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哮喘患儿血清IL 12 TGFβ1 与IgE 水平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哮喘患儿不同病期的白细胞介素12 ( IL-12) 、转化生长因子β1 ( TGFβ1 ) 与免疫球蛋白E( IgE) 水平变化的规律,并探讨不同病期IL-12,TGFβ1水平与IgE水平的相关性,据此阐述它们在哮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 方法检测85例哮喘患儿及30例正常儿童的血清IL-12,TGFβ1与总IgE 水平。结果:哮喘组血清IL-12,TGFβ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IgE 水平则哮喘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发作期IL-12,TGFβ1 水平(28.42±10.73 ng/L,40.25±11.73 pg/mL)明显低于缓解期(40.42±15.26 ng/L,65.41±22.38 pg/mL),差异有显著性 (P< 0. 01),缓解期血清IL-12,TGFβ1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67.42±20.58 ng/L,178.54±90.56 pg/mL),差异有显著性(P<0.01),发作期血清IgE 水平(280.35±80.54 IU/mL)明显高于缓解期(145.67±51.25 IU/mL), 差异有显著性(P< 0.01), 缓解期血清IgE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53.61±13.32 IU/mL), 差异有显著性(P<0.01),哮喘患儿血清IL-12,TGFβ1水平与IgE呈负相关(P< 0.01)。结论:哮喘患儿存在IL-12,TGFβ1及IgE 水平失衡,提示IL-12,TGFβ1 在哮喘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检测它们的水平可为哮喘的诊断及判断病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不同时期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29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32例缓解期患儿血清IL-6水平,并设2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结果1.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清IL-6水平明显增高,与缓解期哮喘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非常显著(P均<0.001)。2.缓解期哮喘患儿IL-6水平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3.缓解期>3岁哮喘患儿IL-6水平较≤3岁组高(P<0.001)。结论IL-6参与哮喘的发病,在哮喘的各个时期发挥不同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镇江地区哮喘患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5、IL-8、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镇江地区100例哮喘患儿发作期、缓解期和100例正常对照组儿童血清IL-5、IL-8、sIL-2R表达的水平。结果血清中IL-5、IL-8、sIL-2R水平在哮喘发作期患儿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哮喘缓解期和正常对照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IL-5、IL-8、sIL-2R的表达水平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密切相关,检测3种细胞因子的水平,提高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治疗和病情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IL-4IL-5及IgE在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一种与气道炎症相关的疾病,有研究表明IL-4,IL-5与IgE的产生有相关性,而且与哮喘的形成有关,因此推测IL-4,IL-5在CVA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该文旨在观察IL-4,IL-5及IgE在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正常同龄儿童各30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IL-4,IL-5及血清IgE水平。结果:①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发作期PBMCIL-4为91.57±12.19ng/L、IL-5为13.28±0.31ng/mL,显著高于缓解期的74.68±11.54ng/L,6.53±0.28ng/mL及正常对照组70.32±18.16ng/L,5.29±0.36ng/mL,(均P<0.01),但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咳嗽变异性哮喘发作期患儿血清IgE水平为279.6±41.3KU/L,显著高于缓解期153.8±37.5KU/L,两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90.6±44.8KU/L,(均P<0.01);③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发作期IL-4,IL-5及IgE水平与哮喘患儿发作期的92.21±3.12ng/L,15.11±1.37ng/mL,287.5±41.9KU/L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检测单个核细胞内IL-4,IL-5及血清IgE水平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有重要价值;IL-4,IL-5可能在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咳嗽变异性哮喘可能存在与哮喘相同的发病机制,是典型哮喘的前驱表现。  相似文献   

5.
哮喘患儿血清IL-8、IL-10及TNF-α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8、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哮喘急性发作期、缓解期各40例患儿和健康儿童的IL-8、IL-10、TNF-α水平。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清IL-8、TNF—α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及健康对照组,IL-10水平明显低于缓解期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治疗后血清IL-8、TNF—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而IL-10有明显上升,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哮喘的气道炎症可能与IL-8、TNF-α的上调和IL-10的消耗性降低有关,表明IL-8、IL-10、TNF-α参与了哮喘的气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白细胞介素-13(IL-13)、γ-干扰素(IFN-γ)及免疫球蛋白E(IgE)的变化,了解长春市儿童哮喘常见过敏原。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50例哮喘患儿血清IL-13、IFN-γ及IgE水平,并分析三者之间关系;用酶免法进行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定性检测。结果 血清IL-13及IgE水平发作组显著高于缓解组,发作组与缓解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IFN-γ水平发作组与缓解组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直线相关分析表明,哮喘患儿血清IL-13水平与IgE呈正相关,IFN-γ水平与IgE、IL-13均呈负相关。屋尘和尘螨是长春市儿童哮喘主要过敏原。结论哮喘患儿发作期及缓解期均存在IgE、IL-13和IFN-γ水平失衡。  相似文献   

7.
儿童支气管哮喘血清IL—1、IL—6、IL—8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40例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期、20例缓解期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并设20例健康儿童作正常对照。结果:发作期IL-1(11.90pg/ml±2.84pg/ml)、IL-6(0.75ng/ml±0.30ng/ml)、IL-8(0.08ng/ml±0.05ng/ml)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8.41pg/ml±0.05pg/ml、0.49ng/ml±0.08ng/ml、0.02ng/ml±0.01ng/ml)及对照组(8.40pg/ml±0.32pg/ml、0.40ng/ml±0.09ng/ml、0.02ng/ml±0.02ng/ml),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且血清IL-1水平与IL-6、IL-8比较呈正相关(γ=0.753,γ=0.795,P<0.01)。提示IL-1与IL-6、IL-8一样参与了哮喘的病理过程,哮喘缓解期仍存在气道炎症反应。细胞因子网络失衡可能是哮喘发病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可将血清IL-1、IL-6、IL-8水平升高作为支气管哮喘发作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麻疹疫苗 (麻苗 )反复注射治疗对哮喘患儿的免疫影响。方法 采用生物素 亲合素双抗夹心酶联免疫 (ABC ELISA)法测定麻苗反复注射治疗前后 13例哮喘患儿 (麻苗治疗组 )血浆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 4 (IL 4 )、IL 5与血清总IgE水平 ,荧光酶联免疫法在发玛西亚CAP系统中检测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水平 ,并与 12例对照治疗组哮喘患儿及 17例正常对照组小儿比较。结果 麻苗治疗后IL 4、IL 5、血清总IgE、血清ECP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 (EOS)计数显著降低 (P <0 .0 5 )。血浆及PBMC培养上清液IL 4与血清总IgE水平呈正相关 (r =0 .75 3,0 .737 P <0 .0 0 1) ;血浆及PBMC培养上清液IL 5与外周血EOS计数呈正相关 (r=0 .6 87,0 .6 4 5  P<0 .0 1) ,同时与血清ECP水平呈正相关 (r=0 .6 36 ,0 .4 0 P <0 .0 1,P <0 .0 5 )。结论 麻苗反复注射是通过下调哮喘患儿IL 4、IL 5水平 ,进而降低血清总IgE水平及EOS的增殖与活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IL-13及总IgE变化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和Pharmacia UniCAP检测系统检测88例6~14岁的哮喘缓解期和40例正常对照儿童血清IL-13与总IgE水平。结果哮喘缓解期儿童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改善;血清IL-13水平高于正常儿童对照组(U=3.93 P<0.01);血清总IgE水平仍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对照组(U=10.52 P<0.01)。血清IL-13水平与总IgE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2685 P>0.05)。结论哮喘缓解期变态反应性炎症持续存在,血清高质量浓度的IL-13和IgE与哮喘的免疫病理相关。  相似文献   

10.
IL-13、SccAg与毛细支气管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13(IL 13)、鳞状细胞癌抗原 (SccAg)及免疫球蛋白E(IgE)与毛细支气管炎 (简称毛支 )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法检测 36例毛支患儿、2 6例哮喘患儿、4 0例肺炎患儿及 33例正常儿童血清IL 13、SccAg及IgE水平 ,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1)毛支患儿发作期血清IL 13(10 4 91± 18 0 5 )ng/L及SccAg(2 4 9± 0 38)ng/ml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85 15± 17 98)ng/L ,(2 30± 0 34)ng/ml及正常对照组 (77 2 7± 18 16 )ng/L ,(2 2 9± 0 34)ng/ml(P<0 0 5 ) ,而缓解期与正常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 )毛支发作期患儿血清IgE水平(370 91± 6 9 2 6 )kU/L显著高于缓解期 (189 4 6± 70 36 )kU/L(P <0 0 5 ) ,两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15 1 6 6± 70 17)kU/L(P <0 0 5 )。 (3)毛支发作期患儿血清IL 13、SccAg及IgE水平显著低于哮喘发作期 (14 7 0 0± 2 3 78)ng/L ,(3 0 1± 0 37)ng/ml,(6 5 9 5 2± 70 5 1)kU/L(P <0 0 0 1)。 (4 )毛支患儿发作期血清IL 13、SccAg及IgE水平显著高于肺炎组 (80 74± 18 0 8)ng/L ,(2 31± 0 35 )ng/ml,(15 2 87± 6 6 91)kU/L(P <0 0 5 )。 (5 )毛支患儿发作期血清IL 13水平与SccAg、IgE及SccAg与IgE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IL-16,IL-18,免疫球蛋白的动态变化及IL-16,IL-18与免疫球蛋白之间的关系,为哮喘的发病机制及抗变态反应性炎症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34例哮喘儿童及21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运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IL-16,IL-18,IgE,运用免疫比浊法测定IgG,IgM,IgA。结果:哮喘发作期、缓解期IL-1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发作期IL-16,IgE,Ig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Ig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缓解期IL-16,IgE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发作期及缓解期IL-16,IL-18呈正相关(r=0.70, P<0.01;r=0.70,P<0.05),发作期IL-16与IgE呈正相关(r=0.624,P<0.01)。结论: 哮喘患儿发作期与缓解期均存在免疫失衡状态,IL-16,IL-18及IgE与哮喘发病机制有关,哮喘患儿在缓解期也应继续抗变态反应性炎症治疗,针对这些细胞因子的治疗具有潜在的价值。[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6, 8 (1):6-8]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哮喘)患儿Eotaxin、IL-13及总IgE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选择30例哮喘儿童及22例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Eotaxin、IL-13,荧光酶联免疫法检测总IgE水平.哮喘息儿同时做肺功能检测.结果 (1)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与临床缓解期肺功能各项指标比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血IgE和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萤光法及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方法对45例哮喘儿童发作期和缓解期分别测定IgE,T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对照组为20例健康儿童。结果:哮喘发作期、缓解期CD_3~+,CD_4~+ T细胞及CD_4~+/CD_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CD_8~+ T细胞与对照组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发作期CD_4~+ T细胞及CD_4~+/CD_8~+高于缓解期(P<0.05)。发作期IL-2,EFN-γ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IL-4,IL-6,IL-8和IgE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缓解期IL-2,IFN-γ低于对照组(P<0.01),IL-4,IL-8,IgE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缓解期IL-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儿童哮喘在发作期和缓解期均存在着免疫功能紊乱,提示儿童哮喘应长期抗变应性炎症治疗。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3,5(1):23-26]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及免疫球蛋白在过敏性紫癜患儿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了45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其中20例合并肾脏损害)及43例正常健康儿童的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分别对过敏性紫癜有无合并肾损害及过敏性紫癜患儿与健康儿童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水平进行比较;观察是否存在相关关系。结果HSP患儿的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无肾损害HSP组与HSPN组的血清IL-6、IL-8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HSPN组TNF-α水平高于无肾损害HSP组;HSP患儿IgA、IgE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gG含量下降(P<0·01),IgM无明显差别(P>0·05);无肾损害HSP组与HSPN组的IgA、IgM、IgG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HSPN组的IgE水平高于无肾损害HSP组(P<0·05);HSP患儿的血清TNF-α水平与IL-8存在中等程度正相关关系(r=0·524,P<0·01)。HSP患儿的血清TNF-α水平与IL-6存在中等程度正相关关系(r=0·670,P<0·01)。结论HSP/HSPN的发病过程存在细胞因子和异常水平免疫球蛋白的参与,HSPN的发生与TNF-α异常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进一步探讨灭活卡介苗治疗婴幼儿哮喘的免疫学作用机制 ,应用灭活卡介苗经皮接种 ,观察患儿机体IgE、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IFN γ、IL 4的水平变化及改变程度。方法 将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常规组 )与灭活卡介苗治疗组 (卡介苗组 ) ,进行 6个月的治疗后 ,观察患儿在治疗前后的IgE ,ECP ,IL 4 ,IFN γ的变化 ,另设 2 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 ①治疗前卡介苗组和常规组IgE ,ECP与IL 4均高于对照组 ,IFN γ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卡介苗组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②卡介苗组治疗后ECP与IL 4低于治疗前 ,IFN γ较治疗前有升高 ,其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IL 4和IFN γ呈明显负相关 ,且IFN γ与IL 4的变化各自均有明显的线性关系。IgE在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常规组治疗前后IgE ,ECP与IL 4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但IFN γ水平治疗后增加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灭活卡介苗治疗能刺激婴幼儿哮喘患儿IFN γ生成增多 ,下调IL 4水平 ,可能与干预治疗能诱导TH1细胞的优势分化 ,调节TH1 TH2平衡有关 ;同时 ,能降低ECP水平 ,减轻气道慢性炎症反应 ;但短期内对IgE水平未发现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哮喘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趋化因子的分泌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分泌的正常T细胞活化后所表达和分泌的调节蛋白 (RANTES)与哮喘临床表型的关系 ,选择不同发病状况的哮喘患儿45例 ,取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 ,进行细胞培养 ,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方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的RANTES含量。结果缓解期与发作期哮喘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均能分泌一定水平的RANTES ,经植物血凝素 (PHA)刺激后RANTES分泌水平显著增加 (P<0.05) ;特应性哮喘患儿PBMC经PHA刺激后分泌RANTES水平显著高于非特应性哮喘患儿(P<0.05) ,以血清总IgE增高患儿更为明显 ;哮喘患儿PBMC经刺激后分泌RANTES与血清总IgE水平及吸入性过敏原皮肤点刺检查阳性数呈显著相关(P<0.05)。表明除趋化作用外 ,RANTES可能促进IgE合成 ,从而在特应性哮喘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儿童白细胞介素-4受体(IL-4R)基因多态性及Ig E水平与哮喘预测指数(AP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67例API(+)、187例API(-)及203例健康婴幼儿(对照组),应用PCR聚合酶链反应和DNA测序法进行基因分型。同时ELISA法检测三组婴幼儿血清Ig E水平。结果 IL-4R基因Arg551Gln位点各基因型频率分布在API(+)组、API(-)组、对照组三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I(+)组血清Ig E水平明显高于API(-)及对照组(P0.01);API(+)患儿中2岁者血清Ig E水平明显低于≥2岁者(P0.01)。结论 Arg551Gln位点多态性与API结果无相关性,而API阳性与Ig E水平升高存在关联性,年龄≥2岁是API阳性的儿童Ig E水平升高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哮喘患儿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IL-10和TGF-β1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定和分析哮喘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儿童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在哮喘发病中的变化情况,探讨哮喘发作的新的免疫机制。方法:分别采集74例哮喘发作期和28例哮喘缓解期患儿及20例健康儿童外周静脉血,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和血浆中IL-10和TGF-β1水平。结果:①哮喘发作期患儿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率及IL-10水平较缓解期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而哮喘缓解期明显升高接近正常水平; 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TGF-β1水平较缓解期及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哮喘缓解期患儿TGF-β1水平明显降低,仍高于对照组水平; ③哮喘发作期、缓解期及对照组各组之间CD4+CD25+T细胞百分率与IL-10、TGF-β1无相关性(P>0.05)。结论:哮喘发作期患儿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IL-10数量和分泌水平降低、TGF-β1水平增高,导致了全身和局部对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减弱,可能是导致哮喘发作的原因之一。[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10):829-8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