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王永丽  张凡  陈书玲  左媛  宋宝君  杜俊宝 《河北医药》2010,32(22):3249-3250
子宫颈癌是最常见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宫颈癌发病率在中国为14.6/10万,病死率居妇女恶性肿瘤之首,严重威胁着女性健康.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生有明显上升和年轻化趋势,发病率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我国是一个宫颈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占世界约1/3的大国.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2004~2011年常熟市宫颈癌发病情况进行分析,为常熟市宫颈癌的防治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常熟市2004~2011年宫颈癌的发病资料,统计分析其发病率和标化发病率等指标。结果 2004~2011年常熟市女性宫颈癌的发病率为12.74/10万,标化发病率为9.80/10万,30岁以下女性宫颈癌发病率很低,40~49岁年龄组的发病率最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常熟市宫颈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P〈0.05)结论近年来我市宫颈癌的发病率在不断的上升,有效预防宫颈癌,保护妇女健康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液基细胞学检测宫颈病变205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颈细胞学检查在子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上个世纪我国广泛应用于宫颈癌筛查后,大大降低了宫颈癌的发病率.过去诊疗常规要求30岁以上已婚女性常规做官颈脱落细胞学检查,近年来由于宫颈癌发病率的升高和发病年龄的年轻化,我院开始对有性生活史的女性开展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  相似文献   

4.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较高,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 [1].研究[2]证实持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主要病因,多数妇女仅为HPV短暂感染,一般8~10个月左右消失,仅有少数会持续感染最终发展成为子宫颈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癌前病变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宫颈癌发生,进行合理有效的宫颈癌筛查可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第二代基因杂交捕获(HC2)是目前唯一通过FDA认证的检测HPV方法,其灵敏度高、重复性强,还可测定病毒载量[3].HC2进行HPV-DNA检测,可以最大限度地筛选出高危人群,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病死率,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终结"宫颈癌的HPV疫苗 宫颈癌发病率高居中国女性肿瘤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几乎所有的宫颈癌病例(约99%)都与高危型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有关,预防HPV感染能显著减少宫颈癌的发生.HPV疫苗接种作为宫颈癌一级预防的重要举措,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相似文献   

6.
郑蓉 《现代临床医学》2009,35(6):405-409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因为宫颈癌早期筛查及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合理治疗,近年其发病率有下降趋势.CIN是与宫颈癌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其发病非常普遍.  相似文献   

7.
葛梓 《临床医药实践》2010,19(4):285-286
子宫颈癌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宫颈癌存在较长的可逆转的癌前病变期,所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非常重要.近年来,随着宫颈癌筛查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其发病率逐年下降,但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则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占妇科恶性肿瘤的首位,宫颈癌前病变是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它反应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  相似文献   

9.
宫颈糜烂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病变,其最高发病率可达56.28%.宫颈癌与宫颈糜烂的关系已被许多学者所重视,积极治疗慢性宫颈疾患就可以使宫颈癌的发病率下降.宫颈糜烂治疗方法颇多.我门诊部经多年、多种方法比较,认为用铬酸治疗宫颈糜烂简便、易行、安全、效佳.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早期诊断宫颈疾病对防治宫颈癌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分析宫颈疾病患者阴道镜检查及阴道镜下活检资料,以探讨阴道镜对宫颈疾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宫颈癌早期诊断方法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闻凤芹 《河北医药》2006,28(1):55-56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全球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每年均有50万宫颈癌新发病例,其中80%的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我国每年有新发病例13.15万例,占世界宫颈癌新发病例总数的28.8%.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宫颈癌的年轻病例数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而且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一个量变、渐变到突变的过程,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的治疗宫颈癌,可降低其发病率和病死率.筛查是目前预防和早期诊断子宫颈癌的主要手段,本文就现今常用的子宫颈癌筛查技术及其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宫颈糜烂是妇科常见病之一,患病率较高,而且和宫颈癌发病率关系密切,根据林巧稚等分析,有宫颈糜烂妇女宫颈癌发病率为0.73%.高于无宫颈糜烂妇女约0.10%,北京市(1972~1976年)普查发现有糜烂组之发病率比无糜烂组高2倍。因此提高宫颈糜烂的治疗效果是预防宫颈癌的重要措施之一。我们自1990年4月~1992年8月对10例宫颈糜烂患者用重络酸钾溶液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陈媛 《抗感染药学》2019,16(8):1289-1292
宫颈癌是女性人群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在女性肿瘤发病率中仅次乳腺癌,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不仅对女性的心理造成了严重影响,而且威胁着女性的生命。宫颈癌发病的因素有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性伴侣过多、性生活过早(<16岁)以及诸如营养卫生条件、吸烟、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和所处卫生服务资源的多寡等因素也在宫颈癌的发病中起到一定的协同作用。在我国,宫颈癌在各女性人群之中发病率各不相同,一般认为宫颈癌在农村人群中发病率高于城市,山区高于平原,40~50岁间的发病率在各年龄段为最高,HR-HPV持续感染是妇女宫颈癌发病的主要因素。综述和分析近年来早期筛查HR-HPV导致宫颈癌的相关研究资料,旨在为宫颈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问: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多少?答: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在全球范围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均高居第四位,在15~44岁女性中,宫颈癌高居新发恶性肿瘤第二位。全球每年宫颈癌新发病例约50万人次,2018年全球癌症年报中报道,女性宫颈癌发病率为6.6%,死亡率为7.5%。其中80%以上在发展中国家。每年超过26万的女性死于宫颈癌,主要在低、中收入国家。中国每年新发病例达13.15万,宫颈癌死亡人数每年约5.3万,约占全部女性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18.4%。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乳腺癌和宫颈癌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是威胁女性健康和生命的杀手.我国乳腺癌发病率以每年3%~4%的速度递增,其病死率女性癌症死亡之首,而且发现偏远地区医疗条件差的农村女性"两癌"发病明显高于城市.两癌的筛查是早期发现宫颈癌和乳腺癌及其他女性疾病的重要措施,是及时预防和治疗的重要依据,是降低两癌及其他女性病发病率和病死率、提高女性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正>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恶性肿瘤第二位。在全球范围内,宫颈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我国宫颈癌的新发病例每年大约13万[1],占全球的1/4~1/3。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早期筛查和确诊对女性健康越来越重要。HPV检测作为宫颈癌筛查的主要方法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为了解稷山县及周边地区女性HPV的感染  相似文献   

17.
宫颈癌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颈癌在全球妇女中发病率是仅次于乳腺癌的常见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妇女健康及生命,其发病年龄高峰在50~55岁。但近20年来,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发病率有逐渐增高趋势。目前将年龄〈35岁的宫颈癌患者称为年轻妇女宫颈癌。本文分析收治的年轻宫颈癌患者5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王爱娇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9):1258-1259
宫颈是人体特殊的解剖部位,其能够通过直视下进行检查,从而获得细胞学和组织学标本.近年来宫颈癌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成为仅次于乳腺癌的女性恶性肿瘤.本研究通过对本院收治的宫颈癌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和分析,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19.
基因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是引起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主要因素[1,2]。已知99.7%的宫颈癌患者的活检组织中可检测到HPVDNA[3]。各国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细胞学筛查曾使宫颈癌发病率和病死率下降,但目前宫颈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却处于稳定增长的  相似文献   

20.
姚芳芳  吴丹  尤志学 《江苏医药》2013,39(5):579-582
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的持续感染是其最主要致病因素.从HR-HPV感染至发展为宫颈癌有较长的癌前病变阶段,通过筛查早期发现和治疗癌前病变是最有效的干预手段,从而可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发展成为宫颈浸润癌的风险高,临床上对其进行有效的干预是防治宫颈癌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