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脑梗死血小板、血浆颗粒膜蛋白-140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病人血小板、血浆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对大灶脑梗死组和小灶脑梗死组病人进行研究,于发病后 3d和2周采静脉血,测定血小板、血浆 GMP-140的浓度。结果发病3 d大灶脑梗死组血小板GMP-140,血浆GMP-140、浓度较对照组非常显著升高(P<0.001),小灶脑梗死组血小板、血浆GMP-140浓度也较对照组升高(P<0.05),但较大灶脑梗死组低。于发病2周时,2组病人血小板、血浆GMP-140浓度均已明显下降,但仍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病人血小板、血浆GMP-140显著升高且与脑梗死病情轻重相关,血小板GMP-140与血浆GMP-140的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2.
现代研究表明,血小板功能异常和血栓形成是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病理基础和重要原因[1]。血小板活化在生理性止血或病理性血栓形成等方面起重要作用。α-颗粒膜蛋白(GMP-140,GMP-33)作为血小板活化释放的特异性分子标记物,其阳性表达率反映了血小板活化程度和功能状态。我们于1998年6月~1999年1月用替保心脑健片治疗UA患者50例,观察其对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根据1979年WHO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选取我院门诊急诊室UA患者75例,根据就诊时间按2∶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1…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血浆内血小板α 颗粒膜蛋白 14 0的动态变化 ,为选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 (ELISA法 )测定 5 0例急性脑梗死血浆内血小板α 颗粒膜蛋白 14 0 (GMP 14 0 ) ,同时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 ,并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脑梗死组血浆GMP 14 0含量 ,急性期明显高于对照组 ,随后迅速下降 ,但至第 4周仍高于对照组。血小板聚集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均明显增高 ,急性期血浆GMP 14 0含量与有无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合并症无关 ,恢复期血浆GMP 14 0含量在重症患者明显高于轻症患者 ,且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浆GMP 14 0含量持续下降 ,其含量与预后有关。结论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小板高度活化 ,血浆GMP 14 0比血小板聚集更具血小板活化的特异性 ,检测血浆GMP 14 0可作为估计病情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死发病及病程中CD62P、CD63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通过测定活化血小板的表面分子标志物CD6 2P(血小板α 颗粒膜糖蛋白 )、CD6 3(血小板溶酶体膜糖蛋白 )的阳性表达率 ,观察在急性脑梗死发病及病程中活化血小板的变化 ,现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1 研究对象 病例组 :2 0例 ,其中男 1 2例 ,女 8例 ,中位年龄 58岁 ,经全面神经系统检查、CT及核磁共振检查确诊 ,均为急性脑梗死患者 ,无糖尿病、心肌梗死、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对照组 :1 1名 ,其中男 7名 ,女 4名 ,中位年龄 54岁 ,无明显动脉硬化症及上述疾病。病例组及对照组在采血前 2周均未服阿斯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2 试剂与仪器…  相似文献   

5.
背景:目前已有大量报道证明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功能显著增强,说明血小板功能异常在急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中占重要地位。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可特异地、敏感地直接显示体内血小板活化或破坏程度,是目前具有特异性的反映血小板活化的分子标志物之一,且在启动和扩大血栓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目的:观察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浆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140变化情况,探讨血浆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140水平是否可作为特异性的生化学指标用于脑卒中的病情和预后评估。设计:以患者和健康人为观察对象,病例-对照分析。单位:一所卫生学校医院的内科病…  相似文献   

6.
血栓形成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和脑梗死的发生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P)ⅡbⅢa是血小板在体内活化的重要标志物,它与血栓形成有密切关系[1].研究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 GPⅡbⅢa的动态演变对诊断和治疗老年AMI和脑梗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及其抑制物 (PAI -1)、血栓调节蛋白 (TM )和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14 0 (GMP -14 0 )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对 5 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浆t -PA、PAI -1、TM及GMP -14 0的检测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较正常对照组t -PA水平明显降低 ,PAI -1、TM及GMP -14 0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1)。结论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及纤溶活性的变化可能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为脑梗死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二位点酶联免疫测定血浆P-选择素方法的建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血小板活化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在动脉血栓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P-选择素是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它在血小板活化和释放过程中随着α-颗粒膜与血小板浆膜的融合暴露在血小板表面,成为体内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的特异标志。P-选择素有两种形式,其一是具有跨膜区域的整合型,另一种为缺乏跨膜区的游离型,后者在血小板活化时,释放到血浆内,成为血浆P-选择素的主要来源。因此,测定血浆内P-选择素的浓度变化,对体内血小板活化及血栓形成亦具有重要诊断价值。我们利用二株抗P-选择素的单克隆抗体,建立了双克隆抗体二位点酶联免疫测定血浆内P-选择素的方法,并测定了正常人和某些血栓性疾病病人血浆内P-选择素的浓度,为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GMP-140的改变与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后患者血浆GMP - 14 0 (血小板а颗粒膜蛋白 - 14 0 )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6 0例起病在 2 4h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分别给予氯吡格雷及普通治疗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GMP - 14 0含量。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血浆GMP - 14 0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 1)。结论 :氯吡格雷有抑制血小板活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目前已有大量报道证明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功能显增强,说明血小板功能异常在急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中占重要地位。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可特异地、敏感地直接显示体内血小板活化或破坏程度,是目前具有特异性的反映血小板活化的分子标志物之一,且在启动和扩大血栓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敏霞  李相中 《现代康复》2000,4(10):1537-153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I)与血小板活化和花生四烯酸代谢的关系,以及尼莫地平和阿司匹林干预的影响。方法28例AI患随机分为尼莫地平组10例,阿司匹林组8例和对照组10例。所有患于发病当天、第2、3和7天采血,测定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分子数、血浆内GMP-140含量和血栓烷B2(TXB2)浓度。结果AI患发病当天血小板表面GMP-140分子数和血浆GMP-140浓度均无显  相似文献   

12.
血小板活化是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准确了解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程度对血栓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因采血取样及实验操作过程中血小板发生体外活化而影响诸多指标的准确性,11-DH-TXB2是TXB2的体内主要酶代谢产物,不在体外形成[1],主要来源于血小板产生的血栓烷A2(TXA2)[2].因此,11-DH-TXB2是最合适的可反映体内TXA2释放水平的物质[1,4],亦是准确反映体内血小板活化水平的敏感特异性指标[5,6].采用酶免疫法、放射免疫法全面系统地观测43例脑梗死患者血浆11-DH-TXB2、TXB2、浓度变化,对比二项指标的敏感特异性,并进一步研究血小板活化程度,持续时间及与脑梗死的病情演变的关系,探讨血小板在脑梗死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血小板活化是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准确了解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程度对血栓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因采血取样及实验操作过程中血小板发生体外活化而影响诸多指标的准确性 ,11- DH- TXB2 是 TXB2 的体内主要酶代谢产物 ,不在体外形成 [1 ] ,主要来源于血小板产生的血栓烷 A2 (TXA2 ) [2 ] 。因此 ,11- DH- TXB2 是最合适的可反映体内 TXA2 释放水平的物质 [1 ,4] ,亦是准确反映体内血小板活化水平的敏感特异性指标 [5,6] 。采用酶免疫法、放射免疫法全面系统地观测 43例脑梗死患者血浆 11- DH- TXB2 、TXB2 、浓度变化 ,对比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MP-140、PAC-1以及血小板参数PLT、MPV、PDW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45 例脑梗死患者GMP-140和PAC-1的表达,同时应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对血小板参数进行测量.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GMP-140、PAC-1 、MPV和PDW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组和正常对照组,恢复期组GMP-140、PAC-1仍高于正常对照组;脑梗死并高血压组患者与单纯性脑梗死组患者相比,GMP-140、PAC-1、MPV和PDW水平增高;GMP-140、PAC-1与MPV、PDW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GMP-140、PAC-1表达之间显著正相关.结论:血小板活化在脑梗死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高血压病能促进体内血小板活化和表达;GMP-140、PAC-1表达与血小板参数密切相关,都可作为血小板活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治疗用降纤酶对血纤溶系统及血小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研究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对血液中纤溶系统和血小板的影响,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2 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降纤酶组和常规治疗组,测定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g) ,D -二聚体,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max)及血浆11 去氢血栓烷B :(11- DH -TXB2 )。结果 降纤酶有显著抗栓作用,引起血浆Fg水平显著降低,D -二聚体浓度升高,但用药后易引起体内血小板活化。结论 降纤酶治疗脑梗死应在实验室监测下使用,应适时加抗血小板活化类药物。  相似文献   

16.
肺心病与血小板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 ,血小板活性与肺源性心脏病 (肺心病 )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学科学工作者的重视 ,普遍认为血小板活性与肺心病有着重要的关系 ,其中血小板胞浆内游离钙离子在肺心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以及血小板表面的α颗粒膜糖蛋白 (GMP 14 0 )作为血小板活化释放的主要分子标记物越来越引起注目[1 ,2 ] 。本文就血小板活性在肺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做一简要综述。1 血小板活化的标记物血小板是血液循环中最小的无核成分 ,具有丰富的胞浆颗粒 ,主要包括α颗粒、致密体和溶酶体。α颗粒中有血小板4因子 (PF4 )、β 血栓球蛋白 (…  相似文献   

17.
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是血小板活化特异性指标。我们动态监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GMP140水平变化,了解血小板活化对AMI发生发展的意义。1资料与方法1.1病例:AMI组30例患者,诊断符合文献〔1〕的诊断标准。其中前间壁梗死6...  相似文献   

18.
王山岭  王丽霞  孙月和 《临床荟萃》2003,18(17):999-1000
研究表明 ,血小板活化及纤溶活性异常在高血压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但目前对于它们与血压波动规律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为此 ,我们观察了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缬沙坦治疗前后血浆中血小板α 颗粒膜蛋白 (GMP 14 0 )含量、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及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 1(PAI 1)水平的变化 ,旨在探讨老年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和纤溶活性变化与血压昼夜节律之间的关系及缬沙坦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 6 8例 ,均符合 1999年WHO高血压诊断标准[1] 。全部患者经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心电图、胸部X…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血浆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的动态变化,为选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测定50例急性脑梗死血浆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同时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并进行动态观察。结果:脑梗死组血浆GMP-140含量,急性期明显高于对照组,随后迅速下降,但至第4周仍高于对照组。血小板聚集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均明显增高,急性期血浆GMP-1  相似文献   

20.
近年研究表明 ,血小板活化及纤溶活性异常在高血压的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观察了老年Ⅰ、Ⅱ期高血压 (EH )患者培哚普利及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前后活化α颗粒膜蛋白(GMP 14 0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 )及其抑制物 (PAI 1)、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和醛固酮 (Ald)水平的变化 ,旨在探讨上述两种药物对老年EH患者血小板活化及纤溶活性的影响 ,并对其机制作初步分析。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根据WHO 1978年制定的高血压诊断及分期标准 ,选择未经正规治疗的EH患者 5 5例 ,其中男 3 0例 ,女 2 5例 ,年龄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