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5-脂氧合酶(5-LOX)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5-LOX与EMs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SABC法检测32例EMs患者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组织中5-LOX、VEGF的表达和MVD值,并与25例正常子宫内膜进行比较。结果5-LOX、VEGF的表达及MVD值在异位内膜组高于在位内膜组和对照组(P〈0.05),三者在在位内膜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异位内膜组中,5-LOX、VEGF的表达和MVD值在Ⅲ/Ⅳ期均高于Ⅰ/Ⅱ期(P〈0.05);5-LOX、VEGF的表达及MVD值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在异位内膜组和在位内膜组中,5-LOX与VEGF的表达、MVD值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5-LOX在EMs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与EMs的发病有关,并可通过上调VEGF的表达促进EMs的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凋亡调节基因Bcl-2和Bax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SP法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76例异位内膜、64例在位内膜和7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异位内膜组Bcl-2蛋白表达强于在位内膜和对照组,分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异位内膜组Bax蛋白表达低于在位内膜组和对照组,增生期和分泌期,异位内膜组染色强度均低于在位内膜组和对照组,分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和Bax在对照组及在位内膜组均呈周期性变化,Bcl-2增生期强于分泌期,Bax分泌期强于增生期,异位内膜组失去周期性变化;增生期3组Bcl-2表达均强于Bax,在位内膜组、异位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分泌期对照组和在位内膜组Bax强于Bcl-2,异位内膜组Bax表达较Bcl-2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Bcl-2和Bax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p(TGF—β)和转化生长影响因子(TGI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内膜畀位症在位内膜(30例),异位内膜(30例)及正常子宫内膜(40例)中TGF-β和TGIF的表达。结果异位内膜组TGF—β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和在位内膜组(P〈0.05);在位内膜组与对照组TGF—β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内膜组TGIF的表达低于在位内膜组和对照组(P〈0.05)。在位内膜组TGIF的表达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内膜组及在位内膜组的TGF—β蛋白与TGIF蛋白表达均呈负相关(rs=-0.769,-0.549,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异位内膜组织中TGF-β与TGIF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明胶酶-A(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36例EMs患者的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20例非EMs患者的对照正常内膜中的EMMPRIN、MMP-2、TIMP-2的表达情况,并对它们的EMM—PRIN、MMP-2、TIMP-2蛋白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异位内膜组EMMPRIN、MMP-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在位内膜组和对照正常内膜组(P〈0.05);异位内膜组TIMP-2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在位内膜组和对照正常内膜组(P〈0.05)。在异位内膜组中,EMMPRIN和MMP-2呈正相关性(P〈0.01);MMP-2和TIMP~2呈负相关,但一致性较差(P〉9.05)。结论EMMPRIN、MMP-2和TIMP-2共同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MMP-2在异位内膜的高表达使异位内膜具有更高的侵袭性.在子宫内膜异位痒的病程发展讲程中寺己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神经营养酪氨酸激酶受体TrkB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评价TrkB在内异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卵巢异位内膜、盆腔腹膜异位内膜和深部浸润结节异位内膜组织(异位内膜组,17例)及子宫在位内膜(在位内膜组,9例,其中4例为增殖期内膜、5例为分泌期内膜);对照组(9例)为因卵巢良性肿瘤、宫颈病变或浆膜下肌瘤等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其中增殖期内膜4例,分泌期内膜5例。RT—PCR技术检测TrkBmRNA的表达量,免疫组化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TrkB蛋白的表达量。结果(1)对照组内膜组织(增殖期和分泌期)以及在位内膜组(增殖期)不存在TrkBmRNA的表达;在位内膜组(分泌期)和异位内膜组TrkBmRNA的表达分别为(23.51±0.51)%、(35.29±O.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rkB蛋白的阳性染色主要定位于在位内膜组(分泌期)腺上皮细胞的细胞质(TrkB前体蛋白)、异位内膜组腺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和部分细胞膜(全长TrkB蛋白);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在位内膜组(分泌期)和异位内膜组TrkB蛋白的表达分别为(0.12±0.02)%和(0.37±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营养酪氨酸激酶受体TrkB在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中不表达,于在位内膜组(分泌期)和异位内膜组中的表达呈递增趋势。结论神经营养酪氨酸激酶受体TrkB的表达与内异症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uPAR)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uPAR蛋白在40例EMT患者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30例正常子宫内膜的表达。结果uPAR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浆,在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对照组内膜腺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均表达,且在血管内皮细胞呈阳性表达。uPAR蛋白在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对照组内膜表达腺上皮细胞高于间质细胞(P〈0.05),在腺上皮细胞表达异位内膜高于在位内膜及对照组内膜(P〈0.05)。uPAR蛋白在异位内膜Ⅰ~Ⅱ期与Ⅲ~Ⅳ期的表达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PAR在异位内膜腺上皮细胞高表达可能促使其转移、粘附、侵袭、生长,导致EMT的发生发展;uPAR的作用研究对EMT的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孕激素受体亚型A(PRA)和孕激素受体亚型B(PRB)mRNA在盆腹膜子宫内膜异住症异位病灶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22例盆腹膜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病灶(异位症组)及35例在位内膜和35例正常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孕激素受体(PR)、孕激素亚受体A、B(PRA,PRB)mRNA的表达。结果①盆腹膜异位灶PRA、PRB、PR(A+B)mRNA表达少于正常(P〈0.01),而盆腹膜异位灶PRB/PR(A+B)显著低于正常(P〈0.001);②异位内膜组织PRA、PRB、PR(A+B)mRNA均无周期性改变。结论异位子宫内膜存在局部孕激素亚受体数量和比值改变.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孕激素抵抗现象的主要分子机制,在其发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胎肝激酶受体(KDR/flk-1)在藏、汉族妇女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的异位、在位子宫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随机选取30例藏族EM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卵巢子宫内膜囊肿、盆底内膜异位组织(研究组),检测VEGFR-2的阳性表达率。同期选择30例汉族EM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卵巢子宫内膜囊肿、盆底内膜异位组织作为对照(对照组),检测VEGFR-2的阳性表达率,对两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藏、汉族妇女EM患者的在位内膜、异位内膜中,KDRmRNA明显表达,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藏、汉两组患者KDRmRNA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KDRmRNA在EM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有明显表达,可能与VEGFR参与EM血管生成,促使异位病灶远处转移、种植、浸润相关;KDRmRNA在藏、汉族EM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可见,EM的发病机制可能与种族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及其周围组织,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中叉头状转录因子(Foxp3)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及盆腔腹膜组织各30例,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其周围组织各10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及其周围组织各20例,会阴内膜异位症及其周围组织各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子宫内膜及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内膜各30例。结果(1)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与盆腔腹膜组织中Foxp3及CD4~+CD25~+Treg表达率无显著差异;(2)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腹壁内膜异位症,会阴内膜异位症(统称特殊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与其周围正常组织中相比Foxp3及CD4~+CD25~+Treg表达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不同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两两间比较Foxp3及CD4~+CD25~+Treg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盆腔腹膜与特殊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周围正常组织组间两两比较,盆腔腹膜组织中Foxp3及CD4~+CD25~+Treg表达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特殊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周围正常组织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子宫内膜异症患者子宫在位内膜与非子宫内膜异症患者子宫在位内膜中相比,子宫内膜异症患者子宫在位内膜组织中Foxp3及CD4~+CD25~+Treg表达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Foxp3及CD4~+CD25~+Treg细胞在不同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病灶部位,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盆腔腹膜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在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升高,明显高于特殊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周围正常组织及非子宫内膜异位患者子宫在位内膜的表达。提示机体免疫异常与不同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同时腹腔微环境的免疫异常也可能促进了机体免疫耐受的发展;子宫在位内膜的高表达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不同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特殊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还存在其他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人参皂苷Rg3(Rg3)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组织中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s,VEGF)影响和抗血管生成作用。方法 参照Jones方法建立Wistar大鼠EMs动物模型,3周后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孕三烯酮和Rg3各2.4,6及8周组,共12组。用SABC免疫组化法测定异位灶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 Rg3治疗大鼠EMs模型2,4,6,8周后,异位组织中VEGF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孕三烯酮治疗相同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VEGF表达无明显改变,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Rg3组随治疗时间延长,VEGF明显减少(P〈0.05),而对照组和孕三烯酮组无此表现。结论 Rg3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组织中VEGF表达和新生血管生成均有抑制作用。Rg3有望成为子宫内膜异位抗血管生成治疗新药。  相似文献   

11.
骨桥蛋白和整合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OPN)和整合素αv亚基、β3亚基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OPN、整合紊αv亚基、β3亚基的表达,正常月经周期子宫内膜OPN、整合素αv亚基、β3亚基的表达作为对照。结果异位内膜组织只能简单地分为增生期与分泌期,68.2%与在位内膜一致。OPN在正常子宫内膜分布于腺上皮及腔上皮细胞内,腺腔表面表达明显,分泌期强于增生期,间质几无表达。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OPN的表达规律与正常子宫内膜相似。异位内膜OPN的表达失去周期性。异位内膜OPN的表达高于在位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分布于腺上皮的细胞膜上,增生期均强表达。分泌期腺体之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与异位内膜整合素αv亚基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子宫内膜中整合素β3亚基主要表达于分泌中期、晚期腺上皮细胞的胞浆内及血管内皮,增生期无表达。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增生期整合素β3亚基也有弱表达,分泌期的表达下调。异位内膜整合素β3亚基显著高于在位内膜。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OPN、整合素β3亚基显著高表达,提示整合索αv、β3及配体OP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与分析上皮细胞钙粘蛋白(上皮钙粘附素,E—cadherin),CD44变异体6(CD44 varient 6,CD44 v6)在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探讨其在A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AM的在位内膜、异位内膜组织中E—cadherin,CD44v6的表达,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cadherin在AM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的表达,较正常子宫内膜弱。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CD44 v6在AM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的表达,较正常子宫内膜强,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AM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中,E—cadherin和CD44 v6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正常内膜中,Ecadherin和CD44 v6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E—cadherin,CD44 v6在AM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细胞中表达异常,提示其可能在AM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E—cadherin,CD44 v6在AM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细胞中表达有相关性,提示二者在AM的发生发展中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ER、PR及AR在内异症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和正常对照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阐述性激素及其受体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机制的关系,探究治疗EMs的新途径。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50例EMs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20例正常对照子宫内膜组织中ER、PR及AR的表达情况。结果:ER在EMs患者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异位内膜及正常对照子宫内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R在EMs患者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在位内膜及正常对照子宫内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R在EMs患者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在位内膜及正常对照子宫内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s患者异位内膜PR及AR表达的相对增高可能在内异症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VEGF及nm23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组织、35例在位内膜及30例正常内膜组织中VEGF和nm23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VEGF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率达82.5%,显著高于在位内膜(62.8%)及正常内膜(36.67%);且两两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m23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率为42.5%,表达强度显著低于在位内膜(77.14%)及正常内膜(93.33%);异位内膜与在位内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GF与nm23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无相关(γ=-0.136,P>0.05)。结论:VEGF与nm23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申月玲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8):1464-1465
目的观察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异位内膜组(40例)、在位内膜组(40例)及正常内膜组(20例)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Survivin的阳性表达位于腺上皮细胞的细胞核或细胞浆,异位内膜组阳性表达分别高于在位内膜组、正常内膜组(P〈0.05),在位内膜组阳性表达高于正常内膜组(P〈0.05)。结论 Survivin在子宫内膜异位组表达明显增高,Survivin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DNs)对大鼠异位子宫内膜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右侧壁腹膜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4周后将建模成功的大鼠共计32只随机平均分为A,B,C,D4组(每组8只),腹腔内分别注射VEGF反义、正义、错义寡核苷酸2000μmol/100μl Hank’s液及生理盐水100μl,隔日1次,共4周。治疗完成2周后处死大鼠,计算药物对异位内膜的抑制率,取卵巢、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进行组织学检查,并测定血清雌二醇(B)、孕酮(P)水平。结果A组异位内膜体积显著缩小(P〈0.05),异位内膜抑制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其他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A组异位内膜腺体及腺上皮呈明显萎缩相,血清E2,P水平与其他3组相比,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腹腔注射VEGF反义寡核苷酸,可以抑制大鼠异位子宫内膜的生长,使异位内膜萎缩,而对卵巢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40例异位内膜、25例在位内膜作为实验组,另选20例正常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组,采用S-P法检测IGF-Ⅰ、IGF-Ⅱ表达及分布。结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在位及正常子宫内膜腺上皮及间质均有IGF-Ⅰ表达,IGF-Ⅰ在异位、在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的表达强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IGF-Ⅰ在异位、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的表达与正常子宫内膜间质无统计学差异(P﹥0.05)。IGF-Ⅱ在异位、在位及正常子宫内膜腺上皮及间质均成弱表达或不表达(P﹥0.05)无统计学差异。IGF-Ⅰ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异位、在位及正常子宫内膜腺上皮及间质的表达均强于IGF-Ⅱ(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GF-Ⅰ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IGF-Ⅱ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起到一定作用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8.
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①VEGF在3组内膜的腺体及间质细胞中均有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浆。异位内膜、在位内膜VEGF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异位内膜与在位内膜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VEGF的阳性表达无周期性变化。结论:异位内膜组织中VEGF的过度表达与异位内膜组织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测定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中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和ER-β)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探讨ER与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ER、VEGF在内异症患者子宫在位内膜与异位内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各组内膜中ER-α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异症在位子宫内膜中ER-β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异症在位子宫内膜中VEGF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亚型表达异常,从而调控VEGF的表达,使异位内膜组织易产生新生血管,为异位内膜的生长提供血供。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RANTES(regulated on activation,norm alT cellexpressed and secreted)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的异位和在位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50例内异症患者(内异症组)的异位和在位内膜及35例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的增殖期和分泌期内膜中RANTES的表达水平。结果在整个月经周期,内异症组患者在位内膜中RANTES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内膜(P〈0.01);异位内膜中RANTES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在位内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ANTES在不同期别的异位内膜之间和在位内膜之间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重度内异症同一期别中,RANTES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在位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ANTES在内异症患者异位和在位内膜中表达明显增强,推测RANTES可能与内异症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