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诊内科护理中风险管理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急诊内科近年来收治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护理,观察组给予风险管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医疗纠纷发生率、风险情况发生率、护理满意率、护理管理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医疗纠纷事件及风险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95.35%(41/43)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79.07%(34/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基础护理评分、病房管理评分及消毒隔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提升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和风险情况发生率,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及其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妇产科收治的80例患者,给予其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观察护理风险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态度、工作能力、防范风险意识、管理工作以及健康宣教评分变化情况和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 实施风险管理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且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防范风险意识、管理工作以及健康宣教评分均明显升高,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在妇产科护理过程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风险的意识,改善其工作态度,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在急诊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运用效果。方法 145例急诊科患者,随机分为73例观察组和72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观察两组不同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98.6%明显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缺陷率4.1%显著低于对照组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不仅能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而且还能够降低护理风险投诉率和风险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妇产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及健康宣教、工作态度、防范风险意识的评估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为97.5%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医院的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不仅可提高护理人员对风险的防范意识,还能提高护理质量,从而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妇产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50例没有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患者(管理前组),选取同时间段在本院收治的50例经过护理风险管理的患者(管理后组),对两组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施了护理风险管理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高达97%,明显高于没有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82%的满意度,两组进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在妇产科中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对风险的防范意识,提高护理的质量,因而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2例宫颈癌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人员不予特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化疗期间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进而评价护理风险管理在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52%和2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3.48%和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宫颈癌患者术后化疗期的应用,能有效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并有利于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理念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2月在本科进行治疗的80例患者及在本科工作的2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将20名护理人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名,对观察组护理人员采用人性化管理,对照组护理人员采用常规管理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由观察组护士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由对照组护士进行护理。分别观察对比两组护理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和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对工作环境、同事关系、业务水平提高程度的满意度分别为90%、90%、80%,对照组护理人员分别为60%、70%、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住院环境、护理水平、护理态度的满意度分别为80%、90%、80%,对照组患者分别为50%、70%、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管理理念显著提高了护理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抽取某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住院的110例患者未实施风险管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并抽取同期实施风险管理的11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后,在护理质量评分高于未实施风险管理的对照组,风险投诉和护理差错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95.5%明显高于对照组80.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能够降低风险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呼吸内科病房中收治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比较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投诉情况为投诉率2.6%,护理缺陷出现率为7.7%,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为89.7%;观察组护理设诉率为2.6%,护理缺陷发生率为7.7%,患者满意度为89.7%,对照组护理设诉率为11.5%,护理缺陷发生率为15.4%,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患者满意度为73.1%,比较发现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设诉率、护理缺陷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底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减少护理设诉率、护理缺陷发生率,提高护理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科学》2017,(13):151-153
目的观察妇产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理念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妇产科的护理人员30例,将其按照不同的管理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15例(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15例(常规管理);观察两组护理人员的风险事件、理论知识考核成绩、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风险事件(用药错误0例、意外跌倒1(6.67%)例、感染0例、医疗纠纷0例、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优12(80.00%)例、良3(20.00%)例、可0例、差0例]、技能操作考核成绩[优13(86.67%)例、良2(13.33%)例、可0例]、差0例、护理满意度93.33%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妇产科护理人员应用风险管理可以有效的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率,从而提高理论知识以及技能操作能力,临床上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护理人员180名,分为常规管理组和人性化管理组,分析两组护士及其所护理的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人性化管理组护理人员和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常规管理组(P〈0.05)。结论人性化管理应用于护理管理工作中,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在眼科工作&gt;3年的30位女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5人,对照组应用传统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试验组应用人性化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对2组成员的护理操作及格率、基础护理及格率、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的护理操作及格率、基础护理及格率、护理质量的评分情况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的护理管理可以有效地排解护理工作者的工作压力,给她们创造舒适的工作氛围,使她们的服务理念得到改变,整体素质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刘明利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9):119-121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5月在本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3.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1%(P<0.05);观察组的医嘱处理不当、透析护理不当、不规范护理及护理投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意外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险管理应用于血液透析护理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医药科学》2019,(21):197-199
目的研究精细化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泌尿外科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精细化管理组(30例),常规化管理组(30例),常规化管理组患者接受常规化管理,精细化管理组患者接受精细化管理,然后统计分析两组管理差错事件、患者投诉、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精细化管理组管理差错时间、患者投诉、医院感染发生率3.3%(1/30)、0、3.3%(1/30)均显著低于常规化管理组13.3%(4/30)、10.0%(3/30)、13.3%(4/30)(P 0.05)。常规化管理组患者中非常满意20例,较满意5例,满意度为83.3%(25/30);精细化管理组患者中非常满意26例,较满意3例,满意度为96.7%(29/30)。精细化管理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化管理组(P 0.05)。结论精细化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常规化管理好,更能有效降低管理差错事件、患者投诉、医院感染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儿科患者238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常规护理患儿119例为对照组,风险管理患儿119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风险情况、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环境满意度、护理管理满意度、护士业务能力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可明显降低风险发生率,提高患儿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以往在护士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各个医院科室普遍采取单级管理模式,即护士长一人负责科室的整体工作.临床护理岗位分工的日益复杂等原因使这种管理模式的瓶颈日益凸显.与之相比,团队管理模式更符合护理管理工作的需求,因此本研究以此为出发点,介绍了护理团队管理模式的概念和构建的必要性,重点从团队的划分、团队成员的组成、团队负责人的选择、制定团队工作目标、制定团队工作细则和重建奖惩制度6个方面,论述了团队管理模式的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医药科学》2017,(14):245-247
目的分析安全管理对护理学基础实验室管理的重要性。方法选择2013级护理专业学生170名,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常规组给予一般实验室管理方法,实验组给予安全管理方法,对比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实验室管理能力成绩评分与护理技能操作成绩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对两组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情况进行跟踪随访,显示实验组学生日常工作情况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护理学基础实验室进行安全管理的应用效果显著,其中风险矩阵定性与半定量分析风险评估是有效的评估措施,值得实践推广。  相似文献   

18.
通过将人性化管理理念应用在骨科护理管理中,在管理的过程中重视人的因素,达到激励护士进取、赋予护士价值感、成就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的目的,从而促进护理工作质量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手术室中的各项危险因素来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方法 详细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强化安全管理意识,实施过程中严格监督,不断完善.结果 有效降低了各项危险因素对患者及手术人员的影响,降低了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结论 一套完整、系统、科学的手术室安全管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从而减少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促使护理排班向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从而降低护理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进一步加强了护理部对各个护理单元岗位分配的实时查询及监管.方法 设计和应用护理排班管理系统并投入应用.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工排班方法进行排班;实验组采用护理排班管理系统进行排班.结果 通过护理排班管理系统的使用,确保了绩效考核数据的准确性,准确率达100%.我院ICU科室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提高,由对照组的88.5%和85.8%,提高到实验组95.5%及97.6%.由附表2可以看到,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结论 该系统不但实用性强,而且操作简便,功能完整,通用性好,适合应用于护理管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