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 老年慢性便秘的概念 指老年人在无明显原因的状况下,大便次数减少和(或)粪便干燥难解,一般2d以上无排便,提示存在便秘.但这里还要考虑到健康人排便习惯的问题,有人曾对健康人排便习惯作调查发现:每天排便1次约占60%,1天几次者30%,几天1次者10%.因此对有无便秘必须根据本人平时排便习惯和排便有无困难作出判断[1].  相似文献   

2.
谈谈便秘     
溪瑜 《食品与健康》2013,(10):16-17
大家对便秘并不陌生,尤其是中老年人,被便秘困扰者为数不少。其实,便秘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较复杂的症状,是因某种疾病造成的。 正常人排便习惯和时间各不相同,对一组健康人调查结果表明,排便习惯为每日1~2次或1~2日1次的占60%,粪便多为成型或软便;少数健康人的排便次数可达1日3次,约占30%;  相似文献   

3.
健康人排便习惯多为每天1~2次或每1~2天排一次,粪便多成形或软便.少数健康人的排便次数可达每天3次或每3天排一次.粪便半成形或呈腊肠样硬便。虽然排便间隔或次数不同,但只要大便不稀.不干燥硬结.排便时不费力,都属于正常状态。如果每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并伴明显排便困难,就是便秘。  相似文献   

4.
过去,便秘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但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的增加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很多年轻人也受到了慢性便秘的困扰。那么什么是便秘呢?健康人排便习惯大多是1天排1~2次或者1~2天排1次,粪便多为成形便或软便。一般来讲,如果每周排便〈2~3次,粪便硬如羊粪,且大便量极少,排出困难,  相似文献   

5.
便秘     
便秘(constipation)是指排便频率减少,7天内排便次数少于2~3次,粪便量少且干硬,并常有排便困难。部分人习惯于隔数日排便1次而并无不适,故不能以每天排便1次作为正常排便的标准,应以各人的排便习惯确定是否便秘。1临床思维的必要前提1.1病史询问要点1.1.1进食的质与量进食少及食物过于精细、少渣可导致便秘。1.1.2服药史长期滥用泻药,如番泻叶、双醋酚酊等可造成泻剂依赖性便秘;抗胆碱能药、神经阻断药、抗忧郁药及硫糖铝、氢氧化铝等也能造成便秘。1.1.3有无直肠、肛门器质性疾病,如痔、肛裂、肛门瘢痕性狭窄及结肠病变。1.1.4有无甲状腺功…  相似文献   

6.
便秘     
便秘(constipation)是指排便频率减少,7天内排便次数少于2—3次,粪便量少且干硬,并常有排便困难。部分人习惯于隔数日排便1次而并无不适,故不能以每天排便1次作为正常排便的标准,应以各人的排便习惯确定是否便秘。1临床思维的必要前提1.1病史询问要点1.进食的质与量进食少及食物过于精细、少渣可导致便秘。2.服药史长期滥用泻药,如番泻叶、双醋酚酊等可造成泻剂依赖性便秘;抗胆碱能药、神经阻断药、抗忧郁药及硫糖铝、氢氧化铝等也能造成便秘。3.有无直肠、肛门器质性疾病,如痔、肛裂、肛门瘢痕性狭窄及结肠病变。4.有无甲状腺功能减退、垂…  相似文献   

7.
便秘是因粪便在肠腔内存留时间过长,其水分过量吸收,导致粪便过于干燥,以致排出困难。便秘是一个症状,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正常情况下,食物经过胃肠道消化、吸收,其残渣形成粪便排出,常需24—48小时。所以,健康成人每天排1次成形的大便。排便习惯个体差异较大,有隔2~3天1次者,也有每天排便2~3次者。确定是否便秘应和平常排便习惯相比,如果排便次数确实比以前减少,且粪便干燥硬结,才能算作便秘。  相似文献   

8.
提到便秘,一般人很可能会回答:“没有养成一天排便一次的习惯。”事实上,有人一天两次,也有人一周排便一次,但是身体并无任何不适,所以,排便的日期长短纯粹是个人习惯。当自己的排便习惯出现异常,次数明显减少,这才是便秘。形成便秘的原因很多,例如:环境或饮食的变化,其他疾病引起的反射性便秘、痔疮等都是。若  相似文献   

9.
1概述 便秘是一种常见症状,是指具有排便频率减少(7天内排便次数少于2~3次)、排便困难和粪便干结等情况.正常人排便习惯不一,部分正常人习惯于隔数天排便一次而并无异常,故不能以排便1次/d作为正常排便的标准.习惯性便秘又称为单纯性便秘,属于功能性便秘,其发生的原因有:①精神神经因素影响;②肠道紧张性降低;③结肠运动功能失调;④药物影响;⑤食物缺乏纤维素;⑤腹肌及盆肌的张力不足.  相似文献   

10.
<正> 便秘是指大便次数减少和/或粪便干燥难以解出,一般两天以上没有大便则提示有便秘存在。但健康人之间可有较大个体差异,判断是否存在便秘必需根据个人的排便习惯和排便是否困难来决定。便秘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个症状,多种全  相似文献   

11.
习惯性便秘     
习惯性便秘首都医学院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于中麟便秘系指排便次数或排便量较正常时减少,并伴有不适感称为便秘,但排便习惯个体间差异较大,一般绝大多数人每日排便一次,但也有人2~3天排便一次而毫无痛苦,则不能称为便秘,也有人虽每天排便量很少,但不伴有任...  相似文献   

12.
便秘是一个症状。一般认为不能每日不费力地排一次软便为便秘。但排便习惯个体差异颇大,正常人可多至1~2次/日,少至1次/2~3日,排便过程25%的时间内用力不算便秘。故便秘的诊断应主要依据排便习惯的改变和排便困难的程度而定。引起便秘的病因很多,一些代谢、内分泌异常、神经系统、结肠、直肠和肛门等器  相似文献   

13.
大多数健康人每日排便1次,隔日或2—3天排便一次也属正常。如果因为某种原因,使粪便在肠道内滞留时间过长,粪便内所含的水分被过度吸收,以致粪便过于干燥、坚硬,排出困难,正常排便规律打乱,就称为便秘。一般说来,短期便秘对人体的影响不大,但便秘长期得不到纠正,直肠内的有害物质  相似文献   

14.
<正>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同时排便困难,粪便干结。正常人每天排便1~2次,或者2~3天排便1次,便秘患者每周排便少于2次。便秘并不是单纯的一种疾病,通常是一些急慢性疾病的症状,但有时它往往成为患者的主要痛苦。如何在不长期依靠药物下维持人们较为正常的排便习惯,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便秘多数属于单纯功能性便秘,除适当活动以外,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饮食调理改善症状,其目的是养成良好习惯,利用食物因素增加粪量,刺激肠蠕动增强排便能力。  相似文献   

15.
恶性肿瘤患者便秘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便秘是一种以少(排便次数每周少于3次,大便量少)、硬(大便干硬)、难(排便不畅或排便困难)为特征的个体排便习惯改变,常伴腹胀等症状,便秘严重者可致全身不适,烦躁不安。为了解恶性肿瘤患者便秘发生情况,现对我院2006年1~12月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便秘发生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们用吗丁啉和胃得乐治疗老年人便秘2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本文26例,男性6例,女性20例,其中60岁~70岁14例,70岁~80岁10例,80岁以上2例。基础疾病:糖尿病6例,慢支肺气肿5例,消化性溃疡病8例,甲状腺功能亢进1例,溃疡性结肠炎1例。便秘情况:3天排便1次者11例,4天排便1次者10例,5天排便1次者3例,6天排便1次者2  相似文献   

17.
习惯性便秘是指经常性的大便秘结,排便的时间间隔过长,粪便干燥难解。若排便时间间隔经常超过48小时以上,且多伴排便困难者,除器质性病变和一些健康者的特殊排便习惯外均可视为习惯性便秘。中老年人比较容易出现习惯性便秘,而且往往随着年龄的增长日渐加重。据资料显示:65岁以上的老人中,30%的人有习惯性便秘,25%的人服用缓泻剂。引起老年人习惯性便秘的原因很多,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8.
便秘患者容易变成慢性便秘,即习惯性便秘,这是与其不合理的饮食起居习惯密切相关的。要想解决便秘困扰,正确的生活习惯非常重要。以下几个原则,是便秘患者应该遵守的。三宜宜定时排便结肠运动有一定规律性,早晨起床后随着人由夜里平卧转变为起立活动,会发生直立反射,产生大的集团蠕动,推动粪便下移进入直肠,引起排便反射。便秘者不管有无便意,每天早晨应有意地去厕所蹲5分钟左右,经过一段时间,就会建立正常的排便习惯。宜早睡早起早起活动活动,及时早餐,从容排便,充分利用人生理性排便时刻,是纠正习惯性便秘的最好办法。宜经常运动平时经常…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便秘患者也越来越多。 便秘新概念 过去认为,一般排便时间超过2天,便条干结,排便困难,即为便秘。现在,人们对便秘概念的认识已有更新。有些患者排便时间并未超过2天,甚至1天内解几次大便,便条亦不干结,但每次排便时间延长,排出困难;而有些患者排便时间虽超过2天,但排便通畅。鉴于此,判断是否便秘不能再单纯地以排  相似文献   

20.
排便习惯训练在儿童功能性便秘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功能性便秘是儿童排便障碍的常见原因,为儿科常见病,占小儿便秘的90%以上,发病率高,直接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身心健康。排便习惯训练是在餐后半小时(胃结肠反射活跃期)安排小儿排便,逐渐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减少直肠粪便潴留,防止儿童功能性便秘发生的生活方式训练。本文旨在探讨排便习惯训练在预防、治疗小儿、儿童功能性便秘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