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腰椎椎间关节滑膜皱襞的解剖学组织结构,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对24具成人腰椎脊柱标本和40具儿童腰椎脊柱标本的解剖,观测腰椎间关节内滑膜皱襞的结构。结果:无论成人还是儿童,各腰椎间关节均可出现滑膜皱襞。两者比较,成人滑膜皱襞的出现率为85.9%高于儿童(35.9%),且成人以大中型滑膜皱襞为主,而儿童以小型为主。成人滑膜皱襞主要出现在外上(14.6%)、外下(16.6%)及外侧(17%),而儿童主要出现在上(20_3%)、下缘(27.1%),成人与儿童的滑膜皱襞的形态均以片状为主。结论:成人腰椎椎间关节滑膜皱襞的出现率高,以大中型滑膜皱襞为主,这很可能是腰椎椎间关节滑膜皱襞嵌顿多见于成人,而儿童少见的解剖学基础,也可能是成人较儿童腰背痛多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椎间关节滑膜嵌顿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为椎间关节滑膜嵌顿综合征的诊治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观察成人脊柱标本7条(共175对350个椎间关节)。观察椎间关节滑膜层及纤维层的结构特点。结果:椎间关节囊外为纤维层,内为较薄的滑膜层。关节囊包绕相邻上下关节突,关节腔狭小。滑膜层在相对关节面周缘,并形成双层突向关节腔内的滑膜皱襞,90.6%有滑膜皱襞,依其根部连接滑膜层的部位分Ⅰ、Ⅱ、Ⅲ和Ⅳ型,依滑膜皱襞伸入关节腔内长度分Ⅰ、Ⅱ度。结论:滑膜皱襞的嵌顿是引起椎间关节滑膜嵌顿综合征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 本文作者叙述了用高倍光学显微镜观察人腰椎关节下囊的滑膜皱襞的结构。在滑膜皱襞观察到血管周围的小神经和与血管无关的神经。在滑膜组织囊腔间的纤维隔观察  相似文献   

4.
寰枕、寰枢关节滑膜皱襞解剖观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寰枕、寰枢关节中各关节有无滑膜皱襞存在,皱襞的形态、位置和组织学,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6例12岁以下小儿和8例成人防腐尸体的寰枕、寰枢关节中的各关节进行解剖观测。结果:无论成人或小儿,除了寰枢后正中关节外,其它关节均有滑膜皱襞存在,滑膜皱襞总出现率66.7%。寰枢前正中关节中皱襞位于上关节间隙,寰枕关节、寰枢外侧关节的皱襞主要分布于前外侧,多数皱襞呈月牙形。与成人相比,小儿组皱襞数量多,总出现率达72.34%(成人组仅58.3%),小儿以大中型皱襞为主(58.35%),成人以小型皱襞为主(62.5%)且无大皱襞。镜下观察儿童有三种不同的组织学类型,其中以脂肪型和纤维脂肪型为主(88.9%)。结论:推测在儿童寰枕、寰枢关节中有更多更大的滑膜皱襞,在受到外伤或炎症作用下,皱襞肿胀变大,位置改变,发生嵌顿,这很可能是小儿好发某些上颈椎疾病,如寰枢椎旋转畸形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学龄前期儿童钩椎关节组织切片的发育特点,验证其是否为真正的"滑膜关节"。方法将3岁儿童尸体标本的颈椎进行连续切片并行HE染色,以观察其镜下形态结构。结果通过对C2~C7各椎间结构进行组织学切片制作,镜下观察并未观测到滑膜样结构与组织。结论学龄前期儿童的颈椎尚未形成钩椎关节,也未见关节所具备的滑膜样组织结构,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钩椎关节的形成年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膝关节髌内侧滑膜皱襞增生,引起的髌股关节撞击MRI影像特点,为临床提供更多的诊断依据,更好的为患者提供诊疗评估。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6年12月膝关节磁共振髌内侧皱襞增生患者49例,按照Sakakibara法分型研究分析。结果 49例患者中,其中3例患者行双膝关节MRI平扫,且双膝关节髌内侧滑膜皱襞均增生,总共52例滑膜皱襞综合症。其中A、B型为19例,C、D型为33例。其中12例C、D型患者均有前膝疼痛症状,部分可见髌股关节面骨质水肿,内侧滑膜皱襞游离缘毛糙,考虑病理性滑膜皱襞综合症占比36.36%。结论 除去膝关节疼痛的常见因素,A、B型滑膜皱襞综合症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C、D型滑膜皱襞综合症患者有临床意义。MRI检查能够明确诊断滑膜皱襞综合症,有助于指导临床诊治以及多次无创随访。  相似文献   

7.
本对32侧(4-10岁)儿童髋关节滑膜的附着、滑膜皱襞及其形态结构进行了观测。结果发现,28侧髋关节(87.5%)关节囊近端内侧,髋臼唇外侧缘具有滑膜皱襞(C皱襞)。且其中有4侧该皱襞伸入髋臼与股骨头的关节面之间(12.5%)。根据对C皱襞的形态和组织学观察,并与临床病理组织切片的对比鉴定,认为该皱襞是儿童髋关节滑膜嵌顿(皱襞综合症)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膝关节髌上滑膜皱襞的关节镜下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989年12月至2006年8月对752例膝关节镜检所见髌上滑膜皱襞的镜下形态并分型。结果:髌上滑膜皱襞的出现率为98.3%(739例),其中完全隔膜型5.81%(43例),双囊型0.41%(3例),中孔型3.78%(28例),双襞型34.24%(253例),单襞型55.75%(412例)。结论:髌上滑膜皱襞的关节镜下分型有助于确诊及治疗滑膜皱襞综合征。  相似文献   

9.
膝关节滑膜皱襞综合征解剖与临床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膝关节滑膜皱襞是胚胎时期存在的滑膜隔,胎儿后期却开始退化,称为膝关节发育中的残留组织。按部位分为髌上、髌下、髌内侧皱襞。膝关节滑膜皱襞常因剧烈运动、创伤、炎症等引起膝关节疼痛和一系列功能障碍,称为膝关节滑膜皱襞综合征(Plica Syndrome)。近年来,国内外对滑膜皱襞综合征,尤其是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的病因、分型、诊断、治疗及预后各方面都做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颈脊柱关节突关节的半月板样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22具尸体的252个颈脊柱关节突关节,所有的关节内都存在半月板样结构.形态上可分为月牙形、半月形和叶状等.它们都与关节囊相连并不同程度地伸入关节腔内.它们的大部分位于关节的上、下极,从颈2~3到颈6~7逐渐增多.在显微镜下,这些半月板样结构可分为三型:薄膜型、脂肪型和纤维型.它们都不同比例地包含纤维组织或脂肪细胞,并被滑膜覆盖.这些结果提示半月板样结构的实质是滑膜的皱折,其受损可能是颈项痛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人和大鼠腰椎关节突关节的SP能神经纤维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红玉 《解剖学杂志》1998,21(2):175-179
目的:证实支配腰椎关节突关节的神经支配和化学性质,方法:用逆行荧光素标记结合免疫组化法,研究7只大鼠腰部脊神经节细胞的周围突分支投射到腰椎关节突关节及其递质性质以及3例人腰椎关节突关节囊上神经末梢的化学性质,结果:发现大鼠一侧L5和L6之间的关节突关节受同侧L2-5节段的脊神经节的部分细胞周围突分支支配,其中有33.399%的中型和小型细胞为中SP能免疫反应阳性,人的关节突关节囊含有SP阳性的神经  相似文献   

12.
The anatomy and variations of the lumbar facet joint capsules have not been described in detail. Fifty lumbar cadaver facet joints were studied with cryomicrotomy. The axial sections were analyzed to describe the normal appearance of the facet joint capsule. In the majority of cases the facet joint capsule extended beyond the confines of the borders of the facet joint proper. The most common patterns were extensions along the inferior articular process near the dorsal or along the inferior or superior articular process in the ventral aspect of the joint. The study extends previous anatomic studies on the facet joint capsule.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不对称切除对小关节压力及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7具人体脊柱标本(L2~3),制备完整椎间盘组、1/4椎间盘切除组、1/2椎间盘切除组,对标本施加7.5 N·m的屈伸、侧弯和轴向旋转方向的纯力偶矩,记录腰椎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和小关节压力。结果后伸方向,1/4椎间盘切除状态下非切除侧小关节压力显著性增大;侧弯方向,1/2椎间盘切除状态下的两侧小关节压力均有显著性增大;轴向旋转方向,1/2椎间盘切除状态下仅切除侧小关节压力显著性增大。1/4椎间盘切除、1/2椎间盘切除状态下的ROM均大于完整椎间盘,但前屈方向各组间ROM无差别,各组间侧弯和轴向旋转的ROM在左、右侧无差别。结论腰椎间盘不对称切除导致腰椎除前屈方向外稳定性下降和小关节压力不对称性增大,提示腰椎间盘不对称退变引起腰椎不稳和小关节压力增大可产生腰痛。  相似文献   

14.
15.
王勇  范遗恩  翟饶生 《神经解剖学杂志》2002,18(2):178-180,T037
为探讨神经根被膜的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本研究通过光镜及电镜对 10例 ( 2 0侧 )新鲜胎尸的共 10 0条腰段神经根和部分坐骨神经、腓总神经进行了显微解剖、组织学观察和比较。结果证明 ,神经根被膜与周围神经干被膜之间存在差异。腰段神经根的硬膜囊内段前、后根由很薄的软脊膜覆包 ,而各小束束膜为更薄的类似软脊膜的被膜包裹 ;硬膜外腔段神经根被它所带出的软脊膜、蛛网膜和硬脊膜包裹 ,被膜厚度随层次增加而增加。神经根的被膜与周围神经干被膜相比较薄且层次少 ,层与层之间的连接相对松散。上述结果提示 ,神经根被膜与周围神经干被膜相比 ,其韧性及抗张力能力相对较脆弱 ,存在着易受损伤的潜在因素 ,且抵抗炎性反应的化学刺激能力也差  相似文献   

16.
文题释义:腰椎小关节:为相近节段腰椎上位椎体的下关节突与下位椎体的上关节突组成的腰椎后外侧关节,将一个腰椎的椎弓与相邻腰椎的椎弓相连,在腰椎运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生物力学:是应用力学原理和方法对生物体中的力学问题定量研究的生物物理学分支,研究范围从生物整体到系统组织,其研究重点是与生理学、医学有关的力学问题。 背景:腰椎小关节退变近年来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认识腰椎小关节退变的危险因素对于预防以及减少脊柱损害具有关键性作用,并且了解其解剖结构对于治疗脊柱相关疾病及手术实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的:简述腰椎小关节解剖学、组织学特性,总结能够引起腰椎小关节退变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维普、PubMed、Elsevier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有关腰椎小关节退变的文章,检索词为“腰椎小关节,关节囊,关节面方向,神经支配,骨性关节炎,生物力学,下腰痛,椎间盘退变,腰椎滑脱,腰椎退行性脊柱侧弯,lumbar facet joint,joint capsule,articular direction,eneurosis,osteoarthritis,biomechanics,low back pain,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umbar spondylolisthesis,lumbar degenerative scoliosis”。查阅相关文章,包括综述、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通过阅读标题及摘要进行初步筛选,排除与主题相关度低的文献,最终共纳入60篇文献进行结果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腰椎小关节退变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异常应力、关节面方向、关节不对称性、腰椎节段和椎间盘退变;②关节退变后会导致下腰痛、椎间盘退变、腰椎滑脱、退行性脊柱侧弯等临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降低生活质量。因此,腰椎小关节在脊柱相关疾病的治疗中不应该被忽视。 ORCID: 0000-0002-5700-8674(文王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7.
The loads between adjacent vertebrae can be generalised as a single spatial force acting at the intervertebral centre of reaction. The exact position in vivo is unknown. However, in rigid body musculoskeletal models that simulate upright standing, the position is generally assumed to be located at the discs’ centres of rotation. The influence of the antero-posterior position of the centre of reaction on muscle activity and joint loads remains unknown. Thus, by using an inverse dynamic model, we varied the position of the centre of reaction at L4/L5 (i), simultaneously at all lumbar levels (ii), and by optimisation at all lumbar levels (iii). Variation of the centres of reaction can considerably influence the activities of lumbar muscles and the joint forces between vertebrae. The optimisation of the position of the centre of reaction reduced the maximum lumbar muscle activity and axial joint forces at L4/L5 from 17.5% to 1.5% of the muscle strength and from 490 N to 390 N, respectively. Thus, when studying individual postures, such as for therapeutic or preventive evaluations, potenti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entre of reaction and the centre of rotation might influence the study results. These differences c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by sensitivity analyses.  相似文献   

18.
退行性腰椎滑脱的影像诊断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X线,CT,MRI在退行性腰椎滑脱中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经X线、CT、MRI检查确诊的60例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图片资料。结果三种方法均可对退行性腰椎滑脱作出定性诊断。X线对诊断滑脱的程度价值较大,CT能直观地反映出滑脱后椎管的形态,还可显示硬膜囊在椎体后弓之间受压及侧隐窝狭窄、关节突增生、硬化、椎间关节积气及黄韧带肥厚、椎间盘突出。MRI对显示骨结构,钙化不如CT,但可显示椎间盘、椎间关节、椎管、椎间孔、硬膜囊的改变。而且还可在矢状位上精确测量滑脱的程度。结论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的影像诊断,普通X线平片作为常规检查,CT作为必要检查方法,MRI可以作为诊断补充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腰椎间盘退变合并骶髂关节紊乱的生物力学特征,探讨腰椎间盘退变与骶髂关节紊乱相关性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选取正常志愿者1名,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骶髂关节紊乱者2名(骶骨错位、髂骨错位各1名),采集CT数据建立相应的正常、骶骨错位、髂骨错位腰椎-骨盆模型,同时采集其步态数据驱动Any Body仿真肌骨模型,得到腰椎骨盆周围肌肉力及髋关节力作为加载条件,进行有限元分析。比较患者与正常志愿者L4、L5椎间盘及骶髂关节应力变化。结果正常模型L4、L5左右及两侧骶髂关节应力曲线呈双峰,且无明显差异;骶骨错位模型与髂骨错位模型L4、L5左右及两侧骶髂关节应力曲线双峰改变甚至消失,L4左右两侧应力峰值差分别为0.55、0.80 MPa,L5左右两侧应力峰值差分别为4.05、2.08 MPa,骶髂关节右侧应力峰值与左侧峰值差分别为0.96、3.32 MPa。结论腰椎间盘退变合并骶髂关节错位导致人体承重力线的偏移,骶髂关节紊乱可加重身体两侧应力失衡,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过程不能忽视骶髂关节紊乱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腰椎退变与不稳的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椎间盘退变、小关节骨关节炎与腰椎退变性不稳3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120个下腰痛患者的核磁共振影像与脊柱功能位X线片,腰椎不稳分为成角不稳,旋转不稳和水平不稳;椎间盘退变根据T2加权相被分为5级;小关节骨关节炎在T1加权相上被分为4级。结果:椎间盘退变程度和年龄成正相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有26.8%(93个)节段出现腰椎不稳,其中以椎间盘退变程度为1,2级的节段最为多见,与其他各级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椎间盘退变和小关节骨关节炎呈正相关(J=0.937,P〈0.05),向前水平不稳和椎间盘退变和小关节骨关节炎明显相关,差异成极显著性(P〈0.01)。结论:放射影像测量的腰椎不稳定和小关节骨关节炎和椎间盘退变有明确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