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安体舒通和西拉普利联合使用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机制。方法: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N组);模型组(D组);安体舒通组(S组);西拉普利组(C组);联合给药组(S+C组)。采用链脲佐菌素(STZ)注射于单肾切除大鼠的腹腔中建立糖尿病肾脏损害大鼠模型。4周后观察大鼠的24 h尿微量白蛋白及血清肌酐清除率。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切片中核因子-κB(NF-κB)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表达。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肾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的表达。结果: 各给药组均可抑制糖尿病大鼠24 h尿微量白蛋白的增加、血清肌酐清除率的降低及肾组织病理结构损害,联合组优于单独给药组。各给药组均可抑制肾组织NF-κB及PAI-1的表达,以联合组最明显。各给药组均可使AT-1R mRNA的表达减少,以联合组最明显。结论: 安体舒通与西拉普利联合用药对糖尿病肾脏保护作用优于单独用药,其部分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 及PAI-1的活化、减少AT-1R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型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伊贝沙坦(Irb)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肥大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组,n=7),糖尿病肾病组(DN组,n=6)和伊贝沙坦治疗组(DNI组,n=7)。大鼠单侧肾切除后,腹腔注射STZ诱导糖尿病模型。于第4、8、12周分别测血糖(BG)、体重(BW)、尿白蛋白排泄(Ualb)、24h尿蛋白(24hUpro)定量,12周实验结束时测肌酐清除率(Ccr)、肾重(KW)、肾脏肥大指数(KW/BW)、肾组织总蛋白含量(RTP)、肾小球面积(AG)和体积(VG)、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GBM)厚度等改变。结果:DN组和DNI组间BG差异无显著(P>0.05)。Irb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Ualb、24hUpro排泄,抑制Ccr的增高(P<0.01);Irb可显著抑制糖尿病大鼠KW、KW/BW、RTP、AG、VG的增加(P<0.05或P<0.01)和GBM的增厚(均为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早期应用Irb可减轻尿蛋白排泄,并通过抑制肾脏肥大和GBM增厚而发挥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霉酚酸酯(MMF)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糖尿病治疗组。治疗12周后,检测大鼠血糖(BG)、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肾肥大指数(肾重KW/体重BW)、肌酐清除率(Ccr)和24h尿蛋白(24Upro)。肾组织做常规光镜和电镜检查。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肾组织中ICAM-1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BG、KW/BW、24Upro、BUN、Scr和Ccr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系膜密度和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均显著增加(P<0.01);肾组织内ICAM-1和PCNA的蛋白质表达及ICAM-1的mRNA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或0.01)。除血糖外,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显著回降(P<0.05或0.01)。结论MMF对糖尿病肾病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ICAM-1和PC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伊贝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伊贝沙坦组和卡托普利组4组,每组10只。12周终止实验处死大鼠,取血、尿和肾脏标本,测定尿量、体重、肾重/体重、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R)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测定血液、尿液和肾组织的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含量。结果:12周终止实验时,糖尿病各组大鼠的尿量、肾重/体重、血糖、HbAlc、UAR、β2-MG、Ccr、血液、尿液和肾脏组织的NO和ET-1水平均明显高于或大于正常组,体重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伊贝沙坦组和卡托普利组大鼠的血液、尿液和肾脏组织的NO和ET-1水平、UAR、β2-MG、Ccr明显少于糖尿病组(P<0.05);血液、尿液和肾组织NO和ET-1水平与尿白蛋白排泄率、内生肌酐清除率和β2微球蛋白呈正相关。结论:伊贝沙坦能延缓糖尿病大鼠肾脏功能损害的进展,其机制可能与伊贝沙坦不同程度地抑制糖尿病大鼠NO和ET-1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和其机制。 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NF-κB活性;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肾组织NF-κB、纤粘蛋白(FN)的表达。 结果:糖尿病组PBMCs中NF-κB活性、肾小球中NF-κB和FN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阿托伐他汀明显抑制NF-κB活化,降低FN表达(P<0.05),减少24 h尿蛋白排泄(P<0.01),改善肾功能指标及肾组织病理学损害。 结论: NF-κB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具有明显防治作用,抑制NF-κB的活化和降低血脂可能是他汀类药物发挥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影响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表达的角度,探讨厄贝沙坦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药物组,每组8只。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药物组大鼠每日给予厄贝沙坦150mg/kg灌胃,持续8周。8周后抽血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素氮(BUN)、肌酐(Scr);测定24h尿微量白蛋白(mAlb),计算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处死Wistar大鼠,取其肾脏,计算肾脏肥大指数,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CAM-1,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VCAM-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和药物组的FBG、HbA1c、BUN、Scr均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在模型组与药物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模型组UAER高于对照组,而药物组则低于模型组。药物组ICAM-1与VCAM-1蛋白表达量低于模型组。结论:厄贝沙坦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的肾脏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ICAM-1与VCAM-1在肾脏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联合舒洛地特治疗糖尿病肾病(DN)Ⅲ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28例DNⅢ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联合治疗组、银杏叶组、舒洛地特组和安慰剂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治疗组采用银杏叶提取物联合舒洛地特治疗,银杏叶组采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舒洛地特组采用舒洛地特治疗,对照组仅用安慰剂。连续两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等肾功能指标以及全血表观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压积(HCT)等血流变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前后,各组Scr、BUN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各组UAER和血流变各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联合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银杏叶组与舒洛地特组(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联合舒洛地特治疗DNⅢ期患者能显著降低UAER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疗效优于单用银杏叶提取物或舒洛地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螺内酯对2型糖尿病(DM2)大鼠血、尿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的表达及肾脏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只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n=10,DM2模型组(DM组)n=10,DM2模型+螺内酯治疗组(SPI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舒洛地特对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修复及MAPK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 7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舒洛地特低、中、高剂量组及盐酸二甲双胍组,12只/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模型;舒洛地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10 mg/kg、 20 mg/kg、40 mg/kg舒洛地特,盐酸二甲双胍组给予200 mg/kg盐酸二甲双胍,1次/d,给药12周。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以及血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白细胞介素6(IL-6)、 IL-1β水平,以及视网膜组织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葡萄糖转运蛋白3(GLUT-3)、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视网膜p38 MAPK、磷酸化p38 MAPK(p-p38 MAPK)水平;HE染色法检查视网膜病理学变化及神经节细胞计数。结果 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比较,舒洛地特各剂量组大鼠FBG及HbA1c水平、血清AGEs、IL-6、IL-1β水平、视网膜组...  相似文献   

10.
伊贝沙坦抑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ICAM-1和VCAM-1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伊贝沙坦对兔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缺血/再灌注区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 方法: 假手术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端穿线,但不结扎;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60 min再灌360 min和伊贝沙坦防治组。处死动物后,从再灌注区取组织、HE染色后,光镜下检查;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ICAM-1、VCAM-1在标本组织中的表达。 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的组织损伤和中性粒细胞渗出程度明显重于假手术组(P<0.01);再灌注区的ICAM-1、VCAM-1表达明显上调(P<0.01)。伊贝沙坦显著缓解上述变化(P<0.01)。 结论: 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诱导再灌注区ICAM-1、VCAM-1表达上调,伊贝沙坦能明显缓解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脑出血后炎症反应机制及核因子-κB(NF-κB)与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间表达的关系。方法: 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及过氧化氢损伤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模型,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免疫细胞化学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观察NF-κB和ICAM-1的表达。结果: 大鼠脑出血后NF-κB 及ICAM-1表达均增强,ICAM-1的表达高峰(1 d)先于NF-κB(4 d),但在体外实验中,过氧化氢损伤后即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NF-κB表达即增加,2 h后ICAM-1表达也上调,NF-κB的抑制剂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PDTC)可下调NF-κB及ICAM-1表达。结论: 在活性氧损伤中NF-κB作为ICAM-1的活化因子,可上调ICAM-1表达,但在脑出血这一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中,尚有其它因素参与对NF-κB 及ICAM-1表达的调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Egr-1基因转染对糖尿病小鼠肾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Egr-1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制备糖尿病小鼠模型,成模后随机选取10只作为糖尿病组,剩余40只每周1次经尾静脉分别注射空质粒、Egr-1表达质粒和Egr-1 siRNA质粒,并设立正常对照组。实验共4周,于第4周末收集各组小鼠肾组织标本,分别应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肾组织中Egr-1、TNF-α和ICAM-1的表达;应用电镜观察肾小球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糖尿病小鼠肾组织Egr-1、TNF-α及ICAM-1表达增强,基底膜普遍增厚,系膜区基质增多,上皮细胞足突融合;Egr-1基因转染后上述变化趋势更加显著。siRNA质粒转染组上述变化较糖尿病组明显减轻。结论:Egr-1可上调TNF-α及ICAM-1表达,促进系膜细胞增殖及系膜外基质积聚,可能是加速肾小球硬化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内栓线阻断法(MCAO)复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缺血开始及再灌注即刻由尾静脉注射葛根素18 mg·kg-1,缺血 2 h 再灌注 24 h 后取缺血侧脑组织,HE染色观察海马存活锥体细胞数,比色法测定脑组织MPO活性观察脑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Western blotting及RT-PCR法测定脑组织中ICAM-1 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及NF-κB p65亚基核转位情况。结果: 葛根素组缺血侧脑组织海马存活锥体细胞数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P<0.01), MPO活性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P<0.01),ICAM-1 蛋白及mRNA表达较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明显减少(P<0.01),NF-κB p65蛋白亚基核转位明显少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P<0.01)。结论: 葛根素可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这可能是其发挥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NF-κB p65蛋白乙酰化影响及其保护作用。方法: 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实验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甘露醇组、高糖组、白藜芦醇组和SIRT1 RNAi组。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IRT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黏附分子1(V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SIRT1和NF-κB p65乙酰化蛋白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MCP-1、VCAM-1、TNF-α、TGF-β1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高糖刺激使肾小球系膜细胞的活力降低,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SIRT1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NF-κB p65蛋白乙酰化水平增高,MCP-1、VCAM-1、TNF-α、TGF-β1 mRNA和蛋白水平增高。白藜芦醇可逆转高糖引起的变化,而沉默SIRT1基因使高糖诱导的系膜细胞NF-κB p56乙酰化水平、MCP-1、VCAM-1、TNF-α、TGF-β1 mRNA和蛋白水平升高。结论: 高糖可降低SIRT1水平,增加炎症因子的表达。SIRT1的激活可使NF-κB 的亚单位RelA/p65去乙酰化,从而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SIRT1可作为治疗DN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通心络超微粉对高脂饮食兔主动脉内皮损伤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3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通心络组4组。空白对照组饲以普通饲料;模型组饲以高脂饲料;阿托伐他汀组饲以高脂饲料同时阿托伐他汀3 mg·kg-1·d-1灌胃;通心络组饲以高脂饲料同时通心络超微粉0.31 g·kg-1·d-1灌胃,连续给药,于6周末酶法检测各组血脂水平,比色法检测各组血清NO、MDA水平及SOD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主动脉内皮细胞NF-κB核转位情况及ICAM-1 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ICAM-1 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血清TC、TG、LDL-C、HDL-C及MDA水平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NO水平及SOD活性低于空白组(P<0.01);主动脉内皮细胞NF-κB核转位、ICAM-1基因及蛋白表达明显多于空白组(P<0.01)。两药物干预组TC、TG、LDL-C及MDA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NO水平和SOD活性则高于模型组(P<0.05, P<0.01),主动脉内皮细胞NF-κB核转位、ICAM-1基因及蛋白表达亦明显少于模型组(P<0.05,P<0.01),通心络组HDL-C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且通心络组对上述指标的作用均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P<0.01)。结论: ① 高脂血症可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其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NF-κB的激活及ICAM-1基因与蛋白的表达异常有关。② 通心络超微粉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上述病理损伤,可能与其抗氧化、抑制NF-κB核转位进而降低ICAM-1基因及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1CAM-1)在糖尿病肾病(DN)发生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发糖尿病(DM)大鼠模型,观察大鼠肾小球肥大、肾功能和24h尿蛋白改变以及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定位、半定量检测VEGF和ICAM—1在DM大鼠肾小球的表达。结果 VEGF和ICAM—1在糖尿病大鼠肾小球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VEGF主要分布于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的脑浆之中,ICAM—1主要分布于肾小球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的脑浆中。VEGF、ICAM-1水平与蛋白尿和肾小球肥大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DM大鼠肾小球VEGF和ICAM-1的升高可能参与了DN的疾病发展过程,估计是糖尿病肾病发生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椒目油A2(ZSOA2)对不同时相哮喘小鼠肺组织核因子- кB(NF-кB)信号通路和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 20% Al(OH)3+10%卵蛋白 (OVA) 混合液致敏并每天1次呼吸道滴入50 μL(0.4% OVA磷酸缓冲液pH =7.4)制备小鼠哮喘模型。在滴入后24 h、48 h、3 d、7 d、14 d分别处死小鼠,ELISA法测定肺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干扰素-γ (IFN-γ) 含量;HE染色法检测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及伊红染色计数炎性细胞分类;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肺组织NF-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ZSOA2组能显著减少哮喘小鼠各时点肺组织嗜酸性粒细胞(EOS)、淋巴细胞 (LY)(P<0.05);降低各时点BALF中IL-5、IL-4,升高IFN-γ的水平;下调肺组织中细胞黏附分子-1(ICAM-1)、血管内皮黏附分子-1(VCAM-1)、核因子抑制蛋白-α激酶(IKK-α)、磷酸化核因子抑制蛋白(p-IкB)的表达,上调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 (TNF-R1) 和磷酸化核因子- кB65(p-NF-кB65)蛋白表达水平。结论:ZSOA2治疗OVA诱发小鼠哮喘是下调肺组织内NF-кB信号通路中IKK-α和p-IкB表达,抑制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释放与产生,使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减弱,而产生治疗哮喘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