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采用晶状体摘除和前玻璃体切割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外伤性白内障.方法 28例(28眼)因眼外伤致外伤性白内障合并眼前段复杂并发症的患者,均行晶状体摘除和前玻璃体切割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4眼同时行后囊膜切除术.术后随访2 ~ 25月,观察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5者,11眼,占39.29%;视力0.1 ~ 0.4者,14眼,占50%;视力<0.1者,3眼,占10.71%.结论一次完成晶状体摘除、前部玻璃体切割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联合手术是安全可行的,适应证的选择和熟练的操作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角膜瘢痕和散光是影响术后视力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手术治疗(附2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1996年10月至2003年1月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28例资料作回顾性分析。28例均根据病情采用不同方式包括经巩膜隧道切口行晶状体囊外摘除或囊内摘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或经睫状体扁平部切口行晶状体切除联合玻璃体切割术;均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所有患眼均成功去除晶状体,89.2%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且并发症少(占17.9%),效果满意。结论:合理选择术式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脱位手术成功的关键,Ⅰ期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可提高手术效果,术中使用前房维持器能有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联合手术治疗外伤性白内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晶状体摘除和前玻璃体切割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外伤性白内障。方法28例(28眼)因眼外伤致外伤性白内障合并眼前段复杂并发症的患者,均行晶状体摘除和前玻璃体切割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4眼同时行后囊膜切除术。术后随访2~25月,观察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5者,11眼,占39.29%;视力0.1~0.4者,14眼,占50%;视力<0.1者,3眼,占10.71%。结论一次完成晶状体摘除、前部玻璃体切割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联合手术是安全可行的,适应证的选择和熟练的操作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角膜瘢痕和散光是影响术后视力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周常波  钱定国  汪冬 《吉林医学》2012,33(15):3271-3272
目的:探讨外伤性晶状体重度半脱位合并继发性青光眼行联合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晶状体重度半脱位合并继发性青光眼患者21例21眼,采用晶状体摘除,前段玻璃体切除,悬吊人工晶体植入,小梁切除及周边虹膜切除联合手术,观察术后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结果:大多数患者术后视力提升明显,眼压控制≤21 mm Hg(1 mm Hg=0.1333 kPa),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外伤性晶状体重度半脱位合并继发性青光眼患者采用多种联合手术,能达到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晶状体异物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晶状体异物合并外伤性白内障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晶状体异物取出、白内障超声乳化或前段玻璃体切割以及人工晶状体的植入同期完成,13眼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2眼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晶状体异物全部顺利取出,超声乳化或前段玻璃体切割及人工晶状体的植入同期完成.术后半年到一年,视力0.05~0.3者9例,0.4~0.8者5例,1.0者1例.2眼发生虹膜后粘连.结论大多数晶状体异物合并外伤性白内障的病例可通过手术及人工晶状体的同期植入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黄敏丽  区显宁  梁勇 《广东医学》2007,28(9):1469-1470
目的 评价玻璃体联合手术治疗马凡综合征晶体状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玻璃体手术治疗的8例(10眼)马凡综合征晶状体脱位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眼均成功去除晶状体,视力不同程度提高,且并发症少,效果满意.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是进行马凡综合症晶状体脱位手术治疗的有力保证,手术时机和弱视矫正对视力的提高至关重要,Ⅰ期缝合后房型悬吊式人工晶体可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脱入玻璃体腔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 对14例(14眼)人工晶状体脱入玻璃体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及并发症情况,随访4~20个月.结果 14例患者均因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或悬韧带断裂而致人工晶状体脱位于玻璃体腔,经三通道玻璃体切割,取出脱位人工晶状体,13例行人工晶状体再植入或睫状沟巩膜悬吊术,1例因视网膜脱离未再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视力0.1~0.2者2眼,0.3~0.5的12眼,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人工晶状体脱入玻璃体的常见原因为后囊破裂、晶状体悬韧带断裂.经玻璃体切割后取出脱位人工晶状体,再植入合适的人工晶状体,是处理人工晶状体玻璃体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不全脱位白内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6例(60眼)晶状体不全脱位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人工晶状体固定方式采用睫状沟缝线固定或囊袋内植入,观察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56例(60眼)病例脱位晶状体均顺利取出,并植入人工晶状体,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不全脱位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切除术治疗严重晶状体不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运用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切除术的50例严重晶状体不全脱位患者资料。分析手术疗效,包括视力的矫正情况以及有无术后并发症。结果 70只眼手术顺利,无医源性视网膜损伤,无晶状体皮质残留,无前方玻璃体疝。至随访结束,60只眼视力提升(85.7%),9只眼视力基本不变(12.8%),剩余1只眼视力有所下降(1.4%)。术后6个月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切除术治疗严重晶状体不全脱位效果良好,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值得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手术方式。方法对26例外伤性晶状体脱位行晶状体切除联合玻璃体切除,观察疗效及术后的并发症并进行分析。结果术后视力提高22眼(84.62%),视力不变4眼(15.38%),术前的并发症均痊愈。结论晶状体切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是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晶状体摘出联合玻璃体切除治疗晶状体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晶状体摘出联合玻璃体切除治疗晶状体脱位的术后效果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对34例(34眼)晶状体脱位患者分别行晶状体摘出联合玻璃体切除手术(观察组)和单纯行晶状体摘出手术(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的术后视力及并发症,分析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采用t检验方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4例晶状体脱位患者中,18例(18眼)采用晶状体摘出联合玻璃体切除手术,患者术后6个月视力提高者15例,未提高者3例,其中11例术后葡萄膜炎反应经双氯芬酸钠眼水、典必殊眼水及托吡卡胺眼水等治疗后10d左右症状消失,5例眼压升高者经(0.2%卡替洛尔眼水)治疗2周左右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2例视网膜脱离患者经再次手术,并术后随访半年,未见并发症发生;另外16例(16眼)单纯行晶状体摘出手术,患者术后6个月矫正视力提高者6例,未提高者10例,其中6例发生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术视力未能提高,6例眼压升高患者经药物治疗未能好转,经小梁切除术仍有2例未能控制眼压,4例术后葡萄膜炎反应经双氯芬酸钠眼水、典必殊眼水及托吡卡胺眼水治疗后2周左右症状消失,2组术后视力恢复效果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晶状体摘出联合玻璃体切除治疗晶状体脱位,更有利于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晶状体半脱位伴发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 :对眼外伤性晶体半脱位 3例、3眼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前视力为 0 .0 2~ 0 .1,无继发性青光眼。结果 :出院时视力 1例 0 .3,1例 0 .8,1例 1.0。结论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外伤性晶体半脱位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李永康  徐东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2):41-42,45
目的 观察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和传统球面人工晶状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55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按处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患者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对照组30例患者植入传统球面人工晶状体.结果 观察组手术1周后患眼视力明显高于手术前,对照组手术1个月后明显高于手术前,观察组术后患眼视力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 〈 0.05);手术后1个月和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四阶球差和高阶像差都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下的远、近立体视觉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能够显著地减少球面像差,提高对比敏感度,改善手术后的视觉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研究ReSTOR折叠式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体和AcrySof Natural折叠式球面单焦点人工晶体在老年性白内障手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选取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1例(64眼),分别植入ReSTOR折叠式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体(观察组,30眼/24例)和AcrySof Natural折叠式球面单焦点人工晶体(对照组,34眼/27例)。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随访,观察术后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远视力、裸眼近视力、拟调节力、波前像差和对比敏感度。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4.7者占93.3%,裸眼近视力≥4.5者占86.6%;对照组最佳矫正远视力≥4.7者占73%,术后裸眼近视力≥4.5者占11.1%;两组间最佳矫正远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裸眼近视力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拟调节力为(-3.14±0.91)D,对照组为(-1.03±0.33)D,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两组间对比敏感度在各空间频率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波前像差检查显示:小瞳孔时两组均方根值和Z04比较...  相似文献   

16.
17.
两点四襻缝线固定Akreos折叠人工晶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无后囊膜无晶体眼行折叠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博士伦公司生产的Akreos折叠人工晶体,对无后囊膜或后囊膜不足以支撑人工晶体的患者行折叠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观察其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情况.结果:术中无明显并发症,术后2只眼发生脉络膜脱离,术后第1天的裸眼视力0.3以上者占56.67%,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裸眼视力0.3以上者分别占76.67%,86.67%和90%.结论:Akreos折叠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是治疗无后囊膜无晶体眼的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ReSTOR多焦点人工晶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0例(60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按统一标准分为两组,其中双眼非同期植入ReSTOR多焦点人工晶体者15例设为MIOL组;双眼非同期植入单焦点人工晶体者15例设为SIOL组。均行角膜缘透明角膜切口,应用超声乳化术摘除白内障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1?d观察术眼的屈光状态,裸眼远、近视力;术后1个月观察术眼的屈光状态,裸眼远、近视力,矫正远、近视力,最佳远矫下近视力,焦距深度,对比敏感度,远近立体视锐度,问卷调查视觉质量、各视觉功能区满意度及脱镜率。结果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均有良好的远视力;MIOL组患者同时获得良好的近、中程视力。术后对比敏感度MIOL组较SIOL组有所下降,但无功能性意义。MIOL组有80%(12例)的患者裸眼近立体视锐度≤60?s,SIOL组所有患者裸眼近立体视锐度≥400?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28,P<0.05);MIOL组有93.33%(14例)的患者矫正近视力下近立体视锐度≤60?s,SIOL组有33.33%(5例)患者矫正近视立下近立体视锐度≤60?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9,P<0.05)。MIOL组视近脱镜率80%。结论ReSTOR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安全有效,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全程视力及双眼视觉,患者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9.
饮用水对角膜接触镜保存盒棘阿米巴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饮用水的棘阿米巴污染情况,研究其与角膜接触镜保存盒棘阿米巴污染的关系.[方法]对延吉市居民饮用水棘阿米巴污染情况及大学生角膜接触镜保存盒和保存液的棘阿米巴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将103份饮用水和93份角膜接触镜保存液及保存盒擦拭液接种于有灭活大肠杆菌的无营养琼脂培养基中在28℃条件下培养1周,观察棘阿米巴生长情况.[结果]93份角膜接触镜保存盒擦拭液及保存液中有1份(1%)检出棘阿米巴污染,103份饮用水中有41份(40%)检出棘阿米巴污染.[结论]角膜接触镜保存液和保存盒棘阿米巴污染可能与不正确地使用饮用水清洗和保存角膜接触镜有关.  相似文献   

20.
刘盛春  王利群 《海南医学》2014,25(6):888-890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人工晶状体巩膜无缝线固定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不全脱位的疗效。方法对眼挫伤导致的晶状体重度不全脱位24例(24眼),采用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晶状体切除或超声粉碎吸除,同时行人工晶状体巩膜无缝线固定术:距上方角膜缘2mm处做巩膜切口,于3点、9点位角膜缘后2mm处分别做巩膜穿刺口及该处的巩膜板层隧道,从上方巩膜切口送入人工晶状体,从3点、9点位巩膜穿刺口将其两襻夹出,塞入巩膜板层隧道内固定。结果术后1周所有患者的视力均提高,其中矫正视力≥0-3者21例(87.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眼压高,经药物治疗后降至正常。术后6个月所有病例均无人工晶状体脱位,1例人工晶状体轻度偏斜,3例人工晶状体夹持,3例虹膜局部后粘连。结论对外伤性晶状体重度不全脱位,尽早处理晶状体并行人工晶状体巩膜无缝线固定术,能有效恢复视功能并控制眼压,人工晶状体固定确切,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