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评价以气管导管为导芯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法的效果,探讨更换气管套管的有效方法,减少患者不适。方法将60例需更换气管切开套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利用气管导管为导芯,更换气管套管;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更换气管切开套管。观察两组患者换管成功率、换管时间及换管期间出现呼吸困难、心率失常和血氧饱和度降低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换管成功率和换管时间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换管期间的呼吸困难、心率失常和血氧饱和度降低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气管导管为导芯更换气切套管可显著提高换管成功率和缩短换管时间,有效降低因换管诱发的缺氧并发症,减少患者不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气管切开的病人气管套管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将80例气管切开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进行一系列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气管切开平均留置时间。结果干预组比对照组的术后置气管套管时间明显缩短。结论护理干预不但可以缩短气管切开术后气管套管留置时间,而且减少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与费用,还大大减轻了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型防痰液喷溅器在老年脑卒中气管切开未应用呼吸机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将选取脑卒中住院患者67例,随机分为防喷溅组和对照组,防喷溅组34例,对照组33例,两组均按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常规,在吸氧情况下,对照组采用病房常用的自制防尘、湿化罩,防喷溅组应用防痰液喷溅器,对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SPO2)、痰液粘稠度进行对比。结果 防喷溅组在痰液粘稠度、血氧饱和度(SPO2)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制防痰液喷溅器可以减少痰液喷溅,改善环境并抑制细菌传播,加强了气道湿化,提高血氧饱和度,而且使用简单,便于护理人员操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田佳 《现代医药卫生》2014,(10):1550-1552
目的探讨微量泵在气管切开术后持续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100例行气管切开术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间断滴注湿化液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刺激性咳嗽发生率[4.0%(2/50)]低于对照组[18.0%(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愈率[80.0%(40/50)]高于对照组[60%(3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泵持续滴注法与间断滴注法相比能明显缓解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刺激性干咳、降低术后并发症比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气管切开术后安全性较高的护理方法之一,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王芬 《中国实用医药》2007,2(12):119-120
喉癌患者术后常常行气管切开,痰液阻塞是气管切开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因此如何有效防止呼吸道痰液阻塞就成为喉癌术后气管切开呼吸道护理中的重要环节。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喉癌患者46例,术后均行气管切开术,经采用综合护理措施,无1例发生痰液阻塞,现总结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对象46例均为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因喉癌住我院耳鼻喉科行喉癌手术并行气管切开术病人。其中男44例,女2例,年龄46~70岁,平均年龄59岁。1.2治疗及护理措施1.2.1湿化呼吸道用0.45%生理盐水浸湿纱布,折为两层盖在气管套管外口;予沐舒坦雾化吸入:…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气管切开术后气管内间断湿化法与持续湿化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40例气管切开患者应用持续湿化气道,对照组40例气管切开患者应用间断湿化气道。结果观察组痰痂的形成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于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气道痰痂的形成以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来说,持续气道湿化法明显低于间断气道湿化法。  相似文献   

7.
欧世梅 《北方药学》2013,(5):130-131
目的:对比在气管切开术后,中心负压吸引时采用一次性废液收集袋与玻璃器皿收集痰液的效果,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对观察组采用一次性废液收集袋收集痰液,对照组采用玻璃器皿收集痰液,然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更换时间及浸泡清洗的时间、护理人员自我防护的时间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更换清洗的次数减少,工作量减少,减少了职业暴露的风险。结论:气管切开术后病员使用一次性废液收集袋收集痰液效果好于玻璃器皿收集痰液,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康利 《中国医药指南》2011,9(5):110-111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5月湖南省娄底市中心医院气管切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0例气管切开术患者出现并发症25例,发生率7.81%,包括出血10例、皮下气肿6例、套管阻塞4例、脱管3例、感染2例,普通皮下气肿未予以特殊处理,严重气肿更换合适套管及松解切口缝线后,症状逐渐得以缓解。伤口出血换用带气囊的套管防止血液流入气管并用凡士林纱条填塞压迫止血后好转,切口感染有效吸痰、加强切口换药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感染控制。套管阻塞经换管后呼吸改善。套管脱出,经重新插入气管导管后缓解。结论气管切开术是术后仍有不少原因可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必须防范管理意识,扎实的外科基本功,熟悉的颈部解剖知识,术后加强管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缝合固定气管套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8例行气管切开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9例。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气管套管固定;试验组术后予以缝合固定气管套管。对2组术后置管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皮肤挫伤、套管脱管、切口出血发生率分别为7.3%、0、0.6%,低于对照组的36.5%、10.3%、14.6%,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气管切开套管缝线固定能有效地保护颈部皮肤、减轻患者不适和痛苦、减少出血、避免套管脱出,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影响更换增粗的经皮气管切开导管因素,寻找合适的更换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01~2010-02经皮气管切开术后不同时间更换增加内径的气管切开导管患者30例,寻找合适的更换时机。结果:术后3天以内不宜更换气管导管,3天以上更换增加内径的气管切开对患者不利的影响因素较3天内更换者显著减少,术后7天影响因素降至最低,以后无明显改变。结论:更换增加内径的经皮气管切开导管时机至少3天,最佳时机在7天以后。  相似文献   

11.
目目的:的:的:分析经皮气管切开与传统气管切开在重症监护室(ICU)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通州区人民医院ICU气管切开患者80例,随机分成传统气管切开(OT)对照组40例,经皮气管切开术(PDT)观察组40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0%(P0.05)。结论:经皮气管切开术术中安全术后并发症少,明显优于传统相气管切开手术,值得在ICU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人工鼻吸氧在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人工鼻吸氧在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人工鼻导管接人工气道吸氧;对照组: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口接导管吸氧,管口覆盖无菌湿纱块,定时或持续滴湿化液,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保温湿化过滤作用及预防感染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人工鼻吸氧对人工气道患者吸入气体有保温湿化过滤作用,增加患者舒适感、改善痰的性状和颜色,有效减少痰痂形成,降低患者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余华  杨雪莲 《现代医药卫生》2014,(20):3064-3065
目的观察气管切开术后2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排痰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60例该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气管切开未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温贝朗精密输液器加生理盐水持续气道湿化法;观察组采用微量泵加输液恒温器加0.45%氯化钠持续气道湿化法。比较二者排痰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气道黏膜损伤、肺部感染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量泵加输液恒温器加0.45%氯化钠持续气道湿化法排痰效果优于常温贝朗精密输液器加生理盐水持续气道湿化法。  相似文献   

14.
气管切开换药中透明敷料的应用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透明敷料在气管切开伤口换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气管切开60例,采用4层无菌纱布覆盖气管切开伤口,然后把10cm×12cm无菌透明敷料除去外包装,经2次对折后,剪去折叠角部分,使中心有一个与气管套管外口同大小的孔,再敷盖在气管套管上,气管套管外口从敷料中心孔穿出,以此保护气管导管及颈部伤口进行换药的方法。结果透明敷料直观性能好,观察方便;能有效保护气管切开伤口,使其不易受到脓痰等气道分泌物污染;避免了因气管套管及伤口感染而加重下呼吸道感染。结论气管切开伤口换药加盖透明敷料效果良好,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夏莹  甄文  徐绍莲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9):2940-2941
目的 探讨可冲洗气管套管及间断声门下滞留物吸引(SSD)技术的临床效果及应用成本.方法 对行气管切开患者按先后顺序交替选择可冲洗气管套管及普通气管套管,除气管切开前已有明显肺部感染及切开后48 h内死亡、转出、或放弃治疗者外,最后进入可冲洗组27例,常规组31例.观察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及发生时间、切口感染、迟发性切口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记录每天气管切口换药次数、吸痰次数、吸痰管用量等.结果 可冲洗组早期肺部感染易于控制(P<0.05);二次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发生时间迟于对照组(均P <0.05);换药次数、吸痰次数、吸痰管用量等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SSD技术可明显减少气管切开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临床成本,提高机械通气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气管套管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不同时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2例气管切开的大面积烧伤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将普通塑料气管套管、普通金属气管套管应用于大面积烧伤患者的不同时期;观察组将可调节型气管套管和普通塑料气管套管、普通金属气管套管应用于大面积烧伤患者的不同时期。比较两组患者气管切口后发生套管堵塞、套管脱管、窒息情况。结果气管切开后,对照组发生套管堵塞8例(26.7%),套管脱管7例(23.3%),窒息6例(20.0%);观察组发生套管脱管、套管堵塞各1例(3.1%),未见窒息病例。结论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不同时期应用可调节型气管套管和普通塑料气管套管、普通金属气管套管,可减少气管切开后的护理意外和并发症情况。  相似文献   

17.
黄建  刘龙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3):1956-1957
目的:观察经皮气管旋切术(PDT)和传统气管切开术(OT)在ICU的应用价值。方法:140例ICU需气管切开的患者采取前瞻性随机分成PDT组及OT组。对手术操作时间、并发症、安全性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PDT组操作平均时间(13.6±5.1)分钟与OT组(46.3±14.2)分钟,两组比较,P<0.01,OT组大出血39例,PDT组1例,OT组发生气管套管周围有较多痰液溢出56例,5例心跳呼吸停止,11例气管套管脱出;PDT组无心跳呼吸停止、切口痰液溢出及气管套管脱出发生。PDT组切口长1.0~1.5cm,OT组切口长4.0~6.0cm。结论:PDT较OT迅速、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适用于急危重病患者的抢救。  相似文献   

18.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伟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6):194-194
目的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体会。方法对32例气管切开患者行体位、吸痰、气管套管和气囊护理、气管切口护理、防止并发症等。结果 32例患者均成功拔除气管插管,未发生脱管、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气管切开术后良好的术后护理可以有效地避免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成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康惠尔渗液吸收贴在气管切开换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气管切开患者4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换药方法,实验组采用康惠尔渗液吸收贴行伤口换药,比较两组患者伤口感染发生率及更换敷料次数。结果实验组气管切开患者的感染率及更换敷料次数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康惠尔渗液吸收贴可有效降低伤口感染的发生率,减少了换药次数及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增加了患者的舒适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间歇性声门下冲洗联合吸引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100例气管切开急性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气管切开套管,进行常规气管切开气道护理;观察组采用声门下可冲洗、吸痰的气管切开套管,在常规气道护理的基础上,间歇行声门下滞留物的冲洗、吸引,比较两组患者VAP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为18.00%,对照组VAP发生率为38.0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声门下冲洗联合吸引可以显著降低机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