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运动损伤以骨骼肌肉的损伤最为常见, 其中韧带、肌肉、肌腱、关节囊和软骨损伤及其他慢性软组织的微小损伤占97%。这些部位的损伤直接影响运动员竞技水平, 缩短运动寿命, 对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也形成阻碍。手术和非手术手段不能满足快速康复需求, 运动损伤患者常遗留关节僵硬、活动度受限和疼痛等功能障碍。富血小板血浆(PRP)具有促进组织再生、调节免疫和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 基于PRP的再生康复技术为运动损伤患者快速康复提供了新的可能。然而, PRP与康复医学原则和方法的结合应用, 目前尚未见报道。因此, 笔者总结再生康复医学的发展历程、探讨基于PRP的再生康复技术在运动损伤治疗中的可行性, 并从关节、肌肉、肌腱和韧带损伤四个方面构建基于PRP的再生康复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探讨三级跳远运动员下肢关节肌力特征及其与专项能力间的相互关系。采用美国产BIODEXⅡ型多关节等速测力及康复系统对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起跳腿侧的髋、膝、踝三关节肌群进行向心收缩、离心收缩的肌力测试 ,并结合其跨步跳的起跳效果进行综合分析 ,发现髋、踝关节的最大力量决定了着地支撑技术的稳定性 ;膝、踝关节伸肌的离心收缩能力以及踝关节屈肌的快速力量主要影响踏跳动作的缓冲效果 ;踝关节伸肌快速力量和离心收缩能力以及屈肌的快速做功能力对踝关节的蹬伸速度影响最大 ,是影响蹬伸效果的主要因素。以上结果为教练员进行针对性专项力量训练和改进技术动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髋关节力量训练结合常规康复疗法改善髌股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25例髌股疼痛综合征运动员随机分为髋关节力量训练组(12例)和对照组(1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疗法,髋关节力量训练组应用常规康复疗法与髋关节力量训练结合进行康复治疗。比较康复后膝关节疼痛评分的变化。结果:髋关节力量训练组和对照组康复治疗后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髋关节力量训练组康复治疗后膝关节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髋关节力量训练与常规康复疗法相结合改善膝关节疼痛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国优秀业余拳击运动员运动创伤发病情况,探讨预防措施。方法:2006年5月至2006年9月,采用问卷对在国家拳击队集训的30名男子拳击运动员进行回顾性调查并进行临床检查。结果:共查出运动创伤37种,其中发病率居前6位的是:胸椎小关节紊乱27例,发病率为90%;颈椎小关节紊乱25例(83.3%);腰椎小关节紊乱24例(80%);踝关节内翻扭伤22例(73.3%);眉弓或眼睑裂伤18例(60%);颈部软组织损伤18例(60%)。创伤发生部位前5位的是:腰背部损伤71人次;头面部损伤52人次;掌腕部损伤46人次;颈部损伤43人次;小腿、踝、足部损伤24人次。建议:采取加强小关节肌肉力量训练、增强技战术水平、增加本体感觉训练、合理使用护具、及时处理急性期创伤等措施预防这些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腘绳肌损伤(HSI)是运动员常见损伤之一, 严重降低运动员肌肉力学性能并影响运动表现, 若恢复不彻底将引发腘绳肌二次损伤, 以至永久性功能缺失。因此, 预防HSI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外对HSI的预防策略以力量训练为主, 但高强度力量训练易导致肌肉和关节损伤。而柔韧性训练采用拉伸、关节运动和循环训练等方法, 可提高肌肉伸展性, 较离心力量训练的强度更低、安全性更高, 是预防HSI的更佳选择。在运动实践和临床应用中, 由于对柔韧性训练预防HSI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训练方案无统一标准, 易出现训练量不当、方案不全面、效果欠佳等诸多问题。为此, 笔者就柔韧性训练对腘绳肌性能和运动表现的影响及在HSI预防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为有效预防HSI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备战2004年奥运会的国家女子摔跤队7名重点运动员的常用训练手段的系统监控发现:(1)一周4次大肌群力量训练对肌肉的刺激有累积现象,对肌肉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一周4次小肌群力量训练对肌肉产生的影响能够及时恢复,故建议二者穿插进行;(2)4×400m+30s专项素质的间歇跑是有效的速度素质训练方法;(3)运动员的比赛负荷有较强的个体差异性,因此专项训练和教学比赛的监控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评价运动员训练技术课的训练强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810 nm半导体激光局部照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及关节活动度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于置换手术后第2天开始在手术部位以波长810 nm、输出功率50~100 mW、光斑直径8~10 cm半导体激光局部照射,照射距离5 cm,照射时间10 min,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同时开始使用持续被动运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训练仪进行训练.对照组单纯使用CPM训练仪进行训练.疗程结束后两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疗效进行比较,并分别于术后3、5和10 d以量角器测量关节活动度,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83.3%.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康复治疗后3、5和10 d膝关节活动度治疗组皆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膝关节置换术后使用810 nm半导体激光局部照射,可缓解局部疼痛,消除肿胀,松解粘连,改善关节活动度,是提高术后疗效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 踝关节扭伤后所致的韧带损伤是运动员的常见病。如果不进行及时正确的处理,踝关节的韧带就会松弛,整个踝关节的力量就会减弱,而患踝还会出现反复扭伤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正常训练和比赛。病例介绍隋××,女,20岁,中长跑运动员,双踝外侧韧带松弛。患者1980年12月17日来国家队集训,左右  相似文献   

9.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走路姿势,这是因为不同的人在肌肉力量、肌腱和骨骼长度、骨骼密度、视觉灵敏性、身体协调能力,以及体重、肌肉或骨骼受损程度等方面都存在细微的差异。正常步态是通过骨盆、髋、膝、踝和脚趾的一系列活动完成的。通俗地讲,人的下肢有3个关节,即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这3个关节的中心应在一条直线上,一旦这些关节出现问题,原有的步态就会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水滤红外线治疗与红外线治疗分别辅助综合运动训练对肩袖损伤患者疼痛和关节功能改善程度。方法:纳入2015年3月至2015年12月间在我院康复医学科进行康复治疗的肩袖损伤患者30例,随机分入水滤红外线-A组和普通红外线组,各15例。分别于进行综合训练前接受水滤红外线-A照射和普通红外线照射,持续4周,每周5次,每次20分钟。于治疗前后使用视觉疼痛量表(VAS)、通用量角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定表(CMS)和UCLA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对患者的疼痛、肩关节主被动关节活动度(屈/伸/内旋/外旋)和综合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和对比分析。结果:水滤红外线-A组训练前后VAS评分差值、CMS差值、UCLA差值分别为4.53±1.51、28.20±11.35、12.33±4.92,均显著高于普通红外线组的2.93±2.02、13.80±11.92、6.87±4.85(P<0.05,P<0.01)。关节活动度(ROM)方面,两组之间除了肩关节主动前屈ROM治疗前后差值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他指标均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水滤红外线治疗作为一项配合综合训练的辅助治疗技术,能够较好地改善肩袖损伤患者的肩关节疼痛和功能,其治疗效果优于普通红外线照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