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心脑血管药物致不良反应的原因,提出用药监护策略。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上报的不良反应报告9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统计分析,明确发生原因,提出相应的用药监护措施。结果心脑血管药物致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因素及用药因素有关,加强对患者的监护及合理使用药物可有效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采取合理的用药监护措施,可有效降低心脑血管药物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124例心脑血管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对124例心脑血管类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按报告类型、涉及患者性别与年龄、药品类别与剂型、所涉及的器官系统分类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4例心脑血管类药物不良反应中,一般药物不良反应87例(70.2%),新药物不良反应37例(29.8%),46岁以上中老年患者占83.06%;以化学药、注射剂为主,分别占82.26%、89.52%;涉及的器官系统损害主要为神经系统及皮肤、附件损害,分别占37.9%、31.45%。结论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应合理使用心脑血管类药物,密切监测中老年人用药,尽量减少注射剂的使用,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妊娠期药物致不良反应126例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从而减少或避免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来宾市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12~2015年间收集到的桂中地区妊娠期ADR报告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126例ADR报告中,妊娠期≥28周的发生率最高,共90例,占71.43%;作用子宫药物类38例居首位,占30.16%,其次为抗菌药物36例,占28.57%。在ADR涉及的孕妇安全用药级别中,B级药物最多,占60%。ADR涉及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寒战和皮疹。结论了解妊娠期ADR的特点、注意事项,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他汀类降脂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所致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针对性指导。方法对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我院使用他汀类降脂药物或联用其他药物致药物不良反应的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94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中,肌肉毒性反应占比最高(35.11%),其次为肝毒性及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分别占25.53%与19.15%,其中横纹肌溶解占比为25.53%)。使用的他汀类降脂药物主要有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其中辛伐他汀致药物不良反应占比高达41.49%;其次为阿托伐他汀占29.79%。他汀类降脂药物与抗心肌缺血药或降压药、抗凝药或抗血小板药、贝特类调脂药物、抗病毒药、抗菌药、抗糖尿病药、注射剂或中成药等药物联合应用均可致不良反应发生,其中与抗心肌缺血药或降压药联用最易发生不良反应(27.66%);其次为与抗凝药/抗血小板药或与贝特类调脂药物联合应用(分别占20.21%、17.02%)。男性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比例(56.38%)略高于女性(43.62%);70~79岁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概率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结论以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为主的他汀类降脂药物与抗心肌缺血、降压、抗凝、抗血小板等药物联合应用时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较高,主要表现为肝毒性与肌肉毒性,患者年龄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翟贰明 《山东医药》2013,53(29):105-106
药物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物在正常用法及用量下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为进一步规范ADR监测,避免或减少其发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现对我院2005~2011年发生ADR患者的用药情况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收集同期我院出现ADR并上报到全国ADR监测中心的540例患者临床用药报告表.根据ADR报表,按照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物品种及ADR涉及的系统、器官、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采用国家ADR监测中心制定的"常见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技术规范及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心脑血管类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探讨减少不良反应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心脑血管类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观察不良反应类型、患者年龄、性别、累及器官系统等。结果心脑血管类药物不良反应多发于46岁以上患者(83.3%)、多由一般药物引起(72.0%)、多为化学制剂(80.7%)及注射药物(88.7%)、神经系统(37.3%)和皮肤及其附件系统(31.3%)为主要累及系统。结论心脑血管类药物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及临床表现比较复杂,临床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情况,并提高用药合理性,减少不良反应,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黄剑辉 《内科》2012,7(3):288-289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7~2011年在我院治疗发生的145例药品不良反应患者的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34例),占总数的26.2%;以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有122例,占84.13%;与抗感染药物有关的ADR最多,占总例的58.62%,其次为中药注射剂,生物制品。结论医务工作者应开展全方位的ADR监测工作,正确使用药物进行治疗,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尽量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门诊高血压患者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其合理性。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我院就诊的875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我院数据库调查并记录所用抗压药物名称、数量、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的情况。结果本次调查发现我院前十高血压药物使用最频繁的是硝苯地平(121例),频率为13.83%;其次美托洛尔(111例),频率为12.69%;氯沙坦钾(84例),频率为9.60%。且CCB类药物使用频率高于其他种类药物;在875例处方使用情况主要分为4种:单独使用380例(43.43%)、二联应用332例(37.94%)、三联118例(13.49%)、四联45例(5.14%);单用情况使用ARB类最多,203例(53.42%),二联采用CCB+β受体阻滞剂类最多,122例(36.74%),三联采用CCB+β受体阻滞剂+ARB最多,55例(46.61%)。结论我院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仍有优化空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服用双黄连注射剂之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服用双黄连的剂量、用药时间、年龄,及与其他药物一起服用等情况。结果男性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女性;用药时间5~6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小;患者在服用双黄连注射剂时,超量服用剂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患者在服用双黄连注射剂时,同时服用其他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黄连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与性别、用药时间的长短、超量服用、合并药物等有关,医护人员一定要根据双黄连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叮嘱患者服用双黄连注射剂,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抗心律失常药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药品的选择和ADR的判断提供参考。方法对1995~2015年文献报道的326例抗心律失常药ADR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326例ADR病例中,男性患者187例(57.4%),女性患者139例(42.6%);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中,I类抗心律失常药引起的ADR共115例(35.3%),所占比例最高;胺碘酮是引起最多ADR的单个药物,共108例(33.1%);严重ADR共155例(47.5%)。结论临床应重视对抗心律失常药应用监测,掌握药品信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分析临床使用较普遍的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三大类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这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按照全国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的不良反应评判标准,对196例不良反应报告中患者的年龄、性别、服药方案、不良反应概率及临床表现、转归情况等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降压药物不良反应的性别差异不显著,60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ACEI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对呼吸系统影响最明显;CCB导致循环系统不良反应最常见;ARB的不良反应轻微而短暂,不良反应发生率与CCB无统计学差异,但显著优于ACEI.降压药的不良反应一般停药或换药后能自行消除,或经过对症治疗痊愈.结论 临床医生应当全面了解各类降压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结合患者的具体临床情况,制定药物差异化治疗方案,加强不良反应的监测分析,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上呼吸道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4月至11月的上呼吸道感染住院病历170份,对使用药物的品种、疗程、联合用药及合理用药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使用最多的药物是抗生素,抗生素品种达26种之多,主要是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其中一联用药有93例,占60.75%;二联用药有82例,占53.33%;三联用药有32例,占7.62%;四联用药有3例,占3.10%;疗程最长为31d。结论我院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用药需要优化。  相似文献   

13.
702例抗结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结核病专科医院住院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方法由结核科专业医师提供病程记录,医嘱单,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回顾性分析抗结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 222例住院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702例(57.4%),共25种。287例合并多种不良反应。总的不良反应为1 097例次。其中332例(332/1 222,27.17%)因不良反应严重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最多见的不良反应为血尿酸增高,占所有不良反应的37.28%(409/1 097)。96%的不良反应发生在60 d之内。结论应重视抗结核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加强对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和对患者的宣教,对具有危险因素的人群采取个体化治疗并密切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各种不良反应,需进一步完善抗结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呈报系统。  相似文献   

14.
702例抗结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结核病专科医院住院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方法由结核科专业医师提供病程记录,医嘱单,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回顾性分析抗结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 222例住院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702例(57.4%),共25种。287例合并多种不良反应。总的不良反应为1 097例次。其中332例(332/1 222,27.17%)因不良反应严重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最多见的不良反应为血尿酸增高,占所有不良反应的37.28%(409/1 097)。96%的不良反应发生在60 d之内。结论应重视抗结核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加强对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和对患者的宣教,对具有危险因素的人群采取个体化治疗并密切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各种不良反应,需进一步完善抗结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呈报系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患者在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期间饮酒导致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治疗体会.方法 分析6例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患者治疗期间饮酒发生不良反应的过程、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 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期间饮酒可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患者服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应尽量避免饮酒,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7年5月—2009年6月收集的200例临床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例临床ADR病例报告中,最易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122例,占61%);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30例,占65%);老年人ADR发生率最高(80例,占40%)。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合理用药是降低ADR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心血管系统常用药物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已上报于全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的心血管系统药物不良反应报告322例,并对其进行统计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血管系统常用药物不良反应(ADR)主要发生于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所涉及的药品种类有47种,其中降压药的构成比最高;ADR累及的系统有多种,其中皮肤系统的构成比最高;ADR所涉及的药物剂型主要有口服制剂和注射制剂。结论为了减少和防止心血管系统常用药物ADR的发生,因此要重视药物ADR监测工作,加强管理和规范临床心血管系统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药物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7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7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有60例发生不良反应,共68例次,不良反应发生率居前3位的是胃肠道反应、关节痛或肌肉痛和肝脏毒性,分别为25.00%、17.11%和14.47%。不同性别、年龄、户籍所在地以及是否为初治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共计60例患者发生68次不良反应,其中维持原治疗的患者34例,占56.67%;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的患者18例,占30.00%;需要停止治疗的患者8例,占11.76%。结论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但只要及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掌握好中断治疗,更换或停用药物相关标准和指征,多数患者是可以继续治疗的,不应随意停药或中断治疗。  相似文献   

19.
702例抗结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结核病专科医院住院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方法由结核科专业医师提供病程记录、医嘱单、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回顾性分析抗结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222例住院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702例(57.4%),共25种。287例合并多种不良反应。总的不良反应为1097例次。其中332例(332/1222,27.17%)因不良反应严重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最多见的不良反应为血尿酸增高,占所有不良反应的37.28%(409/1097)。96%的不良反应发生在60d之内。结论应重视抗结核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加强对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和对患者的宣教,对具有危险因素的人群采取个体化治疗并密切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各种不良反应,需进一步完善抗结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呈报系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常见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药物治疗时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中不合理用药的为41例(41.00%),联合用药的为59例(59.00%);100例患者中大部分出现了一种以上的不良反应现象,其中最多的不良反应现象是低血糖,有75例(75.00%)患者出现了低血糖现象;对不良反应患者进行治疗后,有92例(92.00%)患者痊愈及好转,8例(8.00%)患者因为不配合治疗和不遵医嘱等原因导致了病情恶化。结论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需要考虑患者的个人特征和所用药物的品种、用法以及剂量等,合理的选择和服用药物,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该院在对糖尿病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后,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