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4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进行CTA检查,同期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分析比较两种检查的结果.[结果]11例SAH患者其CTA和DSA均未见异常.37例CTA和DSA结果存在异常患者中,CTA发现37个动脉瘤,DSA发现38个(2例多发性动脉瘤),CTA遗漏2个动脉瘤,误诊1个动脉瘤.CTA诊断动脉瘤的灵敏度为94.7%,特异度为91.7%.[结论]64排螺旋CT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方法,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和总结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在基层医院中的诊断和治疗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的诊治资料.CT血管造影(CTA)脑血管三维重建发现61例共64枚动脉瘤043例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瘤30例共33枚.19例行血管内栓塞动脉瘤介入治疗;20例急诊行动脉瘤夹闭术;转院治疗3例.其余19例动脉瘤患者予以保守治疗.结果 19例行血管内栓塞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中治愈18例,继发脑血管痉挛、延迟性脑缺血梗死而死亡1例;行动脉瘤夹闭术20例患者中死亡2例.转院治疗3例随访死亡1例.保守治疗19例患者中随访死亡8例.结论 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的治疗主要是病因治疗.选择好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是提高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CT血管造影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抽取在2010年至2011年这一段时间里,我院收治的患有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病例76例,对这76例患者采用CT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进行诊断,对2种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并总结该技术的应用价值。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所抽取76例患者采用CT血管造影进行诊断,结果发现动脉瘤50例,约占65.79%,动静脉畸形患者7例,约占9.21%,动脉狭窄的患者5例,约占6.58%,检出阴性结果14例,约占18.42%。结论 CT血管造影技术具有诸多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放射影像在临床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价值.方法:以2017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70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对象,经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进行研究,各组为35例.采取CT血管造影技术对参照组进行诊断,采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对试验组进行诊断.比较2组诊断阳性率、漏诊及误诊率、诊断费用.结果:2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诊断破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8例可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行3D—CTA检查,应用表面遮盖、最大密度投影等重建技术,15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将得到的影像学资料与手术所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4例患者确诊为动脉瘤,共发现动脉瘤38个,其中多发性动脉瘤4例。3D—CTA可以清晰显示瘤体、瘤颈、载瘤动脉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将3D—CTA与DSA检查测量的瘤体及瘤颈数据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手术治疗23例,介入栓塞治疗7例。结论 16排螺旋3D—CTA图像质量高,可作为SAH及可疑动脉瘤患者的首选筛查方法,DSA可作为必要的补充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荣满民 《现代养生》2014,(10):99-99
目的:分析和研究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放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我们选取2011年4月—2013年4月疑似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86例,给予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将其检出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多层螺旋CT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检出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多层螺旋CT检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相比,灵敏率为93.2%;准确性为97.6%;特异性为97.2%。结论:将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应用于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检查中,其具有操作方便、经济、安全、无创、检出率高等优点,临床可将其做为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DSA)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 12 0例经临床和CT诊断为SAH的患者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进行选择性的全脑血管DSA检查 ,部分病因明确病例进行栓塞治疗。回顾性对所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正常者 8例 (6 .7% ) ,阳性者 112例 (93.3% ) ,其中颅内动脉瘤 79例(70 .5 % )、血管畸形 17例 (15 .2 % )和脑动脉狭窄及闭塞 16例 (14 .3% ) ,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结论 DSA全脑血管造影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最直接和最可靠的检查方法 ,并能为血管内栓塞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可靠解剖形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研究CT血管造影(CTA)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75例经头颅CT诊断为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SAH)患者,分别进行CTA和3D-DSA检查.对比CTA与3D-DSA对动脉瘤确诊率及显示瘤颈和载瘤动脉的关系.结果 75例患者中共确诊动脉瘤69例,动脉瘤数目为83个.3D-DSA动脉瘤确诊率为100.0%(83/83),假阴性率为0;CTA动脉瘤确诊率为86.7%(72/83),假阴性率为13.3%(11/83).3D-DSA与CTA对于动脉瘤的确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78,P<0.01).3D-DSA与CTA对于动脉瘤颈与载瘤动脉的显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11,P<0.01).结论 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诊断,3D-DSA明显优于CTA,3D-DSA诊断动脉瘤具有金标准的地位,特别是在显露小动脉瘤、瘤颈及载瘤血管的关系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合并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隙出血的特殊临床特点与早期诊断、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455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9例合并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隙出血.结果 9例患者经CT血管成像(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发现合并颅内动脉瘤,占同期颅脑外伤住院患者的0.2%(9/4552);其中5例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或血管内栓塞治疗,重残1例,中残1例,3例痊愈;另外4例病情危重或家属拒绝,未行颅内动脉瘤特殊处理,均死亡.结论 对于颅脑外伤后出现广泛而大量的纵裂池、鞍上池、环池等部位的蛛网膜下隙出血,不能用外伤所解释时,应考虑颅脑外伤合并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隙出血的可能;头颅CTA或DSA检查是诊断合并存在的动脉瘤的有效手段;及时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或血管内栓塞治疗,是提高此类患者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方法从本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45例脑血管疾病疑似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应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和CT血管造影技术进行检查,将诊断结果分别记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的颅内动脉瘤疾病检出率和颅内动脉瘤直径。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颅内动脉瘤疾病检出率为82.22%(37例)和64.44%(29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检测颅内动脉瘤直径分别为(4.14±0.38)mm和(4.75±0.42)mm,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比CT血管造影技术应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脑血管疾病的检出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方法从本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45例脑血管疾病疑似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应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和CT血管造影技术进行检查,将诊断结果分别记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的颅内动脉瘤疾病检出率和颅内动脉瘤直径。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颅内动脉瘤疾病检出率为82.22%(37例)和64.44%(29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检测颅内动脉瘤直径分别为(4.14±0.38)mm和(4.75±0.42)mm,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比CT血管造影技术应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脑血管疾病的检出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SAH患者117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进行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并后续进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多平面重建(multi planar reconstruction,MPR)等处理。分析CTA诊断符合率及对动脉瘤的评估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DSA诊断结果对比,CTA诊断符合率为98.29%。CTA与DSA所测得的动脉瘤瘤体宽度分别为(6.45±2.41)、(6.55±2.35)mm;瘤颈宽度分别为(3.50±2.50)、(3.55±2.44)mm。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TA用于诊断SAH病因准确率高,且操作简便快速、安全无创,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性脑出血与脑动脉瘤和血管畸形如何鉴别? 当脑动脉瘤嵌在脑实质时.可引起脑实质内出血。对可疑患者应做脑部CT、脑血管造影(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脑叶出血伴发癫痫患者,应怀疑动静脉血管畸形,特别是青少年患者。  相似文献   

14.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术(CTA)在诊断和治疗颅内动脉瘤中的可靠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5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行CTA检查,并与同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及手术结果进行对照,评价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灵敏度及特异度,以及在显示动脉瘤颈和载瘤动脉关系中的优越性.术前以容积再现法及最大密度投影法等做图像三维重建处理,并模拟手术人路.结果 52例患者中共检出56个动脉瘤,CTA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术中所见动脉瘤的形态、瘤颈宽度、瘤体指向、瘤体上有无穿支血管、与载瘤动脉及周围骨性结构的关系均与CTA影像相符.结论 64排螺旋CT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安全、快速、无创、有效的检查手段,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分辨磁共振对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疑似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高分辨磁共振检查(HRMRI)诊断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符合率.结果 手术及病理证实80例疑似患者中43例为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高分辨磁共振诊断40例为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28例为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高分辨磁共振诊断符合率(93.02%)显著高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符合率(65.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分辨磁共振可提供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病变处的管腔信息和管壁信息,具有可重复性、无创性等优势,对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及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21例行DSA检查,6例确诊动脉瘤者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成功栓塞6例10个动脉瘤。1例术中渗血,经治疗后康复。结论介入神经放射技术为许多脑血管病的诊断治疗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256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CTA)在破裂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临床疑为脑动脉瘤破裂的患者行256排脑CTA检查,评价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及形态。结果:40例自发性SAH患者病例中发现动脉瘤38例,256排脑CTA图像清晰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及形态,38例患者均依据256排脑CTA检查结果成功进行治疗。结论:256排脑CTA对破裂脑动脉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对2009年1月一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2例均进行CTA与DSA检查比较CTA与DSA颅内动脉瘤诊断率及所测量瘤体大小,并观察CTA与DSA对不同部位动脉瘤的显示情况。结果CTA所测量的瘤体直径、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率及对不同部位的颅内动脉瘤诊断率与D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A可对颅内动脉瘤进行早期确诊,联合DSA可进一步确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CT血管成像(CTA,CT angiography)对颅内小动脉瘤患者的筛查效果.方法 疑有颅内小动脉瘤疾病的200例患者统一接受头颅CT血管成像检查,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证实,统计诊断颅内小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以及其颅内小动脉瘤的数量、大小及形态.结果 200例颅内小动脉瘤患者中,27例(13.50%)患有颅内小动脉瘤,其中男性13例(12.03%)、女性14例(15.22%),有1例发生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27例颅内小动脉瘤患者中共29个动脉瘤,有2例为多发动脉瘤,各有2个动脉瘤.动脉瘤直径≤3 mm有7例(24.14%),其诊断敏感性为84.00%,特异性为67.00%,准确率为80.00%;直径3~7 mm有12例(41.38%),其诊断敏感性为95.00%,特异性为90.00%,准确率为94.00%;直径>7 mm有10例(34.48%),其诊断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100%,准确率为100%.动脉瘤形态分类为梭形7例(24.14%)、囊性22(75.86%)、小血滴样3例(10.34%).结论 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小动脉瘤准确率高,能够清楚地显示出血的动脉瘤位置、形态及大小,所提供的诊断信息适用于急症病人的动脉瘤筛查.  相似文献   

20.
高永炳  龚波 《现代保健》2011,(23):121-123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1例SAH的患者行头颅CTA检查,应用各种后处理技术显示颅内动脉,以明确病因.结果 本组81例SAH患者经CTA 检查发现动脉瘤62例,动静脉畸形(AVM)1例,阴性18例.结论 头颅CTA检查对SAH的患者,能够及时明确诊断,可作为SAH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