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疼痛控制护理对骨折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3年9月至2016年7月我院72例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的康复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疼痛控制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疼痛程度、关节功能、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关节功能、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疼痛控制护理能有效的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关节功能,促进骨折愈合,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脊柱骨折患者在围手术期接受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106例脊柱骨折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53例。对照组围手术期单纯实施常规骨科护理;观察组在常规骨科护理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程度VAS评分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仅有2例,少于对照组的7例;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达到92.5%,高于对照组的81.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骨折患者在围手术期接受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能够减轻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术后治疗时间,使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干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间收治的88例创伤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4),观察组术后康复中给予疼痛控制护理,对照组术后康复中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术后肿胀、疼痛情况、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肿胀、疼痛情况、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干预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针对性康复护理对肩袖损伤行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关节镜手术治疗的肩袖损伤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50例)在此基础上施以针对性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肩关节功能(欧美肩关节评分系统C-M)、生活质量(SF-36)、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术后5个月时,观察组的C-M评分、SF-36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4.00%vs. 16.00%,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98.00%vs. 82.00%,P <0.05)。结论 将针对性康复护理用于肩袖损伤行关节镜手术患者,能使其肩关节功能得到更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前叉韧带损伤的康复指导护理内容及价值。方法在2015年5月至2017年8月我院骨科收治的前叉韧带损伤患者中选出250例,均接受关节镜下前叉韧带重建术治疗,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围术期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康复指导,对比两组的Lysholm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后1、6个月,观察组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96.15%高于对照组的84.17%,P <0.05。结论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前叉韧带损伤患者围术期强化康复指导护理有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提高关节置换病人围手术期健康宣教知晓率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院骨科2015年3月开始在围于术期健康教育宣传中应用品管圈管理模式,选择2015年3月至12月于本院行关节置换术治疗的3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2014年同期行关节置换术治疗的3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围手术期健康宣教知晓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疾病知识、自护知识、康复知识、用药知识评分及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7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宣传中采用品管圈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健康宣教知晓率,改善患者满意度,有利于促进关节置换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和研究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病例观察对象为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创伤性骨折手术患者93例,将其根据手术床位编号分为疼痛控制组45例与常规组48例。常规组患者术后予以常规康复干预;疼痛控制组患者术后在常规康复干预同时辅以疼痛控制护理,对比12周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疼痛评分。结果疼痛控制组患者干预12周后关节功能评分、满意度、疼痛评分均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确切,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感,促进其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提升其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内接受循证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02例患者展开研究,根据随机综合序贯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51)、观察组(n=51)分别采用常规骨科护理、常规骨科护理+围术期循证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和疼痛程度评分水平、手术后住院时间和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对围术期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和疼痛程度评分水平短于对照组;手术后住院时间和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仅有2例,少于对照组的7例;对围术期护理满意度达到94.1%,高于对照组的80.4%。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内接受循证护理干预,能够合理规避诱发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加快疾病康复进程,最大程度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使护理满意度水平得到显著性提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理念在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128例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围手术期应用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应用损伤控制骨科理念。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伤残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满意率,对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脊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压疮、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泌尿感染及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FTM评分、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骨科理念应用于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伤残率,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董银梅 《安徽医药》2012,16(11):1723-1724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骨科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1年9月在该院骨科治疗的骨折患者100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条件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d和术后2周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心理康复治疗效果、疼痛控制情况、患者的满意度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2d的MBI、SAS和疼痛平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周再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改善骨科疾病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并促进患者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考察头孢他啶对奈替米星在受试者体内药动学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 12例受试者在单剂量静脉滴注奈替米星(单用组)或奈替米星加头孢他啶(联用组)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间接光度法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清及尿液中奈替米星浓度,计算其药动学参数及尿药回收率. 结果 单用、合用头孢他啶后奈替米星的体内过程均符合二房室开放模型,其药动学参数单用组AUC0-t,t1/2β,CL与0~24 h尿药回收率分别为(52.93±5.58) mg&#8226;L-1&#8226;h、(3.68±0.33) h、(4.49±0.53) L&#8226;h-1与72.22%,联用组分别为(71.81±8.03 )mg&#8226;L-1&#8226;h、(5.06±0.57) h、(2.95±0.37) L&#8226;h-1与59.20%.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 奈替米星与头孢他啶联用后,其消除过程减慢,连续应用可能导致药物体内蓄积,二者合用时应适当减少奈替米星的剂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系统总结托伐普坦治疗低钠血症的药物经济学相关研究结果,为临床应用和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MEDLINE、Web of Science数据库,纳入2009—2016年托伐普坦药物经济学评价相关的中英文文献,并依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评价框架进行文献质量评估。结果:纳入的6篇药物经济学文献中,其中5篇为随机双盲研究,4篇为前瞻性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涉及使用托伐普坦治疗与住院时间、节约潜在成本的关系,以及相比安慰剂的临床疗效和成本-效果分析。结论:托伐普坦治疗低钠血症的心衰患者及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患者,相较于传统治疗,其临床疗效好并且具有较好的成本-效果优势,且对于严重低钠血症患者,该优势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氨茶碱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12例新生儿血中茶碱浓度,氨茶碱剂量按5mg/kg恒速静脉滴注。经时采样,测得数据,经分析药时曲线拟合呈一室模型,平均清除速度常数0.037±0.008h ̄(-1),平均消除半衰期19±4h,平均表观分布容积0.82±0.14L/kg,平均清除率30±5ml/(h·kg)。消除半衰期最大相差2.1倍,显示明显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4.
头孢唑林对阿米卡星在兔体内的药动学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微量微生物法对阿米卡星(AMK)单用及与头孢唑林(CEZ)合用后兔体内AMK血药浓度进行测定,药时数据用MCPKP软件经IBM 计算机处理,并对两组药动学参数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CEZ对AMK的药动学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卡波姆对炉甘石洗剂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捷  单伟光 《中国药业》2010,19(4):32-33
目的筛选各种助悬剂,以提高炉甘石洗剂的稳定性。方法采用沉降体积比法、絮凝度法、重新振摇分散法、黏度法比较各种助悬剂的助悬效果。结果F值和B值的大小顺序为海藻酸钠〉卡波姆〉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CMC—Na+枸橼酸钠。沉降后,重新摇散次数为卡波姆〈CMC—Na+枸橼酸钠〈CMC—Na〈海藻酸钠。对炉甘石洗剂稳定性的综合评估中,卡渡姆对炉甘石洗剂稳定性的综合影响优于其他助悬剂。结论0.003%(g/g)卡波姆作为助悬剂,可以提高炉甘石洗荆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张斌  汪华蓉  康纪平  李秋波  冯晓科 《中国药房》2008,19(16):1224-1225
目的:研究碳水化合物饮食对犬加替沙星药动学的影响。方法:8只Beagle犬随机交叉空腹或摄取碳水化合物后单次口服加替沙星胶囊17mg·kg-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用3p97软件计算两者的药动学参数,并评价碳水化合物饮食对加替沙星药动学的影响。结果:空腹组、摄食组的药-时曲线符合口服吸收一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ke(4·00±0·84)、(3·98±1·10)h,tmax(2·29±1·08)、(3·45±2·00)h,Cmax(6·06±0·87)、(4·46±2·10)μg·mL-1,AUC(0~t)(56·74±10·80)、(45·99±6·47)μg·h·mL-1(P>0·05)。结论:碳水化合物饮食对犬加替沙星药动学参数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半胱氨酸对抗坏血酸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线性升温法研究半院氨酸对抗坏血酸稳定性的影响,紫外检测波长为243.5 nm。实验结果表明,半胱氨酸能增加抗坏血酸的稳定性。在 20℃,PH 2.0的条件下,含有 2%和 3%的半胱氨酸的抗坏血酸溶液降解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 84.814 kJ/mol和 102.834 kj/mol,有效期分别为1. 015 a和 3.154 a。  相似文献   

18.
甲硝唑对头孢噻肟钠蛋白结合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甲硝唑对孢噻肟钠蛋白结合率的影响。方法:采用超滤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出游离药物浓度,比较未加和加入甲从后头孢噻肟钠的蛋白结合率。结果:头孢噻肟钠的超滤回收率为99.1%,未加及加入甲硝唑后头孢噻肟钠的蛋白结合率分别为32.2%和30.8%。结论:甲硝唑对头孢噻肟钠的蛋白结合率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山茶油对氟比洛芬透过猪皮肤的促渗透作用.方法:采用猪皮肤为渗透屏障,以预处理皮肤法考察山茶油的促渗作用,并以零净流量法微渗析技术测定在其促渗作用下皮肤细胞外药物浓度.结果:山茶油可有效促进氟比洛芬的皮_肤透过率,增渗倍数(ER)为2.63,经皮微渗析技术测定在山茶油促渗作用下皮肤细胞外药物浓度达(434.5±34.8)mg·L-1,显著高于对照组(161.4±25.7)mg·L-1,P<0.05.结论:山茶油能够有效提高药物的经皮渗透.  相似文献   

20.
绒毛钩藤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绒毛钩藤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理作用。方法小鼠自主活动实验观察其镇静作用;戊巴比妥钠阁下催眠实验观察其催眠作用;士的宁致小鼠惊厥实验观察其抗惊厥作用。结果自主活动试验中.绒毛钩藤提取物(0.16g·kg^-1)灌胃给药后,小鼠60min时的自主活动计数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明显减少(P〈0.01)。在戊巴比妥钠阁下催眠实验中,绒毛钩藤低(0.16g·kg^-1),中(0.32g·kg^-1)剂量灌胃给药后,小鼠翻正反射消失的个数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均明显增多(P〈0.01)。士的宁致小鼠惊厥实验中。绒毛钩藤提取物灌胃给药后.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中(0.32g·kg^-1)剂量组小鼠死亡数目明显减少(P〈0.01),高(0.64g·kg^-1)剂量组小鼠死亡数目明显增多(P〈0.01)。结论绒毛钩藤在低剂量和中剂量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在高剂量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