+18;2例性染色体提示异常的,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均为正常。电话随访未发现染色体异常患儿。利用母血中胎儿游离DNA筛查染色体非整倍体胎儿的灵敏度为100%(10/10),特异度为99.79%(1429/1432)。结论利用母血中胎儿游离DNA对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进行无创产前筛查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具有广泛意义和推广价值。但是仍存在一定的假阳性,且对性染色体异常的检测准确性仍然较低,应进一步结合其他产前诊断方法做出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创基因检测技术在胎儿染色体非整数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郑州市中心医院门诊围产保健科接受无创基因检测的孕妇1000例,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孕妇外周血中游离DNA,所有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对检测结果高风险者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检测结果阴性者进行电话随访。结果无创基因检测高风险5例,其中21-三体4例,18-三体1例。对无创基因检测高风险的5例孕妇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均为阳性,对无创基因检测阴性者933例,进行随访,未发现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结论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检出率高,产前诊断风险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探讨孕早中期血清学指标联合筛查在染色体非整倍体筛查中的应用,总结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市2014年12月至2018年12月均采用孕早中期血清检测的1500例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以随访胎儿产后及染色体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OSCAR一站式唐氏筛查"(超声NT+PAPPA+β-HCG),中孕期采用三联血清学筛查(AFP+UE3+βHCG),早中期联合筛查(早期PAPPA+NT+中孕期三联筛查),早孕期二联血清学筛(PAPPA+β-HCG),早期联合筛查(早期PAPPA+中孕期三联筛查)诊断染色体非整倍体胎儿的检出率及敏感性,特异性,PPV(假阳性),NPV(假阴性)和准确性,比较确诊DS胎儿和正常胎儿母体外周血清学指标水平。结果早期PAPPA+NT+中孕期三联筛查检出率为88-91%,灵敏度、特异性、NPV和准确度与中孕期三联血清学筛查AFP+UE3+βHCG和早孕期二联血清学筛查PAPPA+β-HCG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染色体非整倍体胎儿AFP、孕早期及孕中期Fβ-hCG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胎儿(P0.05),染色体非整倍体胎儿PAPP-A和uE3水平明显低于正常胎儿(P0.05)。结论孕早中期血清学检测指标的联合应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以显著提高产前筛查的准确率和检出率,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染色体非整倍体患儿的出生,值得合理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在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90例符合产前诊断指征孕妇的羊水标本,同时采用MLPA技术和核型分析技术对这些标本进行染色体非整倍体产前诊断。结果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共发现:21-三体3例,嵌合体3例,染色体结构异常13例。290例MLPA方法检测的结果均在核型分析之前得出,其中289例结果与核型分析结果完全一致,1例45,X嵌合体未能检测出,符合率为99.6%。结论 MLPA快速诊断技术与核型分析联合应用,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在产前诊断染色体病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无创基因检测技术和羊水细胞核型分析在产前诊断的应用,探讨无创基因检测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在临床上的可行性。方法取55例孕妇样本作无创基因检测和羊水细胞核性分析。孕妇特点为高龄、产前筛查高风险和有出生缺陷生育史。结果 55例分析中,羊水核型分析得到21-三体3例,18-三体1例,性染色体异常3例,结构异常2例;无创检测分析常染色体异常与羊水分析一致,吻合率100%。性染色体异常提示有误,结构异常没有提示。结论无创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基因检测技术对常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检出率高,具有无创伤和检测速度快的特点。对性染色检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检测技术,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on-invasiveprenataltesting,NIPT)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收集4516例在重庆市梁平妇幼保健院行NIPT检测的单活胎孕妇,记录其临床资料、检测结果及妊娠结局,对所有病例进行汇总分析,探讨NIPT的临床运用价值。结果 4516例孕妇纳入研究,结果提示高风险40例(0.89%),其中21三体11例(0.24%),18三体4例(0.09%),13三体3例(0.07%),性染色体异常22例(0.49%)。低风险4473例(99.05%),检测失败3例(0.07%)。在40例高风险病例中,6例拒绝进一步产前诊断,34例经进一步产前诊断后,确诊21三体10例,18三体2例,13三体1例,性染色体6例。去除拒绝介入性产前诊断病例后,计算其阳性预测值(PPV)分别是90.91%、50.00%、33.33%和27.27%。按检测指针分析,B超软指标异常/结构异常组NIPT阳性检出率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IPT对21-三体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但对18三体、13三体和性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偏低。NIPT是一项筛查技术,筛查出高风险孕妇需介入性产前诊断确诊,临床运用时需要向孕妇充分告知其优势及局限性,帮助孕妇选择适合的筛查及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学产前筛查中期与早中孕期整合筛查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效果分析,提供高效率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筛查方案。方法选择筛查的231176例孕妇,其中中孕筛查201113例,早中孕整合筛查30063例;中孕筛查予采用DELFIA测定孕妇血清Free-HCGβ,甲胎蛋白(AFP),早中孕整合筛查分别予早孕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DELFIA)测定孕妇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ree-βh CG),妊娠相关蛋白A(PAPP-A),B超测定胎儿颈部透明带厚度(NT)值,中孕采用DELFIA测定孕妇血清Free-HCGβ,甲胎蛋白(AFP),然后运用软件分析唐氏综合征风险;高风险的孕妇进行羊水穿刺和脐静脉穿刺诊断,出生结局通过电话、电子网络跟踪随访。结果早中孕整合筛查比中孕筛查阳性率降低2.93%细胞学诊断率提升40.58%、检出异常率增加2.1%,侵入性穿刺减少55.42%,低风险的漏诊率0.10‰。结论早中孕整合筛查要比中孕筛查优越,高风险的阳性率低,细胞学诊断率、检出异常率明显高于中孕筛查,低风险的漏诊率与中孕接近,但是能有效减少孕妇侵入性穿刺数,减轻了孕妇从产前筛查到诊断的恐惧心理,也有效减少了缺陷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胎儿鼻骨发育正常声像诊断与胎儿鼻骨发育不良声像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发生率,为临床咨询提供数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3年5月因高龄妊娠或(和)产前筛查高风险或(和)胎儿鼻骨发育不良到我院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的孕中晚期胎儿,共2603例,产前诊断前超声测量胎儿鼻骨,对鼻骨声像正常的病例与鼻骨声像异常的病例的产前诊断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比较两者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发生率。结果产前超声检查成功测量胎儿鼻骨共2603例,其中胎儿鼻骨发育正常2421例,介入性产前诊断(羊水或脐血)发现染色体核型多态173例,核型异常36例,异常率1.49%,包括21-三体11例,18-三体4例,45,X 2例,47,XXY 1例,47,XXX 1例,其他染色体异常17例;胎儿鼻骨发育不良共182例,介入性产前诊断(羊水或脐血)发现染色体核型多态6例,核型异常的58例,异常率31.87%,是鼻骨发育正常者的21.43倍,包括21-三体46例,18-三体4例,13-三体4例,47,XXX 2例,其他染色体异常2例。结论胎儿鼻骨发育不良,其染色体非整倍体发生几率显著升高,孕中期起超声观察和测量鼻骨长度可提高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和染色体片段异常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