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骨腱结合部损伤及其体外冲击波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骨腱结合部损伤部位及其原因骨腱结合部(肌腱在骨的附着部位,bone-tendonjunc tionorinsertion)损伤是运动员常见损伤之一,局部的长期超负荷牵拉与疲劳性骨折相似的损伤部位未得到充分的时间修复是主要原因[1],其多发部位有髌腱、肩袖止点、跖肌腱和跟腱等处。髌腱骨腱结合部的损伤病因主要有两大类,一类为急性撞击性损伤;另外一类则是慢性损伤,即髌腱末端病。末端病(Enthesiopathy)是指腱或韧带止点部因劳损而引起的组织变性改变[2]。运动训练中有许多起跳、半蹲位防守或者移动动作,给髌腱带来了沉重负担。髌骨骨腱结合部劳损是跳高、篮…  相似文献   

2.
3.
腱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肌腱的过度使用性损伤(overuse injury)也称"腱病",是骨科、运动医学、康复医学、职业病和老年医学的常见病,主要表现为肌腱或肌腱-骨骼连接处的疼痛、压痛、甚至断裂.确切病因不明,大部分学者认为与肌腱的反复、过度力学负荷有关.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髌腱、跟腱、冈上肌腱肩袖、指深屈肌腱及肱骨外上髁伸肌总腱止点等.腱病非常常见,但常为临床医生忽视.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院(NIOSH)年度报道(1997)指出[35]:腱的过度使用性损伤造成大量的工人患病和生产成本升高,它占了已报道职业病的48%.在欧洲的大型运动创伤中心,腱病几乎占了所有运动创伤的30~50%[12].尽管近年来基础研究和临床报告日益增多,但遗憾的是,至今没有统一名称,对腱病的发展过程了解甚少,治疗方法大多凭经验,缺乏充足的科学依据[9,14,18].正如著名奥林匹克运动员及运动医学教授Douglas B. Clement 指出"Tendon disorders are a nemesis to both the athlete and the physician".  相似文献   

4.
<正>防治肌腱慢性损伤是基层医疗单位预防训练伤的关键工作,科学的方法救治必将减少损伤的发生率,提高伤后的复训率,降低伤残率。腱病有明确的训练伤史,多发生于越野、障碍及基础战术等科目训练致关节部位肌腱损伤,表现为关节及其邻近组织有明显压痛,肿胀、淤血,活动受限。病人必须得到良好的休息,常用冷疗、电疗,口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布洛芬  相似文献   

5.
在运动中,肌腱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肌腱本身及其周围结构经常遭到猛烈或反复的牵拉、摩擦等力量的作用,因此与肌腱有关的急、慢性损伤十分常见,如腱止点急性拉伤,腱末端慢性劳损(腱末端病),急、慢性腱周炎等。对这些损伤目前有中药、针灸、按摩、局部封闭等多种治疗方法,但各种方法均有其局限性,我们采用低功率激光治疗了20例腱止点和腱周围损伤,方法简单,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男性,主要为拳击和散打运动员,年龄18~43岁,平均22岁,病程2天~2年。肱骨外上髁炎4例…  相似文献   

6.
<正>末端病是肌腱等附着在骨上的末端区发生的劳损性变性疾患。此病好发于运动员下肢(髌腱和跟腱末端病等)及上肢(冈上肌腱、肱二头肌长头腱末端病等)部位,常影响运动员职业生涯。末端病的治疗可分为手术和非手术治疗两类。手术治疗,主要应用于末端区发生劳损变性后骨腱结合处肌腱断裂,骨骼肌产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手指伸肌腱结构损伤的3.0T MRI表现.方法 运用3.0T磁共振成像仪、小柔线圈对24例指伸肌腱结构损伤患者进行MRI检查,分析指伸肌腱结构损伤的MRI表现特征.结果 指伸肌腱结构损伤(末端腱损伤7例、中央束损伤12例、伸肌总腱损伤2例、矢状束损伤3例)的MRI主要表现为肌腱附着部的FS-PDWI信号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低能量体外冲击波对运动员腱性组织及骨关节损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腱性组织及骨关节损伤的运动员98人,年龄19±7.2岁,运动项目包括篮球、羽毛球、网球、游泳、体操、排球等。按照疾病分成肌腱损伤、腱周组织损伤、骨关节损伤等3组,根据不同部位和不同性质的各种疾病,以不同的治疗参数(即冲击次数、能量流密度)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仪进行治疗。治疗频数每周2次,2周为一个疗程,最长不超过8周。各组在治疗开始前,每次治疗前后及治疗终结时均进行疼痛程度评分。结果:肌腱损伤组显效74.4%,有效17.9%,无效7.7%;腱周组织损伤组显效42.9%,有效40.0%,无效17.1%;骨关节损伤组显效37.5%,有效50.0%,无效12.5%。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对运动员腱性组织及骨关节损伤均有明显效果,其中以肌腱损伤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9.
肌-腱及末端区的扫描电镜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肌-腱及末端区的扫描电镜结构武汉体育学院(430070)胡声宇,左汝铎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电镜室李德忠,武晓华髌腱末端病及肌腹与肌腱结合部的损伤,在运动训练中常见,研究这些结构的正常形态,对探讨其损伤机制有一定意义。1材料与方法1.1实验动物:雄性大白...  相似文献   

10.
手指屈肌腱在“无人区”损伤后,Bu-nnell等许多学者主张二期行游离肌腱移植术。这种方法已经沿用40余年,迄今仍为许多医师所采用。但是这种手术的效果却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受到植腱前手指损伤严重程度的影响。Boyes和Stark将术前手指情况分为理想型、瘢痕型、关节损伤型、多处损伤型和严重损伤型五类。理想型植腱效果一般良好,关节损伤型、多处损伤型和严重损伤型则往往损伤过重,游离植腱难以取得满意疗效。所谓瘢痕型则指的是手指损伤后瘢痕深而广泛,粘连严重,妨碍手术区的暴露和植入肌腱的滑动,原发损伤往往破坏了腱鞘上的滑车或指间关节掌板。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膝关节镜下同侧半腱肌腱、股薄肌腱单端固定法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方法及疗效,分析其优缺点。方法应用同侧半腱肌腱、股薄肌腱单端固定,重建后交叉韧带损伤24例。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按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由术前43分提高到术后93分。结论同侧半腱肌腱、股薄肌腱单端固定法重建后交义韧带创伤小、操作简便,是重建后交叉韧带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电场促进兔肌腱愈合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刺激已被证实有增强各种组织再生作用。本实验应用方形波耦合电场刺激一侧损伤的兔屈趾深肌腱,并与未受电刺激的对侧进行比较。于损伤后不同时期分别测定腱内羟脯氨酸含量、光学显微镜下组织学检查及测试腱修复处愈合强度。统计学处理后证实经该电场刺激后在第14、21和42天可提高腱内羟脯氨酸含量,第42天时腱愈合强度明显高于非刺激侧,组织学检查表明该电场刺激可增强损伤肌腱的早期愈合反应及加快恢复腱内胶原定向排列结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指伸肌腱修复术中重建腱周组织减少肌腱粘连的方法。方法指伸肌腱损伤68例分为A、B两组(按配对设计原则),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一期修复损伤。A组修复腱旁组织、深筋膜;B组不修复腱旁组织,仅修复深筋膜。术后早期进行保护性功能锻炼。术后随访3~12个月。结果术后6个月按美国手外科学会总主动活动度(TAM)系统评定方法评定疗效:A组优26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7.06%。B组优20例,良6例,可8例,优良率76.47%。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效果优于B组。结论新鲜的指伸肌腱损伤,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一期缝合腱旁组织,能更好地促进肌腱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背景:跟腱止点性腱病是临床常见的跟腱损伤。目前临床上无论在损伤机制与病理,还是损伤的诊断、治疗及康复方面均尚无统一观点。因此,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足踝工作委员会组织在足踝及肌腱疾病领域内有代表性的专家共同编写了跟腱止点性腱病的专家共识。方法:34位运动医学及足踝外科领域专家共同参与本共识的编写。共识形成方式参照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进行。首先由34名专家分别组成10个小组,对跟腱止点性腱病的十个相关临床问题进行文献检索、归纳,并对所检索文献进行等级评定,之后形成草案。在之后召开的专家共识会议上对10个问题分别进行陈述,对其中存在的疑问进行讨论以及无记名投票。投票同意超过50%则共识得以通过。专家共识的推荐强度按投票同意的百分比进行区分:51%~74%,意见一致;75%~99%,强一致;100%,完全赞同。结果:在所有10条跟腱止点性腱病的临床诊疗专家共识条目中,8条达到了强一致(75%~99%),2条达到了完全赞同(100%)。结论:本专家共识聚焦于跟腱止点性腱病的概念、病因、病理和临床诊疗方案,有助于临床医生开展相关疾病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I对肩关节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0年8月共12例肩关节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损伤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肩关节MR扫描图像,所有病例均经肩关节手术证实。结果:①12例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断裂,其中部分撕裂4例,表现为肱二头肌长头腱增粗,T2W上可见局部高信号影,肌腱连续性存在;完全撕裂8例,表现为横断面上,结节间沟内未见肱二头肌长头腱显示,斜冠状面可见撕裂肌腱近端或远端呈波浪状。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半脱位1例,表现为横断面上,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向内侧移位,位于肱骨小结节前方;脱位2例,表现为横断面示空置的结节间沟,肱二头肌长头腱向内侧移位、位于肩胛下肌腱前方;②肱二头肌长头腱损伤伴随腱鞘积液2例,表现为横断面上肌腱被液性高信号影所环绕;伴随肩关节腔内积液12例;③12例肱骨结节间沟宽度≥8mm;深度<3mm、结节间沟变浅3例;3例内壁角<30°;④合并肩袖损伤7例,其中冈上肌腱撕裂5例,冈下肌腱撕裂1例,肩胛下肌肌腱撕裂1例;合并喙肱韧带损伤11例。出现肩峰撞击综合征10例。结论:MRI能够准确的诊断肩关节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损伤,从而有助于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6.
<正>腱病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好发于各种外伤及剧烈运动过程中,往往表现为病变处的静止或运动中持续性疼痛,受累区域压痛或伴有局部肿胀,功能障碍。目前,腱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改变运动方式、服用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类固醇局部注射、理疗和体外冲击波治疗等保守及手术疗法。由于肌腱组织缺乏血管,细胞构成少,损伤后其再生、修复能力较弱[1],所以绝大多数保守治疗疗效短暂,长期疗效欠佳,而手术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和超声(US)检查在肱二头肌长头腱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肩关节镜检证实的肱二头肌长头腱损伤患者80例,均行MR及US检查,以肩关节镜检结果为评价标准,分别计算MR和US诊断肱二头肌长头腱损伤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比较2种检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 80例患者中,肩关节镜证实肱二头肌长头腱完全撕裂19例,部分撕裂45例,肌腱炎10例,脱位6例.MR与US诊断肱二头肌长头腱完全撕裂、部分撕裂、肌腱炎及脱位的准确性分别为98.7%、92.5%、97.5%、100%和96.2%、85.0%、96.3%、98.7%.MR与US诊断肱二头肌长头腱完全撕裂、肌腱炎及脱位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R诊断部分撕裂的准确性高于US(P<0.05).结论 MR在判断肱二头肌长头腱部分撕裂优于US.US检查可作为常规检查方法用于排查怀疑有肱二头肌长头腱损伤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军人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采用自体四股半腱肌腱 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手术方法及远期疗效.方法 关节镜下以自体四股半腱肌腱 股薄肌腱为前交叉韧带重建替代物,保留少许前交叉韧带残端作为定位标志物,对35例前交叉韧带损伤军人行重建术.结果 术后35例膝关节活动度均恢复至正常范围,无韧带撞击现象,前抽屉试验全部阴性,Lachman试验全部小于Ⅰ度.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平均52.3分提高到术后的平均88.5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大多数患者获得满意治疗效果,可继续从事日常工作.结论 关节镜下自体四股半腱肌腱 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是恢复膝关节稳定性较好的方法.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是前交叉韧带损伤军人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其创伤较小、卧床时间短、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超声仪观察切取半腱肌腱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后肌腱的再生情况。方法 :39例用自体半腱肌腱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 ,术后平均 13个月行双侧半腱肌腱股薄肌腱超声检查 ,了解肌腱再生情况并对比其长度和截面积的变化。结果 :超声检查显示 39例患者中有肌腱再生 2 6例 ,再生率为 72 %。再生肌腱长度和截面积与对侧肌腱相比无明显差异。 2 6例患者半腱肌腱股薄肌肌腹有萎缩。结论 :切取半腱肌腱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后肌腱能够再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再次关节镜的观察了解前交叉韧带重建对髌股关节软骨的影响,以及应用自体髌腱和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对髌股关节软骨影响的差异。对象与方法:自2000年12月~2004年12月间有631例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患者在我科进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并因要取内固定物再次入院进行了二次关节镜检查,其中取自体髌腱组103例,取自体腘绳肌腱组528例。分部位、程度记录两组患者重建前后两次关节镜检查的髌股关节软骨损伤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3例取髌腱重建的患者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时关节镜检查共发现59处髌股关节软骨损伤,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再次关节镜检查共发现新增56处软骨损伤,其中新增髌骨软骨损伤28处,新增滑车软骨损伤28处。平均每例患者增加0.54处髌股关节软骨损伤,增加的软骨损伤程度以2度损伤为主。528例取腘绳肌腱重建的患者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时关节镜检查共发现265处髌股关节软骨损伤,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再次关节镜检查共发现新增263处髌股关节软骨损伤,其中新增髌骨软骨损伤107处,新增滑车软骨损伤156处,平均每例患者增加0.50处髌股关节软骨损伤,增加的软骨损伤程度以2度损伤为主。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各部位软骨损伤程度的加重在取髌腱组和取腘绳肌腱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后,髌股关节软骨损伤有一定程度的增多与加重,以2度软骨损伤增多为主,取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与取腘绳肌腱重建相比并不会增加更多的髌股关节软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