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旋转V形瓣内眦赘皮矫正联合切开重睑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3例内眦赘皮患者,设计一尖端向下的V形瓣,向外旋转至内眦上方,矫正内眦赘皮,同时联合切开重睑成形术。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随访3~12个月,均未见内眦部明显瘢痕,内眦及重睑形态均良好,效果满意。结论采用旋转V形瓣内眦赘皮矫正联合切开重睑成形术,可获得较好的术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范俊田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7):1133-1135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有效的上睑型内眦赘皮矫形方法。方法:采用常规重睑成形术切口,在内眦赘皮处设计与重睑成形术切口相连接的上睑内侧三角形旋转皮瓣成形+去除两个三角形皮瓣的新术式。自2006年3月~2010年12月,上睑型内眦赘皮共19例,并进行为期3个月~2年的初步随访。结果:对随访的就医者的重睑形态和内眦部形状进行评估,新内眦成形良好,切口愈合良好,瘢痕不显,重睑线自然流畅,手术效果满意。结论:本术式适用于上睑形内眦赘皮矫形术,及上睑皮肤松弛的重睑术,术后形态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联合全上睑旋转皮瓣、重睑成形术及"Z"成形内眦赘皮矫正术一期修复合并内眦赘皮的较大上睑睑黄瘤切除术后缺损。方法 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12例合并内眦赘皮的较大上睑睑黄瘤女性患者。患者年龄36~59岁,平均43岁。病程3~16年,平均11年。首次切除6例,二次切除残余睑黄瘤4例,切除术后复发2例。睑黄瘤最大横径为0.5~1.3 cm,平均1.0 cm;为边界不规则斑块,呈深黄色。内眦赘皮根据车俊敏等提出的分度标准:轻度7例,中度3例,重度2例。患者血脂检查均在正常范围。术中切除睑黄瘤后,联合全上睑旋转皮瓣、重睑成形术及"Z"成形内眦赘皮矫正术修复缺损。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皮瓣顺利成活,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复查见4例瘢痕增生明显,行瘢痕综合治疗。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2年,平均1.5年。重睑效果良好,睑黄瘤无复发。结论联合全上睑旋转皮瓣、重睑成形术及"Z"成形内眦赘皮矫正术修复合并内眦赘皮的上睑睑黄瘤切除后较大缺损,可以有效缓解皮瓣尖端内眦部张力,在修复缺损同时获得良好的重睑和内眦形态。  相似文献   

4.
改良的Z成形术联合重睑成形术矫正内眦赘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改良的"Z"成形术联合重睑成形术矫正内眦赘皮的方法,以达到内眦部瘢痕不明显的效果.方法 自2007年9月至2008年10月,对55例伴内眦赘皮的单睑患者,通过设计无张力皮瓣转移缝合及内眦角固定在鼻侧腱膜或骨膜上矫正内眦赘皮.并联合切开法重睑成形术.结果 本组55例患者,术后经1~12个月随访,10例患者术后2个月内瘢痕明显,内眦切口处微红,有硬结形成,约4个月时逐渐恢复,1年后内眦处瘢痕变软,不明显.结论 改良的"Z"瓣转移联合重睑成形术矫正内眦赘皮的方法,能达到无张力缝合,减轻瘢痕的发生,适合于内眦赘皮明显的单睑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的内眦赘皮矫正术的设计方法和技巧.方法 将新的内眦点设计在需要矫正原内眦外2mm处,使原内眦直接缝合在新建内眦点的位置上,去除重睑线内侧三角形皮瓣,矫正内眦赘皮.自2009年3月至2010年4月,对247例患者行去三角皮瓣法内眦赘皮矫正术.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6个月,内眦赘皮消失,内眦形态良好,泪阜适度外露、睑裂增大2~4mm,无明显的瘢痕形成,效果满意.结论 去三角皮瓣法内眦赘皮矫正术适合各种程度的正向型和水平型内眦赘皮的矫正,其方法简单,易于掌握,内眦部位瘢痕不明显,而且可与重睑成形术同期完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矫正轻中度内眦赘皮的手术--"横切法"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对2010-2014年期间36例双侧单睑内眦赘皮患者,采取内眦赘皮横切法矫正术联合小切口重睑术治疗,术后随访1个月~1年,分析随访结果。结果:31例受术者内眦切口及上睑无明显瘢痕增生,3例轻微瘢痕增生,2例失访。结论:轻中度内眦赘皮横切法矫正术联合小切口重睑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切口瘢痕轻微,是矫正内眦赘皮且形成重睑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内眦开大术同时行重睑成形术的新方法。方法:根据内眦赘皮的倒"L"法,并设计内眦处微小三角瓣,同时行重睑术,利用重睑线切口调整内眦处微小三角瓣,矫正内眦赘皮同时行重睑成形术。结果:通过临床56例就医者的临床观察及术后随访,发现所有就医者术后内眦赘皮均达到矫正目的,同时形成了重睑,局部瘢痕不明显。结论:该方法适用于轻中度单睑合并内眦赘皮的矫正,它是一种远期效果确切、疗效稳定的内眦赘皮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睑缘切口和传统切口两种重睑成形术同期行Stallard法"Z"形皮瓣修复内眦赘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接受两种重睑成形术并同期行Stallard法"Z"形皮瓣矫正内眦赘皮就医者各50例,观察两组就医者术后恢复时间、重睑线自然程度、瘢痕遗留情况及内眦赘皮矫正效果。结果:睑缘切口重睑术操作较复杂,时间较长,手术创伤小,术后反应轻,肿胀消退快,切口瘢痕不明显。传统切口重睑术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但是术后早期肿胀严重,恢复时间较长,闭眼时可以看到重睑线瘢痕。两者分别联合Stallard法"Z"形皮瓣矫正内眦赘皮,行睑缘切口重睑术者满意率为95%,传统切口重睑术者满意率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睑缘切口重睑成形术虽然操作复杂,手术时间长,但是术后肿胀轻,恢复时间短,瘢痕隐蔽。Stallard法"Z"形皮瓣联合两种重睑术均可矫正内眦赘皮,但睑缘切口重睑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重睑术的同时行内眦赘皮矫正及外眦开大术,观察睑裂开大的效果。方法内眦赘皮采用改良横切纵缝法矫正,外眦开大采用上睑皮瓣与下睑结膜瓣交叉的方法。重睑手术采用切开的方法,重睑切口与内外眦切口均不连续。结果本组20例患者,内眦赘皮消失,内眦较术前开大5~8 mm,外眦开大2~3 mm,睑裂明显开大。术后随访1~2年,内、外眦处瘢痕不明显,睑裂开大效果稳定,患者满意。结论重睑联合内眦赘皮矫正及外眦开大术,能显著增加睑裂的长度及宽度,而且内、外眦处瘢痕不明显,美容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横"V"形内眦赘皮全层切除法联合重睑成形术矫治单睑合并内眦赘皮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8例单睑合并有内眦赘皮的患者设计以原内眦角在赘皮表面的投影点为尖端,上下睑赘皮的起点为两脚的"V"形区,并进行全层切除矫正内眦赘皮,同时联合重睑成形术。结果 48例患者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38个月,内眦形成自然,上下方切口皮肤愈合良好,无明显的瘢痕形成,效果满意。结论横"V"形内眦赘皮全层切除的方法是伴内眦赘皮重睑手术内眦开大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手术不仅能增加睑裂长度,还增加了睑裂宽度,且术后瘢痕不明显,手术操作更简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字形切口矫正内眦赘皮和修复下睑袋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单睑伴有内眦赘皮及下睑袋的83例女性患者采用"一"字形切口矫正内眦赘皮并去除下睑眶隔脂肪,常规行切开法重睑成形术。术后随访6个月,评估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术后6个月时,无内眦切口增生性瘢痕发生,所有患者对切口外观较满意;内眦赘皮矫正不足6只眼,2例患者因为内眦赘皮"矫正过度"表示不满意。结论该手术方法操作简单,矫正效果良好,增生性瘢痕发生率较低,特别适合需要同时矫正内眦赘皮和下睑袋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采用改良Z形切口法矫正内眦赘皮的疗效。方法 2013年9月—2015年3月,采用改良Z形切口法对93例内眦赘皮患者行内眦赘皮矫正术。女80例,男13例;年龄16~40岁,平均30岁。轻度内眦赘皮35例,中度54例,重度4例。64例伴单睑,29例伴不明显重睑。85例同期行重睑术,8例不明显重睑者单纯行内眦赘皮矫正术。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患者上睑无明显瘢痕;内眦部外观平整,泪阜显露适中,睑裂变长;内眦角与重睑线衔接流畅。患者均对效果满意。结论改良Z形切口法矫正内眦赘皮设计简单、操作方便,切口隐蔽、瘢痕不明显、内眦形态自然,能达到功能与形态完美结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动态V-V皮瓣法矫正中重度内眦赘皮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南通大学附属丹阳医院烧伤整形外科对60例中重度内眦赘皮患者采用动态V-V皮瓣法矫正,即在去三角瓣、松解内眦皮下眼轮匝肌、强化固定内眦韧带的基础上,将V瓣的下睑缘切口以动态法在最小张力线上延长,然后将表皮无张力缝合,同期行重睑成形术并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本组60例患者术后获随访6~12个月,58例术后效果较好,内眦赘皮消失,内眦处无明显瘢痕且无退缩,重睑弧度流畅、自然;2例术后1~3个月出现瘢痕增生,注射曲安奈德后好转,瘢痕明显消退。结论采用动态V-V法内眦赘皮矫正术同时行重睑成形术,其设计简单实用,创伤较小,不易复发,术后瘢痕不明显,临床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异位皮瓣成形修整术矫正内眦赘皮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3月至2019年10月,对980例伴有不同程度内眦赘皮的患者行异位皮瓣成形修整术矫正内眦赘皮,其中单纯行异位皮瓣内眦赘皮矫正术25例,异位皮瓣内眦赘皮矫正术+重睑成形术823例,内眦赘皮成形术+重睑修复整形术132例。通过对比手术前后照片,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980例患者术后获随访2~24个月,内眦形态美观,泪阜显露适中,瘢痕不明显,手术效果较满意。结论异位皮瓣成形修整术矫正内眦赘皮,设计简单、操作简便、术后瘢痕不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钱成宝  张维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7):1124-1126
目的:探求采用改良横切法内眦赘皮矫正同期联合重睑成形术观察重睑形态及内眦赘皮矫正后瘢痕增生情况。方法:内眦赘皮用改良横切法矫正,皮下分离并去除错位异构的眼轮匝肌,折叠缝合内眦韧带;同时常规行切开法重睑术,但重睑切口与内眦切口不相连,呈皮下隧道相通。结果:采用本法192例,术后1个月7例出现内眦部增生发红,3个月后逐渐软化消退,187例随访3~18个月,获得满意的效果。结论:该改良横切法内眦赘皮矫正同时行切开法重睑术,术后重睑形态自然、内眦赘皮矫正充分、操作容易、瘢痕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旋转推进回切皮瓣矫正先天性内眦赘皮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唐山市第三医院眼科对收治的26例先天性内眦赘皮患者在采用旋转推进回切皮瓣进行矫正的同时行重睑成形术。通过对比手术前后的照片评价手术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26例患者术后获随访6~14个月,双眼对称,睑裂变长增宽,泪阜显露适中,术区瘢痕不明显,外形美观自然,均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其中19例(73.1%)对术后效果非常满意,7例(26.9%)满意,满意率为100%。结论采用旋转推进回切皮瓣矫正先天性内眦赘皮,其方法简单易行,可最大程度地减少瘢痕的形成,美学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睑成形术同期行简单有效的内眦赘皮矫治方法。方法:在设计重睑成形术切口线时,在内眦赘皮内外赘皮上设计改良"Z"形切口线,同期行内眦赘皮矫正和重睑成形术,对术后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从2005年9月~2011年10月临床应用86例,其中61例进行6~24个月随访,内眦赘皮矫正效果好,术后瘢痕不明显,增强了重睑术后整体美学效果。结论:本手术方法对内眦赘皮成因进行了矫治,简单有效,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实用的内眦赘皮矫正方法。方法:在内眦赘皮上设计W形皮瓣,通过手术达到开大睑裂和加强其他手术效果的目的。结果:97例(194只眼)患者,术后随访6~18个月,95例(190只眼)效果满意,2例(4只眼)经再次手术调整,内眦赘皮均矫正充分,术后瘢痕不明显。结论:本方法可对不同程度内眦赘皮进行充分矫治,手术方法简单,易于掌握,手术瘢痕不明显,可与重睑手术同期完成,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重睑术同期矫正内眦赘皮的新术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索重睑成形术同期行内眦开大术的新术式。方法:采用常规重睑成形术切口,在内眦赘皮处设计新的与重睑成形术切口相连接的上睑内侧单“Z”成形+去除一个三角瓣的新术式。对112例(224只眼睛)就医者进行手术,并进行为期6个月以上的随访。结果:对随访的就医者的重睑形态和内眦部形状进行评估,重睑基本为平行性重睑,内眦已完全敞开,赘皮消失,手术效果满意。结论:本术式能充分矫正内眦赘皮(逆向内眦赘皮除外),术后形态良好,是一种效果稳定,结果满意的术式。  相似文献   

20.
改良Z形内眦开大术联合重睑成形术矫正内眦赘皮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 探索改良Z形内眦开大术联合重睑成形术矫正内眦赘皮的效果.方法 在内眦部应用改良Z成形术, 将内眦赘皮与下睑交界的内侧及外侧皮肤对应切开后,修剪错位的眼轮匝肌并缩短内眦韧带,沿新内眦点向内侧切开,将内眦赘皮水平移位,松解内侧睑缘处皮肤张力,显露内眦.在上睑中外侧行重睑切开线,保留与内眦开大术切口之间的部分皮肤.结果 自2008年2月至2010年12月,临床治疗21例(42只眼)上睑型内眦赘皮求美者.术后随访3~14个月,赘皮消失, 内眦完全敞开, 内眦处无明显瘢痕,重睑线流畅,效果满意.结论 本方法易于掌握,可有效松解上睑内侧皮肤张力,充分显露内眦形态,瘢痕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