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张晓春  高爱英  祁涛 《江苏医药》2022,48(3):292-295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肋间神经阻滞分别采用0.5%罗哌卡因(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1μg/kg复合0.5%罗哌卡因(试验组).于肋间神经阻滞后即刻(T0)和阻滞后1 h(T1)、6 h(T2)、12 h(T3)和24 h...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儿童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径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 将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拇长屈肌腱腱鞘炎松解术1~3岁患儿100例随机均分为四组。臂丛神经阻滞药物:C组采用0.25%罗哌卡因,D1组采用0.25%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0.75μg/kg, D2组采用0.25%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1.00μg/kg, D3组采用0.25%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1.25μg/kg。记录麻醉诱导前(T0)、切皮(T1)、松解肌腱(T2)、缝皮结束(T3)和包扎完毕(T4)时的HR、RR、SpO2和MAP,记录手术时间以及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时间和运动阻滞时间,观察神经阻滞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T0时相比,四组T1~T4时HR、RR和MAP降低,SpO2升高(P<0.05);D3组T1时HR低于T2~T4时(P<0.05),且低于其余三组(P<0.05)。与C组相比,D1组、D2组和D3组麻醉起效时间缩短,感觉阻滞时间和运动阻滞时间延长(P<0.05)。四组间手术时间、神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手术患者疼痛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择期胸腔镜手术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罗哌卡因组(R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三组均在术前行超声引导T5横突竖脊肌平面(Erector spinae plane,ESP)阻滞,D组给予1μg/kg右美托咪定复合0.4%罗哌卡因共25 ml,R组给予0.4%罗哌卡因25 ml,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三组术后均连接静脉镇痛泵。记录三组患者术中血液动力学指标变化,术后静息时、咳嗽时VAS评分,记录三组患者镇痛药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与实际按压次数比(D_1/D_2)及不良反应。结果与C组相比,D组和R组胸腔镜置入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更为平稳;三组术后2、6、12、24、36、48 h静息VAS评分和咳嗽VAS评分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变化更平稳,镇痛效果较好;与R组和C组比较,D组患者术后48 h舒芬太尼用量显著减少(P<0.05),D_1/D_2显著增高(P<0.05)。D组术后恶心发生率低于R组、C组,术后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术前超声引导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ESP阻滞,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平稳,术后患者疼痛控制的效果更好,并发症更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张恩军 《江西医药》2014,(5):449-45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45岁,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组(D组)和单纯罗哌卡因对照组(C组)。D组以0.375%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1μg/kg共20ml,C组以0.375%罗哌卡因20ml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分别于麻醉前(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开始30min时(T2)和手术结束时(T3)记录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OAA/S及Ramsay镇静评分,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运动恢复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C组比较,D组T1-T3时HR、MAP降低,OA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升高,麻醉起效时间缩短,镇痛持续时间和运动恢复时间延长,患者满意度升高(P〈0.05),心动过缓、恶心及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较单纯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可显著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延长镇痛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盐酸右美托咪定对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罗哌卡因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 拟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上臂手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18~59岁,体重46~ 80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n=30);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C组神经阻滞用药为0.33%罗哌卡因30 ml,D组用药为右美托咪定100μg+0.33%罗哌卡因混合液30 ml.评价感觉和运动阻滞的效果,记录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于麻醉前(T0)、神经阻滞后1O min(T1)、30 min(手术开始、T2)、60 min(T3)、120min (T6)采静脉血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罗哌卡因血药浓度.记录ECG、HR、SPO2、NIBP及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心动过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D组T2、T3、T4罗哌卡因浓度分别(2.4±0.12)μ g/ml、(1.784±0.16)μ g/ml 、(1.552±0.12)μ g/ml均高于C组T2、T3、T4时点浓度(1.42±0.15)μg/ml 、(1.36±0.10)μg/ml、(1.02±0.08)μ g/ml(P<0.05);C组4例使用芬太尼,1例更改麻醉方式;D组无一例使用芬太尼,无一例更改麻醉方式,4例心动过缓,两组均未见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并发症.与C组比较,D组感觉阻滞、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延长(P<0.05),起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延长罗哌卡因在肌间沟臂丛阻滞的血药浓度,增强其阻滞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0.5%罗哌卡因行肋间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并测定血浆P物质和IL-6的水平变化。方法择期胸腔镜手术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四组:右美托咪定组(D1~3组)和对照组(C组)。关胸前行肋间神经阻滞,D1~3组用药分别为右美托咪定(0.5、0.75、1μg/kg)+0.5%罗哌卡因,C组为单纯0.5%罗哌卡因。检测术前(T_0)、术后1(T_1)、12(T_2)、24(T_3)和48 h(T_4)血浆P物质(SP)及IL-6的水平。观察患者T_(1~4)静息状态和躯体活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48 h内追加曲马多的次数,观察患者术后有无肋间神经阻滞引起的相关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与C组比较,D1、D2组T_(3~4)及D3组T_(1~4)的静息VAS评分降低,D1组T_(3~4)及D2、D3组T_(1~4)的活动VAS评分降低;D2、D3组T_(1~4)的Ramsay评分降低;D3组T_(1~4)的SP浓度降低,D2、D3组T2~3的IL-6降低;D1~D3组术后48 h内追加曲马多、恶心呕吐及头晕的例数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1组比较,D3组T_(1~4)的静息VAS评分降低;D2、D3组T_(3~4)的活动VAS评分降低,D3组术后48 h内追加曲马多、恶心呕吐及头晕的例数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四组患者T_(1~4)的SP浓度降低,四组T1的IL-6水平升高,C组T2的IL-6也升高(P<0.05)。四组患者均无出现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语言障碍、口周麻木、气胸及血肿等不良反应。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0.5%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手术的镇痛适宜剂量是0.75~1.0μg/kg,该方法可以降低P物质及IL-6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探讨了罗哌卡因以及联合佐剂地塞米松或右美托咪定对上肢近端骨折择期行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选取于我院行全身麻醉下上肢近端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右美托咪定组(DexM组)和地塞米松组(DexA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在术后行超声引导下患侧SBPB:R组接受0.33%罗哌卡因20 mL, DexM组接受0.33%罗哌卡因20 mL联合1μg/kg右美托咪定, DexA组接受0.33%罗哌卡因20 mL联合10 mg地塞米松。三组均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记录术后48h各个时间点疼痛NRS评分,记录感觉阻滞时间、术后48小时内PCIA第一次按压时间及吗啡用量、术后当晚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 insominia scale,AI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炎性指标CRP、TNF-α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R组比较, DexM组和DexA组两组术后T1–T4各个时间点NRS评分较低,术后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第一次按压镇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局部用药对罗哌卡因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半数有效浓度(EC50)的影响。方法 择期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膝关节镜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五组:D0组神经阻滞用药仅为罗哌卡因,D1、D2、D3和D4组神经阻滞用药分别为罗哌卡因和右美托咪定0.25、0.50、0.75和1.00μg/kg的混合液。五组首例罗哌卡因浓度分别为0.375%、0.375%、0.335%、0.275%、0.235%。按照序贯法调整罗哌卡因浓度,升降幅度为0.02%。采用VAS评分评估手术切皮时阻滞效果,Dixon-Massey法计算罗哌卡因EC50及其95%可信区间。记录围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D0组比较,D1、D2、D3和D4组EC50均降低(P<0.05);与D1组和D2组比较,D3组和D4组EC50降低(P<0.05)。D0、D4组部分患者出现局麻药中毒、心动过缓、低血压、过度镇静。结论 右美托咪定0.75μg/kg混合罗哌卡因用于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可提高阻滞效果,且围术期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镇静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用于新生儿会阴肛门成形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择期行会阴肛门成形术患儿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患儿给予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1 μg/kg(泵注时间大于10 min),Ramsay评分3~4分时左侧卧位下骶管穿刺注入0.2%罗哌卡因1 mL/kg,术中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0.2~1 μg/(kg·h)维持Ramsay评分3~4分。C组患儿静脉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成功后左侧卧位下骶管穿刺,成功后注入0.2%罗哌卡因1 mL//kg。记录2组患儿入手术室时(T0)、手术开始时(T1)、肛周固定时(T2)、手术结束时(T3)、出手术室时(T4)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和苏醒时间、手术室内低氧血症发生情况,术中、苏醒期及麻醉复苏室(PACU)停留期间呼吸抑制、呼吸暂停、呛咳、喉痉挛、支气管痉挛及骶管阻滞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相比,D组T1、T2、T3、T4时心率降低,平均动脉压升高,T2、T3时血氧饱和度降低(P<0.05)。D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与C组相比,D组苏醒期间呼吸抑制/暂停、呛咳、喉痉挛、支气管痉挛及PACU停留期间呼吸抑制/暂停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镇静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用于新生儿会阴肛门成形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梅金香  秦敏  万军 《安徽医药》2020,24(8):1651-165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途径用于超声引导下腰丛 ?坐骨神经阻滞在踝关节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英山县人民医院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3月踝关节手术病人 90例,采用随机组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 30例:罗哌卡因组(R组),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组(VDR组),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组(PDR组)。三组均使用超声引导下腰丛 ?坐骨神经阻滞;腰丛阻滞时, R组注射 0.5%罗哌卡因 20 mL,VDR组注射 0.5%罗哌卡因 20 mL后立即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 0.5 μg/kg,泵注 30 min,PDR组注射含右美托咪定 0.5 μg/kg的 0.5%罗哌卡因 20 mL;坐骨神经阻滞时,各组分别注射相应药物 10 mL。记录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 Ramsay评分评估镇静程度,麻醉效果,镇静过度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 R组[坐骨神经(390.5±114.9)min,腰丛(458.2±196.7)min]相比, VDR组[坐骨神经(762.8±264.2)min,腰丛(863.3±304.0)min]和 PDR组[坐骨神经(788.2±291.5)min,腰丛(889.0±312.2)min]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延长(F=26.596、22.988,P<0.001)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 PDR组与VD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 R组 70.0%比较, VDR组 96.7%和 PDR组 96.7%,镇静满意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镇静满意率 PDR组与 VDR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未发生镇静过度,心血管不良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腰丛 ?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踝关节手术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并可明显延长镇痛时间且不增加不良事件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