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问卷(C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陕西3所院校756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检出率21.69%,SCL-90各因子分存在城乡和文理科差异(P值均〈0.05)。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显著相关(P值均〈0.01),自责、解决问题、求助、幻想应对方式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客观支持、主观支持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改善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引导他们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云南贫困医学生心理控制感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贫困医学生心理控制感及其与社会支持、应付方式、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云南198名贫困学生为研究组,相对应的200名非贫困生为对照组,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测评。结果 贫困生心理控制感外倾和SCL-90各因子得分与非贫困生差异显著。与内控倾向的学生相比,外控倾向者社会支持度较低,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结论 贫困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改善应对方式和心理控制感可能有利于提高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度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大学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0  
目的:了解大学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应对方式问卷(CSQ)对159名大学贫困生及773名普通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SCL-90名症状因子贫困生高于普通大学生,抑郁因子有显著差异,贫困生心理异常人数高于普通大学生近5%。SSRS、CSQ各项无显著差异。结论:贫困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抑郁,心理异常比例较高,需加强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  相似文献   

4.
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自尊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选取贫困大学生生396名为研究组.相对应的388名非贫困大学生生为对照组,采用康奈尔健康量表(CM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自尊量表(SES)进行测评。结果贫困生在除抑郁因子外其它各因子得分和CMI总分均高于非贫困生,并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得分贫困生普遍低于非贫困生;自尊水平两组没有差异。相关分析表明,社会支持、自尊和心理健康间两两显著相关。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社会支持对自尊和心理健康各维度回归效果显著。结论自尊、社会支持对提高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地方院校大学生的应对方式特点,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应付方式问卷(CSQ)、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量表(SSQS)对60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在应对方式上趋于成熟;不同院校大学生在解决问题、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上差异显著(P<0.01);来自城市与农村的大学生在在求助、自责、幻想、退避因子上差异显著(P<0.05);大学生应对方式因子与SCL-90所有因子呈显著相关(P<0.01),与社会支持因子存在相关(P<0.01)。结论根据应对方式特点,提高应对方式水平,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了解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对贫困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泸州医学院55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贫困生在SCL-90总症状指数和各因子分上均明显高于非贫困生和全困常模.尤其体现在强迫因子(2.26),人际关系因子(2.23),抑郁因子(2.43),焦虑因子(2.05)和偏执因子(2.06)。表明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差。结论 高校应加强以关爱、支持、鼓励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7.
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与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应付方式的相关程度.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付方式问卷对福州大学321名贫困生进行测查.结果 贫困生和非贫困生除强迫、抑郁和敌对因子没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均有差异;心理健康水平与其应付方式呈现高相关.结论 贫困生倾向于采用自贵、退避、合理化等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应加强引导贫困生的应付方式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来自地震灾区大学生心理应激特征与干预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5.12大地震后来自灾区大学生的心理应激特征。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进行调查。结果SCL-90总分与临界值并无显著性差异.但对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进行组间方差分析发现差异显著;PSSS各组得分未高于常模临界分值,但轻灾区组与重灾区组间存在显著差异;SCL-90总分与PSSS得分、积极应对PC得分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消极应对NC得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地震后来自灾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基本正常.但对于重灾区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仍需加强,防范出现延迟性的心理应激障碍。  相似文献   

9.
高校贫困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及其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支持状况及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学校贫困生125名为研究组,相对应的120名非贫困生为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测评.结果 ①贫困生SCL-90的总均分、躯体化水平、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的因子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生;②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得分贫困生普遍低于非贫困生;③社会支持各维度与SCL-90各因子负相关,与EPQ人格P和N维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与人格E维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有重要影响,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就业心理指导对军医大学地方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按职业认知、就业心态调整、自荐书和面试技巧4个专题,采用讲座、讨论、角色扮演、现场模拟等形式对192名军医大学地方生进行为期1个月的就业心理指导。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付方式问卷(CSQ)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于训练前后对地方生进行团体心理测评,进行训练前后总体和分层配对t检验。结果①就业心理指导后,地方生SCL-90躯体化、敌对性得分显著下降(P〈0.05),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总均分和阳性项目数得分非常显著地下降(P〈0.01)。分层分析显示,专科生心理指导后SCL-90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得分显著下降(P〈0.05),其余因子得分非常显著地下降(P〈0.01);本科生心理指导前后SCL-90各因子得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②地方生心理指导前后CSQ各因子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分层分析显示,专科生心理指导前后CSQ各因子得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本科生心理指导后解决问题因子得分显著提高(P〈0.05),自责因子得分显著下降(P〈0.05);③就业心理指导后,地方生SSRS支持总分非常显著地升高(P〈0.01),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得分显著提高(P〈0.05)。分层分析显示,专科掌心理指导后SSRS支持总分和支持利用得分非常显著地升高(P〈0.01),主观支持得分显著提高(P〈0.05);本科生心理指导前后SSRS各因子得分均无显著差并(P〉0.05)。结论就业心理指导提高军医大学地方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其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就业心理指导对本科生和专科生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比较军校大学生与地方大学生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差异。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与应对方式问卷(CSQ)对某军校258名本科生与3所地方大学514名本科生进行测试研究。结果 1t检验得到,两组大学生SCL-90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7项因子得分上均有显著差异(P0.05);2t检验得到,PSSS量表中两组的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CSQ问卷中两组在求助、合理化和解决问题3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3相关分析得到,两组大学生的心理症状普遍与社会支持、成熟型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1),普遍与不成熟应对呈正相关(P0.01)。结论针对两组不同群体,应针对性地给予社会支持,引导其采用成熟的应对方式,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提高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我校210名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 贫困生的得分与全国常模相比,除躯体化因子得分和全国常模分没有差异外,其它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分;贫困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等全部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非贫困生.结论 贫因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高,需学校、社会及家庭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方能最终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3.
父母养育方式、应对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父母养育方式、应对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父母养育方式与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应对方式问卷、90项症状自评量表对 1 65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父母养育方式和大学生应对方式密切相关 ,两者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均产生影响 ,父母养育方式对心理健康的直接作用似乎比通过应对方式所产生的间接作用更强一些。结论 研究父母养育方式与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关系及其在心理健康中的作用对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 ,探讨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独立学院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独立学院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对我院2008年获得国家助学金和励志奖学金的512名贫困生进行了症状自评量表(SCL-90)问卷调查。结果独立学院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低于全国青年常模,除躯体化和人际关系因子外,其它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常模,但在性别、年级比较时,只在个别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独立学院需要做进一步心理问题筛选的学生占总数的27%,针对这一情况,学院应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广西高师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高师学生在不同情境下通常采用的应对策略,以及不同类型的应对策略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运用应对方式问卷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400名高师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应对方式的选择与症状各因子呈选择性相关。结论:高师学生已基本形成较成熟的应对方式,但寻求社会支持和帮助不够,消极应对方式使用频率还较高,应对方式的选择与个体的心理健康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结构及常模进行验证。方法使用SCL-90随机抽取广州地区41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SCL-90各因子信度为0.685~0.873,结构效度拟合指标为GFI=0.966,NFI=0.980,CFI=0.987,RMSEA=0.047,χ2/df=2.767。大学生心理健康各因子及总分普遍低于大学生常模,但都高于全国常模(P〈0.01)。躯体化、焦虑、恐怖因子和总分的年级差异显著(F1(2,411)=7.182,F2(2,411)=7.785,P〈0.01;F3(2,411)=3.447,F4(2,411)=3.636,P〈0.05),除敌对和精神病性因子外,其余7个因子及总分的文理科差异均显著(P〈0.05,P〈0.01)。结论应对SCL-90的常模进行权威修订。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水平不存在性别差异,三年级学生在某些方面的健康水平显著低于二年级学生,理科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好于文科生。  相似文献   

17.
不同层次男护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层次男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在校64名男护生和100名女护生进行测试。结果与全国大学生常模相比症状自评量表中除恐惧因子明显低于国内常模(t=-3.214,P<0.05)外,其他各因子分无统计学显著差异;与女护生比较,除人际关系、恐惧两项因子分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他各项因子分均高于女护生(t=-4.186,P<0.01),其中躯体化、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明显高于女护生;专科与本科相比,专科男护生在躯体化、强迫、焦虑、恐惧、偏执、精神病性均分均低于本科男护生(t=2.914,P<0.008)。结论男护生的总体心理健康状态较为健康,且专科男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本科男护生,相对而言,女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提示教育工作者应着重针对男护生的个别心理症状、不同层次以及不同人格特点,采用个性化的教育咨询方法,以帮助学生维持健康的心态。  相似文献   

18.
40例医学生失眠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睡眠是人体的生理需要 ,而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现象 ,具有广泛性 ,在任何群体中都可发生。由失眠所造成的医疗费用增加和工作效率下降给人类带来很大危害 ,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国内外多项研究发现青年学生的失眠率在 10 % - 2 4 .3%之间[1- 3] ,远高于成年人[4 ] ,因此对这些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很有必要。本研究包括两部分 :医学生失眠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和心理特征分析与医学生失眠症患者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 ,本文是第一部分。1 材料和方法1.1 对象1.1.1 研究组 湖南省某医学院自愿参加一…  相似文献   

19.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更好地开展助困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SCL-90量表、16PF量表及Zung氏抑郁量表,对3637名大学生做心理测试.结果 贫困学大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发生率及抑郁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贫困大学生;贫困大学生在SCL-90量表各项得分都比非贫困大学生高,且差异呈显著性.贫困大学生的性格在乐群性、兴奋性、敏感性、怀疑性、世故性、幻想性以及心理健康方面不及非贫困大学生,在忧郁性、独立性,创造力、感情用事、成长能力方面分数比非贫困大学生高.而且贫困大学生更多地表现为内向的性格特点.结论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非贫困生相比要差,解决贫因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应与解决其生活实际困难结合起来,两方面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阅读疗法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阅读疗法对大学生进行为期4个月的心理干预,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实验评估。结果实验组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后测得分(除敌对和其他因子外)显著低于前测,强迫(t=3.88,P〈0.001)和人际敏感(t=3.69,P〈0.001)改善最明显。实验组在接受阅读疗法干预之后各因子分(除总均分及精神病性和其他因子外)显著低于对照组,抑郁(t=2.88,P〈0.01)和焦虑分(t=3.09,P〈0.01)变化最大。艺术生的恐怖、偏执、焦虑分在干预之后也均有所降低。结论阅读疗法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