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俏梅 《中国针灸》2003,23(1):45-53
谢×,48岁,工人。初诊日期:2001年6月。因“月经淋漓不尽3月余”来本院治疗。经妇科常规检查及B超等检查,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予以“妇康片”等治疗2个疗程,均未见有明显好转,即来本科门诊治疗。每次月经的前4天经量、经色均正常,而后便淋漓不尽,直到下1次月经来潮。期间月经的经量少,色淡红,未见有血块及异味,无少腹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22岁,农民,已婚,1979年6月8日诊。13岁初潮,月经一直正常。80年仲春患痢疾,经治疗痢疾虽好转,而月经延期未讯。后经来大便下血。自此每逢经期大便下血。  相似文献   

3.
笔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与苓桂术甘汤合方运用,治疗一例发作性睡病,效果满意,现报导如下: 患者信占堂,男,24岁,农民。1984年4月9日初诊。自述1983年秋患“高烧”持续壹周不退,遂于医院检查,诊为“乙脑”,治疗月  相似文献   

4.
<正> 刘某,女,28岁,教师。1987年8月10日诊。诉:月经一直正常,生一女。因1986年春节后夫染赌习,伉俪失和,经闭不行,伴见脘腹胀满,饮食无味,夜卧不安。某院妇科检查  相似文献   

5.
妇科验案     
经行腹痛余×,女,28岁。1982年9月23日诊。素患痛经。每当月经来潮前三日即感膜及小腹胀痛,有时胁肋乳房亦酸胀不适。经行期间则少腹疼痛难忍,掣痛拒按,大汗淋漓,恶心欲吐,如临大病,常须卧床休息,并服止痛药后,方可逐渐缓解。患者13岁月经初潮,21岁顺产一男孩,月经周期正常,平素时带下。妇科检查,诊断为“慢性盆腔炎”。刻诊:月  相似文献   

6.
陈××,女,37岁。1982年12月21日诊。舌体麻痹二年余,时已时发,麻甚时感觉迟钝,食不知味。辗转治疗,疗效不显。审阅病历:各项检查无异常,诊断为“神经官能症”。中医所投之方有养血、平肝、熄风、祛痰等不同。刻下:舌体麻痹,感觉迟钝,不辨五味。察其舌体正常,舌质淡,苔白滑,脉沉  相似文献   

7.
少腹逐瘀汤出自清代医家王清任《医林改错》一书。方由当归、川芎、蒲黄、小茴香、干姜、延胡索、五灵脂、赤芍八味药组成,为主治血瘀证之良方。笔者运用少腹逐瘀汤治疗妇科多种疾患,均收效甚佳。今摘数例验案如下。1 痛经苏某,女,16岁,学生,1993年4月初诊。有痛经史二年,13岁月经初潮,初始月经来潮无定期,量少,6~7天净,无腹痛。患者月经来潮第1天时,因参加长跑,月经旋即而止,待下次月经再行时,腹痛剧烈,经水不畅,色紫暗,有小血块。此后每次经行必发痛经。检查:发育正常,面色青,苔薄白,脉沉弦。B超检查:子宫附件无异常。诊断为原发性痛经…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25岁,未婚,住院号211653。患者于1976年2月某日夜间突然发烧,恶心呕吐,同时全腹疼痛,以下腹为甚,第二天始缓解。此时扪到下腹有肿块,不活动,无压痛。后3个月中,腹痛类似发作多次。痛时下腹肿块增大变硬,缓解时则变软变小。疼痛与月经无关,也无一定规律性。曾到社、县医院检查,拟诊“阑尾炎局限性脓肿”,经肌肉注射青、链霉素、卡那霉素、及四环素静滴共50余日,并中药治疗,均无效。因肿块迅速增大,于1976年5月31日就诊入院。患者月经按期,色、量正常。检查:体温38℃,脉搏80次/分,血压100/  相似文献   

9.
汤××,女,45岁。1992年6月12日诊。既往月经正常,1991年1月开始月经逐渐减少,同年4月绝经,4个月后出现右少腹疼痛,逐日加重,每月约20~26日左右出现。西外科检查未发现肿瘤等阳性体征,妇科诊为“附件炎”。故用葡萄糖、氨苄、庆大、安腹痛等乏效。次年5、6月份疼痛至  相似文献   

10.
血府逐瘀汤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近几年来笔者运用该方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3例,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兹介绍如下: 例1 顾某,男,10岁。1994年2月来我院门诊,主诉因双上肢不自主抽动,时而出现挤眉弄眼,不停地做鬼脸,口内“啊啊”声反复发作,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病前后无发热,无咽痛,无四肢关节痛病史。祖母代述,1994年1月初曾去上海某医院诊治,检查X线胸片正常,心、脑电图正常,血沉,抗O亦正常,拟诊为小舞蹈  相似文献   

11.
代尔曼  马辉 《光明中医》2002,17(4):36-37
笔者自 1 998年 5月~ 2 0 0 0年 1 0月 ,采用中草药自拟方加减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例 1 0余例 ,效果颇佳。典型病例 :患者杨某某 ;女性 ,汉族 ,45岁 ,干部 ,以头晕 ,心悸、胁痛、腹胀、双侧上下肢散在性紫斑 3年 ,加重 1月为主诉 ,于 1 998年 5月 1 0日入院 ,在外院行骨穿检查正常 ,患者在伊宁市各家医院治疗疗效一般 ,故来我院行中草药治疗 ,入院诊断为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入院时症见头晕、心悸、胁痛、腹胀、双侧上下肢散在性紫斑、纳差、夜寐欠安 ;二便正常 ;舌质淡、苔白、脉弦细数 ,辅助检查 :血小板 :43× 1 0 9 L ;血色素 …  相似文献   

12.
经期吐衄(古称“倒经”或“逆经”),临床屡有所见,而经行咯血的病例尚属少见。笔者用养阴清肺汤化裁为基础方治愈2例,现报道如下,以餮同道。 例1:苗某,23岁,已婚,1987—9—15初诊。13岁月经初潮,月经周期准。经前1—2天咳嗽、咯血,已有三年之久。初次咯血患者疑有肺疾,遂在本院内科就诊,作过相关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待月经来潮后,症状自行消失。下次月经前,上述症状复现,又请妇科会诊,亦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即转中医治疗。就  相似文献   

13.
吴××,女,36岁。1991年7月1日诊。闭经两年余,当地医院用活血通经等法治疗无效,又经市某医除诊断为“早衰”、“子宫萎缩”、“更年期综合征”。用中西药及气功等治疗无效。患者出示市某医除各种检查报告单,小便常规、血常规正常,妇科检查未发现病变。B超提示:子宫大小4.4×4.0cm,光点分布正常,双侧附件未见肿大。意见:子宫萎缩。刻诊:头昏失眠,  相似文献   

14.
桂枝汤治愈汗闭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27岁,白领。初诊:2006-06-15主诉:患者自觉无汗出5年。患者自幼就出汗少,近5年来自觉无汗出,暑天烦热难忍,伴有低热,月经初潮13岁,周期正常,量偏少,平素体质较弱。曾做多项相关检查未发现异常。西医诊断为: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历年来服用中西药罔效,遂来就诊。诊见:精神疲乏,  相似文献   

15.
经闭治验     
郭××、女、30岁。主诉:停经两年,伴潮热骨蒸。14岁月经初潮,23岁结婚,婚后7年同居未生育,于1976年10月月经开始紊乱,周期20—40天,经量减少。1977年春即现头晕人倦,郁闷喜怒,月经完全停闭,间有白带。某医院检查:白细胞14,200,血沉24毫米/小时,妇检:阴毛脱落,宫颈2/3乳糜,宫体平卧稍小软,分泌物白色,量少,激素水平轻度低落→轻度影响。诊为“女性生殖器结核”,输卵管不通。使用链霉素、利福平、黄体酮等治疗,约一年未见效。又转某院治疗半年余亦无起色。1978年秋再转成都×医院诊治,诊断同前,仍用抗结核治疗,无显效。于1979年1月来我院改服中药治疗。查患  相似文献   

16.
1 诊断不明 ,非孕保胎王某某 ,女 ,2 5岁。 1 995年 5月 5日初诊。结婚2年 ,婚后不久曾流产 1次 ,嗣后月经过程不一 ,经服中药调经 ,汛准半年。现停经 2月 ,脉小滑、尿胶乳( + )。因有流产前车之鉴 ,要求服中药保胎 ,予中药泰山磐石散合寿胎丸方 ,每月进 3剂。服至第 5个月时 ,发现腹部平坦 ,并无胎动感 ,遂令“B”超检查 :未见妊娠。不久月经潮 ,无异常 ,惟量多尔。按 :患者有停经史 ,脉小滑、尿胶乳 ( + ) ,初诊之诊断有理有据 ,但错在笔者每月复诊时 ,没能进一步检查 ,没有能遂经“有者求之 ,无者求之”的原则 ,而是依样画葫芦 ,致错诊…  相似文献   

17.
<正> 张某,33,岁,工人,因月经闭止3月余于1991年4月30日初诊。患者18岁月经初潮,自初潮起,月经均后期,周期为40-60天,量少,经中西药治疗无效。但以往肌注黄体酮后月经尚能来潮。末次月经于1991年元月2日。刻诊:月经闭止3月余,时觉腰痠,阴道干涩,无白带,性欲淡薄,无腹痛等不适,饮食正常,大便时干,小便自调,舌质胖稍黯,苔白、脉沉弱,脸面满布乌斑。妇科  相似文献   

18.
姚石安 《国医论坛》1989,4(5):29-30
一、崩漏久发,泻南补北奏功 曹某某,女,32岁,1985年2月6日诊。 患者既往有月经不规则病史,2年前人工流产后行放环术,错经妄行更趋严重。西医检查,避孕环无异常,基础体温示无排卵,月经前宫内膜活检为增生期改变,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无排卵)。曾给予西药克罗米芬、中药舟栀逍遥散、二至丸等治疗求效。顷诊,漏下  相似文献   

19.
桃核承气汤出自《伤寒论》,由桃仁、大黄、桂枝、芒硝、甘草等5味药组成,具有破血逐瘀之效。原为太阳表邪不解,随经入腑而与血结,形成“少腹急结”之证而设。笔者师其法,运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获效满意。1经前期紧张综合征陈XX,4O岁。患者近5年来每月月经前4~5天出现烦躁不安,时有自言自语,或痴呆不语,夜卧不安,或啼哭不已,月经干净后症状消失。西医妇科诊为“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服安定类药物收效不显。神经科、妇科检查正常,头颅CT、脑电图检查均无殊。诊见神志恍格,哺哺自语,出言无序,院闷,少腹胀痛,大便秘结,3~…  相似文献   

20.
陈××,女,28岁,于1982年10月初诊。患者15岁初潮,经期正常,后因参加水中作业较多,渐渐出现浮肿,月经愆期。经中西医药治疗后浮肿时减时复,但月经一直愆期。就诊时已三年未孕,曾在某医院妇检,意见为子宫轻度发育不良,余无异常。患者形体肥胖,周身浮肿,尤以头面下肢为甚,伴头昏胸闷,心悸气短,肢体倦怠,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