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孙清廉 《家庭医学》2007,(17):50-50
陕西省耀县孙家塬,是唐代著名大医药学家孙思邈的故乡。孙思邈少年时因病学医,博通经史百家,著有传世之作《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各30卷,被后世尊为“药王”。孙氏不但医术高明,而且养生有道,年逾百岁之上,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中的老寿星。在孙家源的药王山上,后世立有一百多块石碑,其中一方刻有孙思邈所著“养生铭”,是养生保健的至理名言。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耀县孙家塬,是唐代著名大医药学家孙思邈的故乡。孙思邈少年时因病学医,博通经史百家,著有不朽传世之作《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各30卷,在我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后世尊为“药王”。孙思邈不但医术高明,而且养生有道,年逾百岁之上,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中的老寿星。在孙家塬的药王山上。后世立有一百多块石碑,  相似文献   

3.
孙思邈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医学家、养生家。由于养生得法,健康地生活了101岁,因此追求健康长寿的人对孙思邈的养生之道很有兴趣,希望能从孙思邈的理论与实践中汲取对自己的健康长寿有用的东西。孙思邈养生之道的理论与方法主要阐述在《备急千金要方(养性)》与《千金翼方(养性)》等文章中。本文尝试从这两篇文章中将孙思邈养生之道的理论与方法的内核挖掘出来,供当代对健康长寿有兴趣的人参考。  相似文献   

4.
黄健 《现代养生》2011,(6):13-14
《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要方》)是唐代著名医家兼道教学者孙思邈的代表作,有关气功的论述集中在该书的《养性》卷中。按:"养性",主要是指道德修养、情绪调摄,《千金要方》提倡的养生方法很广,除道德涵养外,还包括气功锻炼、饮食调理与药物等。本文试析其与气功相关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孙思邈,唐代医药学家,被后人尊称为“药王”。有人说他活了145岁,有人说他活了120岁,总体来说大家都认为他活了超过100岁,在古代,能活100岁以上,实属奇迹。《大医精诚》出自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为后代著名医学大家所推崇。其实人们对他的长寿秘诀更是好奇,有关他的长寿方法传播甚广,比如目前较为流行的“孙思邈导引13法”就是其中一些养生方法的总结。孙思邈养生不仅采用导引方法,他也很懂得服食养生。  相似文献   

6.
黄根柱 《大众健康》2004,(11):42-42
唐朝时期,在四川的馨玉山有一处静明宫,此处“人野相近,心远地偏,背山临水,气候高爽,土地良沃,泉水清美”。有一位耄耋之年的医生,老而忘倦地刻苦写书,他常常伏案写到深夜,精力是那样充沛,思维是那样敏捷。他,就是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养生学家孙思邈。据文献记载,医学巨著——《千金翼方》就是他百岁时写成的。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耀县孙家塬,是唐代著名大医药学家孙思邈的故乡。孙思邈少年时因病学医,博通经史百家,著有传世之作《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各30卷,被后世尊为"药王"。孙氏不但医术高明,而且养生有道,年逾百岁之上,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中的老寿星。在孙家源的药王山上,后世立有一百多块石碑,其中一方刻有孙思邈所著"养生铭",是养生保健的至理名言。  相似文献   

8.
六字诀别称六字法、六气法,是道家气功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功法,首见于南北朝时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者,谓吹、呼、唏、呵、嘘、咽,皆吐气也。”此后隋·智觊的《修习止观坐禅杂要说》,唐·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宋《圣济总录》、《寿亲养老新书》,以及明《类修要诀》、《修龄要旨》和清《遵生八笺》等要籍  相似文献   

9.
唐代大医家孙思邈十分强调用药物预防疾病。他在《千金要方》伤寒章中,首列辟温方20余服,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他说:“天地有斯瘴疠,还以天地所生之物以防备之,命日知方,则病无所侵矣。”不仅指出外感温热疾病可以传染,而且能够用药物来防御。现将孙氏常用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杨锋 《药物与人》2010,(1):65-65
摩腹养生是中医园地中盛开的一朵健身奇葩,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摩腹数百遍,则食易消,大益人,令人能饮食,无百病。"  相似文献   

11.
光能治病     
李俊主 《家庭医生》2010,(20):66-66
生了病要吃药,然而,光也可以治疗某种病。古人早就知道阳光能防病治病。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其所著的《千金要方》中提出,儿童进行日光浴,可以“血凝气刚,肌肉硬密,堪耐风寒,不致疾病”。  相似文献   

12.
着力践行“大医”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序中说:“人命至重,有贵千方。一方济之,德愈至此。”这种“大医精诚”的医德精神,自古以来便被救死扶伤的医者奉为圭臬。徐州市眼病防治研究所的医务人员18年来坚持发扬崇高医德,义务防盲治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这种优秀传统医学伦理精神。深入探讨这种“大医”精神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保健与生活》2014,(1):61-62,I0001-I0043
中医有“药食同源”之说。食疗又称“食治”,即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正如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所说:“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他还主张“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黄帝内经》更提倡“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合理膳食。  相似文献   

14.
肖作奎 《山东卫生》2004,(12):53-54
百日咳是一种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这种咳嗽结束时通常出现拖长的、高音调的啼声吸气本病通过色沫传播.传染性极强.任何年龄的人都可感染.但学龄前儿童更为敏感.世界各地均有发病。早在唐代孙思邈著《千金翼方》就对本病有描述.明朝寇平《全幼心鉴》中定名为“百日咳”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  相似文献   

15.
孙思邈是唐代著名的中医药学家,寿超百岁,是古代有名的老寿星。在他所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有很多饮食保健方面的论述,直到今天仍值得我们学习并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16.
“微饿”养生理念,在祖国传统养生保健宝库中比比皆是。孙思邈《千金要方》:“安身之本,必资以食。”何良俊《四友斋丛说》:食取补报,不饥即已,饱生众疾。”刘词《混俗颐生录》:“食不欲苦饱,苦饱即伤心,伤心则气短妨闷。”李豫亨《推篷寤语》:“饮食不可过多,饮食最能抑塞阳气,不能上升,将以养生,实以残生也……淡餐少食,常使肠胃清虚,则神气固流,阴阳得位,此最养生之大要。”  相似文献   

17.
杨堤林 《现代养生》2004,(11):32-32
温胆汤首见于唐·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用以治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之症。现今临床多用《三因极———病症方论》之温胆汤,方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生姜、甘草、大枣组成,较孙氏原方多茯苓、大枣而减生姜之用量,功能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而致的虚烦不眠、呕吐呃逆、惊悸不宁、癫痫等症。许多医生认为本方确有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作用。临床中,笔者认识到:本方的运用,关键是先要抓住主症,再要辨清兼症,贵在加减灵活运用。凡病在胆、胃,证见痰热,临床表现为口苦、呕涎、虚烦、不眠、惊悸、癫狂、头…  相似文献   

18.
蓝晟 《现代养生》2012,(6):28-29
四 面对《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孙思邈的《孙真人养生法》、《孙思邈卫生歌》,丘处机的《摄生消息论》,万全的《养生四要》,曹慈山的《老老恒言》,以及散落于道藏、佛经、武功、民间等汗牛充栋的典籍和民间口传心授的养生之法,到底如何入手,到底如何把握。  相似文献   

19.
靳士英  靳朴 《现代医院》2007,7(6):I0001-I0003
10释继洪与《岭南卫生方》唐宋以来,中州人士寓居岭南者日渐增多,对于岭南多发病的研究也日益重视,这是因为岭南的特殊地理条件,发生的许多疾病有异于中原所致。《新唐书.艺文志》有无名氏《岭南急要方》三卷,郑景岫《南中四时摄生论》一卷,李暄《岭南脚气论》一卷,李继皋《南行方》三卷。郑樵《通志略》尚有李暄《岭南脚气论》一卷、《脚气方》一卷、《新撰脚气方》三卷,郑景岫《南中时摄生论》,李继皋《南行方》三卷,《治岭南众疾经效方》一卷,《广南摄生方》一卷。这些书均是岭南多发病防治的著作,至宋元已佚。仅元代释继洪《岭南卫生方…  相似文献   

20.
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于《千金要方》中言“人命至重,有贵干金”。健康的身体对于每一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生活才会充满阳光。然而随着社会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周旋于各种场合,身心压力不断增加。于是,便迎来了新的问题——亚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调查结果表明:全世界处于真正健康的人仅有5%,[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