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采用 Meta 分析方法来评价肺脏超声对新生儿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 和万方数据库,按照诊断性试验的纳入和排除标准,获取符合本研究要求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 2018年9月。共检索到907篇文献,选取其中8篇进一步分析,并对文献质量进行QUADAS2标准评价,采用Q检验和I 2统计量进行异质性检验,采用 Meta-Disc 1.4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肺脏超声对新生儿肺炎的诊断价值。 结果 共纳入8篇文献、1078例。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纳入的研究进行统计分析,合并敏感度为0.96(95%CI:0.95~0.98),合并特异度为0.98(95%CI:0.95~0.99),合并阳性似然比为19.52(95%CI:5.00~76.15),合并阴性似然比为0.04(95%CI:0.01~0.16),合并诊断优势比为565.45(81.80~3908.58),拟合ROC 曲线下面积0.9950。结论 肺脏超声诊断新生儿肺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X线高。鉴于其相对容易操作、实时可用、低成本和无电离辐射,目前的证据支持超声作为新生儿肺炎诊断的替代手段。  相似文献   

2.
背景:目前应用血CK或其同工酶(CK MM)筛查新生儿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的临床研究较少,其准确性尚不明确。 目的:系统评价血CK或CK MM筛查新生儿DMD的准确性。 设计:系统评价/Meta分析。 方法:检索Medlin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Scopus、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起始时间均为1975年1月1日,Medline(PubMed)检索截止时间为2022年11 月5日,其他数据库检索截止时间为2022年10月5日。纳入以血CK或CK MM筛查新生儿DMD的诊断准确性研究。采用QUADAS 2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及临床适用性评价;提取文献数据,应用Stata 15.0和Meta Disc 1.4软件进行Meta分析;合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PLR)、阴性似然比(NLR)、诊断比值比(DOR),并绘制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计算AUC和Q指数值。 主要结局指标:敏感度和特异度。 结果:CK筛查DMD纳入11篇文献,共1 351 953例新生儿;敏感度97%(95%CI:88%~99%),特异度100%(95%CI:100%~100%),PLR 1 131(95%CI:370~3 455),NLR 0.01(95%CI:0.00~0.19),DOR 16 476 (95%CI:4 115~65 963),AUC为0.995 4,Q指数为0.974 0;Deeks检验P=0.12,发表偏倚的可能较小。CK MM筛查DMD纳入5篇文献,共156 547例新生儿;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100%(95%CI:100%~100%),PLR 3 925(95%CI: 3 925~3 925),NLR 0.00(95%CI:0.00~0.00),DOR 23 094 (95%CI:5 773~92 384);AUC为0.925 2,Q指数为0.859 4。 结论:应用血CK或CK MM筛查新生儿DMD的准确性高,有助于早期诊断DMD。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RP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计算机检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 EMBASE、Cochrane图书馆、PubMed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89年1月至2011年7月),获得CRP诊断新生儿确诊败血症的文献。采用QUADAS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MetaDisc 1.4和RevMan 5.0软件检验各文献间的异质性,并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进行加权定量合并,计算敏感度和特异度及其95%CI。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行敏感度分析。结果 20篇文献进入Meta分析。分析结果显示:CRP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69(95%CI:0.65~0.72)和0.87(95%CI:0.86~0.89),SROC AUC为0.88,Q*指数为0.81。CRP>8 mg·L-1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8(95%CI:0.82~0.92)和0.86 (95%CI:0.81~0.90),SROC AUC为0.94,Q*指数为0.88;CRP≥8 mg·L-1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54(95%CI:0.47~0.61)和0.81(95%CI:0.76~0.85),SROC AUC为0.80,Q*指数为0.74;两者合并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0(95%CI:0.65~0.74)和0.83(95%CI:0.80~0.86),SROC AUC为0.88,Q*指数为0.82。在纳入文献中标本来源和检测方法的差异等非阈值效应因素是产生异质性的原因。结论 CRP对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有助于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定量评估支气管镜介导标本对儿童结核病(TB)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Ovid、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起止时间为建库至2016年2月,并回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QUADAS-2量表行文献偏倚风险评估。以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作为TB诊断的金标准,评估支气管镜介导标本(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支气管黏膜组织及支气管黏膜刷检)及不同检测方法诊断儿童TB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以胃液作为对照标本。采用Meta-Disc 1.4软件进行Meta分析,建立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 (AUC)等。采用Stata 12.0软件绘制Deek′s漏斗图评估发表偏倚。结果 14篇文献进入Meta分析,纳入2 781份(1 082例患儿)的支气管镜介导标本。①14篇文献报道了支气管镜介导所有标本对儿童TB的诊断,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38(95%CI:0.35~0.41)和1.00(95%CI:0.99~1.00);按照标本及检测方法行亚组分析,支气管黏膜组织活检的敏感度为0.51(95%CI:0.40~0.61),特异度为1.00(95%CI:0.81~1.00);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涂片和PCR的敏感度分别为0.36(95%CI:0.32~0.40)、0.21(95%CI:0.15~0.28)和0.58(95%CI:0.46~0.69),特异度分别为1.00(95%CI:0.99~1.00)、1.00(95%CI:0.98~1.00)和1.00(95%CI:0.84~1.00)。②10篇文献报道胃液对儿童TB的诊断,胃液培养敏感度为0.52(95%CI:0.47~0.57),特异度为1.00(95%CI:0.98~1.00);涂片敏感度为0.25(95%CI:0.16~0.36),特异度为1.00(95%CI:0.95~1.00)。③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所有检测方法诊断TB的SROC AUC为0.883 9;胃液所有检测方法诊断TB的SROC AUC为0.873 7。④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涂片和胃液诊断TB文献的Deeks′检验P分别为0.005、0.014和0.147。结论 支气管镜介导的标本对儿童TB的诊断价值是肯定的,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作为最常用的标本采用培养和涂片对TB诊断的敏感度不优于胃液。  相似文献   

5.
目的 系统评价CRP对不明原因发热儿童严重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纳入CRP对不明原因发热儿童严重细菌感染诊断价值的文献,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2年10月。采用QUADAS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使用MetaDisc 1.4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及Meta分析。结果 初检到314篇文献,7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进入系统评价(n=2 179)。6篇为前瞻性研究,1篇为回顾性研究。CRP的最适界值为30~91 mg·L-1。严重细菌感染的患病率为1.7%~29.3%。4篇文献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是严重细菌感染独立的预测因素。报道敏感度和特异度文献间具有高度的异质性,采用描述性分析,CRP不同最适界值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敏感度为33%~89%,特异度为75%~97%。报道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的文献间具中度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式合并,合并阳性似然比为4.43 (95%CI:3.49~5.63),阴性似然比为0.39(95%CI:0.29~0.54)。SROC曲线下面积为0.85,Q指数为0.78。结论 在以不明原因发热就诊的婴幼儿中,CRP对严重细菌感染具有中等的诊断价值,应用时尚需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实验室检查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对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获得PCT对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性研究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3年7月,按照QUADAS 标准评价纳入文献质量。采用Meta-Disc 1.4 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进行汇总和异质性检验,绘制综合受试者特征曲线(SROC),行敏感性分析和异质性原因分析。使用Stata 12.0软件判断发表偏移并绘制漏斗图。结果 12篇文献进入Meta分析(中文5篇,英文7篇)。①汇总敏感度0.95(95%CI:0.92~0.97),特异度0.89(95%CI:0.86~0.92),阳性似然比11.09(95%CI:5.73~21.49),阴性似然比0.07(95%CI:0.05~0.11),诊断比值比122.01(95%CI:65.08~228.75),SROC 曲线下面积(AUC)0.977 7,Q*指数0.933。②分别剔除样本量<50文献、中文文献和回顾性研究文献的敏感性分析显示,上述诊断参数的95%CI与原数据有较大重叠。③特异度、阳性似然比的文献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研究地域、PCT检测方法和细菌性脑膜炎诊断标准可能不是异质性产生的原因。④以PCT 5 μg·L-1界值诊断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的敏感度、特异度,SROC AUC和Q*指数最大。结论 PCT在鉴别诊断儿童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中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但各研究间存在异质性,使用PCT鉴别诊断儿童细菌性脑膜炎仍需结合具体的临床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为参考试验,评价QuantiFERON-TB Gold test(QFT)和T-SPOT.TB两种IFN-γ释放试验诊断儿童潜伏结核菌感染的准确性。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等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0年3月。全面检索IFN-γ释放试验诊断儿童潜伏结核菌感染的文献,按照诊断试验的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纳入文献的特征信息(研究背景、设计信息和诊断参数信息)。根据QUADAS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采用Meta-Disc1.4软件进行Meta分析,检验异质性,并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对纳入文献予以加权定量合并,计算汇总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诊断优势比及其95%CI,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共检出相关文献285篇,按照文献纳入标准,最终纳入13篇文献(英文文献12篇和中文文献1篇)。10篇文献报道了QFT试验对儿童潜伏结核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汇总敏感度为0.40(95%CI:0.37~0.44)、汇总特异度为0.87(95%CI:0.85~0.88)、汇总阳性似然比为6.21(95%CI:3.07~12.54)、汇总阴性似然比为0.46(95%CI:0.31~0.68)、汇总诊断优势比为15.58(95%CI:7.47~32.48),SROC AUC为0.8931。4篇文献报道了T-SPOT.TB试验对儿童潜伏结核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汇总敏感度为0.74(95%CI:0.68~0.79)、汇总特异度为0.84(95%CI:0.81~0.87)、汇总阳性似然比为4.66(95%CI:1.27~17.12)、汇总阴性似然比为0.42(95%CI:0.18~0.99)、汇总诊断优势比为13.71(95%CI:3.71~50.72),SROCAUC为0.8306。结论 IFN-γ释放试验适用于进一步鉴别诊断儿童是否处于潜伏结核菌感染,不适合儿童潜伏结核菌感染的筛查。  相似文献   

8.
背景 针对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筛查的组配方案的系统评价报道较多,而筛查的最佳窗口期和适宜的筛查机构也同样值得关注。 目的 评估在不同筛查窗口期和筛查机构中进行新生儿危重症CHD(mCHD)筛查的诊断准确性和假阳性率。 设计 诊断准确性研究的Meta分析。 方法 本文文献检索和筛选是在新生儿CHD筛查(NCHDS)指南中实现的。筛查金标准:筛查阳性婴儿行心脏超声检查确诊为mCHD,或随访出现CHD症状和体征后经心脏超声或手术或心脏导管介入术证实为mCHD。 以QUADAS-2量表对纳入文献行偏倚风险及临床适用性评价,提取文献数据,应用随机效应模型汇总敏感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等诊断准确性参数。 主要结局指标不同筛查窗口期和筛查机构的筛查准确性。 结果 ①关于筛查窗口期的16篇文献中,筛查窗口期在生后≤24 h 9篇, ~48 h 7篇, ~72 h 3篇,6~72 h 3篇,筛查新生儿mCHD的敏感度分别为0.788(95%CI:0.600~0.921)、0.579(95%CI:0.378~0.757)、0.586(95%CI:0.369~0.775)和0.897(95%CI:0.836~0.937),特异度分别为0.985(95%CI:0.946~0.996)、0.998(95%CI:0.994~0.999)、0.996(95%CI:0.987~0.999)和0.994(95%CI:0.983~0.998),假阳性率分别为0.015 (95%CI:0.004~0.057)、0.002(95%CI:0.001~0.006)、0.004(95%CI:0.001~0.016)和0.006(95%CI:0.002~0.019);生后≤24 h、~48 h、~72 h和6~72 h筛查新生儿mCHD的AUC分别为0.916、0.973、0.939和0.973。②关于筛查机构的20篇文献中,产院15篇、NICU 2篇、社区2篇、产院+NICU 1篇,筛查新生儿mCHD的敏感度分别为0.701(95%CI:0.576~0.802)、0.797(95%CI:0.675~0.881)、0.571(95%CI:0.230~0.856)和0.821(95%CI:0.555~0944);特异度分别为0.995(95%CI:0.990~0.998)、0.885(95%CI:0.778~0944)、0.993(95%CI:0.988~0.996)和0.916(95%CI:0.189~0.998);产院和NICU筛查新生儿mCHD的假阳性率分别为0006 (95%CI:0.003~0.011)和0.030 (95%CI:0.001~0.636),AUC分别为0.960和0.757;产院生后≤24 h亚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17和0.996,生后>24 h亚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680和0.996。 结论 追求筛查的高敏感度、接受高假阳性率时可以选择生后6~24 h内进行筛查;追求低假阳性率时可选择生后24~72 h之后筛查,应选择在产院开展筛查mCHD,准确性高、假阳性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妊娠晚期孕妇和新生儿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的价值,为GBS感染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检索Pub Med、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收集RT-PCR用于妊娠晚期孕妇及生后7 d内新生儿GBS并与细菌培养金标准比较的诊断性研究,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5年5月。行文献质量评价,提取诊断参数,采用Meta Disc1.4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汇总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RT-PCR检测GBS的诊断价值。结果 17篇文献(20项研究)进入Meta分析,其中英文15篇,中文2篇,共纳入研究对象5 660例,5 938个研究标本。1Meta分析结果显示,RT-PCR检测GBS的汇总敏感度为0.92(95%CI:0.90~0.94),特异度为0.94(95%CI:0.93~0.95),阳性似然比为13.81(95%CI:8.80~21.69),阴性似然比为0.11(95%CI:0.06~0.20),SROC AUC为0.972 1,Q*指数为0.923 3。2分别剔除样本量100、中文语种、样本采集时间不明确和靶基因不明的文献行敏感性分析,显示剔除文献后各诊断参数95%CI与原数据基本重叠。3各诊断参数的文献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异质性,亚组分析提示研究对象和靶基因可解释部分异质性来源,样本类型可能不是异质性的来源。结论现有证据显示,RT-PCR检测GBS价值较高,可作为妊娠晚期孕妇和新生儿诊断GBS感染的重要检测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影像学检查[超声、肝胆核素显像和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在胆道闭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根据“biliary atresia,bile duct atresia”和“胆道闭锁,胆管闭锁”建立的检索式检索英文Pubmed、Embase、Medline数据库(起于建库)和中文CBM数据库(起于2000年1月1日),止于2020年4月26日,按胆道闭锁临床实践指南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使用QUADAS-2量表对纳入文献偏倚风险及临床适用性进行评价。提取文献数据,计算诊断参数。结果30篇超声文献进入Meta分析:肝门三角征(24篇文献),敏感度79%(95%CI:68%~86%),特异度97%(95%CI:94%~98%),I2>97%,诊断比值比(DOR)=103(95%CI:52~203),SROC曲线提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97(95%CI:0.95~098),Deeks检测P=0.28,发表偏倚的可能较小;胆囊形态、胆囊大小、胆总管有无和肝动脉直径各有9、12、5和6篇文献,敏感度分别为73%、78%、92%和83%,特异度分别为94%、76%、76%和78%,I2均>70%,DOR分别为42、11、12和17,SROC曲线提示AUC分别为0.94、0.81、0.92和0.87。32篇肝胆核素显像文献进入Meta分析,敏感度98%(95%CI:95%~99%),特异度75%(95%CI:69%~81%),I2>75%,DOR=140(95%CI:50~392),SROC曲线提示AUC为0.93(95%CI:0.91~0.95),Deeks检测P=0.05,发表偏倚的可能较小;按检查前口服肝酶诱导剂(苯巴比妥)、使用99m锝造影剂、肠道内显影和肠道或胆囊显影行亚组分析,各有18、28、18和11篇文献进入Meta分析,敏感度97%~99%,特异度75%~78%,I2均>75%,DOR分别为239、251、246和109。7篇MRCP文献进入Meta分析,敏感度92%(95%CI:79%~97%),特异度82%(95%CI:63%~92%),I2为75%和83%,DOR=52(95%CI:7~382),SROC曲线提示AUC为0.94(95%CI:0.91~0.96)。结论超声探测到肝门三角征较其他超声特征(胆囊形态、肝动脉直径、胆总管有无和胆囊大小)对诊断胆道闭锁有明确的优势;无论是检查前口服肝酶诱导剂、采用99m锝造影剂、肠道内显影或胆囊显影, 肝胆核素显像对胆道闭锁误诊率仍很高;MRCP对诊断胆道闭锁的结果不稳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粪便钙卫蛋白(FC)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诊断作用。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知网(CNKI)、维普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并结合手动检索作为补充,搜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5月。采用QUADAS标准评估纳入文献的质量;采用Meta-Disc 1.4和Stata 15.0软件行Meta分析,包括评价特异度、敏感度、似然比和诊断比值比,进行敏感性分析及异质性测试,绘制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及Fagan图。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包括1 719例新生儿。其中,低质量文献4篇,高质量文献2篇,其余均为中等质量。纳入研究间异质性较高,不存在阈值效应及发表偏倚。应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FC对NEC诊断的汇总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0.80(95% CI:0.78~0.82)、0.86(95% CI:0.83~0.89),阴性似然比、阳性似然比、诊断比值比分别为0.19(95% CI:0.14~0.26)、4.71(95% CI:3.57~6.23)、29.56(95% CI:17.98~48.61)。SROC曲线下面积为0.9131,Q*指数为0.8456。Fagan图显示FC不增高时NEC发生概率为13%,FC增高时NEC发生概率提高为86%。Meta回归分析发现异质性来源于其他非协变量因素。结论 FC对NEC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潜力及效能。FC测定可用于NEC的诊断,但应与临床表现及其他相关实验室检查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系统评价外周血IL-6对新生儿脓毒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图书馆公开发表的有关文献,检索时间截止至2014年9月。采用QUADAS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采用Metadisc1.4及Stata11.0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并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进行定量合成;计算敏感度、特异度及其95%CI,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及Q*指数。结果 共计33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IL-6对新生儿脓毒症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9(95%CI:0.76~0.81)和0.83(95%CI:0.81~0.85),SROC的AUC为0.89,Q*指数为0.83;IL-6不增高时新生儿脓毒症发生概率为5%,IL-6增高时新生儿脓毒症发生概率提高为60%。结论 外周血IL-6对新生儿脓毒症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有助于早期诊断新生儿脓毒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尿白介素18(IL-18)用于早期诊断儿童急性肾损伤(AKI)的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PubMed、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中国知网、维普及万方数据库等,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至2018年3月,获得尿IL-18诊断儿童AKI的文献。采用诊断准确性研究的质量评估方法2(QUADAS-2)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应用Meta-Disc 1.4和STATA 1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包括1 214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尿IL-18诊断儿童AKI的合并灵敏度为0.74(95%CI:0.69~0.79),合并特异度为0.66(95%CI:0.63~0.69),合并阳性似然比为2. 30(95%CI:1. 80~2. 92),合并阴性似然比为0. 42(95%CI:0. 31~0. 56),合并诊断比值比为6. 50(95%CI:4.20~10.07),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79(S.E.=0.025)。结论尿IL-18是早期预测儿童AKI的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其诊断准确性中等。  相似文献   

14.
降钙素原对新生儿脓毒症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对新生儿脓毒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索Cochrane 图书馆、PubMed、Ovid、Springer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90年1月至2009年10月)中的文献,按照诊断试验的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纳入研究的特征信息(研究背景、设计信息和诊断参数信息)。数据分析采用Meta-DiSc 1.4和SPSS 12.0软件,检验异质性,并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对所有研究予以加权定量合并,计算敏感度、特异度及其95%CI。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最后进行敏感度分析和不同组间敏感度比较。结果 共检索出相关英文文献446篇,中文文献98篇,其他语种文献21篇。阅读标题和摘要,按照纳入标准,最终获取文献33篇(英文文献18篇,中文文献11篇,其他语种文献4篇),入选新生儿3 599例。3篇文献新生儿出生时检测脐血PCT水平临床诊断早发型脓毒症,汇总敏感度、特异度和SROC AUC分别为77.7%、82.8%和0.833 7;8篇文献新生儿出生后至12 h检测血清PCT水平临床诊断早发型脓毒症,汇总敏感度、特异度和SROC AUC分别为76.7%、87.1%和0.896 5;4篇文献新生儿出生后12~24 h检测血清PCT水平临床诊断早发型脓毒症,汇总敏感度、特异度和 SROC AUC分别为76.6%、88.5%和0.884 4;6篇文献新生儿出生后24~48 h检测血清PCT水平临床诊断早发型脓毒症,汇总敏感度、特异度和SROC AUC分别为69.8%、88.2%和0.894 7;15篇文献新生儿出生后≥72 h检测血清PCT水平临床诊断晚发型脓毒症,汇总敏感度、特异度和SROC AUC分别为79.0%、92.3%和0.963 2;15篇文献新生儿出生后≥72 h检测血清PCT水平确诊晚发型脓毒症,汇总敏感度、特异度和SROC AUC分别为84.5%、80.9%和0.934 5。PCT检测敏感度分析表明,国家、研究人群、疾病严重程度和PCT检测阈值的不同是产生异质性的原因。结论 PCT对新生儿脓毒症诊断效能较高,临床可多应用该诊断指标,有助于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同时临床上需要注意联合PCT和其他诊断指标,进一步提高新生儿脓毒症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质子治疗儿童常见颅内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PubMed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截止时间为2016年9月,纳入质子治疗儿童常见颅内肿瘤的临床研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MetaAnalyst及STATA12.0进行合并分析,对无法合并的结局指标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11篇研究进入系统评价,9篇为病例系列报告, 2篇为非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接受质子治疗的颅内肿瘤患儿531例,颅咽管瘤2篇(45例),星形细胞瘤2篇(59例),髓母细胞瘤4篇(228例),室管膜瘤2篇(120例),未分病理类型报道1篇(79例)。①总生存率(OS):分别有5、10和6篇文献报道了2、3和5年OS。2篇非随机对照试验中,3年OS质子治疗组分别为94.1%和94.0%,光子治疗组分别为96.8%和92.5%;1篇报道了5年OS,质子治疗组和光子治疗组分别为82.0%和87.6%。病例系列报告的文献间存在异质性(I2>50%,P<0.1),亚组采取随机效应模型合并,2、3和5年的OS分别为94%(95%CI:0.90~0.97)、90%(95%CI:0.86~0.93)和87%(95%CI:0.82~0.93)。②局部控制率(LC):分别有3、4和2篇文献报道了2、3和5年LC,文献间有异质性(I2>50%,P<0.1),亚组采取随机效应模型合并,2、3和5年的LC分别为 93%(95%CI:0.88~0.98)、86% (95%CI:0.81~0.92)和77% (95%CI:0.70~0.85)。③第二原发性恶性肿瘤(SMN):4篇文献报道了1例髓母细胞瘤治疗后并发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④不良反应: 9篇文献报道了不良反应,1篇未进行分级报道,8篇文献(465例)报道了3级以上听力损伤16例,3级以上视力损伤6例,需要激素替代治疗的内分泌功能障碍16例。结论:质子治疗儿童颅内肿瘤患者前,尚需高质量、大样本的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16.
背景:既往认为轻度新生儿却氧缺血性脑病(HIE)具有良好的长期结局,但近年来有证据表明轻度新生儿HIE较正常儿童存在不良神经发育结局。 目的:探讨轻度新生儿HIE是否受益于亚低温治疗。 设计:系统评价/Meta分析。 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CINAHL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英文文献检索截止时间分别为2021年11月12日和2021年12月6日。阅读文题和摘要初筛,之后阅读全文进行再筛。再筛排除标准(满足以下条件之一):①轻度新生儿HIE诊断不符合(改良)Sarnat标准;②新生儿合并有先天畸形;③不能提取新生儿轻度HIE的结局数据;④随访时间<12月。采用Revman 5.4和R语言对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整合。异质性采用I2检验,I2>50%选用随机效应模型,I2≤50%选用固定效应模型。使用GRADE评价证据体质量,证据体中文献数量≥10篇进行发表偏倚分析。 主要结局指标:≥12月龄新生儿HIE死亡率和神经系统伤残联合发生率。 结果:中英文数据库共检索到1 839 篇,再筛113篇,最终24篇文献进入本文 Meta 分析。其中RCT 4篇,队列研究7篇,病例系列报告13篇。21篇文献以二分类变量报告神经系统伤残,3篇文献以连续变量报告神经系统伤残。随访时间在12个月至3岁16篇,>3岁9篇(1篇文献分别在随访至24月和7岁时报告了神经系统伤残事件)。24篇文献在观察期间均未报告死亡事件。21篇以二分类变量报告的文献中,轻度新生儿HIE总样本量为369例,神经系统伤残发生率为21%(95%CI:14%~29%=,I2=80%,Egger检验提示存在发表偏倚(t=4.68,P<0.01);亚低温治疗亚组和非亚低温治疗亚组神经系统伤残发生率分别为11%(95%CI:0~23%)和21%(95%CI:13%~29%)。4篇RCT比较接受亚低温治疗和非亚低温治疗的轻度新生儿HIE患儿神经系统伤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8,95%CI:0.27~2.31,I2=0,P=0.62);4篇队列研究将接受非亚低温治疗轻度新生儿HIE患儿与正常对照儿童相比,神经系统伤残发生率增加19倍(OR=19.06,95%CI:7.01~51.85,I2=42%,P=0.16)。随访12月龄至3岁亚组和>3岁亚组神经系统伤残发生率分别为20%(95%CI:11%~29%)和24%(95%CI:11%~36%)。 结论:轻度新生儿HIE随访到3岁潜在的神经系统联合伤残风险增加至24%,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予以亚低温治疗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GC)预防足月择期剖宫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linicalTrials.gov、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和维普期刊数据库(VIP),纳入足月妊娠择期剖宫产的孕妇产前给予GC预防新生儿RDS的RCT,试验组产前给予GC治疗(药物种类、剂量、给药途径、疗程不作限制),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或为空白对照。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索,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8年4月19日。主要结局指标为新生儿RDS发生率和新生儿病死率,次要指标为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增快(TTN)发生率、新生儿呼吸困难发生率、因呼吸困难入住NICU率、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产妇感染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按照Cochrane手册推荐的RCT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4篇RCT文献3 893例单胎新生儿。4篇文献质量中等。Meta分析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新生儿RDS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45,95%CI:0.24~0.83),新生儿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和对照组TTN发生率(OR=0.41,95%CI:0.29~0.59)、新生儿因呼吸困难入住NICU率(OR=0.42,95%CI:0.29~0.63)和新生儿呼吸困难发生率(OR=0.34,95%CI:0.22~0.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篇文献报告了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和产妇感染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产前应用GC,并未引起母亲严重的不良反应率。 结论:基于现有临床证据,产前使用1疗程的GC可以降低足月单胎择期剖宫产儿RDS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对不同热程不明原因发热儿童严重细菌感染(SBIs)的诊断价值。方法 计算机检索获得PCT对不明原因发热儿童SBIs诊断价值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4年7月,按照QUADAS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使用MetaDisc 1.4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不同平均热程(<24、~48和>48 h)PCT、WBC和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诊断SBIs的敏感度、特异度等指标进行汇总,并进行异质性检验,绘制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使用Stata 12.0软件判断发表偏倚并绘制漏斗图。结果 初检到442篇文献,1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进入Meta分析(中文1篇,英文10篇)。①平均热程<24 h对SBIs的诊断价值:PCT的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5(95%CI:0.69~0.80)和0.80(95%CI:0.77~0.83),SROC AUC为0.870(95%CI:0.817~0.923);WBC的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48(95%CI:0.41~0.55)和0.54(95%CI:0.51~0.58),AUC为0.484(95%CI:0.440~0.663);ANC的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30(95%CI:0.21~0.40)和0.78(95%CI:0.73~0.83)。②平均热程24~48 h对SBIs的诊断价值:PCT的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6(95%CI:0.79~0.91)和0.63(95%CI:0.60~0.67),AUC为0.857(95%CI:0.761~0.953);WBC的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54(95%CI:0.44~0.65)和0.46(95%CI:0.41~0.51),AUC为0.558(95%CI:0.479~0.636);ANC的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47(95%CI:0.28~0.66)和0.12(95%CI:0.08~0.17)。③平均热程>48 h对SBIs的诊断价值:PCT 的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3(95%CI:0.75~0.90)和0.55(95%CI:0.50~0.59),AUC为0.816(95%CI:0.596~0.996);2篇WBC文献的敏感度分别为0.69(95%CI:0.41~0.89)和0.34(95%CI:0.28~0.41),特异度分别为0.81(95%CI:0.69~0.91)和0.29(95%CI:0.24~0.35);AN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7(95%CI:0.75~0.95)和0.40(95%CI:0.34~0.46)。结论 对不明原因发热儿童诊断SBIs的价值,发热<24 h检测PCT有较高的特异度;发热24~48 h检测PCT有较高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位基因、基因型、基因单倍型多态性与先天性心脏病(CHD)的相关性。方法 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起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1年12月,并且对重要文献的参考文献采取手工回溯检索。获取VEGF与CHD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和传递不平衡检验文献。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1.1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根据检验结果选择适当的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 6篇文献共10项独立研究纳入分析,漏斗图检验存在发表偏倚。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 VEGF C-2578A和G-1154A位点等位基因变异显著增加DiGeorge综合征患者的CHD易感性,OR分别为1.40(95%CI:1.04~1.16)和1.87(95%CI:1.27~2.75);G-634C位点的等位基因变异显著增加普通病例的CHD易感性,OR=1.29, 95%CI:1.02~1.62。② G-1154A位点(AA+AG)为DiGeorge综合征患者合并CHD的危险因素,OR=2.10, 95%CI:1.32~3.34。③单倍型AAG在DiGeorge综合征患者中显著增加CHD易感性,OR=1.82, 95%CI:1.31~2.54;单倍型CGC显著降低普通病例CHD风险的保护作用,OR=0.79, 95%CI:0.63~0.99。结论 VEGF等位基因、基因型、基因单倍型多态性与CHD易感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在DiGeorge综合征患者与普通患者间存在差异;在不伴DiGeorge综合征的人群中,特定单倍型(CGC)则有显著降低CHD风险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定量分析大气可吸入性颗粒物(PM2.5,PM10)暴露对儿童哮喘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Ovi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4年11月,同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纳入可吸入性颗粒物暴露与儿童哮喘关联的观察性研究文献。采用NOS和AHRQ量表进行文献偏倚评价。以可吸入性颗粒物浓度每升高10 μg·m-3与儿童哮喘发病风险关联强度的OR及其95%CI作为效应量,按急性效应和慢性效应分别行Meta分析,进一步按PM2.5和PM10行亚组分析。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2.0软件分别行异质性分析及发表偏倚检验,根据异质性分析结果采用相应的效应模型合并效应值。结果 31篇文献进入Meta分析,队列研究10篇,横断面研究12篇,病例交叉研究8篇,时间序列研究2篇。①22篇文献报道了可吸入性颗粒物对儿童哮喘发病风险的慢性效应,文献间具异质性,随机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合并OR=1.10(95%CI:1.03~117),即大气PM2.5或PM10浓度每上升10 μg·m-3,儿童哮喘的发病风险升高10%,亚组分析显示,PM2.5和PM10的合并OR值分别为1.08(95%CI:1.02~1.15)和1.10(95%CI:1.01~1.20)。②9篇文献报道了可吸入性颗粒物对儿童哮喘发病风险的急性效应,文献间具异质性,随机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合并OR=1.05(95%CI:1.02~1.08),即大气PM2.5或PM10浓度每上升10 μg·m-3,儿童哮喘的发病风险升高5%;亚组分析显示,PM2.5和PM10的合并OR值分别为1.06(95%CI:1.02~1.10)和1.05(95%CI:1.02~1.08)。③Egger直线回归法发表偏倚检验显示,急性效应不存在发表偏倚,慢性效应存在发表偏倚。结论 PM2.5和PM10水平与儿童哮喘发病风险的急性和慢性效应存在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