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调查合同制护士职业紧张与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现状水平,以期改善合同制护士职业紧张与工作满意度状况,增强合同制护士工作积极性。方法对泰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398名合同制护士进行便利抽样问卷调查。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职业紧张量表(OSI-R)、付出-获得不平衡量表(ERI)、Mueller/Mc Closkey满意度量表(MMSS)收集资料。结果该医院的合同制护士具有较高的职业紧张水平,处于付出-获得不平衡状态的比例79.88%,超负荷状态的比例为85.21%。他们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处于不满意水平。结论医院应该进一步为护士群体提供更加良好的应对压力的工作环境和针对性的防治对策。以期进一步减低护士的身心耗竭状态,提高合同制护士应对紧张的能力、提高福利待遇、改善晋升机会,改善当下合同制护士执业环境并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角色扮演法在儿科新进护士沟通技巧培训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新进护士60名作为研究对象,组成角色扮演实验组。以年龄、性别和学历作为匹配条件,选择60名新进护士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培训。培训后在自我评价、出科考核成绩、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三个方面进行效果评估。结果:角色扮演组在学习兴趣、主动性、自信心、应用理论来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角色扮演组的护理操作流程规范、工作主动性、解决问题能力等出科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1)。角色扮演组在入院前介绍、对患儿疼痛的关注度、及时沟通和耐心倾听及对护士的信任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角色扮演法在儿科新进护士沟通技巧培训中应用效果显著,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运用多媒体视频教学方式,提高专科护士在仪器使用方面的护理操作水平.方法 将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胸心外科2015年和2016年,低年资需进行专科操作培训的护理人员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带教老师亲自教授仪器规范化使用的培训方法,实验组采用观看自制仪器规范化操作视频的培训方法.比较两组护士的专科仪器规范化操作水平,并对实验组护士进行仪器操作视频的满意度调查.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护士仪器操作考试成绩均值比较,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多媒体视频教学方法可节省教学人力,节约教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方便重复学习,能有效提升专科护士对仪器规范化操作的掌握程度及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规培护士手术配合能力.方法:将本科室规培护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人,实验组模拟常手术步骤及操作技巧,将手术中各种操作技能融合在一起,结合幻灯片讲解后模拟现场进行培训,演示正确方法,指出注意事项.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培训方法,即理论授课和跟台操作.结果:两组人员培训前考试无统计学差异,培训后考核成绩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情景模拟可以加快规培护士熟悉手术步骤,培养其思维判断能力,有效的提高手术室规培护士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   

5.
李慧卿  李志勇 《现代医院》2012,12(2):110-112
目的探讨以导师为中心的OEC模式在手术室新护士培训效果,为手术室新护士的入职培训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将2008~2010年新毕业的手术室护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三基"培训模式,实验组给予以导师为中心的OEC培训模式,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和适宜性,通过基础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和业务能力考核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以导师为中心的OEC模式后,实验组的手术室新护士在基础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和业务能力考核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导师为中心的OEC模式在手术室新护士培训中能明显提高手术室新护士的理论、操作和业务水平及术科医生的满意度,同时也提高了导师的管理能力和带教的责任心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在手术室新护士入职培训教育中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验学习圈理论在提高急诊科低年资护士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急诊科为单位将55名低年资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25名)和实验组(3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方法组织培训,实验组采用经验学习圈理论指导下进行组织培训.培训结束前后分别对两组护士进行理论与急救技能操作考核,并以调查问卷形式对培训方法进行评价.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的统计方法包括X2检验、描述性统计和t检验.结果:实验组的理论成绩和急救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对培训考核评价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经验学习圈理论运用在急诊医学科低年资护士急救技能培训中,大大提高培训效果,值得在临床培训中推广到全院其他科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临床护士中实施心灵成长课程培训,对护士的职业倦怠、工作压力和满意度的影响效果.方法在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将工作≥5年的护士238名按便利抽样法随机分为对照组122名和观察组116名,培训内容:对照组参加院内常规的4项业务课学习,观察组参加心灵成长课程的培训,为专家授课加互动式讨论.培训方式均为院内短期集中授课,一周一次,一次时间为120分钟,连续2周.在培训前后通过职业倦怠、工作压力源和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评价培训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士的职业倦怠中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个人成就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压力得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满意度得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灵成长课程的培训,可以有效缓解护士的职业倦怠感,减轻工作压力,提升工作满意度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与分析一对一专科导师制培训模式对手术室新入职护士培训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手术室新入职护士271名,其中140名为实验组,给予一对一专科导师制培训模式。其余131名为对照组,给予传统培训,培训观察时间均为6个月。结果两组培训后的理论与技能考核评分、自我效能感评分都高于培训前(P0.05),实验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培训后的灌输信念和希望、健康教育、价值观、科学解决健康问题、协助满足基本需要、提供良好环境、促进情感交流和帮助解决困难等人文关怀能力评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培训后实验组的满意度为9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5%(P0.05)。结论本院一对一专科导师制培训模式在手术室新入职护士中的应用能提高培训质量,提高护士的自我效能感与人文关怀能力,改善培训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门诊护士自我控制能力综合培训干预效果。方法选择黑龙江省某三甲医院门诊护士43名,接受为期4个月的自我控制能力系列干预培训,比较干预前后自我控制能力(认知控制、情绪控制、行为控制、人际关系、职业素养五个维度及总分)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同时调查医师及患者于培训前后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门诊护士培训后自我控制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均较培训前明显提高(P <0.05),培训后医生及患者满意率较培训前明显增高(P <0.05)。结论对门诊护士自我控制能力进行干预培训能有效提高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能力,同时可提高医生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专科护理单在PICC置管患者临床护理路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科行PICC置管的患者6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未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实验组采用专科护理单组成的临床护理路径。结果实验组健康宣教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病、陪人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士对实验组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临床专科护理单作为护理路径的内容能增加对护士整个操作的指引性,规范了护士的操作行为,同时提高病人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了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从而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行为控制理论在护理人员分层级岗位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构型基本相同的8个护理单元的127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和儿科各两个病区。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2名和试验组65名,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岗位评价,试验组采用行为控制理论对护理人员进行岗位评价。比较1年后两组的临床护理质量及医护患三者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的临床护理质量每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医护患三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人员分层级岗位评价中应用行为控制理论可提升护理质量,提高医生、护士和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摘要i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对护理专业学生(简称护生)职业防护意识的影响。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法,选择两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各100名,均按照教学大纲进行临床带教,其中试验组在护生进行临床实习前进行为期4天的职业防护培训,分别在2007和2008级两届护生完成9个月实习结束返校前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实行师生双向评价。结果试验组带教老师针刺伤和安瓿割伤发生率、发生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对护生防护教育的传授程度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对护生的职业防护诸多因子存在相关性(P〈0.05或P〈0.01)。结论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对护生职业防护意识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加强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职业防护培训,能降低锐器伤的发生,并将职业防护融入到护理教学中,同时提高护生的职业防护意识和行为,促进护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核心能力培训在呼吸科专业护士在职培训中应用,提高呼吸科专业护士专科护理能力。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确定呼吸科专业护士的核心能力培训需求,制定呼吸科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模块,分层培训,比较培训前后护士的理论、技能成绩及患者、医生等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在呼吸科实施护士核心能力培训2年后,护士的理论、技能考核成绩明显提高,新护士的临床适应周期缩短,患者、医生、护士的满意度均提高。结论:呼吸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有利于提高专科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浦意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患者肠道准备过程的因素。方法根据进行胃肠镜检查的时间先后顺序分组.2012年1~6月体检患者908例为对照组,2012年7~12月体检患者960例为实验组。对照组患者肠道准备的健康教育按常规;h-法进行.即每个班次都进行相同内容的教育;实验组患者肠道准备的健康教育分步进行,即护士将肠道准备方法及注意事项分3个班次进行宣教,不同班次宣教不同内容。结果2组患者肠道清洁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282.P〉O.05);实验组健康教育后,患者依从性明显提高(u=15.655,P〈0.01),护士被再次咨询的次数减少(t=3.0902,P〈0.01)。患者对护士健康教育的满意度由对照组的91.5%提高至实验组的97.5%。结论实验组的健康教育模式,使患者得到了清晰、个性化的指导,患者肠道准备的依从性明显提高,患者对护士的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有利于大夜班护士工作的计划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提高医学生早期识别儿科危重症能力的教学实践方法。方法 将本校临床医学专业(儿科方向)学生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42人运用危重症识别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对照组42人运用传统教学方式。课程结束后统一进行考核,并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实验组理论考核成绩(53.02±4.12)分、技能考核成绩(22.42±2.4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7.22±3.72)分、(16.05±3.2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喜欢此种教学方式、认为收获大、提高了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临床思维能力、实践操作水平、理论结合临床实践能力、医护/患沟通能力、锻炼了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重医学生危重症识别能力的培养,使儿科教育全方位化,为儿科医疗奠定坚实的基础,具有临床和教学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应用标准健康教育流程与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对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治疗依从性、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宣城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住院的6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采取支气管肺炎临床护理路径制定的标准健康教育流程和传统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效果。结果:应用标准流程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后,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满意度提升明显,两组患者住院日与住院费用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标准流程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护士系统、规范的宣教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儿家长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提升患方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及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了解护士对护工工作的满意度及管理需求,探讨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法分别抽取我院2020年1—6月、2020年7—12月各200名在岗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1—6月,采用护工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护工管理需求对护士进行调查,统计护士对护工工作满意度、护工管理需求的调查结果.根据护士对护工的管理...  相似文献   

18.
吴莉  张冬梅 《职业与健康》2007,23(18):1591-1593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对实习护士生职业暴露血源性疾病防护知识、态度及行为影响的效果.方法 将120名某高职实习护士生随机分成实验组(n=60)和对照组(n=60),对实验组对象进行〈血液传播疾病与护士职业暴露感染预防〉健康教育,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分析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实习护士生对各项职业防护知识的正确回答率、正向态度形成率和相关行为转变率,无论与对照组相比,还是组内干预前后自身对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实习护士生开展职业防护健康与安全教育,是帮助护士生掌握预防职业感染措施,避免血源性疾病感染与传播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An intervention existing of an 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 course in combination with case method learning sessions (CMLSs) was designed to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 performance, self-efficacy and job satisfaction of occupational physicians. METHODS: A clus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was set up and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questionnaires at baseline (T0), directly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1) and 7 months after baseline (T2). The data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T0 (n = 49), T1 (n = 31), T2 (n = 29)] and control group [T0 (n = 49), T1 (n = 28), T2 (n = 28)] were analysed in mixed model analyses. Mean scores of the perceived value of the CMLS were calculated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RESULTS: The overall effect of the intervention over time comparing the intervention with the control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for professional performance (p < 0.001). Job satisfaction and self-efficacy changes were small and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groups. The perceived value of the CMLS to gain new insights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ir performance increased with the number of sessions followed. CONCLUSION: An EBM course in combination with case method learning sessions is perceived as valuable and offers evidence to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 performance of occupational physicians. However, it does not seem to influence their self-efficacy and job satisfa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