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经》非常重视四季对人体的影响,运气学说中主运、主气是对四季正常气候变化的进一步阐述;客运、客气是对四季反常气候变化规律的探讨和总结。在主运、主气、客运、客气规律之外尚有骤然出现的、违背季节及运气常规的异常天气变化,被概述为“非其时有其气”。不论是客气、客运、季节先天而至、后天而至,还是“非其时有其气”,在总体上仍受季节气候所统制。“七篇大论”之运气学说研究的重点不是季节性疾病,而是气候性疾病,即气候突变所致疾病。统计《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季节、气候、司天、在泉、主气、客气与发病的关系,可见证随客气为主。  相似文献   

2.
《黄帝内经》与气象医学考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象医学研究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展较快的一个新领域,这一内容早在《内经》时期已经有详细论述。《内经》的作者通过对天体的运行、时间的推移以及与此相应的气候条件,做了长期的观察和研究,认识到自然界的气候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表现出有规律的循环变更,于是从天体的运转、气候的变化、自然界的各种物化特征中找出其内在规律,用以说明时间迁移与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生物界的影响以及与人体重量病理用药的关系问题做了精辟论述,阐述气象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影响以及气象与诊断治疗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天人相应观为祖国医学认识人体生命活动及病理变化的整体指导思想,它揭示了自然界与人体在生理和病理上的联系,以及自然界的变化对治疗疾病、推测预后所起的影响。本文就此试作一初探。古人认为,宇宙间的万物(包括人类)就其物质本源来说,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元素所构成,但必须依赖大自然的气候化生成长,即《素问·宝命全形论》所谓“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金匮要略》以《内经》  相似文献   

4.
《内经》之气象医学,以“五运六气”为理论核心,把自然界气候变化及生物体对这些变化所产生的相应反应作为基础,将自然气候现象与生物生命现象统一起来,自然气候变化与人体发病规律统一起来,从宇宙节律探索气候变化与人体之健康、疾病之发生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5.
姜晖 《西部中医药》1993,6(4):14-16
《内经》认为人体阴阳的盛衰与自然界昼夜晨昏和春夏秋冬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的理论奠定了中医时间医学的理论基础。《内经》的时间医学可分为时间生理学、时间病理学和时间治疗学。 1 《内经》的时间生理学《内经》认为天体运动存在着周期性,气候的变化存在着节律性,因此人体对自然界周期变化存在着应答反应。表现为日节律、月节律和年节律。 1.1 日节律《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在,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降,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说明了人体生长收藏的昼夜变化。费兆馥氏  相似文献   

6.
关于《内经》“时藏阴阳”理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晶  苏建民 《中医杂志》1995,36(1):41-43
“时藏阴阳”理论是《内经》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全面地阐述了人体生命活动和病理变化规律,以及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关系。本文通过对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和1991、1992两年度北京地区地面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着重探讨“时藏阴阳”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脏象源于藏象,首出《黄帝内经素问》。高校五版教材《内经讲义》称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脏府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对于这一学说的形成,各家见解不一,大多以《内经》、《周易》为说,其实并非如此。因为《内经》“藏象”非“脏象”之义,而《周易》虽以“象”为主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道”,《说文》谓:“所行道也”。本意指人行之道路,随词义的引申有道理、方法、规律、准则、学说等义。《黄帝内经》中,则把研究医学的思想方法和反映客观规律的医学经验及理论,称之为“道”。如《素问·气交变大论》中说:“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此之谓也”。由此可知《内经》中所说的“道”,主要就是关于天地自然变化及人类社会现象的各种规律与人体生命关系的探讨。为此,弄清《内经》中“道”之含义及作用,对深入了解中医学术思想的形成和演  相似文献   

9.
《内经》一书从多方面论及人体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与自然界四时,气候及风、寒、暑、湿、燥、火等息息相关。在《素问生气通天论》中"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本文就自然气候对人体生理及病理变化所产生的影响略书浅见。  相似文献   

10.
《黄帝内经》把先秦哲学的气论思想应用到中医学 ,开启了生命以“气”为核心的构建。“气”的思想分别对应于人体的结构和生命活动规律、疾病的病因病机、药物的性能、针灸的行针候气及迎随补泻等 ,这表明了气在人体系统中起着复杂的信息调控作用。《内经》所论的气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 ,或指宇宙本原之气 ,或为自然界大气、四时之气 ,或指构成人体各种生理结构与功能之气 ,或为病邪之气 ,或为药食之气等。《内经》把“气”作为一种理论思辩工具的同时 ,又提供了一个具有生命物质基础的理想的人体气模型。它可划分为三个层次 :最高层次是真气…  相似文献   

11.
综合《内经》全文 ,从 4个方面对脾病证候规律作一初步探讨。①脾病证候基本上是以脾脏本身病变为基础所呈现的一系列症状群 ,且主要与消化方面异常及太阴脾脉的循行路线有关 ;②脾病证候体现了脾脏的藏象特点 ;③《素问》及《灵枢》中描述脾的证候 ,明确提及了“虚”证及“实”证 ;④脾脉的异常体现出的证候特点与《内经》全文统计出的脾病证候群规律基本一致。以上几点说明《内经》时代的医家认识脾病证候遵从太阴脉经脉循行的规律 ,且更注重了整体观念  相似文献   

12.
综合《内经》全文 ,从以下几方面对胃病证候规律作一初步探讨。①胃的证候特点基本上是以足阳明胃经的经络病候为主要表现所呈现的一系列症状。且主要与消化异常有关。②《素问》及《灵枢》中描述胃的证候 ,明确提及了“虚”、“实”、“寒”、“热”之别。③胃疟、胃咳、胃风、胃胀等几大病的证候特点与《内经》全文体现出的胃病证候规律基本一致。以上几点说明《内经》时代的医家认识胃病证候多遵从足阳明胃经脉循行的规律 ,且注重证病结合 ,脏腑分证中渗透了八纲辨证的萌芽  相似文献   

13.
物侯学,是研究气象和生物(包括动植物)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内经》中有大量的物候记载,尤其在《素问》“七篇大论”中,系统记述了物候变化的规律、物候季的划分和物候变化的周期、物候变化的地区差异及影响物候变化的因素等。这些内容,对于我们今天研究气象和主物之间的关系,进而联系气象对人体的影响,不无禅益。  相似文献   

14.
脏象学说为中医关于脏腑的基本理论之一。“脏”是指体内各个脏器;“象”是表现于体外的各种现象,其内容包括人体各内脏的解剖位置、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等许多方面。而运用脏象学说的理论对四诊所收集的一系列证候进行分析和归纳,以辨明证候所属的脏腑、阴阳、气血等变化即为脏腑辨证,为临床上辨证施治的重要内容。经过“中基”与《内经》的学习,对肺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禄颖  吴莹  鲁艺  徐雅 《吉林中医药》2012,32(6):541-543
以《内经》“贵阳”思想为基础,从卫阳之气入手,认为阴阳出入是人体寤寐之关键,阳气养神功能是正常睡眠的保证,人体阳气与睡眠的关系密切,提出阳虚是不寐病机之一.《内经》中提出了“阳不入阴”为不寐之病机,后世医家常用温潜之法进行治疗.与此同时,睡眠异常还会影响到阳气的功能,从而引发其他病证.因此在临证时,如果确属阳虚之不寐,应准确判断,并大胆应用温阳之品,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16.
养生学说是研究如何保养身心以祛病延年的原则和方法的学说。《内经》中具有丰富的养生理论。主张人要顺应天地阴阳四时的规律,以全面摄养形与神,倡导了“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冠心病的防治可遵循《内经》的养生方法,从饮食起居的调节、精神上的修养、环境气候的适应及体格的锻炼等方面着手,降低冠心病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内经》养生理论对于冠心病的防治具有现实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试论《内经》之“人与天地相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内经》认为,人产生于自然界中,与天地有着统一的本源和属性,人的生命活动规律,必须受自然界的规定和影响。《素问·生气通天论》讲:“夫自古通天者,生于本,本于阴阳。”肯定凡有生命的东西都与天气相通,都和天地一样以阴阳二气为生存的根本,以阴阳的相互作用为运动变化的根据。从这一点出发,《内经》建立了一套“人与天地相参”(《素问·咳论》、《灵枢·经水论》)的理论。也就是人与自然界的统一。这种统一,主要表现以在下两个方面:1人体的生理过程随着自然界的运动和自然条件的变更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  相似文献   

18.
《内经》肝病证候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内经》全文 ,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肝病证候规律作一初步探讨。①肝病证候基本上是以肝经的经络病候为基础所呈现的一系列症状 ;②肝病证候体现了肝脏的藏象特点 ;③《素问》及《灵枢》中描述肝的证候 ,明确提及了“虚”证及“实”证 ;④肝脉的异常体现出的证候特点与《内经》全文统计出的肝病证候群规律基本一致。以上几点说明《内经》时代医家认识肝病证候遵从足厥阴肝经经脉循行的规律 ,且注重了整体观念。  相似文献   

19.
《内经》中关于排尿异常病证的记载较多,诸如“癃闭”、“遗溺”、“泾溲不利”、“数小便”等。关于这些病证产生的病理机制,《内经》认为与肾、膀胱、三焦及肝等脏腑密切相关,尤其对于肝病引起排尿异常的病变论述较多,而且自《内经》之后历代医家也很重视排尿异常从肝论治。本  相似文献   

20.
探索“岁火太过”与太阳黑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所载“岁火太过”的内容,与太阳黑子的活动,及其对地球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大有相似之处,本文试图加以探索。一“岁火”初探“岁火”一词,在古典医学文献中最早见于《内经》,并有“岁土”、“岁木”、“岁金”、“岁水”等(《素问·气交变大论》)。它们的含义大致是指周期性的气象变化,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历年来的气象尽管都是经春历夏,寒来暑往,但是每年的风、寒、暑、湿、热、燥的变化,及其对空气中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并不完全相同。比如,有的夏天,酷热程度特别令人难耐;有的冬天,会出现少见的严寒。对此异常的气候,古人认为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有规律可循的。中医就是用五运之气轮流主岁来解释的:每一年有一运气主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