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下颈椎骨折脱位在麻醉下闭合复位失败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我科于2006年1月~2011年1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病例85例。分别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颅骨牵引重量、颅骨牵引时间、骨折脱位节段、交锁、并发多颈椎骨折、关节突关节骨折、前纵韧带及椎间盘损伤、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等相关因素,观察患者麻醉下复位的情况,分析引起复位失败原因。结果影响复位失败的相关因素和顺序为关节突关节交锁;前纵韧带及椎间盘损伤;多发颈椎骨折。结论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双侧交锁是麻醉下手法复位的适应症;单侧交锁或多发颈椎骨折受伤是相对禁忌症,选择适当的病例,可以减少医源性损伤,简化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外伤性下颈椎小关节突单脱位交锁对椎动脉损伤的机制。方法:取10具新鲜尸体,将颈椎1—7取下,去除附着肌肉,人为制成下颈椎小关节突单脱位交锁C5/6。测量脱位交锁前左侧C5/6横突孔距离与脱位后C5/6横突孔距离和C5椎体旋转角度。结果:C5/6脱位交锁后椎动脉牵拉长度为本身长度1.3倍以上。旋转角度为(19.7±0.5)°。结论:下颈椎小关节突单脱位交锁易引起椎动脉损伤。  相似文献   

3.
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一期前、后入路对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交锁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从2000~2004年对1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交锁患者采用一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复位、减压、内固定.术后随访12~48月,平均30月.最后评价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测量并计算颈椎高度的丧失率以及颈椎的屈伸范围、椎间融合率,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 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按Frankel分级评定,平均提高1.6级.颈椎总的伸曲活动范围平均17度,椎体高度丧失率1.3%,融合率为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一期前、后入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交锁可获得准确复位、充分减压、植骨融合率高、稳定性好,神经功能获得一定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自制颈椎前路撑开复位器(ACDR)治疗下颈椎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2008年5月—2018年5月应用自制颈椎前路撑开复位器(ACDR)治疗下颈椎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25例,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25~73岁;单侧关节突交锁6例,双侧关节突交锁19例。术中采用ACDR进行前路解锁复位,复位成功后行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变化、脱位纠正、住院时间、植骨融合等情况,以综合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25例患者手术时间50~90(79±8.7)min,术中出血50~200(130±67)mL,住院时间5~13(7.0±2.1)d,均一期解剖复位,前路融合。获随访22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1.5个月(6~24个月),植骨融合良好钢板螺丝钉无松动,神经动能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JOA评分由术前平均(5.7±1.55)分,术后3月增加至(13.6±1.74)分,经配对t检验,术前术后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68, P<0.01)。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双上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加重,2周内恢复至术前水平。3例残留有双手轻度麻木,握力稍弱。13例神经功能恢复至ASIA E级,6例恢复至ASIA D级,3例恢复至ASIA C级。结论 应用颈椎前路撑开复位器ACDR治疗下颈椎脱位伴关节突交锁,可一次性完成减压、解锁、复位、植骨内固定手术。ACDR撑开复位安全、有效、可靠性高,是一种较好的手术工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治疗胫腓骨骨折疗效及适应症.方法根据骨折类型及软组织损伤情况,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钢板内固定、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外固定器固定等治疗方法,平均随访1.7年.结果和结论作者认为切开复位内固定虽有较多优点,但仍应严格掌握适应症;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符合生物力学要求,有利于骨折的顺利愈合;外固定器对伴有软组织严重损伤或多段、粉碎性骨折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不同方法治疗胫腓骨骨折疗效及适应症 .方法 根据骨折类型及软组织损伤情况 ,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钢板内固定、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外固定器固定等治疗方法 ,平均随访 1.7年 .结果和结论 作者认为切开复位内固定虽有较多优点 ,但仍应严格掌握适应症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符合生物力学要求 ,有利于骨折的顺利愈合 ;外固定器对伴有软组织严重损伤或多段、粉碎性骨折疗效理想 .  相似文献   

7.
杨林 《医学信息》2009,22(7):1243-1245
目的评价下颈椎骨折脱位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50例。随访3~21个月,平均17个月,定期X线片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以Frankle分级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固定节段稳定,融合率100%,脊髓减压充分。脊髓功能Franlde分级平均提高1.2级。结论术前颅骨牵引复位,可以使大多数骨折脱住复位,安全有效;前后路联合手术可使受伤节段术后达到即刻稳定,方便护理,有利于加强功能锻炼和脊髓功能的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8.
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前路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手术的治疗优点及疗效.方法:对35例下位颈椎骨折脱位采用前路复位,术中不能完全复位者行伤椎椎体次全切除后复位,同时行自体骨植骨和/或钛网、钢板内固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完全复位,术后神经功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随访12月~3 a,平均随访14个月,术后1~5月植骨融合(平均3.2月),随访时颈椎椎间高度、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无钢板、螺钉折断、滑脱等并发症.结论:颈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可充分减压、复位、恢复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更重要的是可重建颈椎的即刻稳定性,防止继发性脊髓损伤,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分析交锁髓内钉与外固定支架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骨科收治的64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外固定支架治疗组和交锁髓内钉治疗组,各组32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愈合时间进行对比。结果交锁髓内钉治疗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22.09±2.06)d,外固定支架治疗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46.08±2.8)d,差距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交锁髓内钉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3.75豫,外固定支架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仅为78.12豫,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骨折要明显优于外固定支架治疗法,在未来临床上十分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胫骨交锁髓内钉远端锁钉体外辅助瞄准装置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5月期间在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采用胫骨交锁髓内钉治疗的54例胫骨干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是否辅助应用胫骨交锁髓内钉远端锁钉体外辅助瞄准装置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采用胫骨交锁髓内钉远端锁钉体外辅助瞄准装置辅助下进行胫...  相似文献   

11.
肩锁关节脱位是肩部常见的损伤,治疗方法较多,对于All-manⅢ度的完全性脱位,比较一致的意见是采用手术治疗,而各种手术方法的结果和疗效各家报道不一。我院于1993~1998年,应用编织碳纤维环绕缝合法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该症3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18~67岁,平均36.5岁。右侧22例,左侧10例。陈旧性脱位8例,新鲜脱位24例。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评价下颈椎骨折患者应用颈椎前路钛网植骨联合带锁钢板固定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0~2012年我院收治的下颈椎骨折患者40例,均行一期颈椎减压前路复位以及钛网植骨联合带锁钢板固定手术治疗,统计患者术前与术后Cobb角、D值以及Frankel脊髓神经功能情况。结果 脊髓损伤在A级以上患者经Frankel评分均恢复1级以上,术后2天、3个月、12个月Cobb角与D值均相比术前明显改善,术后2天与术后3个月、12个月统计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 颈椎前路钛网植骨联合带锁钢板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能够显著改善颈椎的生理曲度与融合节段曲度,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肩锁关节脱位是肩部常见的损伤之一,通常是由于暴力自上而下作用于肩峰,肩锁关节受到剪切应力所致,其发生率约为全身骨折脱位的6%,占肩部损伤脱位的12%。本院自2002年2月~2007年5月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RockwoodⅢ型及以上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37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占蓓蕾  叶舟 《解剖与临床》2009,14(5):327-329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患者32例,其中前路15例,后路7例,前后路联合入路10例。结果:全组病例随访4~68个月,平均21个月。临床效果按JOA评分,平均改善率42.85%,优良率56.25%。颈前路融合术后出现相邻节段不稳2例,颈后路术后出现颈椎反曲畸形1例。结论: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可充分、有效地减压,扩大椎管容积,恢复颈椎序列,重建颈椎结构稳定,避免脊髓的继发性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应用一期和分期前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和风险。方法自1999年1月~2009年2月间对74例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一组采用一期前后路手术治疗54例,另一组采用分期前后路手术治疗20例。术后定期复查X线观察融合率和稳定性,以Frankel分级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74例病例得随访,随访6~36个月。全体病例脱位均完全复位,植骨均获得融合,颈椎间隙高度及生理曲度恢复满意,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松动及脱出。脊髓功能按Frankel分级平均有1级以上改善。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脊髓功能按Frankel分级情况经R×C卡方检验(2=4.14,﹥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一期或分期前后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均能取得良好效果。应根据患者病情、体质的特点及术者手术技术的熟练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颈椎骨折病人使用Halo-Vest架外固定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颈椎骨折脱位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性损伤,临床上常合并高位截瘫,伤情较严重,往往给患者造成致命的身心创伤,甚至终身残疾。Halo-Vest架又名胸背心,是目前唯一可在三维维持颈椎稳定性的外固定支具。我科自2006年以来对9例颈椎损伤病人实施Halo—Vest架固定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新技术·新成果颈椎骨折或骨折脱位的早期外科治疗对36例颈椎骨折及骨折脱位的病人早期施行颈椎前路减压及稳定性重建的结果,其中34例获得随访,25例不完全损伤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对颈椎骨折及骨折脱位的治疗应以及时、彻底的减压,纠正畸形、重建颈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胫腓骨骨折患者内固定治疗效果和临床选择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的6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的内固定的临床选择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分别采用AO钢板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两种方法的患者各30例,总结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机率:AO钢板组、交锁髓内钉组的分别为20%和3.33%;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优良率可发现,交锁髓内钉的关节活动优良率要远远高于AO钢板组。结论三种内固定的方法中,矩形钉和交锁髓内钉进行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6例患者(观察组)采取了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34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了颈椎后路减压植骨固定术.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观察组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缓解下颈椎骨折脱位的脊髓压迫,大大促进了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锻炼,值得临床推荐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背景:对于外伤性下颈椎骨折脱位及脊髓损伤,选择何种治疗方式目前尚存争议。 目的:评价植入物内固定与Halo-vest外固定联合应用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后稳定性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下颈椎骨折脱位的17例患者,男13例,女4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41.6岁,高处坠落伤6例,重物压砸伤3例,道路交通伤8例,伤后入院时间2 h-5 d,平均2.5 d,所有患者均在局麻下行Halo-vest外固定,然后逐步撑开,在复位情况下,行前路减压植骨、钛板螺钉内固定,通过Frankel分级与影像学检查评价治疗效果。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12-24个月,平均15.4个月,常规X射线正侧位片显示骨折脱位均复位,恢复颈椎的正常序列及生理弧度,CT显示植骨融合,未发现内固定断裂及松动,按Frankel分级,显效(降低2级)5例,有效(降低1级)10例,无效2例。植入物与Halo-vest内外固定联合对下颈椎骨折脱位失稳固定的效果不仅安全可靠,并且能更好的恢复脊柱的矢状位对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