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院自1996年1月-2008年1月共施行开胸手术1125例.27例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发生率2.4%),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发性血气胸外科治疗的手术适应证和优越性。方法25例自发性血气胸患者中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9例为胸腔镜手术组,小切口开胸手术治疗16例为小切口开胸手术组,比较2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留置胸引管天数等因素。结果胸腔镜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72.7±16.8)min,术后留置胸引管(5.6±5.6)d,术后住院(10.2.±5.4)d,有1例因术后持续漏气需要二次手术。小切口开胸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68.4±13.6)min,术后留置胸引管(3.5±1.9)d,术后住院(7.8±2.5)d。2组在手术时间、术后留置胸引管天数、术后住院天数上均无统计学意义。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3~12个月,无血气胸复发。结论对于自发性血气胸早期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周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呼吸机在救治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所致呼吸衰竭中的作用。方法对43例重度AOPP致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按呼吸衰竭发生时间分为:Ⅰ组35例在服用有机磷农药6h以内发生呼吸衰竭;Ⅱ组8例在服用有机磷农药6h之后,患者病情好转,意识清楚之后再出现呼吸费力,呼吸幅度浅,自主呼吸不能维持。结果43例AOPP患者脱机成功痊愈出院40例(93.02%)。死亡3例均为Ⅰ组患者。Ⅰ组存活32例完全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0.5~53h,平均上机时间21.5h,均为一次脱机。Ⅱ组8例完全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14h~9d,平均上机时间为52h,有2例行2次插管,1例行3次插管。结论机械通气是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所致呼吸衰竭的关键,急救成功与其时机选择及合理应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严重胸外伤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械通气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严重胸外伤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过程。结果本组患者36例经通气治疗1~32d,平均(5.5±4.8)d,均成功脱机,并存活出院,死亡2例,病死率5.6%。结论机械通气治疗严重胸外伤致急性呼吸衰竭,能迅速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和低氧血症,有效防止ARDS发生和进一步发展,是抢救严重胸外伤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一种重要也是最具有疗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机械通气治疗开胸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经验。方法开胸术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21例,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同时治疗原发疾病,采用抗生素和营养支持。结果治愈16例,死亡5例。结论开胸术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应及时机械通气治疗,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采用有效抗生素和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2月-2013年5月的46例(其中18例嗜睡、1例浅昏迷)老年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资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所有患者接受经口鼻面罩BiPAP无创机械通气。记录治疗前、治疗6h、治疗3d的血气分析值(PH、PaCO2、PaO2、SaO2)、呼吸频率、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并统计分析以上数据。结果经BiPAP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患者病情明显改善,动脉血pH值较治疗前改善、氧分压(PaO2)高于治疗前、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治疗前水平,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3d疗效优于6h疗效。无创机械通气对血压无明显影响。结论经口鼻面罩BiPAP无创机械通气是治疗老年COPD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和传统开胸在连枷胸手术内固定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2年12月浙江省台州医院路桥院区59例连枷胸患者手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内固定(腔镜组,28例)和传统手术内固定(传统组,31例).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疼痛缓解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肺不张发生率及术后生活能力和劳动能力恢复等指标.结果 全组59例均临床愈合.腔镜组2例术中发现胸腔内活动性出血转开胸手术.所有患者术后肺功能恢复良好,出院3个月CT复查胸廓无明显畸形,无对内固定材料有排异不适等需取出.手术时间腔镜组(1.6±0.6)h、传统组(2.7±0.5)h,术中出血量腔镜组(166±37)ml、传统组(209±41) ml,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腔镜组(4.8±1.6)d、传统组(8.3±3.4)d,疼痛缓解时间腔镜组(8.5±2.1)d、传统组(12.4±1.8)d,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腔镜组(9±4)h、传统组(65±12)h,腔镜组肺不张发生率16.7% (3/28),传统组35.5%(11/31),腔镜组各项指标均优于传统组(P<0.05或P<0.01).术后1年随访,腔镜组恢复正常劳动能力18例(64.3%)、传统组4例(12.9%);腔镜组恢复生活能力23例(82.1%)、传统组16例(51.6%),腔镜组明显多于传统组(P<0.05).结论 胸腔镜辅助胸膜外内固定方法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方面改善均优于传统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中不同机械通气模式的疗效。方法选取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采用SIMV—PSV模式(实验组)和BiPAP—PSV模式(对照组)进行治疗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各50例,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以及心率、不良反应和住院时间等各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1.2±2.1)d,对照组为(17.1±3.1)d,实验组2例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8例发生不良反应,两组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白蛋白、呼吸频率、心率等指标均有所好转,实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SIMV-PSV模式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疗效好,患者恢复更快,风险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传统机械通气和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老年COPD伴肺大泡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2例老年COPD伴肺大泡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患者给予综合治疗并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采用保护性机械通气,B组采用传统的机械通气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期前后动脉血pH、PaO2、PaCO2、SaO2等及机械通气所致的并发症。结果 A组无患者死亡,B组1例死亡,两组生存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7.6d 和9.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为有创通气分别为2/21和6/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15.6d 和22.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肺大泡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采取保护性机械通气,可以减少机械通气所致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盛守寅  殷瑞忠  闵长国  刘立松 《江西医药》2011,46(11):1000-1001
目的总结采用Ivor-Lewis手术治疗胸段食管癌的临床经验。方法2005年2月-2011年2月,177例胸段食管癌患者经上腹正中切口、右胸后外侧切口,同时采用经胸膜顶食管胃机械吻合。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11.40±48.94)min;淋巴结清扫(9.9±4.5)个;术后第1d胸腔闭式引流引流量(265.25±138.43)ml,术后第2d胸腔闭式引流引流量(180.28±122.64)ml;均于术后48—72h内拔除胸腔引流管,拔管后即能自行下床活动,术后第3—4d自营养管注食,胃肠道恢复时间:4.88±1.80d。术后出现肺部感染4例,呼吸衰竭2例,脓胸1例,食管瘘1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无胃扭转及乳糜胸发生。住院天数(14.96±4.95)d.结诊Ivor-Lewis手术是治疗胸段食管痛的理想术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刘毅 《江西医药》2014,(4):302-303
目的总结胸外科术后乳糜胸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例胸外科术后发生乳糜胸的临床资料。结果出现乳糜胸的时间大多数为术后2-10d,15例经保守治疗治愈,3例再次开胸治愈,1例保守治疗无效,患者拒绝手术,最终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胸外科术后发生的乳糜胸大多数可经保守治疗治愈,保守治疗无效应再次开胸结扎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在肺大疱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总结分析单操作孔胸腔镜下手术治疗的38例肺大疱患者资料。结果30例患者在全身麻醉+双腔气管插管麻醉下,8例患者在全身麻醉+单腔气管插管+气管封堵器麻醉下,均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下手术切除肺大疱,其中2例患者同期行双侧肺大疱切除术。36例获得成功,1例单侧肺大疱术后因进行性血胸伴大量气胸再次开胸探查;1例单侧肺大疱术后因呼吸衰竭,呼吸机辅助呼吸2 d后好转。平均手术时间52 min。胸腔闭式引流管拔除平均时间3.2 d。术后住院时间6 d。术后随访7~39个月,无复发及其他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下手术治疗肺大疱安全可靠,符合微创外科理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机械通气在重症胸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重症胸外伤患者44例,均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与治疗效果。结果44例患者治愈42例,治愈率为95.45%,2例患者由于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死亡率为4.55%。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为(8.2±1.1)d,住院时间为(36.4±5.2)d;治疗后PaO2、PaCO2和pH均有显著改善。结论重症胸外伤患者病情紧急,应适当放宽机械通气指征,在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等严重症状前即给予呼吸辅助治疗,从而有效提高患者成功抢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胸胃瘘的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21例食管癌术后发生胸胃瘘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本组瘘发生的时间为术后2~14d。中位数为8d。临床表现主要为进食后胸闷、心悸、气促,引流量突然增加及全身中毒症状,上消化道造影确诊8例,胃镜13确例。保守治疗14例(其中2例死亡),手术修补7例(成功7例)。治愈时间14~156d,中位数为62d。结论胸胃瘘为食管癌术后的严重常见并发症,通过胃镜、消化道造影及手术探查可明确诊断,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开胸肋骨内固定联合胸腔镜治疗创伤性连枷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创伤性连枷胸患者采用不开胸肋骨内固定,同时联合胸腔镜探查、止血、血胸清除、肺裂伤修补手术,观察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转归等情况。结果全组病例平均手术时间72min,平均术中出血216ml,术后胸痛明显缓解,胸廓畸形纠正,呼吸功能恢复正常,无严重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15d,均痊愈出院。术后1年25例(78.1%)获得随访,23例(92.0%,23/25)恢复正常劳动能力或生活能力。结论不开胸肋骨内固定联合胸腔镜治疗创伤性连枷胸,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微创疗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在外伤后血胸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应用随机对照研究前瞻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间开展的VATS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外伤性血胸各28例,比较临床病理生理参数。结果与开胸组相比,VATS组手术时间短(50.5±22.5)minvs(118.6±45.4)min,术中出血少(130.5±15.2)mlvs(202.8±55.8)ml,术后止痛药应用时间短(3.2±0.6)dvs(5.6±1.2)d,术后胸管放置时间短(2.4±0.8dvs3.2±0.9d),术后引流量少(178.2±35.8)mlvs(255.6±62.5)ml,术后住院时间短(11.8±2.2dvs17.6±8.2d)。全部患者治愈出院。术后随访1~3个月,未见胸内积血、脓胸及纤维胸等。结论合理应用电视胸腔镜治疗血胸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大部分血胸开胸手术可由胸腔镜手术完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连枷胸合并肺挫伤2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双水平正压机械通气治疗连枷胸合并肺挫伤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连枷胸合并肺挫伤患者积极给予补液、输血抗休克治疗,同时给予外科治疗,全组均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术,气管切开机械通气采用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调整呼吸参数:潮气量为6-8ml/kg,吸气压力选择为10~25mbar(1mbar=1.02cmH2O),呼气末正压(PEEP)8-12mbar,吸氧浓度0.30-0.60,频率12-16次/min。结果采用双水平正压机械通气治疗10-19d后,21例患者反常呼吸基本消失,低氧血症均得到纠正,未出现严重的肺部感染及气压伤。2例分别死于重型颅脑损伤和严重肺挫伤。结论对连枷胸并肺挫伤的严重多发伤,机械通气是可靠的治疗手段,对连枷胸起到“气道内固定”作用,防止胸腔缩小和胸廓畸形;采用双水平正压通气可防止中枢性窒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胸外科手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是一种可引起严重后果的并发症,我院近年剖胸术后曾有5人发生急性呼吸衰竭,通过气管切开及人工呼吸机等治疗,治愈4人、死亡一人。1 临床资料:我院1990—1991年收治的35例剖胸手术病人中,5例发生急性呼吸衰竭。其中,中心型肺癌1例,周围型肺癌2例,中段食管癌,下段食管癌各1例。手术类型为:一侧全肺切除一例,一侧肺叶切除2例,食管癌根治术2例。术后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用PRVC模式进行机械通气治疗,通气过程中,采用肺保护性策略。观察呼吸、心率、动脉血气(PaO2)、氧合指数(OI)等变化。结果15例患儿均痊愈出院,其中1例转为高频通气后治愈。平均通气时间为(6.60±5.73)d,平均吸氧时间为(10.93±8.46)d,平均住院时间为(19.73±14.63)d。机械通气后,患儿呼吸频率明显减慢(P〈0.05),渐接近正常或者正常;患儿各个时间点pH值、PaCO2值和PaO2值均在正常范围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OI均随着通气时间延长而逐步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VC通气模式治疗NRDS时,可减少肺气压伤的发生,是一种肺保护性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意义。方法:6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采用正压无创通气治疗,治疗持续3~10d,平均使用7d。观察两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通气时间、气管插管复插率、RICU住院时间、VAP发生率情况。结果: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组的呼吸、心率及其动脉血气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是肯定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