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目的:综述药物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应用分析。方法:检索1995年-2005年3月MEDLINE网站收入的药物治疗甲真菌病的Meta分析,系统综述10个Meta分析4种口服药物(灰黄霉素、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氟康唑)和一种外用药物(环吡酮)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证据。结果:灰黄霉素、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氟康唑、环吡酮真菌学治愈率分别为24.5%~68%,56.5%~93%,74%~96.5%,48%~65.6%,29%~85.7%;临床治愈率为33.7%~41oA.70%,70%,45%~66.5%,52%;复发率为40%.10.4%~21%,15%,4.4%,20.7%;治疗总费用(美元)为569.00~1470.70,713.00~1783.00,422.00~1106.00,1005.24,361.12~682.00;费用/真菌学治愈率为837.00~3578.40,767.00~2215.60,454.00~1233.90,1532.40,686.50。结论:特比萘芬是一种较经济有效的治疗甲真菌病口服药物,环吡酮甲涂剂是一种较好的外用药物,伊曲康唑冲击疗法明显降低了治疗成本。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虎杖总黄酮进行测定,并比较不同产地虎杖中总黄酮含量。方法 用70%乙醇超声提取虎杖总黄酮,亚硝酸钠-硝酸铝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4%,RSD为1.8%(n=9)。结果 来源于南京、徐州、灌县、宜宾、阿坝、榆林、南昌、深圳、佛山、阳江、广州、洛阳、安庆、桂林、南宁、昆明、武汉、长春、涟源的虎杖药材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0.98%、10.10%、9.60%、10.01%、9.14%、10.94%、8.92%、9.32%、12.34%、11.99%、7.19%、10.21%、16.73%、9.06%、9.29%、12.44%、13.95%、7.34%、14.10%。结论 测得不同产地虎杖的总黄酮含量是有差别的。  相似文献   

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甲氨蝶呤血药浓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惠芬  许俐 《天津医药》2003,31(7):446-447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液中甲氨蝶呤药物浓度,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用Nucleosil C18钢柱,甲醇/磷酸盐缓冲液(16/84)为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306nm,微量血中,高氯酸沉淀蛋白,少量氢氧化钠调节酸度后,上清液进样分析。结果:MTX及代谢产物色谱分离理想,在0.1~20.0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9,在高、中、低4种浓度下,平均相对回收率为102.1%、101.2%、101.4%、99.48%,平均绝对回收率为94.68%、94.74%、91.89%、90.48%,日内精密度为3.85%、2.59%、3.38%、3.20%,日间精密度为4.95%、6.03%、5.60%、3.98%,最低检出限为0.05mg/L血清。结论:该方法适用于儿科临床血药浓度监测,为临床治疗的有效及安全性提供保证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70例CAD患者和30例正常人进行了DST-ERNA分析。CAD组负荷前LVEF的敏感性,特异性与准确率为65.7%、96.7%、75.0%,REF为74.3%、86.7%、78.0%,RWM为74.3%、9O.0%、79.O%,PFR为64.3%、100%、75.0%;负荷后LVEF为88.6%、90.0%、89,0%,REF为92.8%、93.3%、93.3%,RWM为92.8%、93.3%、93.3%,PFR为88.6%、90.0%、89.O%。DST-ERNA用于诊断CAD具有与SEET同样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且弥补了SEET方法的不足。REF、RWM、PFR异常早发于LVFF异常和ECGST-T改变,是诊断CAD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5.
布格呋喃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毛细管GC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毛细管GC法测定布格呋喃中甲醇、乙醇、二氯甲烷、叔丁醇、正己烷、异丙醚、乙酸乙酯7种有机溶剂的残留量。采用DB-624毛细管柱,FID检测器,程序升温。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4%、99.3%、99.7%、99.6%、97.4%、101.0%、100.6%,RSD分别为1.5%、1.5%、2.8%、1.5%、5.4%、2.7%、1.6%。  相似文献   

6.
对该院6453份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56株肠球菌株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万古霉素、青霉素、氨苄西林、诺氟沙星、四环素、庆大霉素和链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89.3%,53.8%,58.9%,87.5%,55.3%,53.6%和35.7%,耐万古霉素肠球菌6株(10.7%)。  相似文献   

7.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689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调查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1年1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在本院住院的689例MP感染患儿的发病、临床表现、经过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001~2003年,每年住院的患病率依次为3.80%,6.45%及13.67%,MP肺炎占住院肺炎患儿的比例依次为6.9%、13.3%及37.2%。男女之比为1.89:1,其中57.3%为3岁以下患儿。(2)首发症状:以咳嗽多见(占48.2%),其他依次为发热(38.6%)、皮疹(5.7%)、哮喘(3.3%)、鼻塞(1.2%)、关节痛(0.9%)、抽搐(0.9%)及肉眼血尿、腹泻、心律失常、胸闷(各0.3%)。(3)主要诊断:表现为肺炎80.83%,其中有肺外表现者30.16%;支气管炎及哮喘各4.06%,上呼吸道感染2.61%,过敏性紫癜2.32%,血小板减少性紫癫及心肌炎各1.74%,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45%,川崎病1.31%,脑炎1.16%,肾炎0.87%。(4)X线改变:支气管肺炎28.9%,局灶片状均一实变影20.9%,弥漫性间质改变16.1%,支气管周围炎9.3%,肺门周围模糊影9.1%,仅为肺纹理增租4.1%,肺部无改变11.6%。(5)实验室检查:ALT升高35.1%,血细胞学检查有30%单核细胞升高。(6)治疗及预后:2~12周不等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治愈率达95.4%,1例死亡。结论 (1)2001~2003年MP感染住院患病率逐年升高。男性及3岁以下患儿为主。(2)MP感染以肺炎表现为主,有多种肺外表现,首发症状及临床表现多样,重者可引起多脏器功能衰及死亡。(3)X线改变多样,可出现血细胞学异常,肝功能多异常。(4)少数患儿难治,可再次感染,易误诊。  相似文献   

8.
312株泌尿生殖道支原体耐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使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一体化试剂合,对临床标本培养阳性312株支原体进行常用10种抗生素药敏试验。结果 290株解脲支原体(Uu)和22株人型支原体(Mh)对四环素、多西环素、红零素、罗红零素、螺旋零素、阿奇零素、米诺环素、交沙零素、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45.17%、13.63%,25.86%、0%,15.52%、77.27%,15.52%、77.27%,10.34%、27.77%,10,69%、68.18%,24.14%、13.64%,1.38%、0%,22.07%、9.09%。5.86%、4.54%。结论 Mh对大环内脂类抗生素中的红零素、罗红零素、阿奇零素有较严重的耐药性。交沙零素对Uu、Mh的敏感性高,可作为首选药物。在治疗支原体感染时应采取联合用药,合理选用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HPLC法测定栽培河套大黄根、茎、叶中游离蒽醌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1%磷酸(85:1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为254nm,理论板数按大黄素峰计算不低于3000。结果: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5种成分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46-0.232峭(r=0.9998)、0.069-0.343μg(r=0.9999)、0.063-0.314μg(r=0.9995)、0.060-0.298μg(r=0.9994)、0.032-0.161μg(r=0.9997)。河套大黄样品1(根)中上述5种成分的回收率(n=6)分别为97.31%(RSD为1.3%),96.73%(RSD为2.2%),98.85%(RSD为1.9%),98.96%(RSD为1.0%),98.11%(RSD为2.3%)。河套大黄根中上述5种成分的含量依次为0.42%-0.48%,0.06%-0.08%,0.40%-0.47%,1.90%-2.40%,0.44%-0.62%;茎中的含量依次为0,0,0.08%-0.1%,0.01%,0.03%-0.06%;叶中的含量依次为:0.01%,0,0.62%-0.90%,0.01%,0.05%-0.07%。结论:栽培河套大黄根、茎、叶中均含有游离蒽醌,其中根的含量最高,叶次之,茎最少;根中游离蒽醌最高为大黄酚,其次为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与大黄素的含量基本相同,大黄酸的含量最低。可针对河套大黄中含量较高的游离蒽醌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10.
鬼臼酰肼-2,2,6,6-四甲基哌啶腙的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药理学通报》1997,13(5):460-463
目的研究鬼臼酰肼-2,2,6,6-四甲基哌啶腙的抗肿瘤作用。方法:K(562)及L(1210)细胞体外培养24h台盼蓝染色计数、小鼠单次腹腔注射LD(50)测定、小鼠移植性肿瘤S(180)、EAC及HepA皮下接种及测瘤重。结果:鬼臼酰肼-2,2,6,6-四甲基哌啶腙及鬼臼乙叉甙用0.1714、0.0857、0.0171、0.0086及0.0017mmol·L(-1)浓度对体外培养的K(562)及L(1210)细胞有杀伤及增殖抑制作用,鬼臼酰肼-2,2,6,6-四甲基哌啶腙的抑制率为60.55%、45.38%、18.68%、15.93%、11.57%;61.88%、47.59%、24.28%、16.55%、12.85%。鬼臼乙叉甙抑制率为64.73%、49.15%、22.94%、15.37%、10.44%;66.37%、52.43%、36.32%、19.37%、9.07%,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两药品相同剂量比较无明显的差异,鬼臼酰肼-2,2,6,6-四甲基哌啶腙小鼠单次腹腔注射LD(50)为288.6~413.1mg·kg(-1)。鬼臼乙叉甙LD50为72.3~102.9mg·kg(-1),对小鼠移植性肿瘤S(180)、EAC及HepA有抑制作用,瘤重抑制率鬼臼酰肼-2,2,6,6-四甲基哌啶腙为41.6%、43.3%、40.3%、(70.0mg·kg(-1)),32.2%、34.6%、35.1%(35.0mg·kg(-1)),26.2%、32.3%、28.6%(14.5mg·kg(-1));鬼臼乙叉?  相似文献   

11.
本次调查采集普通外科术后病人样本272份,阳性147份,阳检率为54.04%,伤口分泌物检出率高达66.67%,引流液检出率为58.11%,痰液检出率30.77%,血液检出率27.27%,尿液检出率12.9%。147个阳性标本中共检出21种细菌15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4.74%,革兰阳性菌27.56%,真菌7.69%。144株细菌中(不包括真菌),用药敏试验的纸片法测定,不耐药菌10株占6.94%,耐药菌134株占93.06%,其中耐一种抗生素11株7.64%,耐二种抗生素35株24.31%,耐三种抗生素30株20.83%,耐四种抗生素25株17.36%,耐五种以上抗生素33株22.92%。用最小抑菌试验测定四种优势菌(绿脓杆菌、大肠艾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共48株的结果:总耐药率为44.91%,耐药率的高低依次为:绿脓杆菌耐药率47.92%、金黄色葡萄球菌46.7%、大肠艾希菌43.14%、肺炎克雷伯菌37.78%。  相似文献   

12.
5种喹诺酮类抗菌剂治疗老年性肺炎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评价左氧氟沙星、培氟沙星、氟罗沙星、氧氟沙星和洛美沙星对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法,每种药物治疗130例老年肺炎患者,对痰培养细菌行药敏试验,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药物敏感性优良次序为左氧氟沙星、培氟沙星、氟罗沙星、氧氟沙星、洛美沙星;临床治愈率分别为58.46%、56.92%、55.38%、52.31%、47.69%,有效率分别为87.69%、83.08%、81.54%、80.00%、72.37%;不良反应率为6.15%、10.77%、16.92%、7.69%、13。85%。结论 左氧氟沙星疗效高,不良反应少,是喹诺酮类治疗老年性肺炎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3.
国产奈替米星临床与实验室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国产奈替米星和阿米卡星随机对照治疗各种类型急性细菌性感染204例,奈替米星77例与阿米卡星76例作随机对照,开放试验51例。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5.3%,96.1%;67.1%、93.4%、86.3%,94.1%(P〉0.1,P〉0.25),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0.7;88.0%;93.0%(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1%、3.9%、3.9%(P〉0.5),试验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医院常见病原菌的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有效地使用抗菌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2004年5月~2005年12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出常见病原菌的耐药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分离出的1629株细菌中,G^-菌占58.5%,G^-菌占41.5%。在G菌中,肠杆菌占64.1%,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土壤克雷白杆菌、聚团肠杆菌和蜂房哈夫尼亚菌等;非发酵菌占35.9%,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寡单胞菌、洛菲氏不动杆菌和洋葱伯克氏菌等。在G^-菌中,葡萄球菌占93.9%,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里昂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等;链球菌占5.8%;肠球菌占0.3%。分离出的108株真菌中.白念珠菌89株.占82.4%。肠杆菌、非发酵菌(洛菲氏不动杆菌除外,其耐药率相对较低)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庆大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普遍较高,如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86.9%~100%、65.2%~80.9%、56.1%~95.2%、52.3%~85.7%、53.6%~74.4%和39.1%~72.0%,但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仅为0~14.8%。非发酵菌对美洛西林、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分别为85.7%~100%、70.9%~100%、51.4~87.5%和68.5%~88.8%。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2.0%~100%、5j.8%~66.6%、47.6%~91.1%和38.3%~75.5%,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白念珠菌对咪康唑和氟康唑的耐药率已分别达j5.1%及41.6%。结论:随着抗菌药的广泛使用,细菌的耐药性日益严重,应加强对细菌的监测,掌握细菌耐药性变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水杨酸搽剂中3组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 BDS C18(4.6mm×200mm,5μm)色谱柱,0.1mol·L^-1磷酸氢二钠溶液-甲醇(60:40,用20%磷酸调节pH5.0)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12nm。结果:间苯二酚、水杨酸、苯酚分别在0.0388—0.776μg(r=0.9999),0.1176~2.352μg(r=0.9999)、0.0218~0.436μg(r=0.999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3个浓度组间苯二酚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0%(RSD=0.3%),97.2%(RSD=0.5%),98.5%(RSD=0.8%),水杨酸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3%(RSD=0.4%),99.5%(RSD=0.7%),97.5%(RSD=0.6%),苯酚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1%(RSD=1.1%),97.8%(RSD=0.7%),99.6%(RSD=0.9%)。结论:本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准确,为复方水杨酸搽剂质量评价提供了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顶空毛细管GC法测定盐酸伪麻黄碱中的苯、甲苯、乙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和邻二甲苯等6种有机溶剂的残留晕。采用程序升温,甲醇为溶剂,各有机溶剂的平均同收率分别为101.5%、104.5%、101.4%、98.0%、99.4%和100.1%,RSD为6.1%、7.0%、5.3%、6.5%、4.8%和5.2%。  相似文献   

17.
童水英  许凤波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0):3183-3184
目的探讨出院指导在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4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出院指导,比较分析两组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对饮食护理、切口护理、心理护理、术后运动、瘢痕预防、用药方法、并发症观察、复查等康复相关知识掌握率分别为90.6%、87.5%、93.8%、87.5%、84.4%、90.6%、93.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46.9%、53.1%、56.3%、46.9%、37.5%、46.9%、50%(均P〈0.05),且干预组患者满意度为87.5%,也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6.9%(P〈0.05)。结论对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患者加强出院指导,可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介入注射无水酒精量化治疗肝癌(HCC)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2例经病理证实的肝癌在超声引导下行无水酒精注射治疗(PEI),每周2次,4~8次为一疗程,随访12~36个月,观察1、2、3年的生存率及原位与异位复发率。结果32例HCC经无水酒精治疗后,B超示:61.9%肿瘤结节直径缩小,平均直径从3.6cm降为2.7cm;11.9%肿瘤结节消失。肿瘤直径≤3cm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4.4%、83.3%与66.6%,高于直径〉3cm组的85.7%、64.3%与42.9%;1、2、3年复位复发率前者分别为0%、6.7%与8.3%,明显低于后者的7.1%、11.1%与33.3%;异位复发率肿瘤直径≤3cm组分别为11.1%、13.3%与16.7%,也明显低于直径〉3cm组的14.3%、22.2%与50.0%。结论超声介入注射无水酒精治疗HCC疗效可靠,尤其是肿瘤≤3cm者疗效更好,且副作用小、简便、价廉,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t-PSA、f-PSA及F/T在鉴别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价值。方法测定前列腺癌(PCa)2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56例血清中t-PSA、f-PSA,计算F/T值。以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作指标,评价PSA三项指标单项以及串联应用的诊断性能。结果t-PSA≥4.0ug/L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57.14%,阳性预测值46.67%;f-PSA≥0.934ug/L的敏感性为85.71%,特异性67.85%,阳性预测值50.0%;F/T≤0.15的敏感性为81.71%,特异性67.86%,阳性预测值50.0%;t-PSA、F/T串联应用的敏感性为85.71%,特异性85.71%,阳性预测值69.23%;t-PSA、f-PSA、F/T串联应用的敏感性为85.719%,特异性92.86%,阳性预测值81.82%。结论t-PSA、f-PSA、F/T串联应用最具PCa与BPH鉴别诊断应用价值,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20.
探讨弗氏柠檬酸杆菌临床分离株对抗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研究我院1998年1月~2001年6月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129株弗氏柠檬酸杆菌,测定其对1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分析药敏结果。从痰、尿、脓液、伤口分泌物、血、胆汁、胸水、腹水和静脉导管的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出129株弗氏柠檬酸杆菌。这129株对1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亚胺培南7.75%,阿米卡星14.72%,头孢吡肟27.9l%,哌拉西林/三唑巴坦34.89%,氨曲南46.51%,头孢噻肟46.51%,头孢曲松49.61%,头孢他啶50.4%,环丙沙星50.4%,妥布霉素53.49%,庆大霉素60.46%,复方磺胺甲口恶唑61.24%,头孢呋辛69.77%,氨苄西林/舒巴坦72.89%,哌拉西林78.29%,头孢西丁89.15%,头孢唑林94.34%。结论对我院弗氏柠檬酸杆菌临床分离株对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但对包括第三代头孢菌素在内的其它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且存在多重耐药菌株,对其耐药性和耐药机制应加强监测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