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临床成分输血的推广,接近99%的全血被制备为不同的血液成分.采血后的多联采血袋通常使用重力离心法制备血液成分[1],离心后全血因各种成分的比重不同而分层,通过转移管转移到其它空袋制备成不同的血液成分.但由于受到采血袋材质的影响,离心过程中小部分红细胞粘附在采血袋转移管周边造成血浆的污染,血浆需要重复离心,影响血浆的质量和血液成分分离效率,是血液成分制备过程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文献报道采用水袋使血袋尽量饱满,对避免血袋挂血收到一定效果[2、3].我们通过实验证明:采用离心前挤压采血袋标本管近端和阻塞件位置的方法也可以明显减少离心时红细胞粘附在转移管周边的机会,提高血液分离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利用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制备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总结其在各类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并与传统制作方法进行比较,为临床修复各类创面提供新方案及治疗建议。方法 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笔者科室使用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制备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技术,治疗各类创面92例。创面处理前,先使用全自动血液采集装置采集血小板,后二次离心浓缩,制成富血小板血浆;术中创面行彻底清创后,将富血小板血浆注入窦道或涂于创面,通过激活剂激活形成凝胶,术后经负压吸引治疗,定期更换辅料,部分创面可换药愈合,部分可通过自体皮移植修复。结果使用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制备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技术治疗各类急慢性创面92例,创面肉芽增生满意,窦道封闭良好,抗感染能力强,特别对于骨质、肌腱外露创面,肉芽覆盖速度快,对于窦道封闭效果好,术后复查无死腔。结论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制备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技术治疗各类急慢性创面,较以往换药、负压、手术清创、皮瓣(肌皮瓣)等修复方式有较大优势,同时与自体全血离心技术采集富血小板血浆凝胶比较,优势明显;该治疗技术简单易行,损伤小,治疗时间短,不易复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治疗血浆分离技术在血液净化中占有重要地位[1,2].双滤法血浆分离(DFPP)是 Agishi等人[3]首先提出并用于临床的,目的是减少或/和避免血浆置换过程中所需要大量的、昂贵的正常血浆或/和血浆替代液(白蛋白溶液),以及传染如肝炎等危险.双滤法再循环血浆分离是为提高有用血浆的回收率,达到提高选择性血浆成份分离的目的 [4].本文旨在讨论双滤法再循环血浆分离过程中,血浆成份分离膜的筛分系数,涉及了浓缩系数,对评价选择性血浆成份分离膜的性能,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对新型材料聚醚砜制作的中空纤维膜血浆分离器进行动物实验 ,评价了膜对血浆蛋白的分离功能及材料的血液相容性。分离过程中 ,实验动物状况良好 ,无溶血现象发生 ,膜对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的筛分系数均在 95以上 ,约 6 0的血浆从全血中分离出来。白细胞、血小板和四种凝血因子在分离开始时都有不同程度地减少 ,但均在临床允许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对新型材料聚醚砜制作的中空纤维膜血浆分离器进行动物实验,评价了膜对血浆蛋白的分离功能及材料的血液相容性。分离过程中,实验动物状况良好,无溶血现象发生,膜对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的筛分系数均在95%以上,约60%的血浆从全血中分离出来。白细胞、血小板和四种凝血因子在分离开始时都有不同程度地减少,但均在临床允许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兔体外血浆灌流的动物实验方法,用于评价一种体外血浆脂类吸附过滤器。方法以高脂血症大耳白兔为模型动物,先后使用了2种不同面积的中空纤维型血浆分离器,通过5mL真空采血管离心和100mL生理盐水袋离心等方法,将血浆与血细胞分离,通过蠕动泵在体外建立血浆循环。结果0.3m2的血浆分离器能够将血浆与血细胞有效分离,顺利进行血浆循环;但是,由于该型号的血浆分离器的容积过大,动物失血过多,因肺水肿等原因导致动物死亡。0.1m2的小型血浆分离器不能将高脂血症动物血浆与血细胞分离;而使用采血管,采血速度不能控制,操作时间长,血细胞损失过多,动物死亡率高。利用100mL生理盐水袋作为离心分离容器,分批采血,采用15%的枸橼酸钠溶液抗凝,离心分离血浆与血细胞,血浆进行体外循环;同时严格控制采血速度、回输速度以及抗凝条件,成功地建立了兔体外血浆灌流实验方法和方案,操作简单,动物存活率高。结论利用100mL生理盐水袋分批采血,离:0法分离血浆与血细胞,建立血浆体外循环。操作简单,比膜血浆分离器费用低,动物存活率高,是进行血液净化相关材料评价的理想的兔体外血浆灌流模型。  相似文献   

7.
中空纤维膜与血浆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前 言 随着科学的日益进步,从全血中分离血浆的技术已应用得十分普遍。每年在世界上有数以百万立升的血浆被收集用于输血和制造血浆产品;作为新兴医疗技术的血浆交换疗法(PET)在治疗免疫疾病和多发性骨髓瘤、重症肝炎、药物中毒、肝功能不全、高血脂症等获得相当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8.
血浆置换是一种近代血液净化疗法,1970年用于治疗难治性疾病,如肺肾综合征、急进型肾炎、重症肌无力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取得了较好效果,乃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截止1984年,国外论文已有2400余篇,用它治疗的疾病将近200种.近几年在北京、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大医院也先后开展了血浆换研究.血浆置换原理首先将血液中的全部血浆或部分病理血浆分离弃去,同时把剩余的细胞成分或剩余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前 ,较常用的血浆脂蛋白分离方法有固定角头密度梯度超速离心和甩头等密度超速离心 2种方法。但其缺点较多 ,如步骤繁琐 ,不宜操作 ,费时 (长达 2 4~ 72h) ,也不经济 ,尤其对微量血浆中各种脂蛋白成分的分离和定量受到限制。我们用的血浆脂蛋白分离方法与国际上大多数实验室分离血浆脂蛋白所用的序列超离心法相比有以下不同 :将 2种密度梯度液简化成只用 1种液体 ;将 70 0 0 0r/min ,4h的离心条件简化为只用 1 0 0 0 0 0r/min ,2h ;同时 ,最小上样量由原来的3ml缩小到 6 μl,因此更简便、快速和经济。一、材料和方法1 .材…  相似文献   

10.
使用国产滤器进行双滤过血浆置换的初步观察北京309医院张志晖,夏冰,张智敏,王红英,李洋血浆置换通过血浆分离装置将全血中的血浆部分分离,以清除血循环中大分子的致病物质,如抗体,免疫复合物及其他异常的大分子物质等,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最初的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在22℃测试时血浆和血清的非牛顿流体黏度特性。方法对从38名人体 (18~23岁 )中采集的全血、血浆和血清用LIANG细管式黏度仪在(30±0.5)℃条件下测试切变率分别为10s -1、20s -1、40s -1、70s -1和110s -1的黏度 ,并用垂直细管式血浆黏度计常规方法测式血浆和血清黏度。比较不同切变率下血浆、血清和全血黏度 ,比较不同切变率下血浆黏度和常规方法测试的血浆黏度 ;比较不同切变率下血浆黏度和常规方法测试的血清黏度。结果血浆、血清和全血三种血液组份的黏度均随切变率的降低而增高 ,呈现与全血相似的黏度曲线 ,其高切 (110s -1)黏度 ,中切 (40s -1)黏度和低切 (10s-1)黏度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1)。常规方法测试的血浆黏度和血清黏度均低于低切变率下的黏度而高于高切变率下的黏度 (P<0.01) ,与中切变率下的黏度无显著差异。结论在30℃下 ,血浆、血清与全血一样表现为非牛顿流体黏度特性 ,血浆和血清的非牛顿特性是由其所含蛋白成份及其立体结构所决定 ,其表达受测试温度等影响  相似文献   

12.
血浆置换疗法作为临床上血液净化的一种新技术,已被日趋广泛地应用于治疗许多以往无法治疗的疾病.本文结合临床着重介绍了临床上血浆置换疗法的方法对人体的影响,目前已确定的适应症和此疗法的前景以及在我国开展血浆置换治疗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血浆成分分离膜在双滤法血浆分离中起重要作用。我们以一种新型聚醚砜中空纤维血浆成分分离膜为考察对象,研究时间、跨膜压(TMP)和平均剪切速率等对筛分系数(SC)的影响。血浆入口流量QI=30ml/min,血浆滤出流量QF=20ml/min时,各种蛋白质的SC在约40min达最大值;而TMP增大,SC有一最大值,QF增大,SC曲线和QF曲线有一交点我们认为是较理想的成分分离条件,一般控制血浆滤过分数PFR=QF/QI=0.6~0.7;平均剪切速率变化,TMP相应变化,但SC变化很小。这些数据对血浆成分分离膜的应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血浆病毒灭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血液的安全性愈来愈受到关注.为了提高血液的安全性,在血液检测项目逐渐增加的同时,血液检测技术也在不断改进.然而,由于病毒感染血液后"窗口期"的存在,血液输注仍无法达到"零风险".在临床输血中,血浆的输注占有较大的比例;而血浆中也是病毒含量较多的血液成分之一.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血浆病毒灭活技术在提高血浆安全性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血浆病毒灭活的技术很多,目前比较成熟的技术有两种溶剂/去污剂方法和亚甲基蓝联合可见光照射方法;此外,以病毒核酸为靶点的光化学技术倍受瞩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采用血浆分离法净化血液的技术发展十分引人注目。这种新疗法对于各种免疫疾患、肾移植后的排异反应,晚期恶性肿瘤等治疗都具有一定效果。现有两种分离方法,一种是采用离心装置的离心法,另一种是采用薄膜的过滤法。其中膜过滤式血浆分离器,由于价格相对较廉,因而它的开发正在取得进展,尤其在日本发展较快。最近日本东京女子医科大学肾脏病治疗中心在动物实验和临床使用中评价了日本现有的三种膜式血浆分离器的性能。这三种分离器分别为可乐丽公司的聚乙烯醇膜(PVA),旭化成公司的醋酸纤维素膜和东丽公司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PMMA)制成的产品。三种分离器均是中空纤维型。纤维内径分别为  相似文献   

16.
血浆病毒灭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血液的安全性愈来愈受到关注。为了提高血液的安全性,在血液检测项目逐渐增加的同时,血液检测技术也在不断改进。然而,由于病毒感染血液后“窗口期”的存在,血液输注仍无法达到“零风险”。在临床输血中,血浆的输注占有较大的比例;而血浆中也是病毒含量较多的血液成分之一。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血浆病毒灭活技术在提高血浆安全性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血浆病毒灭活的技术很多,目前比较成熟的技术有两种:溶剂/去污剂方法和亚甲基蓝联合可见光照射方法;此外,以病毒核酸为靶点的光化学技术倍受瞩目。  相似文献   

17.
血浆分离技术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它一般由单血泵完成,操作人员凭经验调节转速来改变血浆的分离速度,但转速太快时容易造成跨膜压太大,损坏分离器,本文介绍一种血浆分离压力监测仪的原理及系统设计,当跨膜压超过极限时,机器及时报警。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血浆分离术方面的进展,重点介绍了有关血浆分离的技术装置、作用原理、血浆置换液的种类及特性、影响血浆分离效果的因素、血浆分离后体内的生理改变、适应症以及副作用等。提出了开展血浆分离术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利用孕妇血浆中游离胎儿DNA进行胎儿性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从母血浆中分离游离胎儿DNA的可行性和它在临床的应用性。方法用巢式PCR复合扩增技术检测31例孕妇血浆中Y染色体上的SRY特异序列和X染色体上的ATL1特异序列。结果在15例怀有男性胎儿的孕妇血浆中检测到Y染色体的特异序列,在怀有女性胎儿的孕妇血浆中仅检测到X染色体的特异序列。胎儿性别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100%。结论从母血浆中分离游离胎儿DNA是可行的,该技术可在临床上早期探测胎儿性别,预防X-连锁的遗传病患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20.
血浆成分分离膜在双滤法血浆分离中起重要作用。我们以一种新型聚醚砚中空纤维血浆成分分离膜为考察对象,研究时间、跨膜压(TMP)和平均剪切速率等对筛分系数(SC)的影响。血浆入口流量Q1=30ml/min,血浆滤出流量QF=20ml/min时,各种蛋白质的SC的约40min达最大值;而TMP增大,SC有一最大值,QF增大,SC曲线和QF曲线有一交点我们认为是较理想的成分分离条件,一般控制血浆滤过分数PFR=QF/QI=0.6~0.7;平均剪切速率变化,TMP相应变化,但SC变化很小。这些数据对血浆成分分离膜的应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