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血脂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馨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2):2551-2551,2555
血脂异常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也常伴有动脉粥样硬化与脂代谢紊乱。血脂分析对动脉粥样硬化(AS)、冠心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血脂分析及其临床应用已越来越多受到临床各学科重视。血脂检查则是血脂异常检出和治疗效果评价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健康管理对休养员血脂异常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是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脑卒中等慢性病的发病危险因素[1],据报告2005年苏州市离退休干部、社区居民和在职干部血脂检查的异常率为67.0%,来我院疗养的休养员血脂检查异常率则高达85.2%.健康管理是一种对个人及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陈颖  赵元明  刘凌云  常洪劲 《临床荟萃》2001,16(7):316-316,319
临床研究已确定 ,血脂和载脂蛋白为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度的良好指标 [1 ,2 ] ,特别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载脂蛋白 A1降低是早发冠心病的强有力的独立危险因素 [2 ]。而糖尿病易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如何早期发现及预防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病 ,已成为临床工作中颇受关注的问题。我们通过观察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和载脂蛋白水平 ,探讨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和脂质异常特点。1 资料和方法1.1 检测对象 糖尿病组 6 8例 ,男 36例 ,女 32例 ,平均年龄5 5 .2岁 (34~ 76岁 )。病程 3个月至 15年 ,均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NIDDM) ,其中…  相似文献   

4.
随着血脂的生理、生化、病理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迅速发展与深入,有关血脂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已发展成为一门主边缘学科——脂类学。血脂分析对于临床高脂血证的诊断及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危险评估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其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的测定是血脂测定中两项非常重要的检测指标,高胆固醇血症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高甘油三酯血症也是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高脂血症及高脂蛋白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主要易患因素之一,降低血中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辛伐他汀(舒降之)和血脂康是目前常用的调脂药。本文就2种药物的调脂效果进行研究,观察2药对血脂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1 引言 冠心病是多危险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血脂异常是其最重要的一项危险因素。他汀类药物可以明显改善血脂代谢异常,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且对于冠心病一级与二级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病人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发生状况及其与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选取知情同意的冠心病住院病人159例,根据14 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将病人分为HP感染组和HP非感染组,同时测定其血脂水平,分析HP感染冠心病病人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病人HP感染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HP非感染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随着冠心病病人体内HP感染程度的加重,其TC、TG、LDL-C水平亦相应增高,HP不同感染程度病人血清TC、TG、LDL-C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随着冠心病病人体内HP感染程度的加重而降低;HP感染冠心病病人血清TC、TG、LDL-C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增加而呈递增趋势,血清HDLC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增加而呈下降趋势。[结论]HP感染可能通过影响机体脂质代谢,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进而诱发冠心病。  相似文献   

8.
<正>血脂异常又称高血脂。据有关资料报导,我国血脂异常总患病率为18.6%;18岁以上血脂异常人群已达到1.6亿,并且呈上升趋势[1];血脂水平升高,直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冠心病,脑梗死,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病率增高,尤其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定期在人群中进行血脂代谢紊乱的流行病学调查,防治血脂代谢紊乱,对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对福州市2504例健康体检者血脂成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血脂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密切相关。血清总胆固醇增高,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甘油三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也可增加冠心病的危险性。近20a来,我国人群血脂水平和变化趋势得到国内外学的关注。根据最近的研究,在东方人群中血清总胆固醇每增加0.6mmol/L(23mg/dl),冠心病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34%,因此调脂治疗是防治冠心病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脂、血尿酸检测与冠心病的发病关系。[方法]比较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500例和正常对照组300例的血脂、血尿酸检测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尿酸水平非常显著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甘油三酯与血尿酸呈正相关。[结论]血脂、血尿酸检测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各种降脂药物比较和正确选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降脂药物是心血管病治疗的重要药物之一。有效的降脂治疗不仅可降低血脂,减少冠心病危险因素,而且可延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或使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逆转,使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猝死、需施行PTCA或冠脉搭桥)的发生率降低[1]。近年来,一些新的降脂药物(特别是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和第三代纤维酸类降脂药物)不断涌现,这些药物具有多种降脂作用机理,降脂作用强,副作用小,为降脂治疗开辟了新的前景。本文对目前应用的各类降脂药物的比较和正确选用等作一综述。1降脂治疗指征和目标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  相似文献   

12.
心、脑血管疾病近来呈逐步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当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因而它的防治也日益受到重视,血清胆固醇测定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防治、临床诊断和营养研究的重要指标,高密度脂蛋白(HDL)与冠心病发病率呈负相关。而且血脂水平高低受生活条件等因素影响,同一地区血脂水平存在一定差异。现将10216例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血脂增高原因及健康指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心血管疾病由于其发生率和死亡率均很高 ,已成为当今国内外医学研究中的难关和重点。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血脂代谢异常不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 ,而且对冠心病急性事件 (不稳定型心绞痛 ,急性心机梗塞和冠脉猝死 )的发作均起到重要作用。而降低血浆胆固醇是冠心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有效措施。本文就如何通过饮食和药物等措施使血浆胆固醇水平降低 ,减少冠心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作一综述。1 导致血脂增高的原因1.1 基础血浆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LDL C)水平高 与各种属的动物相比 ,人类的基础LDL C水平较高 ,这…  相似文献   

14.
调血脂药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焕莉  黄守坚 《新医学》2010,41(10):687-690
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合理应用调血脂药可降低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该文就脂蛋白分类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高脂血症的分类,调血脂药与相关药物,调血脂的基础处理及调血脂药的合理应用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5.
信朝霞 《检验医学》2014,(7):784-786
<正>血脂异常是公认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大规模临床研究已证实胆固醇,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之一[1];佛明汉姆心脏研究(Framingham Heart Study)证实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呈负相关,是独立于LDL-C以外的危险因  相似文献   

16.
李鸥  郭知学  汪春  朱巧玲 《浙江临床医学》2011,13(12):1348-1350
目的 观察运动疗法对老年合并冠心病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脂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合并冠心病的T2DM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运动组在常规扩张冠状动脉、降糖药物的基础上联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仪采用药物治疗.在治疗前和1个疗程(8周)后,检测甘油二酯(TG)、胆固醇(TC)和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并作比较.结果 运动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比较,TG、TC、LDL-C、hs-CRP明显降低,HDL-C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动疗法干预能减少老年合并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体内多余脂肪,降低TG和LDL-C,增加HDL-C,并显著降低血C-反应蛋白水平(P<0.05),运动疗法对老年合并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血脂及C-反应蛋白有明显的有益调节作用,能有效降低心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7.
李新蕊 《全科护理》2020,18(10):1162-1165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他汀类药物服用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344例为研究对象,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病人的人口学资料和基础疾病,记录病人入院前服用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情况;根据入院时服用他汀类药物情况分为服用他汀类药物组、未服用他汀类药物组。测定病人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浓度,以LDL-C<2.6 mmol/L为血脂达标统计达标率。[结果]344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中服用他汀类药物106例(30.81%),服用他汀类药物组血脂达标率明显高于未服用他汀类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服用他汀类药物组与未服用他汀类药物组病人年龄、吸烟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是他汀类药物服药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他汀类药物服药率和血脂达标率均偏低,应针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提升二级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8.
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冠心病的关系密切,是冠心病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调整血脂能防止斑块破裂,减少冠心病致死率和致残率,阿托伐他汀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减少肝细胞合成及储存胆固醇,加快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代谢清除,从而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TC)和LDL—C水平,是目前最重要的强化降脂药,也是冠心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的有效药物,本临床研究旨在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曹东红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0):1094-1095
高脂血症是冠心病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血脂降到理想水平对冠心病一、二级的预防有着重要作用,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辛伐他汀具有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的作用。本文通过对8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分组分别应用20mg和40mg不同剂量辛伐他汀,观察比较其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20.
浅议新修订的血脂水平划分方案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2  
动脉粥样硬化 (As)性心血管病 (本文以冠心病CHD为代表 )的多种危险因素中 ,高胆固醇 (TC) [主要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 ]居首位 ,但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降低和甘油三酯 (TG)增高也是CHD危险因素。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LDL C水平越高 ,CHD危险也越高 ,LDL C较低时CHD危险也低。90年代大规模CHD一级与二级预防试验都证实降低血清LDL C可以有效地减少CHD临床事件和CHD死亡。但是LDL C高低与CHD危险的关系在很广的范围内是连续的 ,也不存在不会发生CHD的下限。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