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外周血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细胞、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DC-CIK)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对人MDA-MB-231乳腺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采用含红色荧光蛋白标签(RFP)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Luc)的慢病毒感染MDA-MB-231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检测MDA-MB-231细胞感染率。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诱导获得CIK细胞、 DC-CIK细胞、 NK细胞,体外扩增培养。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细胞的扩增效果及表型,并检测体外扩增的人外周血来源免疫细胞在不同效靶比下对MDA-MB-231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 DC-CIK细胞、 NK细胞及CIK细胞对MDA-MB-231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随效靶比的增加以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共培养72 h后,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率均达到90%以上。结论体外扩增的CIK细胞、 DC-CIK细胞、 NK细胞对乳腺癌细胞具有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在荷瘤鼠体内的分布规律。方法:用MTT比色法测定CIK细胞对Hela-luc细胞的杀伤作用。以人宫颈癌细胞Hela-luc接种BALB/c裸鼠建立动物模型。体外培养CIK细胞后以荧光染料CFSE标记,经不同途径注射入荷瘤鼠体内。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方法分析CIK细胞在各器官的分布情况。结果:CIK细胞在体外培养14~18天时,细胞数量生长达高峰,此时CD3+CD56+T细胞的数量也达最高值。以10∶1、20∶1、40∶1的比例将效、靶细胞作用48小时后,CIK细胞对Hela-luc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24.08±3.18)%、(51.16±2.64)%、(72.14±4.21)%。CIK细胞经腹腔注射,肿瘤组织24小时达到最高(20.56%),瘤旁注射,肿瘤组织3小时达到最高(25.75%)。结论:CIK细胞在体外对宫颈癌Hela-luc细胞有较强的杀伤作用。CIK细胞在体内分布于肺、肝、肿瘤部位,其分布在各脏器中浓度规律与不同的输注途径有一定关系。针对不同解剖部位的肿瘤可以选择不同的CIK细胞输注途径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A549肺癌细胞株的抗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 应用MTT法检测CIK细胞对肺癌细胞株的抗增殖作用的影响及细胞毒活性;通过倒置显微镜、HE染色、AO/EB荧光染色、透射电镜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MTT比色法表明随着CIK细胞与肺癌细胞效靶比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抑制率明显增强(P<0.01).CIK细胞作用于肺癌细胞24 h后,形态学观察肺癌细胞发生凋亡或坏死.结论 体外制备的CIK细胞对肺癌A549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和促进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负载自体肿瘤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在晚期肾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并监测患者的免疫状态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2011-01/2013-12期间在我科治疗的82例晚期肾癌患者,单采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其中贴壁细胞经体外诱导产生DC,并负载自体肿瘤细胞裂解物(Ag)制备Ag-DC;T淋巴细胞经体外诱导产生CIK细胞,将Ag-DC与CIK细胞共培养制备Ag-DC-CIK瘤苗,检测DC表面分子的表达及IL-12的分泌,监测CIK细胞增殖情况,并将Ag-DC-CIK分次回输给其中41名患者,以41例单纯的CIK细胞治疗作为对照,治疗2疗程后,检测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及T细胞亚群变化,结合影像学等检查综合评价疗效,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负载肿瘤细胞冻融抗原的DC,高表达CD11c、CD83、CD86、HLA-DR表面分子,IL-12的分泌显著增加。Ag-DC与CIK细胞共培养后,可明显刺激CIK细胞的增殖,同时CD3+CD8+细胞及CD3+CD56+细胞的含量明显增加,此外,Ag-DC-CIK瘤苗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单纯CIK细胞治疗组,2组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晚期肾癌PBMC来源的DC负载自身肿瘤细胞冻融抗原能提高晚期肾癌患者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TLR7激动剂(Toll like receptor 7 agonist,Tlr7a)替代IFN-γ体外培养细胞因子诱导杀伤性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抗肿瘤的免疫效应。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诱导CIK。分两组:CIK组和Tlr7a-CIK组。对各组分别进行免疫杀伤性研究,检测细胞免疫表型并分析对K562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CD56+细胞在Tlr7a-CIK组显著增加(P0.05),Tlr7a-CIK组杀伤活性较CIK组显著增强(P0.05)。结论:Tlr7a可以替代IFN-γ促进CIK细胞杀伤肿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羧基化单壁碳纳米管(SWCNT-COOH)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诱导而成的CIK细胞表型及功能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SWCNT-COOH处理CIK细胞,采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状态,MTS法测定杀伤效果,流式细胞术分析免疫表型。结果:随着效靶比的增加,CIK的杀伤效果逐渐增强且最适效靶比为20∶1。用0.5μg/ml SWCNTCOOH处理CIK细胞,CD3~+CD4~+、CD3~+CD8~+比例最高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CIK杀伤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小鼠肝癌细胞H22和小鼠前列腺癌细胞RM-1的效果最佳。结论:SWCNT-COOH可以显著增强CIK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具有潜在的肿瘤药物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7.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是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具有增殖速度快、杀瘤活性高、杀瘤谱广等优点。如何对CIK细胞的效应功能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如何使CIK和化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CIK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实验建立并优化了  相似文献   

8.
CIK细胞对胃癌OCUM-2MD3细胞体内外杀瘤活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正常人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对人胃癌细胞株OCUM-2MD3的体外细胞毒活性以及对胃癌腹膜移植模型的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取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加入γ-IFN、IL-2、抗-CD3单抗和IL-1,体外诱导成CIK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作动态表型分析,用MTT法测定CIK细胞体外对OCUM-2MD3的细胞毒活性,并与CD3AK作对比。在Balb/c裸小鼠腹腔内接种OCUM-2MD3细胞,观察CIK细胞对荷瘤鼠的抑瘤作用。结果:CIK细胞在培养2周左右获得大量增殖,CD3^ CD56^ 双阳性细胞大量增殖达1000倍以上;体外实验证明,CIK细胞对OCUM-2MD3有明显的细胞毒活性,对比CD3AK其抑瘤率与85%与62.8%(P<0.05)。体内实验表明,CIK细胞能够显著抑制癌性腹水的生长,其抑瘤率可达100%;肿瘤标志物CEA含量明显降低。结论:CIK细胞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免疫活性细胞,具有较强的体内外抗胃癌细胞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癌性腹水的生长的作用,有可能用于临床上晚期胃癌的过继性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9.
罗云  白凤霞  张萍  娄世锋 《中国免疫学杂志》2012,28(11):986-988,991
目的:研究负载骨髓瘤细胞裂解物的健康供者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联合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1er cells,CIK)体外对骨髓瘤U266细胞杀伤作用的影响。方法:通过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健康供者单个核细胞100 ml用于体外培养,选取贴壁细胞进行DC细胞培养,悬浮细胞用于CIK细胞培养,DC细胞培养7日后用骨髓瘤U266细胞裂解物致敏,然后与CIK细胞共培养7日,用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共培养细胞对U266细胞杀伤作用。结果:CIK细胞大部分形态为圆形,少数梭形,DC细胞有典型细胞突起,流式细胞仪分析培养的CIK细胞高表达CD3,培养后CD3和CD56共表达细胞明显升高,在致敏后DC细胞表达CD86、CD80,共培养细胞对U266细胞杀伤作用强于单独CIK细胞作用。结论:瘤细胞裂解物致敏的健康供者DC-CIK细胞能显著提高对瘤细胞的杀伤性,在患者干细胞移植后是否可应用以清除残留病变,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0.
脐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增强CIK细胞的杀伤作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确认体外诱导出的成熟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 (CBDC )可以引发强大抗肿瘤免疫反应 ,CBDC培养 12d后用电镜分析形态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型。在不同培养时间 ,用3 H TdR掺入法检测CBDC和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CIK )的扩增功能 ;用MTT法检测被CBDC激活的CIK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 ,体外诱导出形态典型的DC ,高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I、II类分子、CD5 4 ,也表达CD80、CD83、CD1a,不表达CD6 8。体外培养 12d成熟的CBDC ,能使CIK以最高的比率扩增 ,2种细胞最佳混合比为 1∶10时被激活的CIK杀伤BEL 74 0 2肝癌细胞的功能最强 ,最佳效靶比为 80∶1  相似文献   

11.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健康人非贴壁单个核细胞用含IFN-γ、IL-1β、IL-2、CD3单抗诱导CIK细胞。以LAK细胞作为对照。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细胞表型特征;乳酸脱氢酶释放法分析细胞毒活性。结果:诱导2周后,CIK细胞的增殖率达到高峰,CD3+细胞占95%以上;第3周细胞生长进入平台期。诱导15d时,CD3+CD56+NKT亚群占16.5%,比例在2-4周区间内无明显变化。LAK细胞增殖缓慢,显著低于同期CIK细胞增殖率(P<0.01)。不同效:靶比例CIK细胞对肝癌细胞BeL-7402的特异性溶解率显著高于LAK细胞(P<0.0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CIK细胞高度表达HLA-DR和CD54抗原,NKT细胞体积较CD3+CD56-细胞略大,细胞表面有大量伪足。结论:CIK细胞具有高度增殖能力,其体外杀瘤活性明显优于LAK细胞。诱导14-21d,CIK细胞增殖率和CD3+CD56+阳性细胞率均达到高峰,此时期的CIK细胞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Cytokine-induced killer (CIK) cells are ex vivo, expanded T cells with proven anticancer activity in vitro and in vivo. However, their functional properties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ir cancer cell-killing activity are largely unclear. Here, we show that CIK T cells recognize dendritic cells (DC), and although mature DC (mDC) induce CIK T cells to produce IFN-gamma, immature DC (iDC) are killed selectively by them. Moreover, CIK T cell activation by mDC and their destruction of iDC are independent of the TCR. The cytotoxicity of CIK T cells to iDC is perforin-dependent. Our data have revealed an important regulatory role of CIK cells.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激活方式对CIK细胞(Cytol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体外扩增的影响。方法:使用植物血球凝集素(pHYTOHEMAGGLUTININ,PHA)或抗CD3单抗刺激细胞增殖,从脐血单个核细胞定向诱导CIK细胞,用乳酸脱氢酶(LDH)分析法分析细胞毒活性,用流式细胞分析法对不同培养条件下CIK细胞的纯度进行分析。结果:使用抗CD3 mAb刺激生成的CIK细胞在扩增能力、纯度和细胞毒性方面都优于使用PHA刺激生成的CIK细胞。在细胞因子和有丝分裂原加入3d后,将其洗脱,但仍加入IL-2,有利于提高细胞的扩增能力。另外,使用包被的方法将抗CD3 mAb固定在孔板上比悬浮加入效果好。结论:这一结果对于CIK细胞的大量扩增和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单独应用奥沙利铂(L-OHP)、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和L-OHP联合CIK细胞对人胃癌裸鼠腹膜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为临床上联合应用L-OHP和CIK细胞治疗胃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通过提取健康供血者的PBMC,分别加入γ-IFN、IL-2、抗-CD3单克隆抗体和IL-1培养CIK细胞;用药效学体内实验法和病理形态学方法分别观察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不同剂量的L-OHP组、不同剂量的CIK细胞组和L-OHP CIK组对人胃癌裸鼠腹膜移植模型的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 与NS对照组相比,L-OHP组(1.125、2.25 mg/kg)、CIK细胞组[(1~2)×108 mL-1]组人胃癌裸鼠腹膜移植模型治疗后生存期均明显延长,腹围明显减小(P<0.01);L-OHP CIK组人胃癌裸鼠腹膜移植模型治疗后生存期进一步明显延长,腹围明显减小(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P>0.01).病理形态学结果显示,L-OHP组、CIK细胞组及L-OHP CIK组癌细胞坏死、凋亡改变逐渐加重.结论 L-OHP联合CIK细胞对人胃癌裸鼠腹膜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单独应用L-OHP或CIK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新近发现的免疫调节因子——白细胞介素21(IL-21)对外周血及脐血来源的CIK细胞产生及抗肿瘤活性的体外作用。方法:采集分离正常人的外周血及脐血单个核细胞,加用细胞因子诱导培养CIK细胞,在有无人源IL-21(200ng/μl)培养条件下,检测CIK细胞表达及杀伤K562细胞和急性白血病患者肿瘤细胞活性的变化;检测培养上清IFN-γ的浓度及杀伤活性以及RT-PCR法检测培养细胞的IFN-γ RNA表达的不同。结果:在人源IL-21的作用下,培养14天时,①CIK细胞的产生由17.5%升至26.5%(外周血来源);33.8%升至55.9%(脐血来源)。②CI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由24.0%升至52.2%(外周血来源);35.1%升至79.7%(脐血来源);脐血来源CIK细胞对1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肿瘤细胞杀伤作用由27.4%升至58.3%。③外周血来源培养上清IFN-γ的浓度上升了近一倍,对K562的杀伤作用增加了近一倍;脐血来源培养上清IFN-γ的浓度上升了三倍多,对K562的杀伤作用增加了近二倍;④外周血和脐血来源培养细胞的IFN-γ RNA表达均明显增高。结论:人源IL-21可增加外周血及脐血来源CIK细胞产生及增强其抗肿瘤活性,通过增加IFN-γ的表达产生为其作用机制之一,提示IL-21在增强肿瘤免疫治疗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CIK在无血清培养体系中的增殖、表型变化和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在无血清体系中的增殖规律、表型变化及其抗瘤活性。方法:不同培养基培养CIK细胞,采用活细胞计数法观察CIK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CIK细胞的表型,CytoTox96非放射性细胞毒试剂盒检测CI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经过细胞因子和抗体刺激后,CIK细胞能明显增殖,无血清培养基加自体血浆组最高可扩增473.28±27.53倍,无血清培养基组可扩增218.24±16.86倍,而RPMI1640加FCS只扩增11.52±1.04倍。CD3 CD8 、CD3 CD56 、CD226 CD11a 和CD305 CD11a 细胞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CD3 CD4 细胞则明显减少。CI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明显高于LAK细胞(P<0.01),且其细胞毒活性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高。结论:CIK细胞在体外扩增能力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高,有望成为新一代抗肿瘤过继免疫细胞制剂而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IL-24基因修饰的CIK细胞与同源树突状细胞共培养后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常规诱导DC和CIK 细胞,电穿孔法将IL-24基因导入CIK细胞中(获得细胞为CIK-IL24),RT-PCR 和ELISA法检测CIK细胞中IL-24基因的表达,FCM和ELISA法检测转基因前后CIK表型及分泌细胞因子能力的变化,将CIK 细胞和同源DC共培养,FCM法检测共培养的DC-CIK细胞对HL-60细胞细胞毒活性的变化.结果:通过电穿孔法成功将IL-24基因导入CIK细胞,与对照组相比,转IL-24基因后CIK细胞中CD3~+、CD3~+CD56~+细胞的比例无明显改变,CD4~+CD25~+细胞比例显著下降.IL-24可上调CD3+CD56+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54、CXCR4的表达,转染IL-24基因后CIK分泌TNF-α和IFN-γ的能力显著增强,与DC共同作用HL-60细胞时转染IL-24基因后的CIK细胞细胞毒活性明显增强.结论:通过IL-24基因修饰,明显增强了CIK细胞对HL-60细胞的杀伤能力,其机制与IL-24促进CIK分泌TNF-α、IFN-γ,上调CIK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表达,减少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killer,CIK)进行临床免疫治疗能够杀伤肿瘤细胞,将MDR1基因转入CIK细胞,观察其是否产生耐药性并且保持其肿瘤杀伤活性.方法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加入IFN-γ,CD3Mab,IL-2,IL-1等细胞因子体外培养获得CIK细胞.在细胞呈对数生长期时,采用电穿孔方法将多药耐药基因PHAMDR质粒转入细胞.转染后72h提取细胞总RNA,RT-PCR鉴定耐药基因表达;流式细胞仪方法检测细胞膜泵蛋白P-gp.四唑蓝比色法(MTT Assay)检测转基因CIK细胞对阿霉素和秋水仙碱的耐药性,同时检测转染前后CIK细胞对人类乳腺癌细胞系(MCF7)的杀伤活性变化.结果转染后CIK细胞出现MDR1基因的转录产物mR-NA;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后的CIK细胞表达耐药蛋白P-gp,阳性细胞约为21%.阿霉素对转染后CIK细胞的IC50为0.11mg/ml,转染后CIK细胞对阿霉素的耐受性较转染前CIK细胞(IC50为0.0024mg/ml)增强了45.8倍;秋水仙碱对转染后CIK细胞的IC50为1.34ng/ml,转染后耐受性较转染前CIK细胞增强了11.35倍(IC50为0.118ng/ml).比较转染前后CIK细胞对MCF7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电穿孔方法可以成功地将MDR1基因转入CIK细胞,并使其表现出多药耐药性,转染前后细胞杀伤活性无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