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有关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干细胞含量的测定及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儿缓解后白血病干细胞含量与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之间关系的研究国内外未见报道。 目的:通过测定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干细胞或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干细胞-IPIC在儿童急性白血病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含量,研究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儿缓解后白血病干细胞含量与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水平之间的关联。 方法:收集白血病患儿113例次。采用骨髓单个核细胞分离及单细胞悬液制成单细胞悬液,进行单个核细胞染色、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干细胞分析及根据初诊免疫表型获得白血病相关表型,并采用该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进行单抗组合和流式细胞术测定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初诊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干细胞含量明显高于初诊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组和非肿瘤对照组(P均< 0.017),初诊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干细胞-IPIC含量显著高于非肿瘤对照组(P < 0.017)。②对33例次缓解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儿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干细胞和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相关性分析发现,两者存在显著负相关性。结果提示,①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干细胞-IPIC也存在于初诊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骨髓细胞中,且当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获完全缓解时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干细胞-IPIC含量却没有下降,但非肿瘤对照组标本中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干细胞-IPIC的含量极微。②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儿缓解后骨髓中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干细胞含量和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水平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对白血病髓外浸润行针吸细胞病理学(FNAc)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要点。方法 对65例白血病髓外浸润的临床及FNAc诊断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为确诊,对疑为白血病者,用油镜观察细胞形态并做外周血涂片镜检以助确诊,部分病例做了髓过氧化物酶(MPO)、氯醋酸AS-D奈酚酯酶(CE)、酸性非特异性酯酶(ANAE)及糖原(PAS)染色。部分病例做了组织病理学、免疫细胞化学及流式细胞仪检查。结果 65例髓外浸润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24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25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6例、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10例。各部位中以淋巴结浸润最多,占73.8%。结论 白血病髓外浸润的FNAC诊断应紧密结合临床及有关实验室检查,特别是以局部肿块为首发症状而就诊的初诊白血病。各类白血病髓外浸润以原始细胞增生为主者,需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鉴别。FNAC拟诊为NHL者均应及时用油镜观察细胞形态并做外周血涂片镜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比较各型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患者临床症状和白细胞分化的免疫表型,为该疾病的诊断、预后等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高白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HLALL)和高白细胞性急性骨髓系白血病(HLAML)(共25例)、非高白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NHLALL)和非高白细胞性急性髓系白血病(NHLAML)(共85例)的临床表现及免疫表型做比较分析。结果与NHLA比较,HLAL发病呈现急性及髓外发展的临床特征;对白血病细胞表面免疫学标记研究发现CD13和CD33为髓系细胞较特异表型,而HLALL可以同时出现多种免疫表型。结论 HLAL发病呈现急性、髓外发展且预测性差,CD33和CD13在白细胞免疫分型的髓系细胞中为较特异标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体外诱导的白血病源树突状细胞(DC)表达树突状细胞趋化因子1(DC-CK1)的水平,为白血病免疫治疗寻找新的途径。方法:分离初诊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1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7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8例及健康志愿者10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重组人粒-巨噬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联合培养,通过细胞形态及免疫表型对培养的DC进行鉴定;半定量PCR(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DC-CK1mRNA及DC-CK1的表达水平。结果:培养后的细胞均呈现典型的DC形态,且白血病源DC的免疫表型均与正常DC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CR和ELISA检测显示AML-DC、CML-DC及ALL-DC表达的DC-CK1mRNA及DC-CK1的水平分别为0.26±0.025、(152.32±34.74)pg/ml,0.27±0.020、(163.06±40.97)pg/ml和0.29±0.034、(173.80±40.44)pg/ml,均明显低于正常DC的0.43±0.032、(325.36±39.2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因子诱导产生的白血病源DC表达的DC-CK1的水平明显低于正常DC。  相似文献   

5.
白海  马晓慧  欧建峰  魏亚明  路继红 《现代免疫学》2005,25(4):327-329,F0003
观察细胞因子联合培养诱生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细胞白血病性树突状细胞(DC)的细胞特性及抗原提呈作用。选择CML患者的骨髓细胞和CML性细胞株K562细胞,应用GM-CSF+IL-4+TNF-α联合培养后进行细胞表型和特异性激活淋巴细胞作用的检测。CML-DC和K562-DC具有DC的形态特征和超微结构,表达CD1a、CD80和CD86等DC相关抗原,并可激活淋巴细胞产生增殖反应,并产生针对白血病细胞的特异性细胞毒效应,同时DC可不同程度地分泌IL-12并协助淋巴细胞产生IFN-γ。CML患者的细胞和K562细胞在细胞因子的诱导下,可分化为具有DC表型特性和特异性激活T细胞的白血病性抗原提呈细胞,使白血病DC瘤苗的应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白血病比较罕见,且常伴有先天愚型,它常见的细胞遗传学改变是(4;11)易位。髓细胞性和单核细胞性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常见的断点是11q23。本文报告一例先天性急性成髓细胞白血病,具有一种新的易位t(1;4;11)。  相似文献   

7.
树突状细胞和Th细胞分化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明军  谭锦泉 《现代免疫学》2001,21(5):320-320,F003,319
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s ,DC )根据其来源、表型及分泌的细胞因子不同可分为髓系DC (DC1)和淋巴系DC (DC2 )。DC1诱导Th1细胞应答 ,DC2诱导Th2细胞应答。本文就DC和Th细胞分化的关系作一简要综述 ,包括DC分类及其对Th细胞分化的诱导以及Th细胞亚类对DC的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研究临床注射用IFN-α GM-CSF诱导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向树突细胞(DC)的分化及其免疫效应。方法:将取8例CML慢性期患者的BMMNC,接种于用含100 mL/L人AB血清的RMPI1640培养液中,加入不同细胞因子的组合(A组:GM-SCF IL-4;B组:临床注射用IFN-α GM-CSF)后进行培养。培养8 d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DC的形态,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上的表面标记。采用异基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allo-MLR)检测DC刺激健康供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的功能,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特异性杀伤白血病细胞的活性。结果:在不同细胞因子组合诱导下分别培养诱导8 d后的DC,其特征性表面标记(CD80、CD86、HLA-DR、CD83、CD1a)的表达率均高于培养前的DC(P<0.05);但培养8 d的两组DC表面标记的表达率无明显差异。allo-MLR在DC与淋巴细胞之比为1∶10时,B组的刺激指数高于A组(P<0.05)。DC能够刺激异体T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的CTL。结论:CML患者的BMMNC在GM-CSF IFN-α诱导下培养后分化的DC可较强地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并可杀伤患者的白血病细胞,有望用于CML的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9.
B_1—3C5是一种新的抗髓细胞样的单克隆抗体,可用于人类急性白血病的亚型分类,并可作为造血系统鉴别的标记。它只限于对某些淋巴细胞样特性(参考下面)的一种非常早期的髓细胞样的鉴别区。所有连锁27种造血细胞系仅与KG_1(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反应,而与  相似文献   

10.
树突状细胞 (DC)是目前发现的最有效的抗原呈递细胞 (APC)。根据其来源及功能特性 ,DC可分为髓系DC(DC1)和淋巴系DC(DC2 )两大类。本文就二类DC的形成、功能及可能的临床应用等作一简要综述 ,包括DC1/DC2形成途径、对机体免疫的调控、其在肿瘤治疗、AIDS及疫苗设计等方面的可能应用  相似文献   

11.
树突状细胞(CD)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APC),近年来对DC的研究成为热点。髓性白血病是一组不同分化程度多克隆的异常髓系增生性疾病。本文拟对DC应用于髓性白血病免疫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发现的最有效的抗原呈递细胞(APC).根据其来源及功能特性,DC可分为髓系DC(DC1)和淋巴系DC(DC2)两大类.本文就二类DC的形成、功能及可能的临床应用等作一简要综述,包括DC1/DC2形成途径、对机体免疫的调控、其在肿瘤治疗、AIDS及疫苗设计等方面的可能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树突状细胞 (DC)与白血病细胞融合及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负载DC两种白血病DC疫苗诱导抗原特异性CTL应答的能力。方法: 采用羟乙基淀粉 Ficoll两步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通过贴壁 2h获得黏附的单核细胞, 用GM- CSF加IL- 4诱导培养 5d收获细胞。将细胞分为 4组: A组将K562细胞或原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细胞在 500g/LPEG 100mL/LDMSO诱导下与DC融合; B组加入相应细胞数量的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 C组将K562细胞或CML细胞与DC共培养; D组: 单独DC培养组。融合前以红色荧光染料PKH26标记K562细胞, 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PKH26 /FITC 抗HLA ABC抗体双标细胞并评估融合率。培养的第 6天, 加入TNF -α诱导DC成熟, 然后分别与自体T细胞共培养, 用MTT比色法检测各组CTL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GM- CSF加IL -4和TNF- α依次诱导成熟的DC具有经典的DC的形态和表型特征, 在PEG -DMSO的介导下, DC与白血病细胞的融合率为 ( 17. 33 ~29. 94 )%。两种抗原负载方案激活的CTL均对表达K562抗原的细胞具有特异性的细胞毒作用。在效靶比相同时, 融合组诱导CTL的杀伤活性强于冻融抗原致敏DC组。结论: 与冻融抗原致敏的DC相比, DC与白血病细胞融合细胞递呈抗原的效率更高, 体外诱导的CTL特异性杀伤靶  相似文献   

14.
树突状细胞 (DC)是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一组具有异质性的细胞群体。它们的系谱来源一般分为两大类 ,即髓系来源和淋巴系来源。在以往的研究中 ,根据鼠体内的DC是否有CD8α的表达而将其分为CD8α-DC和CD8α+ DC ,并认为它们分别代表骨髓系源性和淋巴系源性。然而 ,最新的实验却证明CD8α的是否表达并不反映DC的个体发生而是反映了DC的成熟状态。本文将就此观点对近来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树突状细胞(DC)是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一组具有异质性的细胞群体。它们的系谱来源一般分为两大类,即髓系来源和淋巴系来源。在以往的研究中,根据鼠体内的DC是否有CD8α的表达而将其分为CD8α^ DC和CD8α^ DC,并认为它们分别代表骨髓系源性和淋巴系源性。然而,最新的实验却证明CD8α的是否表达并不反映DC的个体发生而是反映了DC的成熟状态。本文将就此观点对近来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探讨不同预处理方法移植后树突状细胞亚群早期重建情况。采用三色流式细胞仪动态检测不同移植方法后早期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DC1(Lin-HLA-DR+CD11c+)、DC2(Lin-HLA-DR+CD123+)水平。结果:清髓性干细胞移植组包括同胞全相合干细胞移植和HLA半相合移植,移植后14dDC1分别为0.093%±0.091%,0.090%±0.064%,DC2为0.056%±0.026%,0.130%±0.036%,二者差别无统计意义。非清髓性干细胞移植组移植后14dDC1为0.223%±0.084%,DC2为0.360%±0.023%,非清髓性干细胞组DC1、DC2略低于正常对照组,和清髓性移植组相比,非清髓性干细胞组明显增高,P<0.05,二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移植前的预处理方案强度影响树突状细胞亚群重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者通过原位杂交证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髓过氧化物酶基因(MPO基因,一种分化特异性基因)从17号染色体易位于15号染色体。MPO的表达与髓样细胞分化紧密相关,被认为是髓样细胞有意义的标志。在髓样细胞内MPO的合成发生在原粒细胞和早幼粒细胞晚期。在诊断急性白血病时,未成熟细胞MPO高于3%时,是确定白血病粒细胞样细胞系的可靠标志。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MPO具有高表达水平,而急性白血病又具有早幼粒细胞异常增生。该病的细胞遗传学标志为t(15;  相似文献   

18.
PU 1是Ets转录因子家族成员 ,主要在造血系统如髓细胞和B淋巴细胞中表达 ,调节大量髓系基因的转录从而调节造血系统的分化 ,近期研究发现其功能的阻断与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acutemyeloidleukemia ,AML)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树突状细胞(DC)是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一组具有异质性的细胞群体.它们的系谱来源一般分为两大类,即髓系来源和淋巴系来源.在以往的研究中,根据鼠体内的DC是否有CD8α的表达而将其分为CD8α-DC和CD8α+DC,并认为它们分别代表骨髓系源性和淋巴系源性.然而,最新的实验却证明CD8α的是否表达并不反映DC的个体发生而是反映了DC的成熟状态.本文将就此观点对近来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PTEN、P53在急性髓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分离培养28例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和22例正常对照样本骨髓基质细胞,RT-PCR检测HIF-1α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基质细胞HIF-1α和PTEN、P53蛋白表达和分布。结果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组HIF-1αmRNA和蛋白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ML组P53蛋白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PTEN表达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HIF-1α在骨髓基质细胞的阳性表达与P53的高表达和PTEN的低表达相关联(P<0.05)。结论HIF-1α可能是白血病异常骨髓造血微环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调控因子,HIF-1α的表达可能与PTEN和P53基因表达调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