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喜炎平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对26例带状疱疹患者采用喜炎平联合阿昔洛韦治疗.结果 观察到痊愈20例(76.92%),显效4例(15.38%),无效2例,总有效率92.31%.结论 喜炎平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昔洛韦注射液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治疗组以阿昔洛韦注射液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以常规治疗.7 d为1疗程,1疗程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44例,显效16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16例,显效4例,有效14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为6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昔洛韦注射液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细胞免疫在带状疱疹发病中的作用及喜炎平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通过微量血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带状疱疹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并观察喜炎平联合泛昔洛韦治疗效果。结果:129例带状疱疹患者治疗前CD3、CD4明显下降(P<0.05),CD8有升高趋势,CD4/CD8比值有所下降。65例喜炎平联合泛昔洛韦治疗组CD3、CD4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利巴韦林治疗组CD3、CD4较治疗前虽有所提高,但无显著差异。喜炎平联合泛昔洛韦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利巴韦林治疗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带状疱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喜炎平联合泛昔洛韦能够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且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喜炎平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与对照组(64例),治疗组给予喜炎平50mg/d静脉滴注,同时口服泛昔洛韦,每次250mg,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500mg/d静脉滴注,3、7、12、18天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皮损及神经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喜炎平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良好,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细胞免疫在带状疱疹发病中的作用及喜炎平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通过微量血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带状疱疹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并观察喜炎平联合泛昔洛韦治疗效果。结果:129例带状疱疹患者治疗前CD3、CD4明显下降(P〈0.05),CD8有升高趋势,CD4/CD8比值有所下降。65例喜炎平联合泛昔洛韦治疗组CD3、CD4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利巴韦林治疗组CD3、CD4较治疗前虽有所提高,但无显著差异。喜炎平联合泛昔洛韦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利巴韦林治疗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带状疱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喜炎平联合泛昔洛韦能够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且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6.
刘冰 《中外医疗》2014,(10):105+107-105,107
目的:探讨采用喜炎平联合阿昔洛韦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该院就治小儿手足口病患儿78例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喜炎平联合阿昔洛韦注射液药物治疗方法,对照组(38例)采用阿昔洛韦注射液药物治疗方法,并对两组治疗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及治愈情况进行比对。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2%,对照组总有效率76.32%,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手足皮疹消退时间、口咽溃疡愈合时间及治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喜炎平联合阿昔洛韦药物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确切,其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素观察甲氰咪胍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用甲氰咪胍联合阿昔洛韦、维生C治疗带状疱疹45例(治疗组),与阿昔洛韦加维生素C治疗带状疱疹42例(对照组),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和痊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昔洛韦联合甲氰咪胍、维生素C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比单用阿昔洛韦、维生素C起效更快,疗效更高,疗程更短。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喜炎平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带状疱疹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喜炎平25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5~10d为1疗程;对照组30例,给予阿昔洛韦5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5~10d为1疗程。两组均给予相同剂量的维生素B1、维生素B12肌肉注射。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时间平均12d,对照组平均1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6.6%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6.6%,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喜炎平治疗带状疱疹可明显地减轻疼痛,缩短疗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阿昔洛韦联合强的松早期治疗三叉神经部位带状疱疹的疗效及减少眼部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1998年6月~ 2005年11月间,病期均不超过4 d的三叉神经部位带状疱疹患者74例,其中联合用药组以阿昔洛韦 (15 d)联合强的松(6 d)口服(n=37),以仅口服阿昔洛韦(15 d)者作为对照组(n=37).以治疗15 d后带状疱疹部位皮损和疼痛的改善程度,判定和分析两组的疗效,同时观察比较两组眼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对三叉神经痛部位带状疱疹的疗效分析显示,联合用药组治愈25例(67.6%),显效和有效各5例(各13.5%);对照组治愈10例(27.0%),显效和有效分别为4例(10.8%)和12例(32.4%);联合用药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4.6% vs 70.3%)(P<0.05).联合用药组眼部临床症状较轻,其眼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8.9% vs 45.9%)(P<0.01).结论 对于三叉神经部位带状疱疹,早期阿昔洛韦联合小剂量皮质激素口服较单独口服阿昔洛韦疗效显著;联合用药对预防和减少眼部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40例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3个组:喜炎平组、利巴韦林组和联合组,喜炎平组给予喜炎平0.4ml/(kg·d),利巴韦林组给予利巴韦林15mg/(kg·d),联合组分别给予喜炎平0.4ml/(kg·d)、利巴韦林15mg/(kg·d),均雾化吸入,1次/d,疗程7d,对三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喜炎平组81.25%,利巴韦林组82.50%,联合组95.00%,喜炎平组与利巴韦林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与喜炎平组及利巴韦林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喜炎平、利巴韦林雾化吸入均是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有效方法,而两者联合雾化吸入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头孢曲松注射剂对呼吸系统感染的疗效.方法: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头孢曲松治疗62例呼吸系统感染患者为治疗组(A组),另设头孢曲松加用病毒唑治疗的58例呼吸系统感染患者为对照组(B组).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95.2%,B组为72.4%.A组比B组的不良反应少.结论:喜炎平注射液在呼吸系统混合性感染的治疗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阿昔洛韦片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74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阿昔洛韦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阿昔洛韦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37例患者治疗后治愈29例(78.4%),显效5例(13.5%),有效2例(5.4%),无效1例(2.7%),治疗总有效率为9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4%,治疗总有效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2例出现轻度发热,1例出现关节酸痛,但均能耐受,不影响继续治疗。结论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阿昔洛韦片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药物毒副作用小,操作简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陕西医学杂志》2016,(5):598-600
目的:观察双金清热口服液与喜炎平配伍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0例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00例)和对照组(20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碘甘油口腔护理,适当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退热剂退热治疗。对照组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用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6.5%,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观察组治愈时间、发热消退时间及疱疹消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普通型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喜炎平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与对照组(64例),治疗组给予喜炎平50mg/d静脉滴注,同时口服泛昔洛韦,每次250mg,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500mg/d静脉滴注,3、7、12、18天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皮损及神经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喜炎平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良好,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5.
喜炎平治疗90例病毒性肺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喜炎平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168例成人病毒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对照组78例.治疗组用喜炎平注射液20~30mL/d治疗,对照组用利巴韦林注射液0.5g/d治疗,疗程3~7d,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结果 喜炎平治疗组有效率(96.6%)高于利巴韦林对照组(56.4%),P<0.01.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肺炎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甘草酸二胺联合阿昔洛韦静脉点滴治疗颜面部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颜面部带状疱疹患者103例,随机分成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采用甘草酸二胺联合阿昔洛韦静脉点滴,对照组仅用阿昔洛韦静脉点滴.结果 治疗组止疱、结痂、止痛及痊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6.08%)高于对照组(78.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甘草酸二胺联合阿昔洛韦静脉点滴治疗颜面部带状疱疹的疗效显著,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额敏地区局部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76例带状疱疹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用阿昔洛韦口服治疗加局部窄谱中波紫外线;对照组单用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局部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起效快,疗程短,疗效显著,且能防止后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和分析对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采用阿昔洛韦和喜炎平联合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昔洛韦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喜炎平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的发热消失时间、淋巴结缩小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采用阿昔洛韦和喜炎平联合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阿昔洛韦联合强的松早期治疗三叉神经部位带状疱疹的疗效及减少眼部并发症的效果。方法1998年6月~2005年11月间,病期均不超过4d的三叉神经部位带状疱疹患者74例,其中联合用药组以阿昔洛韦(15d)联合强的松(6d)口服(n=37),以仅口服阿昔洛韦(15d)者作为对照组(n=37)。以治疗15d后带状疱疹部位皮损和疼痛的改善程度,判定和分析两组的疗效,同时观察比较两组眼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对三叉神经痛部位带状疱疹的疗效分析显示,联合用药组治愈25例(67.6%),显效和有效各5例(各13.5%);对照组治愈10例(27.0%),显效和有效分别为4例(10.8%)和12例(32.4%);联合用药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4.6%vs70.3%)(P<0.05)。联合用药组眼部临床症状较轻,其眼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8.9%vs45.9%)(P<0.01)。结论对于三叉神经部位带状疱疹,早期阿昔洛韦联合小剂量皮质激素口服较单独口服阿昔洛韦疗效显著;联合用药对预防和减少眼部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8月~2011年2月收治小儿秋季腹泻患儿83例,随机分两组.治疗组43例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35%,对照组总有效率72.5%,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