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姚××,男,40岁。初诊:1980年10月26日。患者于一个月前因急性尿路感染口服复方新诺明片剂,一日4次,每次2片。服至第四日,尿路感染痊愈,唯尿量从此增多,竟至饮一溲二。经无锡市某医院诊为尿崩症,迭经中西药治疗无效。刻下除饮一溲二外,尚有畏寒腰痠感,舌淡苔白,脉迟。据证乃是肾阳衰惫,膀胱不约。为处温阳补肾固摄之剂:制附子7克,仙灵脾12克,熟地10克,桑寄生30克,菟丝子、覆盆子、金樱子各12克,五味子5克,淮山药20克,桑螵蛸12克。每目1剂,水煎2次分服。  相似文献   

2.
上腭癌     
李×,女,42岁,会计。初诊日期:1970年10月17日。1970年4月曾于右侧上腭处发现一肿块如绿豆大,略感疼痛,后渐消退。9月又出现肿块,表面高低不平并有溃疡,吞咽时有疼痛感,于10月5日在××医院作病理组织学检查(病理号70—3451),确诊为软腭囊性腺样癌。因患者不愿手术及化疗而来我科门诊服中药治疗。诊视右侧咽上腭有一2×1.5厘米大小的肿块,表面溃破,凹凸不平,略有少量白色分泌物。苔薄、脉细弦,由此热毒蕴结,治以清热解毒法。处方: 南沙参12克、蚤休15克、半枝莲30克、紫草根30克、蛇舌草30克、桔梗6克、甘草3克。另服:东风片,每次一片,一日三次。  相似文献   

3.
笔者自拟一外敷方,治疗红眼病23例,痊愈22例。方药组成:金银花20克、菊花20克、大青叶40克、蛇床子20克。水煎滤渣后,用毛巾浸药液热敷双目。一日二次,每次20分钟。敷后避风;同时口服黄连上清丸,一日二次,每次一丸。病案举例:范××,男,14岁。四年来,  相似文献   

4.
笔者用补肾法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收到一定疗效,兹介绍于后。药物组成:制附片15克上桂10克五味子10克枸杞30克生地黄20克菟丝子30克杜仲20克当归15克甘草5克。服法:水煎服,二日一剂,或为末服,一日三次,每次3克,白开水送下。病例介绍: 李××,女,20岁。1980年夏,反复鼻衄  相似文献   

5.
临床资料 20例中,男13例,女7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72岁;30岁以下4例,31岁至50岁7例,51岁至60岁5例,61岁以上4例。治疗方法石菖蒲60克,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左耳及双耳耳鸣者同服六味地黄丸1日2次,每次1丸;右耳鸣者同服金匮肾气九,1日2次,每次1丸;药毒性耳鸣者加生甘草20克。注意石菖蒲少于30克者,效果不佳。病例常××,男,59岁。住院号:1187。自诉:25年来,患者每日便意15~20次。自觉便意时,腹痛急迫,蹲厕只排  相似文献   

6.
方药:①苍术5克,砂仁3克,神曲、麦芽、内金(碾细兑服)各5克。③车前子10克(青盐炒),白茯苓(炒)、淮山(炒)各10克,炙甘草3克,共碾细末。服法及适应症:用于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的腹泻证。有温中散寒,行气调中,消食化湿之功。3月以下的婴儿每次服0.5克,4~6月每次1.5克,7月~1岁每次2.5克,1岁以上每次4克,每日3~4次。案例:刘××,4月,84年12月14日诊。半月前其母将泡菜叶喂食,当晚即水泻三次,次日加剧,多至10余次/日,黄绿色水样便,稍带粘液,经某医院诊断为“肠炎”、痢疾,治疗无效。症见泻下酸臭,量少次多,哺乳  相似文献   

7.
药物及制服法生石膏10份,粉甘草8份,硃砂1份。共研细末(均不能以火焙),装瓶备用。3~6岁每次服2克,7~9岁每次服3克,10~13岁服4克,13岁以上儿童服4.5克,每日三次,白开水送服。典型病例周××,女,4岁。于1976年6月11日咳嗽,午后潮热,盗汗一周,来我院就诊,经胸透检查诊断为肺门淋巴结核,给予“离中丹”口服,每次2克,每日3次,共治疗32天胸透复查病灶已钙化,至今未复发。  相似文献   

8.
一、肾亏当气虚,脱肛未治愈:丁××,男,10岁,芜湖市四合山人。1883年3月20日就诊。患儿疳积并发脱肛,前医用补中益气汤十数剂,疗效不显。症见:发黄稀疏,肚大腿细,消瘦,乏力,大便一日4次左右,不成形,并带完谷不化,每次大便都脱肛,需托揉方可上。辨证属肾虚,固涩失调所致。拟以温补收涩,补肾固脱:枸杞子9克,菟丝子9克,诃子6克,煅龙骨10克,熟地黄10克,山(?)10克,山萸肉9克,五味子10克。三剂药后脱肛痊愈。后用六味地黄丸调理月余而疳积痊愈。  相似文献   

9.
一、未梢神经炎郝××,男,44岁,职工,1975年3月21日就诊。前两个月因患痢疾住院治疗,医生投以痢特灵,每次0.1克,日三次,共服药6天,自觉手足痛疼,立即停药。但病情仍加重,手足发紫,指甲稍黑,疼痛甚剧,不能安寐,行走十分困难,手不能持物。遂来我院服中药治疗。诊其脉象细微,舌苔白腻。余用加味当归四逆汤通达四末,运行血脉。处方:当归40克、桂枝40克、赤芍40克、甘草15克、细辛5克、木通15克、生石膏50克、蜈蚣15条、大枣  相似文献   

10.
一、药物组成;黄芪30克,炒山药30克,益智仁100克,桑螵蛸40克,白果仁100克,补骨脂10克。二、适应证:遗尿。三、制法:上药共研细末。四、用法:成人每服10克,小儿酌减,日服二次,早晚空腹,用白开水冲下。五、验案举例:苏××,男,8岁。尿床数年,每夜3~5次,形体消瘦,自汗乏力,  相似文献   

11.
朱鸿全 《新中医》1989,21(8):16-16,14
例一:痛经姚××,女,26岁,未婚,干都。患者月经尚定期,但每次行经则小腹疼痛,伴有胀感,经行量不多,色暗红,恙历四年余,痛时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恶心欲吐,血块置水中浸泡呈腐肉样片状物,妇科诊为膜样痛经,舌淡红边有瘀点,脉弦涩,治以温经行滞,活血祛瘀。处方:肉桂3克,赤芍、白芍各12克,丹皮、  相似文献   

12.
药物组成:生川乌20克、生草乌20克、桂枝10克、艾叶10克、丹参30克、川芎15克、伸筋草20克、威灵仙15克。用法:上药水煎,过滤取(?)约500毫升,用纱布蘸药汁,用力擦洗患处。每次5分钟,日3~4次,连用五天为一疗程。洗擦时,药温以60℃左右为宜。唐××,60岁,女。1982年6月26日诊。患类风湿性关节炎10余年。曾用强的松等药治疗达四月之久,效果不佳。现症:四肢小关节肿  相似文献   

13.
3.脾虚泄泻韩××,男,37岁。初诊:1977年11月2日。腹泻一年半,日行三、四次,有时带有粘液,腹胀不适,常有肠鸣,近来夜间亦拉稀便。在××医院乙状结肠镜检查:肠粘膜充血,水肿,未见溃疡及息肉。便检:不消化物;培养:未找到致病菌。舌质暗少苔,脉细略滑。脾胃虚寒,气滞湿阻。治宜健脾渗湿,理气和胃。处方:党参10克、白术10克、山药10克、莲子肉10克,木香6克,砂仁5克,炮姜2.5克,车前子10克,茯苓12克,石榴皮10克。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临床中根据祖传针法配合方药治疗癫痫,疗效较为满意,现介绍如下。方法:取耳穴神门、枕、心胃、皮质下、脑干。用针刺捻转手法,留针25-30分钟,中间行针两次。每日一次,30天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0天。并取天麻、龙齿、天竹黄、柴胡、全虫、钩藤、蝉蜕各30克。黄芩、酒大黄各15克,乌蛇肉50克,朱砂90克,云苓60克,羚羊角粉5克,麝香2克,冰片1 2克。共为细末,蜂蜜为丸或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日服三次,每次20-25丸,一个月为一疗程。案例:管××,男,12岁,学生,1986年6月12日就诊。一年前,因惊恐致精神不振,  相似文献   

15.
我们采用乌雷汤治疗兰氏贾第鞭毛虫病收到良效,现简介如下: 药物用法:乌梅12克,雷丸6克,川椒5克,茯苓12克,苦楝根皮15克,木香5克,神曲9克,陈皮5克,甘草3克(儿童酌减)。水煎服,每日一剂。病例:柯××,男,21岁,农民。患者腹部胀痛,每日大便5~7次,如水样便已7天,恶心,头昏乏力,食欲不振。经多次治疗,先后服用土霉素、  相似文献   

16.
笔者自拟的“四补止痛汤”对多种慢性痛症疗效甚好。介绍如下: 一、“四补止痛汤”药物组成: 黄芪20克,白术15克,巴戟天20克,肉苁蓉15克,何首乌30克,桑椹30克,黄精20克,北沙参15克,赤、白芍各12克。二、病案举例: 例一,杨××,女,30岁,工人。1971年3月7日初诊。两年前,患者分娩后大出血,多次昏厥,经抢救好转。此始闭经迄今。近两年来,常头巅顶隐痛,气短怕冷、健忘失眠、疲乏食减,  相似文献   

17.
笔者应用冰硼散治疗小儿百日咳20例,收到显著效果。轻者3~6天;重者7~10天,即可控制痉咳,最长不超过16天。服法:冰硼散(市售成品药)。2~4岁,每次1克;4~7岁每次服2克;8岁以上每次一瓶4克,日服2次。  相似文献   

18.
张××,女,51岁。1985年3月15日因鼻塞流涕,喷嚏频作,恶寒,周身酸楚,口不渴,自服感冒冲剂,每日三次,每次一包,连服两天。身痛鼻塞不解,并见咳嗽(痰稀色白)、气喘、胸闷,又自服罗汉果止咳冲剂,致咳喘加剧(张口抬肩,难以平卧),故来我院治疗,诊见苔薄白、脉浮紧,于3月25日收入住院。拟宣肺散寒,止咳平喘。处方:麻黄6克,杏仁10克,甘草3克,陈皮6克,法夏10克,云苓15克,苏子10克,前胡10克,桔梗10克。服药三剂,气喘减轻,仍咳嗽,痰白,原方加百部、桔梗各6克,再进四剂而愈出院。  相似文献   

19.
一、食积痢孙××,男,22岁,学生。1979年6月27日初诊、证见经常脐周疼痛,大便不爽,有时大便中混有脓液,脉象沉缓,治用消积化滞法。处方:白芍30克广木香6克莱菔子10克焦山查10克炒神曲10克川厚朴6克炒枳壳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三次,前方服四剂,大便已无脓液,空肤时有疼痛,多矢气,脉沉缓,再宗原意,广砂仁6克太子参10克白术10克云苓10克厚朴10克白芍20克广木香6克甘草6克陈皮10克元胡10克水煎服,日三次,服四剂大便正常,腹痛消失。  相似文献   

20.
笔者于临床使用生铁落治疗顽固性呢逆,屡验。简要报道如下。药物:生铁落30—60克。使用方法:将无锈生铁落置瓦片上烧红,倒入瓷碗中,旋即加入食醋10~15毫升,待食醋蒸气升腾后,加入温开水200毫升,趁温一次顿服。典型病例: 李××,男,职工,一九八○年三月九日就诊。自诉患间断性顽固性呃逆六年,每次发作,常数周不愈,每隔三、四个月发作一次,未查出明显诱因。此次发作已一周,迭用阿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