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低脂饮食、注意休息,口服硝酸异山梨脂、肠溶阿斯匹林和酒石酸美托洛尔,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注射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4粒/次,3次/d。对照组则给予肌苷0.2g,3次/d口服。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用药前后患者症状、心电图的改变,检测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电图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脂指标均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明显改善心电图、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复方丹参滴丸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12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复方丹参滴丸口服,对照组给予硝酸异山梨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对心绞痛的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心电图的改善情况,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1.7%,两组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 5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29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硝酸异山梨酯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复方丹参滴丸口服。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93.1%)明显优于对照组(7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缓解症状,减少发作,可有效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与前列地尔联合应用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7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硝酸酯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滴丸口服,前列地尔静脉滴注,疗程5d。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与前列地尔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改善其临床症状和心电图缺血性改变,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心绞痛发作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心脏选择性药物(以倍他乐克为例)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15例,单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15例,常规西药加用倍他乐克射液3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输注。观察2组在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常规心电图ST改变、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药物过敏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能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症状(P〈0.05),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缺血心电图(P〈0.05),治疗组血脂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下降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扩张剂对冠心病治疗效果比较显著,可以应用于一些相关疾病的治疗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丹参滴丸、参麦注射液活血通脉胶囊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治疗组静脉滴注参脉注射液,口服丹参滴丸、活血通脉胶囊,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血液流变学等变化。结果两组临床症状,心电图无显著差异性(P〉0.05),血液流变学有显著差异性(P〈0.01或P〈0.05)。结论丹参滴丸、参麦注射液、活血通脉胶囊联用无不良反应,作用协同,具有扩张冠脉,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等,改善临床症状,是治疗冠心病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观察研究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常规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治疗组加服复方丹参滴丸10粒,每日3次,两组均以8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改善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7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成药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7例给予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43例给予心可舒。结果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2%,对照组为62.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心电图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复方丹参滴丸联用葛根素治疗32例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与葛根素联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对64例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进行比较。治疗组用复方丹参滴丸加葛根素治疗;对照组用消心痛加美托洛尔治疗。分别观察用药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的变化及心绞痛发作频率。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临床症状改善及心电图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不良反应在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别。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用葛根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好而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5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复方丹参滴丸10粒,每日3次,连用2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心电图、血脂等指标。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血脂等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或P〈0.05),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有较好的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程兰 《北方药学》2014,(12):65-65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在心绞痛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病程1个月,设定疗效判定标准,将治疗前后血液黏度改善程度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绞痛效果明显,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60例心绞痛患者服用复方丹参滴丸3次/d,每次10粒,疗程1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复方丹参滴丸可改善冠心病心绞痛的症状及心电图ST-T缺血性改变,可降低血液粘滞度和纤维蛋白原。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确切,口服方便,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滴丸对高血压患者慢性脑供血不足(chronic cerebral circulation insufficiency,CCC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性CCCI患者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基础疗法相同,治疗组加用复方丹参滴丸(0.1092g)口服治疗(每日3次,每次10粒),连续治疗4周,观察临床症状、脑动脉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眩晕、头痛、睡眠障碍及其他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4周后左椎动脉(LVA)、基底动脉(BA)、右椎动脉(RV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s)与舒张期峰值流速(Vd)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高血压性CCCI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优化与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价丹参酮联合消心痛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确诊的84例冠心病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消心痛联合丹参酮治疗和消心痛单独治疗的方案,均治疗2个疗程,监测2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电图变化、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消心痛治疗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改善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2.9%)和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90.0%)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76.2%)和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4.3%)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酮联合消心痛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显著,并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通心络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雨平 《现代医药卫生》2009,(13):1946-1948
目的:观察通心络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口服肠溶阿斯匹林、B受体阻滞剂、心痛定、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1次/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4粒/次,30:,日。对照组则给予肌苷0.2g,每日3次口服。两组均以4W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用药前后患者症状、心电图的改变,检测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脂指标均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4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2例和对照组121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治疗组加服复方丹参滴丸。观察2组临床疗效,以及服药后所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44%高于对照组的79.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的心电图,可作为调脂、抗栓的有效药物,复方丹参滴丸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其临床治疗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7.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8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方法8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服用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粒,每日3次,疗程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1)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胸痛、胸闷、心悸等症状明显改善,心电图缺血性ST-T表现明显恢复,临床总有效率94%,心电图总有效率75%。(2)复方丹参滴丸可明显降低血液黏滞度及血小板聚集率。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降低血液黏滞度疗效确切、安全、服用方便,可作为心血管疾病预防及治疗的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8.
季红娟 《黑龙江医药》2013,(6):1049-1050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治疗组200例给予复方丹参滴丸10粒/次,每日3次,口服,疗程4周,观察用药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症状缓解及心电图变化情况,并设同期服用复方丹参片200例,每次3片,每日3次为对照组。结果:服用复方丹参滴丸者,胸闷,心绞痛缓解率达90%,对照组缓解率达60%(P<0.01)。心电图好转率76.2%,对照组为46.7%(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复方丹参滴丸疗效确切,服用方便,长期服用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自拟宁心汤治疗冠心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飞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8):1487-1488
目的观察自拟宁心汤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自拟宁心汤治疗,连续治疗20d进行比较,并随访1个月。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的临床证候、心电图、血液流变学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P〈0.05);治疗组对心绞痛、中医证候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0.05),在改善血脂方面与对照组比较亦有较好的效果(P〈0.05);随访发现治疗组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少于对照组(6.67%比13.33%)。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良好疗效,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脂,近期随访发现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减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黄芪加川芎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黄芪加川芎嗪治疗,对照组用丹参粉针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主要观察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及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结果在缓解心绞痛症状、心电图疗效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黄芪加川芎嗪治疗冠心病心纹痛疗效较好。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与葛根素联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对62例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32例用复方丹参滴丸加葛根素治疗;对照组32例用消心痛加美托洛尔治疗。分别观察用药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的变化及心绞痛发作频率。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发作减少频率、临床症状改善及心电图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不良反应在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别。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用葛根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好而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