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延安市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在延安市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患者自愿行宫颈癌机会性筛查,以液基细胞学检查、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和阴道镜为筛查方法,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结果为最终诊断标准,探讨机会性筛查对宫颈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意义。结果:3000例患者全部行TCT检查,阳性检出率为16.17%(485/3000);3000例患者中同时行HPV检测者有1475例,感染率为25.90%(382/1475):468例患者在阴道镜下行宫颈活检术,病理结果为:CIN I 82例、CINⅡ~Ⅲ 46例、SCC 9例。结论:通过机会性筛查可以更好地提高防治效果,对宫颈癌的早诊早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醋酸肉眼观察(VIA)和碘染色肉眼观察(VILI)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可行性。方法:以天津市大港区2 003例妇女为研究对象,进行癌症综合知识、危险因素的问卷调查,用VIA和 VILI行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筛查。VIA或VILI阳性者行电子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检查异常者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结果:单纯VIA阳性者257例,VIA或VILI阳性者共计265例,其中197例阴道镜检查异常,在阴道镜指导下行宫颈活检,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检出率为7.04%,其中CINⅠ116例,CINⅡ14例,CINⅢ11例。结论:在资源有限、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由经过培训的医生实施VIA或VILI做宫颈癌初筛的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醋酸肉眼观察(VIA)和碘染色肉眼观察(VILI)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可行性。方法:以天津市大港区2003例妇女为研究对象,进行癌症综合知识、危险因素的问卷调查.用VIA和VILI行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筛查。VIA或VILI阳性者行电子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检查异常者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结果:单纯VIA阳性者257例。VIA或VILI阳性者共计265例.其中197例阴道镜检查异常,在阴道镜指导下行宫颈活检,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检出率为7.04%,其中CINI116例,CINⅡ14例,CINIII11例。结论:在资源有限、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由经过培训的医生实施VIA或VIU做宫颈癌初筛的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4.
宫颈巴氏涂片与LCT在低收入妇女妇科普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巴氏涂片与液基细胞学(LCT)在低收入已婚妇女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1月至6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对所在社区6416例低收入已婚妇女(低收入组)采用宫颈巴氏涂片进行了宫颈癌筛查,其中322例同期行LCT,并与同期来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做宫颈癌筛查行LCT的294名妇女进行对照(对照组)。结果①宫颈刮片巴氏异常者(≥Ⅱb级)低收入组中22例(0.34%),其中Ⅱb级12例(0.19%),Ⅲ级10例(0.16%),无Ⅳ级及Ⅴ级。15例(Ⅱb5例,其余Ⅲ级)行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结果CIN8例,其中CIN12例,CIN2和CIN3各3例;②低收入组同期行LCT的322例妇女中,细胞学≥ASCUS共41/322例(12.73%),其中ASCUS15例,HSIL 1例,行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结果CIN5例(CIN1和CIN2各2例,CIN31例);HSIL1例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对照组:细胞学≥ASCUS 22/294例(7.48%)。其中ASCUS 11例行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结果仅CIN 21例;2例LSIL;1例为CIN2。两组AGC各1例经阴道镜下活检均无异常;③低收入组中322例行宫颈刮片和LCT做自身对照:315例巴氏均为Ⅰ级,LCT正常;巴氏Ⅱb级2例,LCT均为ASCUS,病理分别为CIN1和CIN2;巴氏Ⅲ级3例,LCT检查,其中2例为ASCUS,阴道镜活检仅1例病理为CIN2。结论宫颈细胞学是筛查宫颈病变的有效手段,巴氏涂片法在基层对低收入人群仍可为主要筛查方法。有条件者可采用LCT,以提高宫颈疾病筛查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阴道镜下不同活检方法在HSIL检出中的作用。方法对388例宫颈癌筛查异常的妇女行阴道镜检查,并在阴道镜指引下行四象限点活检+ECC,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结果阴道镜指引下在子宫颈最异常处的第一块活检检出77.1%(54/70)的HSIL,在病变第二异常处活检额外检出4.3%(3/70)的HSIL,在病变异常处的两块定位活检检出HSIL+的敏感性为81.4%,特异性为96.1%,与筛查异常级别(OR=4.257,95%CI:1.590~11.397,P=0.004)、阴道镜拟诊(OR=27.124,95%CI:12.221~60.199,P=0.000)具有相关性;随机活检额外检出18.6%(13/70)的HSIL,其中6例CIN2,7例CIN3;在筛查低级别异常者中额外检出HSIL 8例,占2.3%(8/344),其中5例CIN2,3例CIN3;在高级别异常者中额外检出HSIL 5例,占11.4%(4/44),其中1例CIN2,4例CIN3,与筛查异常级别(OR=6.833,95%CI:1.702~27.432,P=0.007)具有相关性,ECC无额外HSIL的检出。结论在子宫颈癌筛查异常妇女中,阴道镜下可疑病变部位行阴道镜指引下的2点或以上活检为HSIL检出的主要方法;对于阴道镜下未发现异常的妇女,尤其是对宫颈癌筛查高级别异常的妇女建议行随机活检。  相似文献   

6.
阴道镜筛查宫颈病变605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2003年2月至2005年2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采用电子阴道镜对6051例妇女进行阴道镜检查,其中1511例在阴道镜下定点活检送病理。结果经病理确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696例,包括CINⅠ543例、CINⅡ100例、CINⅢ53例,宫颈癌24例,活检CIN检出率46.06%。CIN发病年龄在20~39岁之间的病例占87.50%。宫颈癌的好发年龄为30~49岁,占宫颈癌总数的95.83%。宫颈轻度糜烂患者占发生CIN总数的30.17%,其中CINⅡ、CINⅢ分别占30.00%和37.74%,宫颈光滑者占CIN总数的8.33%。结论采用阴道镜检查能及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是宫颈癌筛查方便安全、准确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宫颈癌的早期筛查,观察不同筛查方法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0年10在本医院妇科门诊前来体检和就诊的1216位妇女,采用TCT+阴道镜和TCT+HPV+阴道镜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宫颈癌筛查,最后以宫颈活检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筛查效果。结果:A组596例采用TCT+阴道镜筛查,发现46例细胞学异常者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结果慢性炎症28例,占4.69%,CINⅠ7例,占1.17%,CINⅡ8例,占1.34%,CINⅢ2例,占0.34%,原位癌1例,为0.17%;B组620例采用TCT+HPV+阴道镜筛查,发现TCT和HPV阳性者78例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结果慢性炎症33例,占5.32%,CINⅠ21例,占3.39%,CINⅡ14例,为2.26%,CINⅢ9例,占1.46%,原位癌1例,为0.16%;TCT联合HPV检测筛查明显优于单次TCT的检查。体会: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TCT+HPV+阴道镜筛查方法优于TCT+阴道镜筛查方法,在门诊进行个体化筛查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的应用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的应用及意义。方法:为2008年1月~12月在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患者行机会性筛查,以液基细胞学、HPV检测和阴道镜为筛查方法,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为最终诊断标准,评价机会性筛查用于宫颈癌早诊、早治的意义。结果:4485例患者中一半以上患者不了解宫颈癌相关知识;患者筛查顺应性为98.79%(4431/4485),检出细胞学阳性569例,阳性检出率12.68%(569/4485);561例行高危HPV检测,感染率36.54%(205/561);549例行阴道镜+活检,活检病理结果为:CINⅠ62例,CINⅡ-Ⅲ46例、SCC 8例。2008年宫颈癌筛查参与率及宫颈病变检出率与2007年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机会性筛查相关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对宫颈癌的认知程度,是全面防治宫颈癌的重要内容;机会性筛查顺应性好,能够早期发现宫颈病变,是行之有效的宫颈癌筛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子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324例患者行阴道镜检查及病理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电子阴道镜对慢性宫颈炎、宫颈息肉、尖锐湿疣、宫颈癌、CINⅠ、CINⅡ、CINⅢ的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达94.19%、100%、91.67%、92.31%、91.93%、92.59%、74.07%.结论:电子阴道镜对宫颈痰病的诊断准确性高,尤其是对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宫颈癌,是一种能对宫颈癌早发现、早诊断的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细胞学ASCUS分流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电子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细胞学意义未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分流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6年7月至2008年7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门诊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结果为ASCUS的471例患者进行电子阴道镜检查,其中203例阴道镜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以上病变者在可疑病变区取活检送病理检查;268例阴道镜检查为正常或慢性宫颈炎者给予阴道用药治疗1~3个疗程,3个月后复查宫颈涂片,4例细胞学仍异常者行阴道镜下取活检送病理检查,余264例细胞学阴性者定期复查宫颈细胞学。结果471例宫颈细胞学AS-CUS患者中,共行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207例(43.95%),检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Ⅲ)131例,宫颈癌4例,余264例避免了宫颈活检损伤,随访6~30个月复查宫颈细胞学均未发现异常。结论电子阴道镜结合宫颈细胞学检查可有效检出宫颈细胞学ASCUS中CIN及宫颈癌患者,可作为基层医院对ASCUS进行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子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对在徐州市云龙区妇幼保健所妇科门诊及体检的妇女中做阴道镜检查660人,并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对照。结果:660例电子阴道镜检查中,对有可疑情况者325例取活检,根据活检结果确诊为慢性宫颈炎206例,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Ⅲ107例,宫颈癌3例,宫颈湿疣5例,正常宫颈4例。诊断正确率97.34%,假阳性率2.73%。结论:电子阴道镜对诊断阴道、宫颈病变具有重要价值,在电子阴道镜引导下取活检,对早期宫颈癌、癌前病变以及宫颈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在宫颈病变筛查中应用阴道镜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符合阴道镜检查指征的200例疑似宫颈病变患者,患者均接受阴道镜检查+活检,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估阴道镜检查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200例患者经病理确诊炎症121例,CINⅠ级52例,CINⅡ~Ⅲ级24例,宫颈癌3例,阴道镜检查符合率分别为77.69%、86.54%、79.17%、100%,总符合率为80.50%。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阴道镜诊断宫颈炎症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CINⅠ级、CINⅡ~Ⅲ级及宫颈癌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疾病筛查诊断中,尤以宫颈癌、CIN的诊断效果较好,可作为宫颈病变早期筛查诊断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宁夏隆德县农村妇女宫颈癌发病情况,探索宫颈癌防治措施,提高宫颈癌早诊早治率,降低死亡率。方法:对隆德县14个乡镇20012名35-59岁的已婚农村妇女行宫颈癌防治知识和宫颈癌筛查项目认知程度调查,实施妇科常规检查。宫颈脱落细胞巴氏涂片检查,对巴氏涂片染色ⅡB级及以上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对阴道镜检查异常者,行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免费检查的20012名农村妇女中,共查出宫颈病变147人,宫颈活组织检查阳性23人,其中CIN1有10人、CIN2有4人、CIN3有6人、原住癌有1人、浸润癌有2人。结论:定期开展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可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提高农村妇女的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是评价阴道镜在子宫颈疾病中的诊断价值,以便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宫颈疾病。通过对2009年1月至12月350例宫颈疾病患者的阴道镜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0例患者在阴道镜下行宫颈活检术,病理结果显示慢性宫颈炎308例、宫颈癌10例,CINⅠ7例,CINⅡ1例,CINⅢ4例,CINⅠ-Ⅱ2例,CINⅡ-Ⅲ5例。结论:是阴道镜下能及时发现宫颈小病灶,能够较准确定位活检,对早期发现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当前新发展和常用的几种筛查方法在宫颈上皮细胞内瘤样变(CIN)及早期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根据不同经济条件和人群风险度的不同,进行优化配置,使其适用于不同人群的筛查,扩大普查人群范围,以及对高风险人群的重点防治,对不同人群制定有效的筛查监测,探索一种合理的经济筛查方案。方法巴氏涂片、5%醋酸肉眼观察、液基薄层细胞(TCT)自动阅片系统采取TBS分类报告系统、HPV—DNA检测、阴道镜检查结合评分系统、镜下定点活检病理组织学诊断,合理联合应用。结果在924例符合筛查的病例中,发现鳞癌9例,CIN Ⅲ 14例,CINⅡ83例,CINⅠ92例,ASCUS 325例;103例具有典型的挖空细胞,符合HPV感染的组织学标准及HPV—DNA检测支持,并分布在CIN及宫颈癌的群体中,仅5例单独阳性。阴道镜和TCI、检查均与病理组织学阳性呈正相关,但也有少数疏漏;病变限于宫颈管,用肉眼及阴道镜难以观察到,活检弥补了这个缺陷。结论多技术互补普查发现大量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与HPV感染有关,高危HPV—DNA检测是诊断HPV感染最佳方法,区域活检提高了宫颈癌普查的病理阳性率,对于不同经济条件及风险度不同的人群进行优化组合筛查,可扩大宫颈癌普查范围。  相似文献   

16.
阴道镜下常规活检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108例分析   总被引:109,自引:2,他引:109  
目的:通过阴道镜下常规活检,探讨宫颈上皮内瘤样癌变(CIN)的检查率、镜图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年来阴道镜检查834例中108例CIN的阴道镜检结果。结果:834例中CIN发现108例,占12.8%,CIN的异常阴道镜像主要为血管异常及腺口白环、白腺。结论:阴道镜是辅助诊断CIN的重要方法,初次阴道镜检可疑时应进行常规活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TCT检查与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接受宫颈癌筛查6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呈现为阳性的患者60例,对此类患者行阴道镜下检查,对比诊断结果。结果 TCT检查结果与阴道镜下活检结果符合率如下:低密度鳞状上皮内瘤变55.00%(22/40)、高密度鳞状上皮内瘤变55.56%(10/18)、鳞状细胞癌50.00%(1/2)。在TCT检查结果呈现阳性的患者行阴道镜下活检可见,正常/炎症反应15例(25.00%)、CINⅠ27例(45.00%)、CINⅡ14例(23.33%)、CINⅢ4例(6.67%)。结论 TCT检查对于早期诊断宫颈癌与癌前病变有显著临床意义,临床医师需针对患者个体病情给予阴道镜检查,从而提高患宫颈癌与癌前病变的诊断率,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阴道镜活检病理和宫颈冷刀锥切术(CKC)在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中的价值,并分析CKC及子宫全切术治疗高级别CIN的效果.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行TCT检查、阴道镜下活检、CKC或子宫全切术后的高级别CI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比分析手术前后诊断及不同治疗手段的CIN病理分级转化及复发情况.结果:术前TCT检查及阴道镜活检病理诊断高级别CIN 376例,其中保留生育功能及子宫的248例,均行CKC(CKC组);行子宫全切术128例(子宫全切术组).CKC组与子宫全切术组术后病理检查与术前阴道镜活检病理诊断CIN分级一致率、上升率和下降率分别为52.02%,45.31%;3.23%,1.56%和44.76%,53.13%,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随访28个月,CKC组复发6例(2.42%),子宫全切术组复发1例(0.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T是筛查高级别CIN的有效方法;单独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高级别CIN的准确性尚不够理想,不能替代CKC后病理检查.对年轻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高级别CIN患者,CKC安全有效;对无生育要求的中老年患者全子宫切除是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应用效果及分析阴道镜下活检诊断CIN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2012年1~12月收治的219例CIN患者行LEEP治疗的疗效,及阴道镜下活检与最终病理诊断的符合情况。结果:LEEP对于CIN的总治愈率为97.67%(210例),残留率2.33%(5例);发现4例早期浸润癌;术后回访无明显并发症;术后妊娠35例;最终病理诊断与术前病检符合者200例(91.32%),病理级别升高19例(8.68%)。结论:早期积极的LEEP治疗CIN是预防宫颈癌发生的有效措施,特别适用于治疗有生育要求的CIN患者;LEEP术不仅能有效治疗CIN,还可避免阴道镜下活检对CIN的诊断不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阴道镜在定期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我区35~64岁已婚妇女进行免费宫颈癌筛查选出598例进行阴道镜检查。结果共发现宫颈上皮内瘤变43例(其中宫颈刮片阳性22例,其他21例),乳头状瘤病毒HPV70例,慢性宫颈炎110例。结论阴道镜+宫颈活检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必要及有效的方法,特别对于宫颈刮片阴性,肉眼观察可疑异常的妇女应建议行阴道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癌前病变,提高筛查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