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季建军  张卫华  陈剑 《医药导报》2001,20(9):592-592
氟罗沙星 (fleroxacin ;FLX)临床应用广泛 ,笔者就近年临床应用体现的特点概述如下。1 抗菌范围广 ,抗菌作用强氟罗沙星在其喹啉羧酸的母核结构中 ,具有氟喹诺酮类(FQNS)药物的药效基团 ,通过对细菌的DNA促旋酶和细菌细胞强大的穿透力而阻断细菌的蛋白质合成 ,从而起到抗菌作用。羧基为水溶性酸性基团 ,与细菌DNA促旋酶结合成离子键 ,增强抗菌活性 ,同时氟离子能与细菌DNA酶结合成氢键 ,对细菌的穿透力提高了 1~ 70倍 ,抗菌活性比该位没有取代基的提高 2~ 17倍[1] 。氟罗沙星对革兰阳性与阴性菌均有较强的抗菌…  相似文献   

2.
马勇 《中国医药指南》2012,(27):696-696
<正>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病毒、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和细菌耐药问题已成为当今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引起各国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根据党和政府制定的有关法规文件,结合我国医院使用抗菌药物的现状,笔者就加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作一简述,以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正确、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1)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2)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理。  相似文献   

4.
抗生素是指某些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在其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作用和其他活性的一类物质.抗生素的生产除了从微生物的培养液中提取以外,还用半合成或合成法制造.自青霉素应用于临床至今,已发现数千种抗生素,常用于临床的有近百种.抗生素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其在临床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应[1].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危害后果是严重的.  相似文献   

5.
抗生素治疗由细菌等微生物引致的疾病疗效肯定,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药物,但同时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问题亦愈发严重.目前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合理选用抗生素仍是个复杂的问题[1],是影响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使用得当则对细菌等微生物特有的抗菌作用就能得到充分发挥,反之,如果临床医生对抗生素的药理机制、适应证和禁忌证缺乏了解或存在模糊的、片面的认识,就可能在临床上不合理应用甚至滥用抗生素."滥用"不仅造成药物资源的浪费,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和患者机体的菌群失调.现就本院抗生素应用不合理处方初步调查分析如下,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喹诺酮类药物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喹诺酮类药物是指人工合成的含有4-喹酮母核的一类抗菌药物,其中氟喹诺酮已成为该类药物的主流.近几年来发展迅速,由于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与其它常用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以及价格便宜等特点,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药物的长期应用,不良反应和细菌的耐药性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就喹诺酮类药物的现状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近年来抗菌药物不断更新换代,临床医师不能及时全面地掌握新抗菌药物的特点,致使不合理用药现象普遍存在。本文就我院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便督促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规范用药行为,促进我院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随机抽取2008年9月和12月出院患者手术病例100份,对其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100例手术患者中,头孢类药物使用占主流,抗生素不合理使用表现为无适应证用药、频繁换药、微生物检测率低、采样时间不正确、用药疗程不合理,溶媒选择不当等。细菌耐药性迫使不断使用新品种和价格更高的抗生素,出现可抵抗所有药物的超级耐药细菌,合理使用抗生素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抗生素合理应用与管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泰昌 《中国药事》2001,15(1):66-68
抗生素是抗感染治疗的重要药物 ,在临床应用极为广泛和普遍。正确、合理地应用能迅速控制炎症、治愈疾病 ;若应用不当或滥用 ,则延误病情、甚至危害健康和生命。为使抗生素在治疗中充分发挥抗菌作用 ,减少不良反应、药源性疾病、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其临床应用拟应遵循以下原则 ,并应制订相应的管理措施。1 抗生素的使用原则1 1 选择有效药物1 1 1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及临床诊断 ,结合抗生素的抗菌谱和作用特点选用抗生素。所选抗生素的抗菌谱应与所感染的病原菌相适应 ,细菌对其敏感。例如 ,确诊为耐药金葡菌感染 ,以选用耐酶青…  相似文献   

10.
《抗感染药学》2005,2(2):i001-i006
<正>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基于以下两方而:(1)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2)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  相似文献   

1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急性上感)是小儿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现就我院2003年5~10月小儿急性上感门诊病历630份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抗菌药物应用现状,以提高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1临床资料630例患儿的诊断符合王慕逖主编《儿科学》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应用抗生素516例(81.9%),抗生素联合应用336例(53.3%)。具体抗生素使用情况见表1。2讨论急性上感是鼻、鼻咽或咽、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多数由病毒引起,部分为细菌所致。本组资料显示,治疗中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达81.9%,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率达53.3%,高于卫生部对三级医院住院病人…  相似文献   

12.
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药物,是临床广泛使用的药物之一.正确合理应用抗生素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延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原卫生部于2012 年8 月1 日起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更加促进抗菌药物的规范合理使用.为了解我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对2011 年7 月至2012 年9 月我院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医疗水平的提高及新药的研究方向提供有利的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张小丽 《海峡药学》2013,25(1):246-248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部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对各个科室的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各科室出院856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汇总,统计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患者抗菌药物的平均应用率为82.48%(706/856);药费/住院费和抗菌药费/总药费分别为24.38%、36.54%;DDDs排序前10位的抗生素中以头孢菌素类品种为主;用药以单独用药为主,联合用药率为7.37%(52/706);大部分药物利用指数(DUI)值<1.0,基本合理;抗生素的选用主要以经验用药为主,针对性差。结论我院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的应用率较高;用药前的相关标本送检率较低,抗菌药物的选择性、针对性不强;应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干预及管理,使住院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时保证用药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喹诺酮类药物是指人工合成的含有4-喹酮母核的一类抗菌药物,其中氟喹诺酮已成为该类药物的主流,近几年来发展迅速,由于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与其他常用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以及价格便宜等特点,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加广泛。随着药物的长期应用,不良反应和细菌的耐药性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喹诺酮类药物的现状及应用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细菌耐药的监测,指导科室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2014年7月1日~9月31日本院微生物实验室共收集病原菌培养标本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960份培养标本中,分离出有临床意义的病原菌总数为481株,阳性率为24.5%。结论 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向医务人员提出预警;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提醒医务人员应当慎重经验用药;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临床应参照药敏结果选用;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临床应暂停针对此目标细菌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 ,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规定,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与降低细菌耐药性。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构建健康和谐的医疗氛围,按照2011、2012、2013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我院建立与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效措施和长效工作机制,使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得到了明显  相似文献   

17.
黄永锋  黄爱珍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8):2538-2538
抗菌药是医院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为各类药物排行之首,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大量应用,滥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比较严重,这不仅造成经济上的浪费,也增加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细菌的耐药性,重者危及生命。现提出临床上存在的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一些现象和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及分析细菌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收治的580例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抗生素使用方法 、种类、致病病原菌类型以及耐药情况.结果:共有565例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使用率为97.4%,使用一种抗生素131例(23.19%)、联合两种抗生素322例(56.99%)、联合三种及以上抗生素112例(19.82%);抗生素使用种类中以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最多见;580例患者共分离出600株细菌,包括革兰阳性球菌235例、革兰阴性杆菌365例;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耐药性,不同致病菌对不同类型的抗生素耐药率差异较大.结论:调查分析抗生素的临床使用情况以及细菌耐药性有助于提高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水平,从而减少或避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抗菌药物儿科临床应用的基本意见(一)   总被引:42,自引:8,他引:34  
抗菌药物系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个别也可局部应用)的各种抗菌素及磺胺类、硝咪唑类、硝呋喃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药物。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儿科临床各科.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关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  相似文献   

20.
《中国药房》2015,(20):2780-2783
目的:评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对我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及减缓细菌耐药性的效果。方法:按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3年进行分组,比较两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及细菌耐药性等数据。结果:专项整治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从77%降至55%,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86 DDDs/(100人·d)降至39 DDDs/(100人·d),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从98%降至27%,门、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分别从36%、49%降至12%、23%。微生物检验标本送检率从20.2%升至38.8%,无菌部位标本送检率从29.8%升至37.6%。真菌检出率从14.4%降至11.2%。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从57.3%、43.2%降至51.3%、36.1%。居前5位细菌的多重耐药菌总检出率从48.4%降至29.3%,但2014年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升至80.7%,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达到66.9%、69.1%。肺炎克雷伯菌对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类、哌啦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耐药性有增加趋势。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效果明显,提高了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水平,但细菌耐药形势仍然严峻,需要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长效管理机制,加强病原学检查和细菌耐药性监测,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消毒隔离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