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对骨质疏松症应重在预防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骨质疏松症应重在预防王质彬,刘忠厚,臧月涵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简称OP)是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发生“疏松”改变,并可伴有骨折的一种疾病,也有人说它是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组症候群。总之,以骨量减少、腰背酸痛、驼背畸形、身高短缩,...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骨质疏松症 (Osteoporosis ,OP)系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 ,其特点是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 ,骨皮质变薄 ,骨小梁数目及大小均减少 ,髓腔增宽 ,骨荷载功能减弱 ,从而产生腰背、四肢疼痛 ,脊柱畸形 ,骨脆性增加 ,最终可导致骨折[1 ] ,多见于中、老年人。目前世界上骨质疏松患者约达 2亿人 ,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世界性关注的严重社会问题 ,在我国也已将它列为 3大重点攻关研究的老年疾病之一。对骨质疏松症病因、病理机制及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给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提供了很多途径。现在一般将骨质疏松症药物分为两大类 :以抑制…  相似文献   

3.
骨形态计量学在骨质疏松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及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伴有骨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3大类。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约占骨质疏松症的90%,它又可分为两型:其一,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其二,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目前,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已位居全球常见病的第7位,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进展浙江丽水市人民医院(323000)王济纬,史炜镔骨质疏松症是常见的骨代谢疾病,其合并的骨折,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被称为无声的流行病(silentepidemic),许多机理尚未明了,这给该病的诊断及防治带来不少困难,国内外学者,...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症应用单氟磷酸盐对骨量和骨代谢的影响朱汉民在骨量低下(Osteopenia)和骨质疏松(Os-teoporosis)患者,增加骨量是提高骨质量的主要措施,在众多的防治骨质疏松药物中氟制剂是目前唯一能应用于临床的促成骨的药物,自70年代应用以来...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症作为老年疾病中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对它的研究一直被认为是重点和难点,因此如何延缓骨质疏松症的进展成为最主要的问题。骨源性外泌体microRNAs作为骨科疾病的关键调节因子,其表达的变化对延缓骨质疏松症的进展具有调节作用。microRNAs通过调节相关因子的表达可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及进展。该文就骨源性外泌体microRNAs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进行综述,以期为骨源性外泌体microRNAs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方面提供一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多种因素有关的增龄性疾病,其病理改变主要是骨基质和骨矿物质含量减少。皮质骨变薄,松质骨的骨小梁变细、变小,骨小梁数量减少,骨髓腔扩大等。许多消化系统疾病与骨质疏松症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胃切除术后、慢性肝病、炎症性肠病等。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症模型的动物选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是以骨量减少及骨组织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症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死亡率和医疗保健消耗较大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状况。在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中,正确建立和选择理想的骨质疏松实验动物模型,是各种骨质疏松研究工作的基础。本文就骨质疏松症实验动物模型的选择及特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Hedgehog信号通路是一种高度保守而重要的信号通路,参与多种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全身性骨代谢疾病,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担。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受多种信号通路调控。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Hedgehog通路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参与骨形成和骨稳态的信号通路。已有研究证实,Hedgehog信号通路可能通过增加骨形成相关因子的表达,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对防治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目前Hedgehog信号通路在骨形成调节中的作用机制及中医药的干预作用,旨在为促进骨形成、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新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0.
二膦酸盐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二膦酸盐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陈一心,韩祖斌,丁文玉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OsteoporosisPOP),是指年龄老化或妇女绝经后所发生的骨质疏松。它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表现为单位体积骨量降低,骨质有机成分生成不足,继发钙盐沉着减少 ̄[1...  相似文献   

11.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发生于绝经后妇女,与绝经后雌激素降低所致的骨转换加快,骨吸收增加关系密切。目前,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方法很多,疗效不一。其中针对绝经后低雌激素状态采用的雌激素替代疗法(Estrogenre-placementtherapy,ER...  相似文献   

12.
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骨质疏松症(osteoprusis,OP)是低骨量、骨组织微细结构退变、被破坏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脆性增加,骨强度降低,易于发生骨折,其矿物质与骨基质等比例减少(国际骨质疏松会议)。全球患者约2亿,我国约8400万人(包括骨量减少者,中国老年骨质疏松学会,2004)。  相似文献   

13.
骨质疏松散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姜贵云,姚立新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继而引起骨骼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高的系统性骨骼疾病[1]。随着人口的老化,必然伴随着老年退行性疾病的增加,同时因骨质疏松而引起的骨关节病、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袁冰  韦卓 《骨科》2014,5(2):125-128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降低、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大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系统疾病。由于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骨质疏松症的原始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及术后再骨折过程中抗骨质疏松药物的治疗非常重要,临床应用的抗骨质疏松药物主要包括两大类:骨吸收抑制类及促进骨形成类。随着骨代谢途径认识的不断加深,不断升级目前已有药物、已有药物的合理配伍使用、研发新型的改变细胞功能和基因表达的药物、继承和发展祖国传统中医药等都是值得探索的方向。随着这些新进展、新方案逐步通过临床试验的检验,将会给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5.
定量超声骨测量技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表现为骨量 (bonemass)的减少和骨组织微观结构的破坏 ,并导致骨脆性和骨折危险度的增加。随着人的寿命增长和老年人口的急剧增加 ,骨质疏松症患者也随之迅速增加 ,并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目前 ,诊断骨质疏松的方法有多种 ,常用的有双光子吸收法 (DPA)、双能X线吸收法 (DEXA)、定量CT(QCT)等 ,这些技术都基于骨量、骨密度 (g cm3)、DEXA面密度BMD(g cm2 )的测量。虽然BMD能准确了解骨的矿物质含量 ,并成为诊断骨质疏松和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有效手段 ,但由于…  相似文献   

16.
骨质疏松症的基础和临床:骨质疏松症的现代分类与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骨质疏松是代谢性骨病的一种病理表现,是指骨密度(BMD)或骨矿量(BMC)下降、骨微结构损坏、骨强度降低、骨折危险性上升等一系列临床情况或某些疾病体征的统称,可为局部性,也可为全身性,其含义较广,而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专指以骨质疏松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其含义较狭。  相似文献   

17.
男性骨质疏松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男性骨质疏松何郁泉,潘子昂,刘京萍,王石麟,刘忠厚骨质疏松是以全身系统性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变为特征的疾病,其结果导致骨强度降低,骨脆性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易发性增加。近几十年来对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已逐渐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依据Riggs对原发性...  相似文献   

18.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无声的流行病(silect epidemic disease),常易致骨折而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对该病的防治是医疗界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可分为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刺激剂和骨矿化促进剂等三类。现就国内外有关该病的常用的药物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Ⅰ型骨质疏松症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是指绝经后妇女由于体内卵巢功能低下,雌激素明显减少,骨偶联过程失衡,破骨细胞性骨吸收作用超过了成骨细胞性骨形成作用,所导致的净骨量减少,骨强度降低,骨脆性增加的代谢性骨疾病。1940年Albright首先提出PMO的发生与体内雌激素减少有关,并首倡应用雌激素治疗。至今此疗法仍被应用,足以证明,雌激素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现已证实,雌激素对骨代谢发挥了重要的保护作用,其中维持骨偶联平衡的作用尤为突出。现就其在PMO发病机制的作用,做一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新趋势,市场上已有仙灵骨葆中医药成果,院内研究的也有诸如强骨饮等中医药名方。强骨饮是以黄芪、鹿角霜为君药,辅以骨碎补、炒杜仲、秦艽等补肾通络的药物以益气温经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方剂。本文意在探讨强骨饮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论述中医药强骨饮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成方意义、治疗效果,影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量的参数指标以及支持临床实验的部分药理研究,便于后期进一步的研究以及探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理论依据,使得中医药治疗疾病的优势最大化的运用于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